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失眠者的福音--音乐催眠术

失眠者的福音--音乐催眠术

时间:2019-08-01 23:46:06

相关推荐

失眠者的福音--音乐催眠术

在有关音乐辅助睡眠的领域,有两种方法,一种疯狂的想法是,它同联系着未来主义的音乐观念的一种理论,即通过使用音乐刺激松果腺增加睡眠褪黑素的分泌,而达到辅助睡眠。而另外一种则是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δ脑波音乐辅助睡眠。

没明白?什么是“松果腺”什么是“褪黑素”,它又怎么解释它们和音乐的关系?OK,这就是本期要讨论的话题。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用音乐欺骗你的大脑,释放褪黑素。先上点干货:“2002年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这种细胞存在于眼睛的后部,能让我们保持清醒或者睡意,也就是说有助于控制我们的睡眠模式。当灯光射进我们的眼睛达到眼球后的视网膜时,视网膜里的微小细胞所含有的色素,将对日光做出反应,这些细胞会把信号传送给大脑,此时大脑将调解褪黑素的分泌。

科学家发现血液里的褪黑素的水平,决定了你是昏昏欲睡,还是保持完全清醒,经过测试发现,晚上身体分泌的睡眠褪黑素将逐渐增加,它帮助我们入睡,当日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时,眼睛虽然还未睁开,但视网膜里的细胞已经开始对蓝色的光做出反应,他们向大脑的生物钟发出信号,提醒松果腺减少睡眠褪黑素的分泌,因此,身体就会更加警觉, 并且开始清醒过来,褪黑素水平的下降,能让人们更清醒更活跃。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音乐家看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启示,他们有个疯狂的想法,那就是,音乐能否充当褪黑素?作曲家能否创作出富有褪黑素的音响?是不是很疯狂,很音乐的未来主义?不想打击诸位,答案当然是“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让音乐中富有药物成分的“褪黑素”。这不现实,是个伪命题。不过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给大脑造成一种欺骗,让大脑以为你已经深处黑夜中,从而引发褪黑素的释放?

一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指出,在分别给几组音乐家进行音乐脑电化学的测量,发现Andante Adagio Grave几种音乐类的刺激下,首先呈现几乎相同的δ脑波,伴有血清、多巴胺、恩多非、内啡肽甚至五羟色胺的减少,但似乎并没有影响褪黑素,可结果是,被试音乐家很快就进入了深度睡眠,而且一整晚的睡眠都非常沉浸。这似乎是个好答案,那就是长期失眠的不同人群理论上可以重新安详的深度睡眠一整晚。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刚才的实验针对的对象并不是普通人,而是音乐家。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不过现在更认可的是如果你有500-1000小时的古典音乐聆听经验,你就具备了从抽象的音乐中听出影响你睡眠的声音要素(你会有意的注意一些音高、音色、速度以及节拍的律动)了,同时你对声音的丰富想象也会容易让你欺骗你的大脑,达到类似刺激视网膜的松果腺释放褪黑素的功效,让你渐渐有睡意。话说,这就出现了一个职业群体——音乐睡眠体验,或音乐睡眠引导师,当然这些职业的引导师们除了会“欺骗大脑”还可以引导更多有助于睡眠的音乐聆听。这一部分将在我的知乎专栏《给你好的睡眠音乐》里定期给大家推送以及帮助有睡眠困难的朋友们进行音乐睡眠引导。

回到之前的话题,我们说到,还有一种借助音乐达到睡眠的方法,即引发δ脑波。这类音乐没有上面一种对睡眠音乐的听觉能力要求那么高。再放点干货:δ脑波,是人们沉睡无梦时发出的脑波。它以每秒钟0.3~4周波的频率运行,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研究者认为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身体冥想、身体投射、空塔里尼等)

如果觉得《失眠者的福音--音乐催眠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