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老昆明记忆—回味儿时的年味

老昆明记忆—回味儿时的年味

时间:2019-12-26 10:45:56

相关推荐

老昆明记忆—回味儿时的年味

快到春节了,很忙碌,在家里打扫卫生,到市场购年货。一闲下来,思绪飞舞,飞到儿时的春节,慢慢地回味,心中泛起甜滋滋的感觉。

我的儿时是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地点是昆明。

那时一想到快要过春节,孩子们就格外地兴奋。

因为一过春节,孩子们就可以和父母团聚几天,可以让父母带我们去公园玩了。

那年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工作很忙,如我的父亲,是一个部队基层干部,长年累月不着家。母亲是医院的护士,成天三班倒,回家后洗衣做饭,非常忙且劳累。

好在那时候的孩子很独立,都是大孩子带弟妹。如我的妹妹上的是全托幼儿园,我要负责在星期一把她们送到幼儿园,然后在星期六下午把她们接回家。我们上学放学从来都是自己去自己回,回来后还要买菜做饭。

春节成了我们和父母团聚的日子,也是一年中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这时,父母会带我们到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会带我们到昆明圆通山动物园去看看那些我们喜欢的动物。会带我们到新昆明电影院去看看那些我们喜欢的儿童电影。会带我们到翠湖或大观楼去逛灯会划小船。

这时,我们可以得到压岁钱,虽然才一元钱,可买到不少我们喜欢吃的东西。

如昆明德胜桥头的小锅米线,在我们心目中,可是地道的美食,那时的才一毛二分钱一碗。

德胜桥小锅米线,用的是骨头汤,用大锅把汤熬得香味袭人,呈乳白色,放入鲜肉末、韭菜、酸腌菜,然后放入昆明米线厂的米线,汤香浓,肉鲜嫩,酸腌菜开胃,米线滑爽,好吃到爆!

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了,吃不下饭,我妈给我端来了一碗德胜桥头热腾腾的小锅米线,我把这碗米线连汤喝完,出了一头汗,奇迹出现了,我的烧退了,感冒也好了!好神奇的小锅米线。

我们还喜欢到金碧路去买米浆粑粑吃,价格大概是五分钱一个。米磨成面,然后加水变成米浆,然后发酵,发酵好后加入白糖。用一个圆的小平锅,放入少量油刷锅,然后放入米浆,摊平成饼状,待底面焦黄时就起锅了。米浆粑粑香甜软糯,非常好吃。

我非常喜欢吃后新街有家饭馆的白面馒头。记忆中,这种馒头特别白特别泡,像棉花一样,吃起来面香浓郁,松软可口,好像是两分钱一个,我可以一口气吃几个。

我们还喜欢用压岁钱去景星花鸟市场去买甜白酒(醪糟)吃,五分钱一碗,醇甜可口。花鸟市场的腌萝卜也很好吃,酸酸甜甜,配上甜酱,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我们在路边的农贸市场还可以吃到滇池渔民大妈卖的凉拌螺蛳肉和凉拌卷粉。

螺蛳是在滇池里捞的,把螺蛳肉洗净后切小,用开水涮熟,放入蒜水、花生碎粒、芝麻、香菜和酱料等等,螺蛳肉是脆的,真是爽口。卷粉是大妈们手工做的,很薄很有弹性,再配上大妈的好作料,真是好吃极了。这些美食都是一毛钱一碗。

我们那时一边吃着这些东西,一边念着昆明童谣:“老奶的东西吃不得,吃了会得猩红热”。

我们还特别喜欢吃昆明冰棒厂的牛奶冰棒,五分钱一根,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

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那年月一元钱的压岁钱是多么地经用!

那年月,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是终于可以打一次牙祭了!年夜饭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顿美食。

要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那个年月很不易,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因为那时处于非常时期,食品非常匮乏,买肉凭肉票。

为了在年夜饭能多吃点猪肉,在过节前,就不能吃肉了,把全家人的肉票积攒起来。

到了快过节的时候,就要准备去买肉了。这是我的一次春节买肉的经历,我当时10岁。

在买肉的头一天晚上,就要准备一个砖头,做上标记,然后到云津市场,把它放在肉摊前排队。

第二天,凌晨四点,我就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揉着惺忪的双眼,抱着个小凳子,到云津市场肉摊前去找我的那个砖头,然后,在砖头的那个位置坐下来排队。

大概是到了早上七点,卖肉的人来了。当时卖肉的人都是国营企业的职工,很拽的,让人敬畏。他们卖起肉来说一不二,割到哪算哪,顾客没有挑肥拣瘦的权利。

我一个孩子,又冷又饿地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了我家的供应猪肉,赶快把肉票和钱交给卖肉的,根本不敢挑肥拣瘦,生怕由此得罪了卖肉的,他不卖给我了。

我把肉送到家,母亲就在炉火前忙碌起来。我记得当时母亲最爱做的一道菜就是“黄条”或叫“酥肉”。把五花肉切成条,裹上鸡蛋和生粉,放到油锅里炸得焦黄,非常香酥可口,是当时公认的人间美味。

母亲喜欢做的另一道菜是红烧肉。把肉切成方块,放入香料、红糖、酱油等,在锅内炒成糖色,再加水焖煮二个小时,红亮油光的红烧肉就做好了,非常解馋,一口咬下去,满口流油飘香!

还有一道菜是当时的年夜饭必备的菜,那就是“清炖鸡”。

那时的鸡不是买的,是自家养的。当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鸡,因为这是家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当时我妈单位的房子是大杂院,每家只有一间房,全部在走廊里做饭养鸡。每家都建了鸡笼,我们放学以后,就到菜市场去捡菜叶,买玉米或在地里挖蚯蚓来喂它们。听到母鸡的“咯咯哒”的声音,然后在鸡笼里捡到一个热热的鸡蛋是我们儿时的快乐。

春节了,尽管我们很舍不得,为了年夜饭,家里的大人还是把公鸡给宰了。洗净后剁成小块,加入姜等,放入砂锅内清炖,炖的是汤清肉鲜,鸡肉的香味溢满整个大院。

年夜饭还有一道菜就是鱼。我们那时喜欢吃滇池的“小白鱼”。这种鱼背上的肉很厚,刺不多,用鸡蛋和面裹上鱼,用油炸,炸得外黄里嫩,很香!

年夜饭有一道美食叫炒饵块。饵块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把饵块切成三角形的薄块,佐料以鸡蛋、腌肉、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葱等等,炒出的饵块软糯鲜香,非常爽口好吃。

我们喜欢过春节是因为我们可以穿新衣啦!

我们那年月的衣服基本是用棉布做的。那时,街上有不少布店,购买布还需要布票。不少人家都有缝纫机,衣服基本靠妈妈做。由于布票有限,不够穿,许多妈妈学会了织毛衣。过春节了,妈妈们都忙活起来了,要为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新衣。那时,过春节常穿的新衣是花棉袄和灯草绒裤子和毛衣,这些都是妈妈们亲手做的。

每个大院都有一两个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到了春节前,便主动为各位邻居写新春对联。到了春节前,我们的大院已经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了!

到了大年三十的夜晚,孩子们穿上了新衣,和父母坐在家庭的饭桌上,饭桌上摆满了孩子们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一听到动筷的命令,孩子们就狼吞虎咽起来。

家里最值钱的家用电器“收音机”里传来了“新年贺辞”的广播,父母亲很认真地在倾听。

一会儿,张家大娘给我们家送来了她的拿手好菜,一会儿,李家大婶给我们送来了她做的年糕。我们家也为她们送去我们家的饺子。

孩子们吃完年夜饭以后,就在大院里呼朋唤友,个个拿着香和火柴,提着鞭炮烟火,整个大院烟雾缭绕,鞭炮齐鸣,烟花绽放,我们用手捂着耳朵,笑着,闹着,望着腾空而飞烟花,心里腾起一种希望。

大年初一,我们高高兴兴地跟着父母到翠湖公园去参加新春游园,猜谜语划小船去了。

我细细地品味着五十多年前的年味,年味,是什么味?是甜蜜,是鲜香,是团聚,是温馨,是快乐,是希望!

(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向提供者致谢!)

如果觉得《老昆明记忆—回味儿时的年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