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古代诸侯外交 外交词令——《诗》

古代诸侯外交 外交词令——《诗》

时间:2023-10-17 12:28:54

相关推荐

古代诸侯外交 外交词令——《诗》

大家好,我是刘宝奇,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古代诸侯外交,外交词令——《诗》。

借用《诗》的语句来直接办理国际间的交涉,如《左传·文公十三年》: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公还,郑伯会公于,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截》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郑伯背叛晋国降楚后,害怕晋报复,所以又想归服于晋。适逢鲁文公由晋回奋,郑伯便在奖地与鲁侯相会,请他代为向晋说情,双方应答全以赋诗作为媒介。郑大夫子家赋《小雅·鸿雁》,义取侯伯哀恤娜寡,有远行之劳。暗示郑国寡弱,希望鲁国哀恤,代为远行,去晋国陈悄,请求和好。备季文子说,鲁也是小国,与郑一样同有孤弱之优,表示理解郑国的要求。但他答赋《小雅·四月》,义取行役逾时,思归祭祀,委婉地表示拒绝,不愿为郑国的事再去晋国一趟。子家又再赋《鄘风·载驰》的第四章,义取小国有急难,想求大国救助。普季文子又答赋《小雅·采薇》第四章,取其“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之句,表示奋国实在不好意思再次谢绝,只好为郑国的事再行奔走而不敢安居。由于奋的帮助、郑与晋又结了盟。

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卫献公被晋国“执而囚之”,齐侯、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齐侯赋《萝萧》,言太平恩泽遍及远国,以喻晋侯恩泽及于诸侯,言下之意请晋侯施恩于卫侯,宽恕他的过失。子展相郑伯,赋《细衣》,义取“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桀兮”,言不敢背叛疏远晋国。齐国的国子还派晏平仲私下向晋国的叔向求情,说是晋国之所以为盟主,应当宣明仁德于诸侯,恤其患而补其阅,正其违而治其烦。怎能因为自己臣下《荀林父》的缘故而囚拘国君《卫侯》呢?叔向把他的话告诉了赵文子,赵文子又告诉了晋侯,晋侯解释说,抓卫侯是因为他杀了晋国戍卒300人,并不是因为荀林父的原因。

于是国子赋《髻之柔矣》,这是一首逸诗,又取宽政以安诸侯;子展赋《将仲子》,义取众言可畏。卫侯虽然有别的罪过,但众人仍然认为晋侯是为了自己的臣下而拘囚诸侯国君。晋侯迫于舆论压力,终于答应让卫侯归国。于此可见,赋诗不仅是外交酬醉时的一般性礼节,而且还通过赋《诗》委婉陈辞,达到某种外交目的。 其他如《左传·定公四年》载,吴军攻入郑都,申包青哭于秦庭,曰夜不绝,七曰不食,秦哀公为之感动而赋《秦风·无衣》,义取“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与子偕作”,表示愿意出兵助楚复国,这都是有名的实例而为人熟知。至于许穆夫人为使卫复国,而赋《载驰》,以向大国求援;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首诗是许穆夫人所作,这就不是称引古诗以谕志,而是作《赋》诗以言志了。

称诗以谕志.大多是自己歌唱,有时也教乐工歌唱,它合乎礼仪的庄重典雅,语言表达上既委婉、含蓄、得体而又不失身份,这当然需要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能言善辩的机敏;需要对古诗烂熟于脚,能听谧赋诗者所暗示的意思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是不能参与朝享之礼的。所以,当秦伯享重耳时,重耳的随臣子犯说:“吾不如《赵》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当然,也有些愚暗而不明了事势的人,根本就听不为所赋的含意。《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齐庆封聘于鲁,叔孙穆子请他吃饭,他态度不恭敬,失了礼,于是叔孙赋《相鼠》,讥讽他“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他却听不懂。

第二年庆封因齐乱奔鲁,叔孙再次宴请他,他还是不敬失礼,叔孙于是干脆让乐工朗诵《茅鸥》,这是逸诗,也是刺不敬的,但他还是不解其意,这在当时是很为人所娜视的。鲁昭公十二年,宋国华定聘问鲁国,鲁人宴享他,席间唱了《小雅·要萧》。义取诗中的“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表示愿与华定宴乐笑谈;又取“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句,表示见到他感到无上荣光;又取“宜兄宜弟,令德寿凯”句,表示对他的祝福,说他是有美德的嘉宾,可以长寿幸福;又取“和有雍雍,万福牧同”句,表示愿与来宾同享福禄。但是华定却听不懂其中的含意,而且也没有答赋。所以昭子说这个人一定在位不久。“宴语之不怀《思》,宠光之不宜《扬》,令德之不知,何福之有”,对主人的好意祝愿全不领会,怎么能在位长久呢?于此可见,外交礼仪上的赋诗言志是多么地重要。

当然,称古诗以谕志还不仅只限于外交,有时在私家礼仪上也会应用。《左传·成公九年》:鲁季文子去宋行“致女礼”(杜预注: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所以成妇礼,笃婚姻之好。)返国后,鲁成公宴享他。季文子赋《大雅·韩奕》第五章。这章诗说服父嫁女给韩侯。其女在韩地生活得很快乐,以此来比喻鲁成公有魔父那样的美德,宋公如韩侯那样地位显赫,宋地如韩地那样富庶,成公女儿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成公女儿伯姬的生母穆姜听后很是高兴,于是从内饰走出,感谢季文子的不辞劳苦地去看望她女儿,又亲自赋《绿衣》的最后一章。义取“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表示季文子说的话深得自己的欢心。

有时,甚至在诸侯国的联合的军事行动中也采用赋诗言志:襄公十四年,晋侯率领齐、宋、卫、鲁、郑、曹、首等诸侯共同讨伐秦国,部队来至径水,诸侯之师不肯渡河。晋叔向于是拜会鲁叔孙穆子,叔孙赋《那风·保有苦叶》,义取“深则厉,浅则揭”《深处系着葫芦渡,浅处提起衣裳过》,表示自己一定渡河的决心,于是叔向便回去准备好舟船,让鲁人、营人最先渡河。

综上所述,可见“赋诗言志”在诸侯国交往中是大夫们所应当备的一种应对能力,所以才会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和“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

如果觉得《古代诸侯外交 外交词令——《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