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东坡“题名” 谢无量留墨 东坡肘子店 成都味之腴

苏东坡“题名” 谢无量留墨 东坡肘子店 成都味之腴

时间:2022-03-17 05:20:35

相关推荐

苏东坡“题名” 谢无量留墨 东坡肘子店 成都味之腴

苏东坡“题名”,谢无量留墨,谁有如此派头?答案正是上世纪成都一家知名的川菜馆,东坡肘子专营店,味之腴

1943年,正值抗战中后期,成都人口剧增,巨大的饮食需求催生了一大批各类新开餐馆,竞争激烈,繁荣空前。这时,有五个准备投身餐饮热潮的创业者,伙到一起商量开个啥子样的馆子才好。他们之中两个是成都人,三个是温江人,其中成都人李敬之是个连长,虽是行伍但颇有经营头脑,率先和众人进行了市场分析,认为当时成都高档包席馆、川南堂和西餐厅最为火爆,但进入门槛高且经营难度大,普通小食店业务虽多但利润薄,中档红锅馆子更容易操作,也更符合几人的实际情况。

有了市场定位,再进一步落实产品定位。五人之中,一个是成都红牌楼乡的副乡长龙道三,另外三个都是温江人,分别是时任省府秘书的吴喜渊,温江县征收处的处长吴思成以及温江酒坊的老板吴世林,虽说皆非饮食业内人士,但也是有点权力或有点资产的中产阶层,平常出入各种宴饮场所,又读过些古今菜谱,对吃颇有研究。他们认为,在数量庞大的红锅炒菜中,单单缺少一款肥美之品,以满足肠子爱生锈的好吃嘴们啖肥刮油之需,而流行于温江的炖肘子特色鲜明,极富诱惑,恰可填补市场空白。

方向有了,说干就干,于是五人各出一股金,在城守东大街搞了间一楼一底的店堂,一个瞄准中间消费市场,以温江炖肘子为主打产品的红锅馆子蓄势待发。

接下来他们做了三件事情:

首先是网罗人才,五位老板先是聘请当时在成都餐饮界小有名气的刘均林出任掌墨,主理厨政,又专门从温江请来了长于烧炖的厨师牟秀文,专攻拳头产品炖肘子,同时老板之一的李敬之辞去行伍之职,负责现场管理经营。

其次是品牌包装,炖肘子毕竟是道土菜,味道虽好,但在讲究精致的成都,未免过于俗气,不利于传播,要取个雅号。文化程度很高的吴喜渊说,蜀人苏东坡当年在黄州写出了炖猪肉的十三字真经,其本人也爱吃炖肉,干脆就叫东坡肘子!众人一致好评。同时,又以《文选班固答宾戏》中的“慎修所志,守尔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为蓝本,摘得店名“味之腴”,取“腴,肥美之意也”。

最后是制造爆点,开餐馆的都有个习惯,爱找知名人士写招牌,当时成都本土和寓居的文化人特别多,对象宽泛了也不是好事,老板们一时犯了选择综合症,不知谁说了句,当家菜是东坡肘子,招牌肯定还是东坡来写,比哪个的名气都大!几人硬是活生生地从东坡墨宝中把“味之腴”三个字扣了出来,苏东坡“题名”的黑底金字招牌一挂,顿时蓬荜生辉,店内外是满满的东坡遗风。

另一版东坡肘子

自带流量的苏东坡和东坡肘子,很快让味之腴成为行业内外交头接耳的热点话题,纷纷过来尝鲜。好的品牌形象要靠好产品来支撑,喝过墨水的老板们深知其中的道理,刘、牟两位高厨,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对东坡肘子的出品要求异常严格,把控尤为精细。

味之腴东坡肘子的做法:

选用一斤半以内的优质前肘,反复除毛,把表皮整光生后,放入温水漂尽血水,再用焦炭磨去粗皮,使肘子更加水嫩白净。大锅放净水置旺火烧开,下肘子,除尽浮沫血泡,再入整鸡伙到炖,鸡肉炖耙后捞起,可用做怪味鸡丝等菜。改为小火慢炖,直至肘子耙软时,捞出放进二汤中浸泡备用。另用一锅,把产自阿坝的上好雪山大豆加料煮耙。

上菜时,一个肘子划为四份,把雪山大豆舀入肘子碗,再加一瓢炖肘子的原汤,另备一个蘸碟,碟内加煵酥的郫县豆瓣和温江酱油,一起上桌。

肘子耙而不烂,肥而不腻,原汤醇厚浓稠,奶白鲜香,既有肘子的耙糯,又有雪豆的粉绵,再加上香酥棕红,咸鲜微辣的蘸碟,足让人大快朵颐。

好看好吃又有内容,味之腴的生意日益红火,甚至连大名鼎鼎的文豪书法家谢无量都慕名前来品尝。厨艺有高低,文化分道行,当谢无量看到味之腴的招牌时,一眼就认出是大家手笔,当老板们给大师道出原委时,大师畅怀一笑,对几个鬼机灵称赞有加,并且还专门写下“食不厌精”的条幅,高挂殿堂,增添了味之腴的文化气质,更让广告效应倍增。

味之腴的肘子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妈蹄花

除了东坡肘子这个拳头产品外,味之腴还开发了一系列的特色川菜,像怪味鸡丝、棒棒鸡丝、白果烧鸡、香菌烧鸡、板栗烧鸡等一系列鸡肉菜肴,自成一体,很受食客欢迎,另外像白油千张、家常干张、白油肝片、香肠腊肉、小烧什锦、大杂烩等风味佳肴也吸粉无数。

虽然厨师牟秀文后来被另家高薪挖角,但味之腴一直保持着出品的极高水准。由于初期市场定位精准明确,采取高性价比的经营策略,进展相当顺利,每天光是肘子就要卖四百多份(一百多个),不到两年就扩张了门面,增设了堂座,桌子从十四张增加到三十张,翻了一倍。这个良好的势头一直持续多年。

1956年,味之腴公私合营,上世纪60年代更名为工农饭店,1974年重新装修后升级为工农餐厅,蓉城一些知名书家纷纷为餐厅题字作画,有陈亮清、张幼炬、张采芹、邓光奇、白允叔等。1982年恢复使用味之腴店名,并请李半黎先生重新写了招牌。

1988年,再次精心装修后的味之腴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在炖肘高手钟隆光、沈华兴、吴吉昌、蒙义福、蒋世弟、李义龙、华文通、王文玉等师傅的努力下,味之腴的东坡肘子又恢复了当年的风采,这些厨师还赴海外多个国家交流献艺。

上世纪80年代末,味之腴迁至四维街,后因城市建设又迁至府南新区,其后不知去向。

【关注百家号“川味龙门阵”】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如果觉得《苏东坡“题名” 谢无量留墨 东坡肘子店 成都味之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