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参禅悟道:不见他人过

参禅悟道:不见他人过

时间:2022-02-24 03:31:27

相关推荐

参禅悟道:不见他人过

老王、大李和小刘三人同住一个小区,都很喜欢看别人下象棋,彼此却并不熟悉,但他们又都认识同一位修佛参禅的朋友。前些日子因各自都遇到了烦心事,心里想不通,分别在不同时间去请教过这位居士,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同一句答复:不见他人过!居士不愿多解释,三人也一直都不能完解其意。今日在观棋时因有人提起了此人,让三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便相互聊了起来。

老王是一个年过花甲的人,因人生阅历丰富,亲戚中晚辈又多,每到逢年过节时,家里总会很热闹。于是总爱摆出一副走过的路比别人桥多的姿态,对这些晚辈后生批评说教,指出他们各自的缺点和不足,目的也是为了让他们今后少走些弯路。没想到去年六十大寿生日时,订了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却没等到几个来客。他们要么说抽不出空来,用微信发个红包,说几句祝福的话了事;要么放下礼物和寿金,便推脱还有事要办,匆匆走人。望着略显凄凉的宴席,老王陷入沉思中。

大李是一家企业的基层领导干部。平时比较能体谅基层员工的饥苦,为人较为善良朴实,对员工们有时犯下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和员工的关系一直较为融洽。没想到在最近一次总结会上却受到上级领导的严厉批评,说他缺乏严格管理的态度,只会自己当好人。于是小李也郁闷了,难道多结善缘也有错吗?

小刘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以前总爱仗义执言,看到同学、室友做的不对的地方,总爱用辛辣、讽刺的口气敲击别人,美其名曰有自己的个性。在感觉受到孤立和排剂后,便开始了转变,既使是大是大非面前,也不再表明立场,凡事随大流即可。但新交的女朋友却说他是一个没有主见和是非观念,缺乏男子汉气概的人。他也开始迷茫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接受,同时自己也舒心呢?

其实他们三人内心的矛盾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居士的答复无疑是正确的,关键是如何于内心体悟、与实际中践行。

六祖曾在《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的意思是策励我们应返观自照、勤修自心。心向内缘,看好自己的心,而不是整天盯住他人的过失不放,要学会反观己身,否则听闻得越多,观照别人过失的眼睛越犀利。“己过如山己不见,他过秋毫亦明察,法不相应是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他人的错误而不懂得反省自己,只会增长内心的骄慢、嗔恨等恶业。

大部分人对别人的缺点很敏感,却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容易看不起、看不惯别人,却不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缺乏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老王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却只针对他人不足而一味的批评,而忽略对他人优点的赞美,久而久之难免会使他人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来。

不见他人过、不说他人过,是不要以烦恼心来面对他人的过失,说长论短,传人是非。不是对违反国家法律、企业制度、道德底线的行为也视而不见,助长和纵容这种行为的发生。大李在工作中挨批也正是由于未能分清二者的区别才造成的。

看到别观他人过,不是看不见他人的缺点,而是看见之后内心不起烦恼。“观过”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烦恼的心态,对于过失方厌恶、嗔恨、嫌弃、轻蔑、排斥的心态。而小刘的作法则是从一个极端的心态迅速滑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将矛盾完全对立而分列两边,将自己落入了“边见”之中。

见到他人过失,好心劝勉是应该做的,是善业。但劝人要注意因缘时机、善巧方便,选择他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不引发他人烦恼的同时自身也不陷入烦恼当中。对自已的能力以及在他人心目中的份量要有足够的认知,量力而为。对于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不要孤身犯险,必要时可以借助公安、领导、或他人信得过的朋友去加以劝阻引导,而达到使其认识和改正错误的目的。这是一个慈悲加智慧的问题,我们下次再详谈吧。

如果觉得《参禅悟道:不见他人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