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度书单:长大的我们 开始读懂了从前课本里的诗歌

度书单:长大的我们 开始读懂了从前课本里的诗歌

时间:2024-05-10 04:30:51

相关推荐

度书单:长大的我们 开始读懂了从前课本里的诗歌

这一年,读过书,看过剧,交了三五好友,毛毛躁躁地过着,却也生机勃勃。

以前,挑书看心情,而这一年里,读书已经有意无意开始梳理一个知识体系。

阅读,其实是可以见微知著,我们读过一段历史里的人物,它就像一个线头,可以帮你牵引出整个山川湖海。你可以慢慢看,慢慢读,慢慢享受这个璀璨惊艳的世界。

读唐诗,是我这一年里最大的收获,它让我审视自身,教我排遣情绪,学会与自我和外界相处。

《既见君子》的作者张定浩写过:“一首好诗应当是丰富的,有如经年的植物,一些字词和句子在腐烂,却有另一些花枝暗暗新生,在不同的时代得以开出不同的花来。”

我想,这就是诗歌之所以永恒的魅力,他们咏明月落花,我们也看明月落花,意象没有差别,而它的美,永远取决于观赏者的内心。

诗歌,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观赏世界的法典。

· 《唐诗简史》 人物,是诗歌灵魂

关于郦波老师最初的印象,还是念大学时,从图书馆的书架上翻到过一本书,名字至今还记得,叫《宋元明清那些爱》。

这样的书名,乍看实在有些七八线小言的感觉,但也不知是何缘故,我就随意翻了翻。

这么一看,却是发现,在如此画报摘抄般的封面之下,竟然是清丽的遣词,内容也同旁的堆砌图书不同,亲切易懂的文化知识下,糅合了作者的情感,就像通晓了十八般武艺,但不掉一点书袋。

你以为他把武功都忘了,其实是在自然的呼吸间告诉了你,我想诉说的故事。

这样的感觉,同样延续到《唐诗简史》里。

越是看,越发觉其功力之深,后来,就见郦波老师越来越为大众熟知,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再到最近的慢综艺《邻家诗话》,一个节目里有他,总能看出些味道和气质来。

而推荐的这本《唐诗简史》,是郦波老师近年来的新书,早之前就已经买回来高放案头,但关于读诗,还是读唐诗这种文雅事,在快阅读快消费的时代,到底是有些难以静下心来。

可一旦读进去了,心平气和,随之而至。

依然是在一个偶然的契机,我闲来无事,在书架上找到这本《唐诗简史》。

一般叫“简史”的,其实内容大都写得笼统,看似雨露均沾,其实很难深入触及,但这次,这本书依然俘获了我。

《唐诗简史》以时间为引线,从王勃的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始,打开了气象灿烂的唐诗时代。

书中选取了五十二首唐诗,也代表了五十二位诗人。

诗歌大多是家喻户晓的,但越是大家知晓的东西,就越难写出新意来。而这本《唐诗简史》,它的作用,更像是一本游览手册,一位亲切的解说家。

跟着它,我们游历了五十二个在历史沉浮沧海一粟中耀眼过的人物,知晓他们为何耀眼,正如那些伟大的古迹一般,塑造过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气质。

遇见发愁的李白,和他一起登上金陵的凤凰台;

品尝王翰的葡萄美酒,在盛唐刚健的时代风貌里体会健儿们的狂欢;

跟随王维的行迹,走近“安史之乱”的事件现场;

借用罗隐的锐利目光,在唐代市井中观察世间百态……

《唐诗简史》没有阅读门槛,甚至更像是一篇篇唐诗小故事,每天翻读,我就像经过一个茶舍,坐下来喝杯小茶,慢慢听着说书人的演绎。

我们在读懂人物中,读懂诗歌,借此,读懂一个曾经灿烂过的唐代。

· 《既见君子》 诗歌,是一种情绪

诗歌,永远是因为人的咏怀和情感,得以生机勃勃。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在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

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

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作者张定浩的古籍功底极强,在书中不再单纯地解释诗歌,而在于关联。读过之后,恍然发觉,所有的诗歌,都是种久别重逢的情绪。

很多时候,艺术便是一种主观,是一种感觉。

“在中国的思想中,一个人并非生来就背负着所谓灵魂不同等级的品性在原地生活,而是能够慢慢地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而言语文字的强悍最终都不是为了影响他人,而是作用于自身。写作是为了爱,也是为了被爱,是为了某个已经存在过的人,也是为了令自己成为那个可能出现的人。”

原文中的这段话,是我想最能贴近“既见君子”的注释,文学的作用并不与理性的科学相悖,相反,它能塑造一个科学家的灵魂。

“在一篇写于早春的序文里,他曾有这样的句子:‘朗笑明月,时眠落花’,而在我想来,正是这天上地下的两样东西,明月和落花,构成了李白的世界。”

“于乱世里见到不改其度的君子,如同动荡不安的风雨中听闻依旧守时的鸡鸣声,同样地让人安心,进而生出喜悦。”

在书里读到这样的李白和陶渊明,让我生出一股“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美妙感觉,兴奋,紧张,好像,就是遇到了他们一样。

· 每个中国人,都有他的诗歌

中国人讲故事不是出自虚构,而是出于追忆,所以,中国最好的故事,不在传奇志怪里,而在史书列传中,在记录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

其实,在众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小说里,我们依然会为它追忆的叙述而感动,这就是一种微妙的,看似平凡,却能跟随情绪的毛细血管,直抵人内心深处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直到今天,一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会觉得这样简单的四行诗动人,因为,它有一种“理解”。

彼时的李太白,就是在远走他乡,在小旅馆里生着大病时,写下的这首《静夜思》。

我们能与诗歌彼此懂得,便是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安放处,内心一下子,便不觉孤单了。

这世间最难发生的情感,不是干柴烈火下的热爱,而是能将这烈火隐忍成清明的星光。

诗歌,便是中国人的星光,它的情感,只要你想要,便抬头望这片月明,总有一首属于你的诗,照耀这或繁华或寂寥的长夜。

如果觉得《度书单:长大的我们 开始读懂了从前课本里的诗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