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胡适次子胡思杜:曾刊文与父亲断绝关系 自杀时留下一封遗书

胡适次子胡思杜:曾刊文与父亲断绝关系 自杀时留下一封遗书

时间:2020-09-17 19:06:49

相关推荐

胡适次子胡思杜:曾刊文与父亲断绝关系 自杀时留下一封遗书

引言

胡适,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近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是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的哲学思想不在于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极其深远的影响。

比如胡适在《梦与诗》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在《人生有何意义》里,他认为的观点是:“人生观不过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万物同人类的态度”。也有如“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样的表述,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用我们如今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观点,依旧有他的可取之处。

01

旧时喜欢包办婚姻,即使胡适自己不太情愿,但因为对母亲的孝敬,勉强与同乡江冬秀结为了夫妻,一共育有三个子女。长子胡祖望,早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来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毕业后在汽车厂担任工程师;而胡适的女儿年仅5岁就因疾病早夭;胡适的次子胡思杜,时年36岁就选择亲手了结自己的生命,离开人世时,无妻无子,身旁也无家人陪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苦而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呢?

胡思杜的名字来源,据说是因为胡适为了表达对恩师杜威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胡思杜殷切的厚望,希望儿子能够像恩师一样才华横溢,正直善良。胡思杜从小就体弱多病,常常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去上课。这小孩的天性就是爱玩,没有了老师的管束,更让他肆无忌惮。作为母亲的江冬秀则是旧时女子作风,并不重视孩子教育问题,每天留恋于牌桌赌局之上,对于儿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健康就好。

02

当时胡适任民国驻美大使,与儿子相隔两地。虽然有心管束,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在胡思杜的童年记忆中,父亲这个角色一直缺席于他的童年时期,也为他成年后与胡适,这并不相亲的父子关系,埋下了隐患。

有胡适在国内的朋友,见胡思杜每日到处游玩,荒废学业,还揽上不少社会恶习,就托人转告了远在美国的胡适。这才使胡适下定了决心,托人把胡思杜带去美国加以管教。只可惜,此时的胡思杜早已习惯了吃喝玩乐,虚度时光,变得不思进取了,在美国连续就读了两个学校,却连一张毕业证书都未曾拿到。

到了1948年,万般无奈之下,学无所成的胡思杜,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了国内。在父亲的照顾下,安排到了北大图书馆工作。或许书籍的熏陶,胡思杜也一改往日常态,慢慢的有所上进,这也让胡适的心里感到了一丝安慰。

但时隔不久,时代风云变幻,解放战争打响,国民党发出一项“抢救运动”,目的是把北京城里的知名学者撤离大陆,其中就有胡适一家人。但此时,胡思杜却坚决不跟家人一同前往台湾,坚决要留在北京。儿子如此执拗,胡适夫妇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就给他留下了一些金银细软,用来以后他成家时作为聘礼娶妻生子,但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

03

新中国成立之后,胡适的许多发表在报刊的文章,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议,一时之间竟兴起了“批判胡适”的思潮。几乎人人痛骂胡适,胡思杜由此受到牵连,为求自保,在报刊上发布了公开性文章,厉声斥责父亲胡适,狠狠地割裂了父子亲情,誓与胡适划清界限。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在国内外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只是在台湾的胡适,对于儿子的做法,似乎给予了理解。有媒体采访他的感受时,他只微笑着回答了四个字:“不予置评”。但是作为胡适的儿子,是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干系的,因为成分问题,即使他有了一份在大学任教的工作,也没有一个女孩愿意与他共结连理。

到了1957年,胡思杜因为对教学改革提出了些许意见,被打成“右派”。在经历一场大批斗之后,因为巨大的精神压力,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却落了个“畏罪自杀”的名头。胡思杜自杀时孤身一人,十分悲凉,只留下了一封遗书交给表兄。一直到二十三年之后的1980年,胡思杜才最终得到平反。

结语

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然而一个人的一生在历史中,也不过短短几句话。历史已然消弭,但教训仍在。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事件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希望随着制度的完善,言论的自由以及权力的平等,不会再有这样的悲剧。

参考资料:

《人生有何意义》

《梦与诗》

如果觉得《胡适次子胡思杜:曾刊文与父亲断绝关系 自杀时留下一封遗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