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求神拜佛向何处求

求神拜佛向何处求

时间:2022-08-24 03:21:08

相关推荐

求神拜佛向何处求

《论语·八佾篇第三·十三》,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钱穆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的,与其在奥处求媚,不如在灶处求媚,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不是这样的。若获罪了上天,什么去处也用不上你的祷告了。”

【杨伯峻译】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房屋里西南角的神,宁可巴结灶君司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对;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没用。”

【傅佩荣译】王孙贾请教:“‘与其讨好尊贵的奥神,不如讨好当令的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得罪了天,就没有地方可以献上祷告了。”

王孙贾,卫国执政大夫。

背景:此时卫国正发生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动乱。

奥指奥神,灶指灶神。奥神尊贵,灶神但有实权。卫大夫王孙贾问孔子,是不是获得实际的利益比祭祀尊贵的鬼神要好呢?孔子直截了当回答他,不是,如果得罪了上天,什么祈祷都没用了。可以看出,孔子是很不屑王孙贾这样的人,言语直接,毫不掩饰对其的轻蔑。因为王孙贾内心缺少真正的“仁”。

孔子一再强调,内心的真诚是最重要的,如果内心达不到真诚,所有的礼、所有的乐、所有的外在的东西都失去了意义。人在做,天在看,虽然有些人表面做到符合礼的一切要求,但缺乏真诚,老天是知道的。获罪于天,罪莫大焉!无论做什么补救都没用的了。

现在看看,我们可能觉得孔子的思想过于迂腐了,一切都要讲仁心、仁爱、仁义,好像给人的交往、处事设置了障碍,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与此背道而驰,但如果我们每天睡觉前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一天的收获,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心安理得,而有些却让人无地自容,这些令人汗颜的做法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心缺乏真诚。

【再读补漏】求神拜佛是不是封建迷信已经不是人们讨论的问题了,现在各地寺庙香火旺盛,香客不断,不仅成了信男信女祈福保佑的圣地,也成了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今天的人们更热衷于求神拜佛,一是生活条件好了,有闲有钱有条件来向神仙菩萨进贡了;二是内心有诉求,想祈求神灵保佑帮助自己达成愿望。有人逢庙必进,遇佛必拜,有的人心怀虔诚,有的人却是做做样子,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期望能得到神灵的福报,他们真的能达成愿望吗?

求的人他们心里也明白,不可能事事都心想事成,不可能愿望个个都不落空,只是求个心安理得,寄托自己美好的祝愿。当自己的愿望与神仙菩萨的作用事与愿违时,却很少有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求神拜佛过程中,愿望不能达成是自己不够虔诚,不够诚心诚意,还是神佛力量不够强大?愿望能够达成是自己够虔诚,够诚心诚意,还是神佛力量的足够强大?

如果能这样想,那么求神拜佛就不是单方面的事情了。神仙菩萨保佑是一方面,自己本身虔诚恭敬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得罪了天,就没有地方可以献上祷告了。什么情况会“获罪于天”?目的、动机不纯应该算一个,愿望、目标过于巨大算一个,没有虔诚心,没有恭敬心算一个,不按道义做人行事算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是拜远处的神,还是近处的神,是拜尊贵的神,还是实在的神,只有没有得罪天,那一切的求拜才有可能。说到底,无论是求神还是拜佛,起作用的只能是自己本身。

因此求神拜佛不是要靠神仙菩萨给我们自己多大帮助,而且我们要按天道,行仁义,谨言慎行,努力修为,这样神仙菩萨才能青睐我们,才能帮助我们得到福报。求神拜佛没有错,有传统,有文化,有精神,有内涵,但向内求自己的重要远远大于向外求他人,即使是无所不能的神仙菩萨。

当然本章的意思是讲孔子对待礼仪的态度,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极尽谄媚,忘却内心的真诚。但作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遵循道义,真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如果觉得《求神拜佛向何处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