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国士无双|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国士无双|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时间:2019-07-29 09:05:38

相关推荐

国士无双|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自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进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先后组织实施16次重大飞行任务,全部取得成功。曾被钱学森评价为“中国航天事业见证人”的孙家栋,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一次又一次的直飞苍穹,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今天,《国家记忆》带您一同回顾孙家栋与中国航天的不解之缘。

10月24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由此变为现实。

随着探月卫星的顺利升空,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人员,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喜悦的人群中,一位老人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擦去泪水,他就是“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孙家栋。

作为一位资深航天人,他一路见证了中国实现探月工程走过的艰难与挑战。孙家栋在数十年的航天发射试验中,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未曾见他掉过眼泪,但是这一次,作为“嫦娥一号”的总体设计师,他终于忍不住流下喜悦而激动的泪水。

1950年,经过各方面考评,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的孙家栋,因为俄语基础好,被紧急招入了空军。

孙家栋进入空军第四航空学校的第二年,有一个崭新的机会向他招手,到世界知名的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校留学,他将在那里学习专业的飞机制造技术。

孙家栋坚守着心中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他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连年取得满分的孙家栋创造了一段传奇,他大大的照片占据了苏联茹科夫斯基状元榜最高的位置。

1958年4月,从苏联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一位年轻人看着窗外,回到自己的祖国,他的心情难以平静,在他怀里揣着一枚金闪闪的“斯大林奖章”,他将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这个人就是孙家栋。

当时,聂荣臻元帅受中央委托,正在筹建导弹研制的队伍。就这样,原本学习飞机制造专业的孙家栋,放弃了斯大林奖章获得者优先选择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加入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到第五研究院不久,这一天,孙家栋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搞科研,忽然,房门被推开,一位面带笑容的中年男子走进来和大家亲切交谈,见到此人,孙家栋不由得激动起来,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令孙家栋没有想到的是,钱学森这位当时已经是名满世界的大科学家,随后竟成了自己在航天领域的领路人。在回国后的工作中,孙家栋经常需要和中国导弹工程的总负责人钱学森直接沟通,这个在苏联学习期间获得金制奖章的年轻人本就给钱学森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航天领域的研制工作中,又彰显出突出的才华,这使得他得到了钱学森的青睐。

196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由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那一年他只有38岁。摆在孙家栋和其他科研工作者面前的是巨大的挑战,没有外来技术的支持,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此前,从未接触过卫星的孙家栋,率领团队开始了研制中国第一星的艰难探索。

此时在国际上,法国紧随美苏之后发射了自己的卫星,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准备。对于中国即将要发射的这颗卫星,各国都在关注,中国上下更是给予了极大的期待。如何尽快将这颗卫星送上天,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顶着巨大的压力,孙家栋大胆提议,简化卫星工程的任务。当时,戚发轫与孙家栋一起工作,后来,他们和团队其他人一起,被称为“航天十八勇士” 。

他作为顶层的设计,把当年一个非常先进、复杂的卫星简化成一个满足当年要求的卫星,那个要求是什么呢,叫“上得去 、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十二个字工作要求,使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科研目标,变得简单、明确,大大加速了中国卫星研制的进程。

十二字方针中,“上得去,抓得住”属于一般的技术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太难。经过技术攻关,孙家栋和他的科研团队又确定了用东方红一号上的短波天线,来发送《东方红》乐曲信号,“听得见”这个问题也顺利解决了。此时,如何实现“看得见”,成为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后来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我们的三级运载火箭上,做一个用气体吹起来的球体,这个球体吹起来以后,直径能到三米。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带着全国人民的期盼,东方红一号卫星一飞冲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卫星上传出的《东方红》乐曲,中国成为了全世界第五个有能力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我们国家能取得这样一个成就,跟全国人民一起高兴。我也感觉到自己非常幸运。

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极大鼓舞中国航天人。随后,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研制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4年11月5日下午,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完成升空前的综合检查,进入发射最后时刻。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人们听到了孙家栋的一声大喊,“停止发射!”

那一次可能是电压各方面处理不太好,还没有下命令说转到内电,没到插头脱落环节的时候,插头自己脱下来自动给电了,这样地面就无法管理卫星了。

孙家栋在第一时间预感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发布了“自毁”命令。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后20秒爆炸。

几年来的心血瞬间化为灰烬,孙家栋第一时间冲出了发射现场的地下室,他看到沙漠里一片火海,很多人不由得痛哭流涕。痛定思痛,大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之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与同事们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在一根导线上找到了线索。一个看似细微的问题,最终却造成了毁灭性的结果。

这样的一个教训,对我们航天队伍的整个的思想建设,工作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一个作用。

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狠抓每一个细节,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顺利腾空而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后的十几年间,在孙家栋和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十几颗卫星成功升入了太空,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突破。

,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孙家栋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副担子的重量, 当时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接下了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的重担,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孙家栋为什么要冒这个险?万一失败了,辉煌的航天生涯就此将蒙上阴影。孙家栋的回答很简单:“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第一张月面图发布,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追逐千年的奔月梦想。同时,嫦娥一号卫星还顺利传回《歌唱祖国》的旋律,这是中国首次从38万公里外遥远的太空传回歌声,在举国欢庆之际,孙家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回国开始,投身航天工作60年多来,孙家栋勇挑重任,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

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两弹一星”元勋,原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

(素材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赵阳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如果觉得《国士无双|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