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心理学视角:青春期叛逆绝非坏事!看懂本文的家长 孩子有希望了

心理学视角:青春期叛逆绝非坏事!看懂本文的家长 孩子有希望了

时间:2020-01-30 12:29:14

相关推荐

心理学视角:青春期叛逆绝非坏事!看懂本文的家长 孩子有希望了

这是一篇有可能遭遇同行攻击的文章,因为它涵盖了育儿课程的精髓,读懂它,孩子受益终身,文章略长,但价值百万!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年接触青春期“问题孩子”,在他们中间,有跟父母动手的,有离家出走的,有跟社会青年来往密切的......总之,你能想得到的叛逆,我几乎都见过。

早期的时候,我原以为叛逆只是少数个别现象,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经历或多或少的孩子叛逆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都会在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叛逆究竟是为了什么。

叛逆就是,即使你说的对的,但我不听

通过深刻的思考,我得出如下结论:

我认为,青春期叛逆绝非坏事,孩子们只是想变强大,变独立,可环境中的人和事,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在跟这些“问题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非不懂事,也并不是刻意要跟父母作对。事实上,无论一个孩子的表现多么糟糕,他/她都不否认自己仍然爱父母。

那么,我们先了解下,究竟什么是叛逆,百度百科中定义是说,叛逆是反叛的思想、行为……,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

我感觉这个定义过于抽象,我认为叛逆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我长大了,我想要说了算,至少不是完全由父母说了算”的感觉。

我要说了算

基于这个理解,我认为青春期叛逆绝非坏事,道理如下:

想要说了算,说明孩子还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在家庭诊断中,很多人缺乏独立的思想意识,他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想法,或是听从父母,或是听从他人,他们没有独立决策的勇气和经验。曾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她工作六年了,可是这六年非常不开心,很迷茫,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启发她:你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就是那种全身心投入的?她想了下:我好像没啥感兴趣的,从小就是读书,考试,毕业后,父母给安排了现在的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干嘛,所以才迷茫。

长大的标志是“独立”

想要说了算,说明孩子还有自我价值感,孩子觉得自己是价值的,他认为自己可以影响身边的人和事,这种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意义的。自杀的人为什么选择自杀,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无路可走,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活下去的意义。对他们而言,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活着就是一种拖累。

想要说了算,说明孩子还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人的大脑可以粗略分成情绪脑和理性脑,对情绪脑而言,只要遇到潜在的危险(如批评,指责,打骂......),就一定会触发应对模式,这些模式要么是攻击,要么是防御。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还能跟你对抗,说明他/她的情绪脑是正常的。我见过一些重度抑郁或其他神经症疾病的孩子,对他们来说,你说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他们的大脑会自动过滤信息,对你所说的,进行保护性屏蔽。

试想,那些所谓的乖孩子,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的,在学校,一切都听老师的,那么请问,进入社会后,他们又要听谁的,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他们哪里有独立决策,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结: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叛逆的孩子,是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孩子,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有一定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影响环境,他们跟正常的成人一样,只要有人说我的不是,或者让我感觉到危险,我一定会进入攻击或防御状态。

少了什么,也别少了自信

虽然我们知道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可问题是,它毕竟困扰了无数的家庭,它破坏了亲子关系,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业成长,而且很可能影响孩子们的未来。

初中的时候,我也是一名叛逆少年,跟十几个伙伴组建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这些人就是老师眼中的渣渣,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学习,坏事干尽。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及时发现问题,彻底转变了对我的教养方式,帮助我顺利地考上普高,从此一路向好,不断进步。可反观我的那些伙伴,他们依旧待在那个老县城,有一个已经去世,有两个在坐牢,而其他的,都过着社会最底层的生活,

由此可见,针对孩子叛逆,父母需要一定的干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叛逆,为什么在叛逆期,父母容易跟孩子起冲突。

叛逆的根源在哪儿

我认为,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孩子层面,一个是父母层面:

处于矛盾中的孩子

我认为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他们长身体,长肌肉,在生理上几乎和成人没差,有的孩子甚至比父母还要高,还要壮。

而在心理层面,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内心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个成年人。

事实上,要是放在农耕文明,他们已经可以下地干活,娶妻生子了,可是,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他们目前还只能待在学校,待在家里,靠父母来维持生计,社会环境暂时不允许他们逃脱。

那问题来了,一方面孩子觉得自己可以独立了,可以突破了,可另一方面,环境又不允许他们突破,你能想象到这里的拧巴吗。

所以说,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在一个矛盾的世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春期孩子就是一个矛盾体

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孩子心理上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他们希望得到和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待遇,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孩子心理发展处于从童年期到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的状态,于是就出现了,孩子自己认为的,和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一个孩子今年14岁,但是他长得比妈妈还高,当你静静看着他的时候,感觉他就跟大人一样,特别是当他发表一些关于人生,宇宙,价值观方面的言论的时候,你会觉得成年人也不过如此。可是当过了下一秒,当他看到一个变形金刚模型的时候,他又变得很兴奋,瞬间像一个六岁的孩子,可能还会跑到妈妈的怀里撒娇,要求买一个这样的模型送给自己。

心理断乳和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孩子想要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父母的控制,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想要自己说了算的感觉。可是,当面对一些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有时候是无法处理的,所以,在精神层面,他又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这就是心理断乳和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比如,打架把别人弄受伤了,再比如,高考填报志愿,假期是否出国游学等等,他又希望征求父母的意见,得到父母的指点。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孩子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而且特别不愿意跟成年人或者父母袒露,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成年人不理解他们的世界,所以对成年人产生了不满,对成年人不信任。可是,他们又有很多烦恼,这些烦恼会让他们觉得很孤独,寂寞,所以他们又希望跟别人交流,沟通,并且得到他人的理解。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不再像小学一样,放学回到家不再叽叽喳喳的,他开始变得很沉默,可能在信赖的人面前可以推心置腹,可是对不信赖的人不会多说一个字。有时候呢,其实他们也想跟父母交流,可是孩子总是发现父母不理解自己,所以,大多数时候选择什么都不说。我记得有一次,我刚好在商场门口遇到一个孩子,因为之前有一定的接触,我跟孩子的关系特别好,孩子一直跟我说他最近的情况,可是当他妈妈过来后,孩子就一句话都不说了。你看,这就是孩子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他觉得我比妈妈更理解他,所以,他更愿意跟我交流。

叛逆孩子渴望他人理解

成就感与挫败感之间的交替,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情绪会扩大化,他们想要像成年人一样果敢和能干,所以,当获得成功,或者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兴奋和快乐。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又很容易伤心,失落,甚至一蹶不振,这种状态相比较正常来说,又有所扩大。不仅如此,这种成就感和挫败感会经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又伤心沮丧。小结:基于以上几点,你会发现,青春期孩子不仅自己纠结,还要纠结环境的约束,你能想象这里的憋屈和压抑吗,试想,如果我们成人处在这样的境地,我们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是否也会情绪失控,进而产生对抗的心态,我想,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做出跟孩子一样的行为。

角色固着的父母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叛逆问题,都源自于父母的角色固着,换句话说,就是父母处于“一根筋”状态,该放手的时候没放手,该跟孩子交朋友的时候没交朋友。我汇总如下:

长不大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无论几岁,都觉得孩子没长大,这种思想上的固着,让我们习惯性地控制孩子,总觉得他还是个宝宝,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看着。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说一个90多岁的老爷子,看不惯自己70多岁的儿子喝酒,于是动手一直打。视频看着很窝心,可是转念一想,儿子都已经是有孙子的人了,你还把他当小孩,这不就是角色固着嘛。

再大的儿子,也是儿子

文化禁锢,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是我们的,就应该听我们的,如果不听,就是反叛,就是不孝,这种文化思想不是不对,只是被很多人滥用了。孩子可以听我们的,可问题是,得分时候,小时候不懂事时,咱去要求他,其实没毛病,可现在孩子长大了,他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咱还是跟小时候一样,肆无忌惮地对他严加管教,这显然不符合时宜。认知偏见,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育儿的科学方法,所以我们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身边人的做法来养育孩子,结果搞得一地鸡毛,孩子倒是没教育好,我们自己弄得身心疲敝。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参加一个汽车广播节目,刚好主持人问到一些育儿问题,没想到,朋友竟然当着几十万听众大谈“育儿之道”,而且还说得振振有词。不过,他说的内容全部跑偏了,总结起来就是“小孩子不听话就得揍”,结果主持人竟然一时语塞,都不知道该怎么接。由此可见,没文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没文化。

小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孩子的叛逆问题往往是父母的角色固着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从孩子身上找原因,那恐怕永远都找不到解决思路,这就像身体发烧,要先找炎症,处理好了炎症,发烧的症状自然会消失。

通过对孩子与父母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便知道了,孩子跟父母之间,一个想挣脱,一个想捆住,一个身心纠结,一个倍感焦虑,一个超前,一个传统,两个不同层面的人,非要撸在一起,不发生冲突才怪!!

那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办?难不成眼睁睁看着情况继续恶化吗?当然不行,我们不可以消极的等待,也不可以继续沿用低水平的教养手段,我们需要科学的干预。

结合我自身的蜕变经历,以及多年来的实战经验,我认为,想要有效干预,想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为什么又谈到“关系”这个话题,别觉得奇怪,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市面上关于孩子青春期成长问题的所有培训课程,无论它是几百元,还是几万元,无一例外,都逃脱不了这一点。

道理很简单,你说孩子叛逆,那只是你觉得,你认为,既然如此,真正面对问题的人应该是你,老师只能告诉你问题在哪儿,要从哪里着手,而真正执行的人是你。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超级复杂问题,千万别以为有所谓的灵丹妙药,只要给孩子吃了,马上就可以变好,如果你有这个想法,说实话,我对孩子的未来表示堪忧。

我认为,关系是处理一切问题的“良药”,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只有有良好的关系,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你的老板跟你关系好,他说什么,请问,你会听吗,你当然会,因为关系好。

你的朋友跟你关系好,你说什么,请问,他会听吗,他当然会,因为你们关系好。

你跟客户关系好,你推荐什么,请问,客户会听吗,他当然会,因为你们关系好。

同理,你跟孩子关系好,你说什么,请问,孩子会听吗,他当然会,因为你们关系好,没有为什么,人类就是这样,我们更愿意相信跟我们关系好的人,我们更愿意听从跟我们关系好的人。

水管理论:想要让水顺畅地流动,那么水管需要足够通畅。对父母来说,跟孩子的关系就是水管,关系好就相当于水管通畅,而我们作为成年人的经验,影响力才能顺畅地传递给孩子。

关系中的水管理论

那么好,如何跟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我认为主要靠以下三点:

认知升级,咱首先得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咱得知道他们目前面临的处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不了解他们,又如何能改变他们,同时,咱需要学习,过去因为咱不懂,所以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但是咱现在通过学习,把它搞懂不就好了嘛,俗话又说,难者不会,会了不就不难了嘛。

终身成长

掌控情绪,我经常跟来访的父母强调:如果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能照顾好别人,同理,面对孩子时,咱自己就是一座冰山,咱又怎能融化孩子,生活中大量的亲子冲突,很多时候源自于“踢猫效应”,因为我们压力太大,情绪不稳,所以经常把气撒在了孩子头上。因此,平日里要多关照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你可以去运动,可以去购物,可以做一切能够让自己放松的事情。踢猫效应:一位父亲在公司里无缘无故被上司责骂,心里气不过,回到家里就拿孩子撒气。孩子觉得委屈,一脚就踢向了边上的猫。猫受到了惊吓,便跑到了马路上。在马路上一辆车开了过来,为了躲避突然出现的猫,却不小心撞伤了边上的小孩。这是一种负能量和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也就是心理学当中的踢猫效应。

关于掌控情绪,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孩子,别恨我!妈妈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又怎能照顾好你》,本文教你如何掌控情绪。

瑜伽调养身心

好好说话,如果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你肯定说会,可如果我问你,你会跟青春期孩子说话吗,你很可能犹豫了,因为你经历过无论怎么说,孩子都不听的状况。实际上,真正会说话的高手,他们根本不讲究怎么说,而讲究怎么听,特别是针对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懂得好好说话的“套路”,我介绍一款说话的套路,是《高绩效教练》这本书中的“GROW”模型。“GROW”模型是用提问的方式,通过目标、现状、选择、计划这四类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引导孩子更主动的表达想法,进而奠定他们的责任感和执行力。问题列表如下:第一类问题:有什么目标和想法1、儿子,这件事情上,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什么目标?2、具体的目标是什么?3、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可能是什么?4、你想什么时候做到?你想什么时间实现?5、你觉得实现这个目标的标志是什么?第二类问题:目前的现状是什么1、孩子,目前我们是个什么状况?2、儿子,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的信息?3、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4、目前这种情况,你觉得都跟谁有关系,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5、你都做过些什么来实现目标?6、你感觉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不能实现目标?7、你觉得跟你有关的原因有哪些?第三类问题:你有哪些选择1、孩子,为了改变目前的情况,你觉得你可以做点什么?2、有哪些可以选择的方法?3、你曾经见过或者听过别人都有哪些做法?4、哪种选择你觉得最有可能成功?5、每个选择,你觉得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可能的后果是什么?6、还有吗?还有吗...7、你觉得你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有多大,1~10分?8、要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你希望哪里可以调整?第四类问题:你接下来要做什么1、你觉得下一步,你要做什么?2、你觉得什么时间是采取行动的最好时机?3、你觉得我们行动过程中,可能遇到些什么困难?4、要是遇到障碍或者困难,你会怎么做?5、你还需要得到谁的支持?6、你觉得什么情况下需要支持?

小结,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掌控自己的情绪,以及“好好“说话”,我相信,你跟孩子的关系会在两个星期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事实上,当我用“GROW”模型与问题孩子聊天后,他们立刻就会发生神奇的转变。

有效沟通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积极的引导式教育当然,养育孩子不是说让我们做老好人,只谈关系,不谈事情,毕竟我们需要让孩子在未来有竞争力,我们需要他们具备各种优良品质,因此,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式教育,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言传身教,咱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咱天天回家刷手机,然后让孩子认真写作业,你觉得这合理吗,我觉得不合理,咱总是教育孩子要努力,要勤奋,可是自己整天偷奸耍滑,能偷懒就偷懒,那你说,孩子会听吗,我觉得不会。孩子未必听你是怎么说的,他会看你是怎么做的。白岩松有一次带孩子补习,晚上到家时已经11点,出电梯时,白岩松又按了一楼,孩子不解地问,爸爸,你为啥这么做。因为这个时间大多都是上楼的人,帮他们按个一,方便他们早点回家。从那以后,每次11点出电梯,孩子都抢着按一。这就是言传身教!

孩子会看你是怎么做的

发自内心地欣赏,卡耐基说过,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渴求他人的认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这一点,你欣赏孩子的内容,就是他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无论孩子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只要你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一定会有积极的转变。儿子经常打篮球,有一次,我无意间告诉他:你运球的姿势非常帅,很流畅,很协调,就跟科比一样。本来是一句无心的话,没想到,从那以后,儿子天天练习运球......

关于如何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请参考此篇:《你会夸奖孩子吗?"盲目夸奖"会让孩子自卑,家长正确的操作在这》。

孩子渴望父母认可

自我同一性,这是一个心理学词汇,说的是青春期孩子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构建,通俗来说,就是要找到“我是谁,我受欢迎吗”。因此,你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追星,很喜欢崇拜偶像,他们就是把明星当成了自己追求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利用这一点,你可以把这个偶像引导成科学家、医生、律师,也可以引导成你们共同认可的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奋斗的决心。我有一个朋友,当他知道孩子喜欢黄晓明时,他便从各个渠道了解黄晓明的成长历程,同时,经常跟孩子探讨黄晓明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积极,正面的部分。事实上,当孩子知道黄晓明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上大学后,孩子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为人处事方面也更加积极上进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小结: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可以塑造孩子的价值观,通过以身作则,可以引领孩子的行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个世界上,关于教育的理论有很多,关于教育的门派也有很多,但是,有两件事情,是所有教育专家共同认可的,这两件事就是我们说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加上积极的引导教育。

只要你把这两件事做好,其他的,你甚至都可以忽略,记住以下这两句话:

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就是孩子跟世界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温暖的,也可以是冰冷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放心,孩子未来通常跟我们差不多。这是养育的根本,是任何育儿技巧的精髓,有了它们,甭管是叛逆厌学,还是网瘾早恋,我们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

来访者反馈一:我不敢想象,短短一个月时间,儿子竟有如此大的改变,从原来的叛逆少年,变成一个听话懂事的大人,现在经常经常跟我谈心,帮助我一起整理家务......

来访者反馈二:放下控制,原来孩子真的可以改变,不是孩子变坏了,是我们过于偏执了。

来访者反馈三:原来我以为人各自有命,现在才发现,父母就是孩子的命运,我们说话和做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孩子的行为。

......

如果觉得《心理学视角:青春期叛逆绝非坏事!看懂本文的家长 孩子有希望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