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轼临终前的绝笔 只有短短40字 却显得超凡脱尘 毫无挂碍

苏轼临终前的绝笔 只有短短40字 却显得超凡脱尘 毫无挂碍

时间:2019-12-23 03:44:51

相关推荐

苏轼临终前的绝笔 只有短短40字 却显得超凡脱尘 毫无挂碍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们倍加珍惜的同时也会思考,究竟有没有来生,又到底可不可以长生不老。有人不惜代价地尝试,结果却事与愿违;有人看淡来去,旷达人生,却感到很安然和恬静。

北宋大文豪苏轼可谓一生坎坷,可是他却胸襟开阔,从而让他的诗文也尽显气势雄浑。试想,一个整天悲天悯人的作者,怎么能写出豪情奔放的作品?下面介绍的是苏轼临终前的绝笔,只有短短40字,却显得超凡脱尘,毫无挂碍。

答径山琳长老

宋代:苏轼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

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题目中的径山是指位于杭州的禅宗名刹径山寺,琳长老是指径山的维琳,他是浙江湖州人,云门宗禅僧。高僧能诗能文,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喜欢与僧道交往,几次切磋之后,便感到维琳高僧道行很深,于是就请他住持径山寺。

东坡先生晚年被贬惠州、儋州,生活艰苦,他却随遇而安,总算安然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先生在途中却生了重病,最后于常州病逝。

苏轼临终前几天,他的方外朋友径山维琳来访,两人于夜凉时对榻倾谈。维琳已经获悉东坡的病情,他是专程为东坡的生死大事而来。

先生虽然病重,但意识尚还清楚,看见好友不远万里赶来看望自己,感动之余也觉得有些内疚。这些年来,自己受苦受累没什么,咬紧牙关就扛过去了,最怕的就是让亲朋受到牵累。即使他们并不埋怨先生,但苏轼总觉得内心沉痛。

诗人激动地紧握着高僧的一只手,依然清楚地记得他与自己都是在丙子年出生的。丙子,即宋仁宗景祐三年,诗人屈指一算,已经60多年,也就是将近三万日。

先生不禁兴叹,即使每天通读一千首偈语,人生也像闪电那样瞬间消散,根本就由不得人们去质问。

诗人说完这句,就开始剧烈地咳嗽,更感到呼吸有些困难。高僧赶紧示意先生不要再说话,让他安心休养。

先生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也非常了解对方的一片真情,他稍微平复一下,就再次轻声地说,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意思是说,大的灾难都是因为有肉身,如果身体消失了,也就没有疾患了。

这两句看似平淡,其实道理却很深奥。疾病就是人体的机能出现了问题,所以要追査身体的来历。人的身体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其本质与自然无异,原不该与自然产生各种矛盾,当然也无所谓疾病。

但是当人们产生了意志和欲望,就会区别于自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破坏和占有自然资源,并且幻想长久拥有这个身体。如此长久以往,不但与自然产生矛盾,而且患得患失,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疾病。

只有消去身体中这些与自然不符的东西,才能从根本上解脱疾病,而回归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先生还说,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罗什即印度僧人鸠摩罗什,他曾来到中国,传播大乘佛教。神咒,指这位僧人临终时发出的神咒,他令弟子们朗诵,希望以此来延续生命,却没有成功。

苏轼喜欢研究佛学,知道这些典故,但他更清楚,这些咒语不过是自我安慰,正常人就不该作此无益之举。

又过了几天,先生的病情更加恶化,他已经无力说话,只能手书一纸给高僧,上面的文字大意是说:我在海岛未死,却在归途中一病不起,这难道不是命运安排好的?不过死生由命,不必叹息。

细味苏轼的这首诗,作者临终前依然旷达不羁,虽然已觉大限将至,却心态平和。他反对像鸠摩罗什那样,以不自然的方法,来延续生命,诗人认为这样做都是徒劳;而致力于来生的念头,也是违背自然规律,更是无益。东坡更愿意以了无挂碍的心态,乘风化去。

如果觉得《苏轼临终前的绝笔 只有短短40字 却显得超凡脱尘 毫无挂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