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心理学笔记八:合作还是竞争?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与合作竞争

心理学笔记八:合作还是竞争?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与合作竞争

时间:2019-08-09 12:28:18

相关推荐

心理学笔记八:合作还是竞争?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与合作竞争

01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指因人际互动而产生态度或行为上的改变,一个人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本质上正是社会影响的过程。社会影响形成态度、塑造行为。

1在态度层面上,社会影响包含了社会认同和群际偏见两大群际关系话题。

社会认同:描述了个体与某一社会身份建立心理联系的历程和后果。

群际偏见:描述的是对外群体的负面态度。

2在行为层面上,社会影响包含了合作与竞争、从众服从依从、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去个体化与群体决策、冒险转移与群体极化。

(1)合作与竞争:是社会个体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

(2)从众、服从、依从:是个人接受社会影响的主要方式。从众涉及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服从涉及个人由于社会角色关系连带发生的影响作用,依从涉及更为一般的人际影响。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接近性。

(3)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去个体化与群体决策、冒险转移与群体极化:是在社会影响下产生中的群体行为。

02合作与竞争

1 合作与竞争的概念

合作与竞争是个体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合作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相互协调的互动过程。竞争指不同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2 合作与竞争的原因解释

社会比较倾向是合作与竞争的心理原因。人在成长中逐步形成强烈的社会比较倾向,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在社会比较中,确定自我价值的需要使人们倾向于超越别人,当超越意识转化为竞争意识时,与他人的竞争关系形成。

社会生活的利益一致和冲突是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日常生活中,许多利益与满足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而更多的利益与满足的达成,需要实行相互间的合作,通过多人的协同努力才能实现。

3 合作与竞争的情境

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积极的相互依赖,在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消极的相互依赖。与合作相比,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的行为方式,若存在利益诱惑则更倾向于选择竞争方式。个体在儿童阶段的合作水平呈倒U型趋势,在某个阶段之前,合作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过了这个阶段合作水平开始下降。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嫌疑人A和B如果一方认罪,则认罪一方无罪释放,同伙判刑;如果双方认罪,则各判;如果双方不认罪,则各判1年。在此困境中,如果双方合作,双方都不认罪,那么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双方都能获判最少刑罚。但因为“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信任对方”,双方出现强烈的心理博弈,产生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此时往往出现认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 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合作或竞争的策略受多种变量的影响,其中学习能力、综合能力、父母期望对竞争策略取向有一定的预测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次数、奖励行为、惩罚、信息的沟通状况、威胁、社会文化因素等也会影响个体之间合作或竞争的选择。

【完】

如果觉得《心理学笔记八:合作还是竞争?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与合作竞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