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秋团圆:一样的月光 不一样的“风景”

中秋团圆:一样的月光 不一样的“风景”

时间:2021-05-12 14:33:48

相关推荐

中秋团圆:一样的月光 不一样的“风景”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自古承载着中国人渴望团圆幸福的心愿,作为“团圆饼”的月饼馅儿也从最初简单的糖、枣泥、莲蓉发展到五仁、肉松、冰激凌,甚至腐乳等等,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可不只是月饼,而是中秋的“风景”。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盛行于宋、明清时期,5月,中秋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之所以是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是跟我国农业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古人依据二十四节气进行农耕并合理有效地安排日常生活,从中产生了适合人们休息和娱乐的各种节日,从中演变出传统的农历四大佳节,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根据历法,农历八月处在秋季的第二月,称之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水稻成熟的时刻,这天的月亮特别圆满,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感谢天地、月神,并祈求月神能在未来给与人们更多庇佑。

中秋满月象征着团圆,月亮有阴晴圆缺之分的,国人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事的悲欢离合。而秋季的八月十五既是丰收的好季节又是月圆之夜,因此被寄予圆满的愿望,而中秋家家户户准备的月饼便也增加了不同的意义:圆圆的月饼既象征自然之满月,又象征家庭和睦团圆。古时祭祀后,由长辈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合家分着吃,吃了月饼阖家团圆。

然而,中秋节也不只有月饼,在中国的不同地方还有很多关于中秋的美食。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自然要好好的热闹一番,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吃鸭子

中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过中秋,除了不同美食的诱惑,还有不少习俗恐怕你我都没有听说过呢!

在香港舞火龙

在中秋节舞火龙据说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火龙都是用稻秆扎龙头、龙身,上面插着燃烧的香,一群壮年小伙们赤膊上阵,挥舞而动。现在多用藤草、榕树叶来制作,一般龙头约50公斤。

在台湾玩“中秋博饼”游戏

“中秋博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节庆活动,相传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中秋思乡之苦、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一种投掷骰子的游戏。这种游戏以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能否中奖。早期下南洋的华人还将这一习俗带到了新加坡,所以至今新加坡每年到中秋节还有官方组织的博饼比赛。

在山东跳秧歌

在山东农村,每到重大节日,各个村镇便会组织人们扭起秧歌互相拜访。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扭秧歌的人们身着具有强烈色彩的服装,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抒发愉悦的心情。

在福州摆塔、拜塔

相传戚继光赴闽平倭大获全胜,回到福州恰逢中秋,福州的百姓为了欢迎凯旋之师,将家中贵重物品摆在门口以示庆贺。因为福州古代多寺多塔,所以摆设品也多为塔状,所以成为“摆塔”。

在江西烧圣塔

烧圣塔是当地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习俗,在我国江西、湖南、广东一带均有这项民俗,有些地方成为烧塔仔。据说烧塔源于元末汉人起义,烧塔为中秋起义之号。现在烧塔多是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烧塔的火焰一般红红火火!

不只是国内,在与我国文化有交集的亚洲各国,也有着不同的中秋习俗。

日本:日本版万圣节

“月见小偷”是日本很有特色的中秋赏月习俗之一,即在中秋这一天,允许小孩子偷窃祭月的供品。据说,祭月的芋头和团子等供品被偷走是很吉利的事,这样做农户反而会丰收。而且,孩子被认为是来自月亮的使者,所以特许他们偷走供品。偷吃了供品的孩子被认为会成为有钱人,而且连偷7家最为吉利。

越南:儿童节

越南的中秋节也是儿童节。这是因为在越南,中秋节之前父母们处于农忙之中,缺少陪伴孩子们的时间,而中秋节就是农忙之后为补偿孩子们所设立的节日。按照当地习俗,家长们会送给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和零食,其中灯笼必不可少。越南首都河内古街中的梁文干街、鱼炙街是专门售卖儿童玩具和装饰品的街道,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热闹,几乎每个家长和孩子手中都会拿着新采购的灯笼和玩具。

朝鲜:围着祖先骨灰盒野餐

每年的中秋节是朝鲜的法定假日,朝鲜全国放假一天。朝鲜民众都以家庭为单位,带着各种饭菜、食品到祖坟扫墓祭祀。有的家庭祖上没有坟墓,就把先人的骨灰寄存在市内各区的遗骸保管所。每到中秋这一天再到保管所将祖先的骨灰盒暂借出来,带到山间田野或河边,席地而坐,摆放好丰盛的食物,一家人围着祖先的骨灰盒开始野餐。

马来西亚:提灯笼游行

在马来西亚,中秋节可谓是除春节以外的第二大华人节日。经过长期发展演变,马来西亚的中秋习俗同中国已有很多不同。人们除了吃月饼外,最重要的活动是提灯笼游行。中秋节前夕,马来西亚著名的华人聚居地槟城,这里正在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游行队伍中的舞龙舞狮必不可少,孩子们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拉着妈妈的手穿行其中。

泰国:男扮女装

泰国的中秋习俗不少仍沿袭潮汕风俗,但泰国华人也发展出自己的庆祝活动。在曼谷唐人街,每年都有拜月活动,时间一般在日落后至次日凌晨,不少曼谷市民都会前去参加祈求好运。据说,一些表演中还有泰国男子穿着女性汉服给大家助兴。

中秋赏月,寄月以思念之情更是中秋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魏晋时期有中秋赏月之举,但不普遍。到了唐代,中秋赏月开始兴盛成为全民习俗。赏月并非独赏,而是与亲朋好友一起,除了仰望明月,还伴随诗词。在古时,文人骚客们对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情有独钟,做出了很多传世的佳作,其中最为推崇的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果觉得《中秋团圆:一样的月光 不一样的“风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