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你有多久没去看父母了?我不是不想 是不愿去了添堵

你有多久没去看父母了?我不是不想 是不愿去了添堵

时间:2023-01-25 03:17:59

相关推荐

你有多久没去看父母了?我不是不想 是不愿去了添堵

多年以前的春节晚会,流行过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给每年春节大打亲情牌的春晚收获了一波收视率,这首歌也传唱了好些年。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给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揉揉肩膀,和妈妈聊聊天……写得挺温馨挺接地气。

估计歌曲作者也不是常回家看看的人,要不回去了,面对的是一地鸡毛蒜皮,绝对写不出这些臆想出来的好词。

现在很少有人再看春晚了,如果不是年初的疫情,都很久没有体会到全家人呆在一起过年的感觉了。特别是年轻人,只要成年了,能搬出去住的,宁愿在外租房,也不愿和父母住在一起,要是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更不愿意回家看望父母了,逢年过节回老家的,好像只有农村的人,或是南方一些比较看重传统的打工仔才会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千里迢迢赶回家过年。

我就不爱回家看父母,这和孝不孝顺无关。虽然我不太赞同父母的处事之道,但我依然不定期的去探望他们,尽量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但这不代表我喜欢做这件事情。

比如昨天我带孩子回家探望父母,我爸看到孩子,很高兴的拿出刚买的南国梨给孩子吃。但孩子不喜欢吃这种水果,立马撅起嘴巴,在我示意下,才没有把情绪表现出来,我说孩子在家有水果吃,就不吃了,但我爸依旧倔强的洗水果,把它端上桌。削开一个梨,里面是烂的,再削一个,还是烂的,梨芯都黑了。我说梨烂了就别吃了,我妈在旁边说,不是刚买的梨吗?怎么会烂呢?

结果,我爸连说没事没事,还能吃,并把没烂的地方塞进嘴里,表示还能吃。这种梨我是坚决不让孩子吃的,但无论我怎么劝,我爸还是依旧把烂梨塞进嘴里,我实在不想看他的吃梨表演,只好眼不见心不烦,开溜了,屁股都没坐热。

后来我妈来电话,说已经让我爸把烂梨扔了,然后又开始数落我爸的不是,不会买菜,不会做家务,脾气臭不听劝,以及嫁给他很后悔之类的话,我能说什么呢?既不能劝他们离婚,也不能换掉这对父母,唉,几乎每次回家,都是这样的结果,小心翼翼的进门,谨慎的选取话题聊天,但聊着聊着画风就变了,最后总是在生活消费、子女教育、养老治病之类的话题上闹出矛盾,我张嘴就是争吵,闭嘴又很窝火,最后只能是不欢而散。

不知道其他人的父母都是什么样子的,都会怎么相处,反正我觉得的我的父母,真的很难搞。我不喜欢回家看他们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1.喜欢教唆人。这大概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家长的通病了,因为他们大多就来自于大家长制的家庭,再加上特殊年代的种种经历,为人父母后大多刚愎自用,认为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至少在家庭里说一不二,小时候教育方式就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相信70年代生人的子女都有这种体会吧!

即便你已经成年,哪怕自己也是孩子父母了,他们教训起你来依然头头是道、毫不客气。其实,这个社会早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了,他们出的主意,要求你做的事,往往都是适得其反。

2.干涉子女的生活。我常常埋怨父母操心不嫌老,因为他们总是在干涉我的生活,从毕业找什么工作,谈什么样的对象,成家以后怎么过日子,怎么教育孩子,事无巨细,包括我穿什么衣服,走路的姿势,喝水的样子,等等,都要管,都要操心。这种操心,不是嘘寒问暖的那种,而是处处否定打击,就是认为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有听他们的,照他们的意思办才算有理,才算行。

3.性格执拗不通情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遇到不通情理的老人,做子女的也没办法。我爸妈人其实不错,就是年纪越大想事做事越容易走极端。我爸是极度倔强,前面已经说了个例子,前些年我们刚有孩子不久,他就定下规矩。每周末必须带孩子回家看父母,搞得我周末也像上班一样还得打卡,关键是周周都去也没啥话唠的,就看他怎么发飙了。后来孩子上学补课,实在没时间往他那跑,他才万般不情愿的作罢。

4.唠唠叨叨鸡对鸭讲。我爸性子倔,我妈则爱打悲情牌。每次回家,我妈必然要念叨小时候带我们多不容易啊,她们那个年代吃了多少苦啊,身体有病多么不好啊,我爸多么让她操心啊……等等吧,听一次两次你会感动会感恩会念她的好,理解她的不易,但时间长了,总是说这些负能量的东西,搁谁也都不爱听啊!

我们单位一堆破事儿够烦了,自己家里也是一堆琐事,抽空过来看您,您也把我当垃圾桶吐槽,我就不明白了,孩子生多生少是你们当父母自己决定的,能生不能养,那你为什么要把孩子生出来呢?你的年代是多灾多难,但那是时代造成的,谁都经历过了,又没法超凡脱俗改变命运,不受着还能怎么样呢?老公不懂事不体贴不帮你做家务,那个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我一个当子女的能怎么办,再说您当年相亲就不睁开眼看人么,我爸这不好那不好,你为啥还嫁她呢?

子女永远不能理解父母,父母也永远不能叫醒孩子,但,两个人还是认真的较劲到死,这就是代沟。

那么,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子呢?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我们的父母,总是唠叨得太多,对待子女,永远是小孩子的看待,喋喋不休的爱在文学作品里看似感人,其实现实中大家都很忙,谁有耐心听你唠叨个没完呢?作为老人,要学会倾听,孩子愿意说就说,不想说的就不要八卦心态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谁也不要要求谁分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干涉子女的生活是最起码的尊重。

2.不搞道德绑架。有人说,人越老越像孩子,可能是吧,老人的执拗和孩子挺像,特别在孝道上,总爱用派的思想要求小辈,自己当年怎么对待老人的,现在自己的孩子女婿姑爷都要怎样。但老人们忘了时代不一样了,早请安晚跪安,伺候公婆洗脚吃饭上坟烧香这类的事八零后怎么干得出来呢!

3.独立人格独立生活。老人不要依赖子女,有些老人一辈子都为子女活着,但子女成年后也会成家立业成为独立的个体,如果父母不能及时放手,还把孩子拢在身边,一方面培养出了妈宝男啃老族,有你难受的时候,另一方面本身也失去自我,妄自干扰子女的生活,子女能忍,就怕另一半会有意见了。所以最好别住在一起,各过各的生活,距离产生美。

4.力所能及的帮衬子女。一些老人对待子女容易走极端,子女有生活困难时,比如买房缺钱,孩子需要帮带,等等问题上,要么一毛不拔,不愿意帮子女度过难关,总怕孩子惦记自己的财产;要么倾其所有,棺材板钱都给子女花掉了,等自己有病有灾时又指不上子女,爱心都打了水漂。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在保障好自己的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帮助子女,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这样子女也会记得你的好。

亲情是难以割舍的,亲情又是不可理喻的,人无完人,小时候觉得父母无所不能,把他们想得过于伟大了,为人父母后才发现自己的父母也非圣人,虽然对父母的种种缺陷不够满意,也常常会吵架,但这就是生活啊!我还是该孝顺孝顺,该去探望就去探望,只是我有我的想法和做法,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唯父母大人之命适从了。

大家是怎么看这件事的,你会多久去看一次父母呢?你和父母的关系融洽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给我指点一下迷津吧!

如果觉得《你有多久没去看父母了?我不是不想 是不愿去了添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