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世界史:云冈石窟的北壁 刻画一批杂技艺人 缘權表演的情景

世界史:云冈石窟的北壁 刻画一批杂技艺人 缘權表演的情景

时间:2021-03-11 07:23:36

相关推荐

世界史:云冈石窟的北壁 刻画一批杂技艺人 缘權表演的情景

百家原创作者:长清聊历史

哈喽,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今天随着小编一起了解,在历史上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古称武州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皇始元年(396年),北魏拓跋部入主中原;二年后的天兴元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境内)迁都平城(今大同市),从此两地间往来频繁,武州塞正当交通要冲。我们继续往下了解一下吧!

自明元帝拓跋嗣起,北魏皇帝曾先后七次到武州山祈祷,这里文物便成为鮮卑拓跋贵族祈福的“神山”;接着,于此山开凿造像,建寺,而形成示网石云网石窟依出开东西延一公里,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现存主要53个,另有许多小窟,共计1100多毚,大小造像51000多尊。石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至孝文帝迁洛前的太和八年494年)处于极盛阶段,现存主要洞窟都是在这30多年间开凿的。

《水经漯水注》描绘当时的盛况说:“武川水又东南流,水側有石洹舍并诸窟室,比五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即云冈石窟)南,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走向衰落、只开凿了一些小型窟。唐五代以后仍陆续修建,但规模较小云网石窟按其形制、造像内容与形式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是和平初年(460年)由沙门统(僧官,掌全国僧尼事务)昙曜主持开凿的五窟(编号第16至20窟)。

其形制特点为平面椭圆形,穹隆顶,类似草庐:窟内造像主要是三世佛,即过去、未来和现在佛,外壁雕满千佛。主佛形体高大,占据了窟内的大部分面积,“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时”。这些大佛都是仿照皇帝的形体和身样来雕造的,第16至20窟中的主佛分别代表当时的文成帝、景穆帝、太武帝、明元帝和道武帝。其服饰特点是头戴宝冠,衣服右祖或通肩,有些呈突起式花纹,饰以璎路,臂上带钏,明显表现出鲜卑游牧民族与犍陀罗服装相结合的特点。

第二期是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洛前(465-494年)开凿的五组石窟,即第7、8窟,9、10窟,5、6窟,1、2窟和11、12、13窟。该期石窟呈平面方形,多具前后室,有的窟中部立塔柱,也有的在后壁开凿隧道式礼拜道;造像变小,但形变趋于多样化,并出现供养人像;衣装也逐渐换成中原的传统服饰,并受到南朝士大夫服饰的影响,如第5、6窟中的佛像被雕成褒衣博带,上着披帛,下着大群的样式,这是鲜卑拓跋部日益汉化的表现。第三期是孝文帝迁洛以后至正光玉年(494-524年)开凿的,以中小窟和小龛居多。洞窟内部趋于方整,塔洞、四壁三龛和重龛式的洞窟较为流行:佛像面容瘦削,服饰多为褒衣博式衣下褶纹重叠,龛围雕饰繁缛。

云网石窟内容丰富,府毚内除雕满各种大小佛像、菩萨、千佛外,还有许多佛本生放事和佛传故事浮雕;不少窟顶和龛楣雕有飞天、平棋飞天及枝乐天,伎乐天手持笛、鼓、埙、排箫、琵琶等乐器进行演奏,神韵生动,是研究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50窟北壁是“幢倒乐神”的浮雕,刻画了一批杂技艺人缘權表演的情景,是研究古代杂技史的实物例证;至于一些动植物浮曬则比比皆是,如参天的森林,盛开的莲花,竞奔的白鹿,飄动的水藻翔集的沙鸥,跳跃的鱼儿,等等,画面生动而形象,充满生活气息。

这批宏伟精巧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雕刻技巧,北魏的优秀工匠们匠心独运,在继承秦汉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长处和学习外来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中的许多大佛像,便继承了汉代的大面积雕凿并保持完整统一效果的手法,使作品显出鲜明、奇伟和柔中有刚的特色;许多小像采用高浮雕手法,能娴熟自如地处理造像的不同角度或衣褶的重叠层次;并巧妙地运用身光、动植物形象作背景的装饰性处理方法,以衬托造像的面部形象,达到了新的艺术水平。

在小编看来,某些装饰性边纹雕刻,已采用类似后代“易地突起”或“压地隐起”的手法,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动静结合,富有新意。云冈石刻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隋唐石刻艺术奠定了基础。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想呢?可以在以下评论区评论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如果觉得《世界史:云冈石窟的北壁 刻画一批杂技艺人 缘權表演的情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