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辛弃疾元宵佳节写下一首词 最后一句竟成为古今治学的至高境界

辛弃疾元宵佳节写下一首词 最后一句竟成为古今治学的至高境界

时间:2018-12-04 12:24:24

相关推荐

辛弃疾元宵佳节写下一首词 最后一句竟成为古今治学的至高境界

元宵佳节赏花灯,作为中国重要的节日风俗之一,历来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歌颂。苏轼在密州过上元佳节时,怀念故乡吟到,“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的差异;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追忆故国写下,“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的感受;李商隐来到帝王之都,天子脚下感慨“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然而,这些关于元宵节的诗词都不足以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相媲美。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上元佳节的花灯,一时间挂满了整条热闹的大街上,好像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般美丽。烟花不绝如缕,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大街上的人们都沉浸在这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中。达官显贵乘着宝马香车,携家观赏花灯,大街上一派歌舞笙箫,万民同欢的热闹之景。

前来观花灯的女人们,都穿着美丽的衣服,带着金贵的首饰,笑语盈盈,所到之处都有一股暗香飘来。诗人苦苦寻觅着自己的意中人,对着众多从身边经过的美人们一一辨认,依然无果。偶然回头,原来那个心上人正站在灯火幽暗处。

火树银花,宝马香车,歌舞笙箫,好不美丽。一对意中人,一波三折在茫茫人海,灯火阑珊处巧遇,真是浪漫至极啊!

但是,细细思来,却让人非常不解。

诗人在上阕极力渲染上元佳节花灯会的热闹非凡,下阕描写自己苦苦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却没想到他却站在灯火阑珊处。这样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人,让读者不禁怀疑,这真是诗人的心上人吗?还是诗人自己?或者是他的知音?

若是诗人自己就很好理解了。当时,南宋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强敌压境,国势日衰,更可气的是靖康之难后,赵构被迫南逃,偏安江左,不仅不想着安定民生社稷,反而整日沉湎于歌舞享乐,来粉饰太平。

诗人文韬武略,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满腔热血,却苦报国无门。国难当头,南宋的统治者只顾苟且偷安,卖地求荣,不思进取的人们也都“笑语盈盈”,丝毫没有一点国破家亡之感。正如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所反映的那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除了作者自己,还有谁在为这风雨飘摇的南宋忧愁呢?

那个不在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中,却遗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冷眼看世界的美人不正是作者自己。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置身在昏暗处,独自一人把栏杆拍遍,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却也只能自甘寂寞,孤芳自赏。他借美人清高不落俗套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体现了深受冷落而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士之风。

如果是知音和意中人呢?

作者大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盛景,华光溢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如此美景却也只是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与众不同。都说“以乐景衬哀情”,诗人看到众人成群结队,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有知己陪伴,不论红颜还是蓝颜,两人谈天说地,畅所欲言,一吐心中不快。

这首词中的寄托,是诗人知音难觅。所以诗人才会一波三折,“众里寻他千百度”,而那个知音的品质,当然也跟作者一样志同道合,不慕世间荣华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哪一种理解,都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质。

古往今来,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成了众多有情人的爱情明志,还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正如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观之辛弃疾的一生,少年立志报效国家,光复故国,为了这一理想他做出《美芹十论》以求圣上采纳,不惜栏杆拍遍,也没有被重用。好在上帝并没有为他关尽所有的门路,武力值被埋没,但是文采却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一篇篇雄浑壮阔的黍离词,不正是他经过了“悬思——苦索——顿悟”后,达到的超凡境界吗?

如果觉得《辛弃疾元宵佳节写下一首词 最后一句竟成为古今治学的至高境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