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去鲁迅化”兴起 鲁迅给予我们的影响就这么痛苦?莫言一针见血

“去鲁迅化”兴起 鲁迅给予我们的影响就这么痛苦?莫言一针见血

时间:2024-04-13 18:56:24

相关推荐

“去鲁迅化”兴起 鲁迅给予我们的影响就这么痛苦?莫言一针见血

鲁迅,一个存在在各种教科书,研究书的男人。他弃医从文,试图用锋利的文章划开自欺欺人的遮羞布,篇篇文章字字珠玑,许多青年人受到他的影响,变成了爱国护国的中坚力量。

而这样的一个伟人,他的文章如今因为大多数人"读不懂","很难读",从而面临从教育体制中删去的尴尬情况,令人唏嘘不已。

一、 到底什么是"去鲁迅化"以及其背后的原因——百年笔杆的"锋利见血",如今入目的"满纸荒唐"

(一) "去鲁迅化"是什么?

"去鲁迅"化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早在十年前就有一些东南沿海地区把鲁迅的文章从九年义务教育中删去了,而社会各界对此争执不一,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各有各的理由。

可即便如此,这件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到了现在,再次把这个事情从旮旯角里揪出来说,是因为这种"去鲁迅化"的趋势并没有就此打住,反而愈演愈烈。

(二) "去鲁迅化":鲁迅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教育局从以前到现在,都在提"学生减负"这个词。他们不但提,也的确做了些什么。

而鲁迅所写的"晦涩难懂","政治意味太多","过于激进"的文章,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大家肯定在自己的中学时期多少都读过一些鲁迅的文章,觉得自己看不懂,或者也听别人抱怨过关于鲁迅文章不好读,不好理解的话,而你们其中的一些人又是不是对"不学鲁迅的文章了"这种观点持拥护甚至有些偏激的态度呢?

于是,由东南沿海起,阅读教育开始进行改革,"去鲁迅化"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我们后来又发现,把鲁迅的文章去掉之后的课本,添加了许多了更靠近我们时代的一些作家的文章,那些文章大多政治意味不是很强,充满了文学性,与我们现代的观点也比较相近。

于此,不难看出,"去鲁迅化"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为其它好的,适合如今价值观的文章空出位置。

学生本人的怨念,来自近代的最新文章,无一不在冲击着"鲁迅文章"的神坛。那么"去鲁迅化"也就发生了。

二、 "鲁迅文学"的影响——被阳光照耀才能发现它的剔透美丽

但,这样真的是对的吗?鲁迅给予我们的影响就这么令人痛苦?只是旧社会的过时知识了吗?全是政治偏激无可救药的吗?当然不是。事实上,鲁迅给予我们的影响要比你所想的要深得多。

(一) 莫言:始终不能也不愿从鲁迅的影响中跳出来

莫言在谈论鲁迅的文章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我看到鲁迅的文章就头疼,真的是太难懂了,当时恨不得鲁迅少写点文章!难懂归难懂,但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却很多。我自己的所有长篇小说加起来都没有鲁迅先生的一个中篇小说来得有价值!"

后来甚至直言他不能也不愿从鲁迅的影响中跳出来。为什么呢?鲁迅的文章不是被人说"没文学性","观点偏激"吗?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为什么对鲁迅的文章这么推崇?

如果不是其内涵,其架构,其思想,都是精华的话,又怎么会对一个作家有这么深的影响呢?

不过,想要让鲁迅的文章真正的影响你,你必须把他的文章从你遗忘的角落里拿出来,洗干净,再在太阳底下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才会发现它从中透出来的光芒,是如此的熠熠生辉,令人难忘。

(二) 余华:鲁迅他的确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无独有偶,鲁迅影响的不仅仅只有莫言一个人。

余华,获得多位文学奖的作者,其作品远销海外,被翻译成许多不同的语言——这样一个人,在他谈及鲁迅时,却说:"虽然不想承认,但是鲁迅他的确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他斐然的文笔是没有人愿意质疑的吧。"

而他的作品也不乏有些鲁迅的影子,他著名的"活着"曾被说是现代版的"孔乙己"。

如此看来,"鲁迅文学"给与我们的,绝不单单只有坚硬难啃的文字,更有文字中遮不住的如阳光照耀宝石般的剔透思想。

三、 "去鲁迅化"——我们到底会失去什么?

俗话说:"不珍惜一个的民族注定是个悲剧的民族。"

以前也不是没有声势浩大地抵抗,污蔑一些有名的作家和政客。而鲁迅只是"刚好"被拉下圣坛罢了。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其他人故意引导的干扰,然后对事情判断不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

所以那些推崇"去鲁迅化"的人们,真的有意识到这样做的话我们到底会失去什么吗?

(一) 后代人可能对鲁迅产生"人物失真"

我们小时候都是在哪里认识先生的呢?

都是在教科书里,小学教科书,初中教科书,高中教科书,甚至大学的教科书。如果我们的后辈都失去了从这些书本当中了解鲁迅,那他们还能从什么地方了解呢?老师口中的建议还是父母强制的阅读?他们又能保证给与孩子们的信息是正确的吗?适合孩子们阅读吗?

语文教科书一直以来都有精选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应相应的年龄段,如此一来,"鲁迅"这个名字比起在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口里似真似假的抱怨,在书里的他更显得亲近。孩子们从小就可以了解到鲁迅这个人和他的作品,他的事迹。

这样伟人才不会就这样在我们的后辈里变得模糊不清,他们的精神财富才会永远的在时间的淘洗中流传下去。

(二) 民族气节象征的缺失

谈到中国,不可避及的会谈论那场热烈的抗战,谈起那个时期,必定会谈及那个给予大多数人精神力量的人——鲁迅。

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鲁迅"早就不单单是只一个写出激昂文字的作者了,他已经是一种中国文人韧骨的民族象征。"去鲁迅化"其中对鲁迅文章的否定足以伤害到这种鲜明的象征。

古今往来,有烈骨的文人将士都很多,文天祥,辛弃疾,岳飞……每一个人身后都伫立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里程碑,鲁迅也是。

(三) 一种启蒙文学的逝去

相比起前两位作者受到的影响之大,普通人被影响的很小。但这并不影响鲁迅文学对我们的启蒙作用。

是他,第一次唤醒我们的对国对家的责任思考;是他,笔尖写下的典型小人物让我们警醒自己身上无意识的顺从;是他,创造的朴素却又锋利的文字刀刃一次又一次的把每一代被蒙昧中的青年唤醒……

如果真的完全"去鲁迅化",这种启蒙的意识将不能在我们孩子小时候就传输给他,让他意识到家国民族,意识到群体的蒙昧和敷衍,意识到真能用心去思考这些个现象才能知道地下藏着的危机和隐患,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家国责任。

这种失去,往后恐怕会成为我们社会上人生上的失意。

四、 结语

总的来说,"去鲁迅化"这一行为,不仅是文学界的损失,还是全民族的损失。之所以产生这种趋势,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要学会怎么用合适的方法来教青少年鲁迅先生的文章,而不是直接去掉。

由此,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只放在"去鲁迅化"这一个浅层现象上,其背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和"鲁迅文学"教育的失败才是我们应该去考虑去解决的问题。

没有继承到伟人的精神财富就要把伟人的文章去掉,这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理解之后,发笑之余,难免感到一阵悲哀。

文/燕十六

如果觉得《“去鲁迅化”兴起 鲁迅给予我们的影响就这么痛苦?莫言一针见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