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17岁男孩跳桥身亡 如何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17岁男孩跳桥身亡 如何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时间:2018-09-13 14:17:32

相关推荐

17岁男孩跳桥身亡 如何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文 | 七天

栏目 | 在压力下成长

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事故。据调查,跳桥者为一名17岁在校高二男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据男孩的母亲反映,儿子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评。当她开车行驶至卢浦大桥时,儿子突然跑出车门纵身跳桥。

孩子的异常举动惊呆了父母,当母亲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孩子已经离开了人事。很多人看到这一幕也是心碎了,辛苦培养长大的孩子突然离开了自己,此时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都不在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瘫软在地,远远地望着孩子跳桥的位置。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就在也发生了很多青少年过激事件:初二女生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小学生行为过激杀死自己的母亲,小男孩发怒打电话报警要抓走自己的母亲。这些过激的事情都是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老师没收学生手机,学生之间发生争斗,没做完作业呗老师批评,考试作弊被抓,父母过于严厉,不允许看电视等等,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引起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多孩子甚至因此发生过激行为,不是打骂父母就是自杀以成妥协。

青少年对死亡的意识并不清晰,在采取自杀行为的时候,心理一定是处于崩溃的边缘。此时的自己已经无路可走,思维也处于混乱状态,认为只有死才能解脱自己。

人在心理崩溃的时候往往是无知的,平时自己聪明的头脑也变的迟钝,本来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是却选择了这条不归路。他们不知道人生只有一次,如果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是不会有来生的。然而在此时,他们愚蠢的想法让自己离开了这个花花世界,在他们自己的眼里,自杀是最好的方式,他们不管别人是否理解。

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了,很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的孩子心理出处于崩溃边缘的,生活中有压力,学习成绩有压力,家长的要求,老师的期望,同学间的各种不愉快……

应试教育就是这样的常态,但是却有很多人并不能接受。成绩的高低,改变了大家之间的关系,本来学习是有趣的,却变的枯燥乏味,甚至缺少一点人情味。教书育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的人以成绩判断学生的优秀,为了升学率的提高,不管学生的痛苦。只要你成绩不够好,叫家长,惩罚学生,很多学生为了躲避成绩,甚至在考试的时候就请假,很多孩子都有了考试焦虑综合征。

所有家长都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只要成绩好,其他都好说,但是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太少,平时聊天的话题除了成绩就是辅导班,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短,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也是孩子走极端的前提条件。

什么是父母,在百度上可以找到标准的答案。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行业上岗前都有培训,有的需要持有证书,而父母不需要,只要孩子出生了,自然晋升为父母。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有多少父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呢?

我们已经过了这个年纪,也曾叛逆过,但是我们并没有过激行为。这也是我们和这个死亡男孩子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我们那时候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也可能我们懂得太少容易被欺骗。

悲剧还是发生了,虽然让人悲伤,但也让人反思。为什么最近几年青少年自杀事件越来越多,先不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反映出当代的教育问题。在我们的教育里,除了成绩,应该加入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要让孩子们知道如何面对压力,如何面对挫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而不能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解脱换来的是亲人的痛苦。

在国外,有一些地区开展了“死亡教育”,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还会有课外体验,比如参观殡仪馆、目的、参加葬礼。甚至直接让学生躺进棺材里。这样的体验恐怕很多家长接受不了,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去这样的地方,但是这样的做法确实有效,很多孩子认识到了生命是有限的,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时光,而不是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从此这些孩子都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育方式。

泰戈尔说:“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生活里,我们唯一不会失望的就是死亡,不管你如何躲避,最终还是会遇上。既然如此,我们只有正视死亡,让孩子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才会让这样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少,才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如果觉得《17岁男孩跳桥身亡 如何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