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西文化宇宙比较:古希腊原子论与中国古代元气论

中西文化宇宙比较:古希腊原子论与中国古代元气论

时间:2019-03-14 03:06:42

相关推荐

中西文化宇宙比较:古希腊原子论与中国古代元气论

古希腊的原子论与中国古代元气论都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科学假设。然而,由于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这两种理论,遭遇了不同的命运。古希腊原子论被认为是现代科学原子论的先驱,而中国古代元气论则被认为是一种前科学的神秘主义观念。陈独秀曾说: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凡事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维科学。元气阴阳论被视为迷信,成为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国人的流行看法。

然而,正是这种被中国人视为迷信的东西,相反,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认为:中国古代元气阴阳论对于体现事物内部和谐运动的力所用的描述,在量子场论看来是极为恰当的,现代物理学的结果,看来进一步证实中国圣人张载的宇宙观“知太虚即气,则无无”。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也肯定了中国古代元气阴阳论及其相关的宇宙论是一种自然科学的世界观。

什么是原子论和机械论

古希腊的原子论是现代物理学原子论的先驱,也是现代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古希腊的九层天球论、原子论,是从制造工具的实际度量和计算中形成的机械论。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一书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它的特点是绝对的充实,与其充实相对的是虚空,是没有物质的绝对空间,各个原子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大小、形状、排列次序和位置的不同,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彼此发生碰撞而相互结合,构成各种事物,就像字母组成词一样,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是这样构成的。

它们在整个宇宙中,由于一种涡旋运动而运动着,并因此形成一些复合物水、火、气、土。

世界万物的生存和毁灭,都在于原子的运动,产生就是由于他们的联合,毁灭就是由于他们的分离。万物的千差万别是因原子大小、形状和排列次序的不同,万物的变化都有确定的原因,都是必然的。

这种物质观为近代以机械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引导人们用度量和计算去认识世界,用线性因果关系和形式逻辑推理去说明物体运动。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提出原子与虚空的对立,形成了实在论与机械论的宇宙观。

就像伽利略所描述的:自然是一架巨大的、自足的数学机器,它由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物质运动构成。数学和力学原理能够描述事物的机械运动,却不能说明自然界运动的根本原因,以至于牛顿在解释恒星的运动时认为:最初的推动力仍然是来自“神”。

什么是元气论与有机论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构成物质世界的观念,而五行也作为洪范九畴的第一畴。到西周末年,从哲学上阐述物质构造的一气阴阳论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用气的秩序来解释自然的秩序。气,是天地自然的本源。

如:用阴阳之气的运动解释地震的形成,《国语·周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矣,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如是有地震”。

到春秋时期,气论与五行论开始结合,也就是阴阳论与五行论,在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有机论的自然哲学体系开始形成,并向着科学、哲学、神秘主义三个方向发展。而墨家和名家的机械论,到秦汉以后则逐渐湮灭不传。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言: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人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连续世界的整体,气凝聚成可感之物,这种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个体与世界上一切其他物质都在作用与反作用着,一切都依赖于阴阳两种基本力量以类波或震动的方式,在各个层次有节奏的相互感应。因此,个体有他们的内部节奏,这些个体都在一个宇宙和谐的普遍形式中得到统一。

这里揭示出中国古代元气论物质观的三个特点:①元气是连续整体,构成天地万物;②元气有内在的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是万物运动的原因;③人与宇宙因为有元气阴阳的共同节奏,因而处在一种互相影响的和谐关系中。

元气的名称是从汉代开始的,在先秦中,只是称之为炁。《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则阳》说:“天地形之大者,阴阳者气之大者”。《庄子·秋水》也说:“至精无形,其大不可围”。《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一”指气,“二”指阴阳。为什么说道生一?因为《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天地之始,有为天地之母”。(试想一下何谓“无”?)从宇宙起源的角度认为宇宙形成之先有一个无物的阶段。

《淮南子·天文训》提出“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由道生气的宇宙生成论是中国古代元气论的一个重要特色。元气是绵延整个宇宙的连续体,它本身既是空间,因而没有离开物质的绝对空间。

宋代张载说:“知虚空即气,则有无显隐,神化性名,通一无二”。元气并不是现代所说的空气,“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气充满一切空间,时间也是气的变化之象,“时若非象,指何为时”。

物质之气与空间、时间是统一的,这种观念相似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而不同于原子论的绝对时空观。原子的充实不可入,不能说明生命精神的形成。元气论把神看作精气活动的一种形式,《内精》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宝,元气内在的阴阳是宇宙运动和生命创造的能力,“由气生知,气化即神”。中国古代元气论坚持从元气本身来解释生命的形成,物质与精神统一,人与自然统一,这是建立在元气论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本一气”。

原子论与元气论的比较和总结:神话不过是古代的科幻

中国古代元气阴阳论的物质观决定了它的有机整体的宇宙结构,而原子论的绝对时空是机械运动存在的基础。中国古代元气论坚持从元气本身来解释生命的形成,坚持形与神、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哲学方向。原子论的局限性在于不能说明生命精神的形成。

中国古代元气论是从人对自身的有机生命形成的整体论、有机论,是对自然的整体考察。原子论是机械论,是绝对时空理论。原子论的原子本身是没有变化的,而元气论的元气本身是在不断演化的。原子论并没有解释出如何从无到有;而中国古代的元气阴阳理论以阴阳对立统一原理,解释出了无到有的演化,“无”就是一念,一念就是“道”,“道”就是天地法则,天地法则化生出气,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混沌,混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由此演化出万物。

神话是古代的科幻,科幻是当代的神话。无论是原子论还是元气论,都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特别是身为中国人,更应积极弘扬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如果觉得《中西文化宇宙比较:古希腊原子论与中国古代元气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