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安禄山谋反 大诗人李白最早预知 却为何保持沉默 不谏言?

安禄山谋反 大诗人李白最早预知 却为何保持沉默 不谏言?

时间:2024-05-01 17:08:49

相关推荐

安禄山谋反 大诗人李白最早预知 却为何保持沉默 不谏言?

古往今来,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手段如何,最终都是胜者为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生存法则。古代帝王掌权的天下,最怕的就是有人动摇其统治,视为贼人。竞争者之间,有同仇敌忾的,也有相互厌弃的,唯有叛变逆者,人人得而诛之,于是相互诬陷,栽赃,便成了党同伐异的重要政治手段。

唐朝在我国古代史上,也算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安史之乱爆发前,朝堂早就有不服得宠的安禄山,曾多人上谏安禄山的谋反倾向,而这种诬陷的例子在唐朝比比皆是。杨国忠为了上位,在李林甫死后还诬陷其谋反,结果李林甫被抄家,凄冷下葬;而被上告逆最多的就是安禄山,张九龄,王忠嗣及杨国忠等都曾上谏安禄山狼子野心,早晚得叛乱。奈何安禄山得宠,皇帝又心大,这种集体状告也并未掀起什么浪花。

殊不知最早预知安禄山有谋反倾向竟然是一介文人李白,李白自古以诗仙,酒仙闻名于世,没事就是写写诗,喝喝酒,放浪于形骸之外。天宝十一年,李白游于幽州,此时安禄山正以此为根据地。不巧李白也由此曾亲眼目睹安禄山跋扈,嚣张的气焰,似乎他才是这大唐的帝王,可以说是客观的预见安禄山早晚谋反的必然趋势。

要说李白曾两次混迹官场,虽都以失败告终,但却良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身为局外人自是比旁人更能清醒的认识到时局,且相同的胡人血统也让他更加了解同族人的心思。其离开幽州后,李白曾作《幽州胡马客歌》道出了安禄山谋反的预兆及自己的忧国之思。然而李白并没有像朝堂官员那般上谏与皇帝,而是保持沉默,无能为力发的态度。

其实李白的这种心态也可以理解,安禄山当时可谓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老来昏聩的玄宗对其百般信赖和恩宠。宰相和御史大夫集体都扳不倒他,何况他一区区被放逐的文人,又何德何能。那些曾状告过安禄山的,最后不是被贬职,就是被冷落,他李白又何必趟这趟浑水,指不定轮到他就是砍头了也说不准。

说实话,李白遭受了前两次的官场的打击,对于政治上的事可以说如惊弓之鸟,但求避而远之,一世安稳。文人李白更多是一个诗人的状态了,作诗饮酒,放浪形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对于国家之事,即使当时感慨忧思,一壶酒,一首诗后又是全新的李白,一切都与之无关,继续游山玩水,继续求仙问道,寻蓬莱。

其实李白的这种避世的做法,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难当头,其消极和绝望的思想及盛唐表象下腐朽和昏暗的实质。

如果觉得《安禄山谋反 大诗人李白最早预知 却为何保持沉默 不谏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