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有关相声师承五千言:看完或许明白郭德纲有多感谢师父侯耀文

有关相声师承五千言:看完或许明白郭德纲有多感谢师父侯耀文

时间:2018-07-30 00:36:01

相关推荐

有关相声师承五千言:看完或许明白郭德纲有多感谢师父侯耀文

真正现代意义的相声起源,一般都认为是在清末。相比于悠久的中国历史来说,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对于这个新兴行当的从业者来说,代代师承下去,是当务之急。

相声第一、第二代:清末朱派相声是当代相声的正源

相声内行人,都知道朱少文(也做朱绍文)是他们的祖师爷。而外行则将东方朔搬过来当作相声艺人的祖师爷。

朱少文丰富了相声的表现手法,由侧重口技表演的“暗春”相声,发展成注重语言包袱的“明春”相声。

由以前的单口相声,发展成有捧逗哏的对口相声,甚至是三人相声。随后,还制定了相声的师承规矩,也就是定了后世相声行当一直在遵从的行规。

尽管朱少文认了当时已故的优秀老艺术家张三禄,作为他的师父。但朱少文没有得到过老先生的一点真传,所有的相声技艺都是他自己一点点琢磨出来的。因此,有很多人把他当作是相声第一代人。

不过,正式要论相声师承关系谱,张三禄还是会被放到第一代人中去。看整个相声师承关系谱,还颇有点道家思想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味。

第一代相声艺人张三禄,通过无形的影响力,穿越时空地让第二代相声艺人朱少文、阿彦涛和沈春和,认他做师父,尽管张三禄连他们仨人都没见过。

这三人分别发展出了自己的相声派别:朱派、阿派和沈派。这三派中,只有朱派发展得最好。京津等地说相声的艺人,十有七八是朱派流传的。

相声第三、第四代:“相声八德”和张寿臣,民国相声行业的勃兴

在上世纪30年代,相声第四代传承人,诞生了著名的相声八德。

以马德禄、裕德隆为代表的八位相声大师合称:相声八德。这八位大师有五位来自于朱绍文一脉,剩余三位师从恩绪,是阿彦涛的徒孙。其中,马德禄就是马三立的爸爸,也是马派相声的创始人。

“相声八德”,各有特点,或擅长文学入哏,作品文风袭袭,或台风稳健,有大家风范,或表演风格宽泛,能够带来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他们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活跃,带动了当地的相声市场,让相声的影响力逐步遍布北方。

民国时期,相声行业发展到第五代马三立一辈儿,已经是有“万物”之象,各支脉师承关系的徒子徒孙越来越多,相声行当也是蓬勃发展,出了许多大腕名角。这些大腕名角再也不用沿街撂地摆摊,乞讨般“杵门子”,而是进了剧场,有了专场,出入的都是上流社会的门庭。

这个阶段声望最隆的莫过于张寿臣,他是相声第五代门长(该代之首徒),相声活儿好,名声响亮,德高望重,在相声圈内人缘极好;更难得的是当时他还能与少帅张学良结交。

当年张寿臣给张作霖五十大寿演出时,结识了张学良。张学良没有嫌弃他的身份,二人之后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张学良还亲笔手书了“曼倩遗风”四个字赠与张寿臣。一时间传为佳话。“曼倩”是相传相声的鼻祖,东方朔的字。

此后,很多名人都将“曼倩遗风”当作对相声表演艺术成就的高追求和嘉奖。30年代末,相声演员张杰尧到上海演出时,观众送给他的锦旗上面就用金线绣着“曼倩遗风”四个大字。

姜昆为三位年轻人赠送了“风雅情”、“曼倩遗风”等书法作品以示鼓励。 最早的德云社剧场,北京天桥德云社剧场,它的牌匾下面也有“曼倩遗风”四个字。

所以,张寿臣在当时的相声界可谓一言九鼎的人物,由他牵头创立了相声师承谱,并大胆用自己的“寿”字作为该代相声艺名的字辈。而上一辈“相声八德”非常出名,自然而然地从上辈的字辈“德”字开始论字辈。

张寿臣定下了“德、寿、立”字辈排行,也就是确定了师父、同辈以及未来徒弟的字辈。当然,新进门的与张寿臣同辈中人,取名上有随着“寿”字辈取艺名的;而更多的因为本身已经通过原来的名字成名成腕儿了,也就没必要再改了。

张寿臣一开始收徒,确实按着“立”字辈取艺名,并且迷信自己五行缺木,所以给他收的弟子取艺名时候,都加了木字旁,如“常立桐”(大弟子)、“刘立棠”、“赵立梧”、“康立本”、“田立禾”、“冯立樟”、“叶立中”以及关门弟子田立禾等等。

在此影响下,其他“寿”字辈老先生也纷纷效仿,给弟子以“立”排字,像高桂清的徒弟有冯立铎、关立铨、张立森;李寿增的徒弟焦立海;陶湘九的徒弟关立铭……

常宝堃:既是相声神童,又是抗美援朝革命烈士;中国相声史里的唯一

然而,他给徒弟取的艺名很少能被叫响,还因他最得意的大弟子“常立桐”改了字辈。常立桐本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常宝堃。

常宝堃可谓是少年得志的相声“小神童”。12岁便能说200段相声,在天津卫一炮而红,跻身于相声名家这个圈子。14岁,胜利唱片公司就为他录制了相声专辑——《小孩语》。

16岁的时候,正值抗战,与搭档赵佩茹(“宝字辈”的门长)合作,创作了很多宣传积极抗日的相声段子,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怒,鼓舞大家抗日的决心。

29岁,赴朝鲜慰问演出,不惧美军飞机的狂轰乱炸,镇定自若地为战士带来欢笑,也鼓舞着前线士兵的士气。

甚至,他还指着敌人投掷的照明弹说:“我们得感谢老美啊,他们知道天黑了,临时给我们拉几颗照明弹。”

只可惜,常宝堃演出完毕,归国的途中,遇到了美机的轰炸和扫射,被一颗机枪子弹贯穿了头部,当场牺牲。随后,敌人火箭炮又击中了附近一座防空洞,躲避在其中的大鼓演员程树棠也英勇牺牲。

常宝堃的牺牲,震惊了整个中国曲艺界。当常宝堃、程树棠的灵柩运抵天津的时候,整个天津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热潮。

送葬队伍由最初的1.5万人,增加到多达70万人。许多天津市民听说是给常宝堃送葬,都放下了手中的事,加入了送葬队伍中。

声势浩大的送葬队伍蔓延半座天津城。学生、市民激昂地高呼着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之声响彻云霄。而光荣负伤的赵佩茹也坐着救护车,含泪送了最亲密的搭档和战友最后一程。

在祭奠仪式上,他的师父张寿臣老先生到场致祭,一字一泪,悲愤至极,他念道:

“常、程二位烈士为国牺牲,为亲友得到保家卫国的光荣,使汝二人灵魂永久不死,精神永守鸭绿江东,永垂不朽,万古英风。我要向你等学习。师生反做师生。”

受到常宝堃的感召,马三立、侯宝林和常宝华(常宝堃的弟弟)等相声名家,也自告奋勇去了抗美援朝的前线,慰问演出。

后来终年29岁的常宝堃,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也是中国相声艺术家中第一位也是绝无仅有的革命烈士。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相声演员,在人民大众心中的形象。

由于常宝堃最早的艺名“小蘑菇”太深入人心,掩盖了师父张寿臣给他取的“常立桐”的艺名;又因为他以常宝堃的名字成了全国知晓的革命烈士,所以他那一代的相声艺人很多都以“宝”做为字辈。

最著名的就是刘立棠,他看着一个个“宝字辈”的师兄弟都出名了,于是后来也改成了“刘宝瑞”。

张寿臣打压相声前辈“张傻子”

关于第六代相声传承人,由“立”字辈,改成“宝”字辈,还有另一个版本的缘故。当年绰号“张傻子”的相声艺人张杰尧,和天津的张寿臣,并称为“京津相声两巨头”。

据说,张杰尧拜的师居然是第三代相声艺人高闻元,只是高闻元没有答应,于是张杰尧冲着高闻元坐过的凳子,拜了师。

虽然高闻元没有答应,但张杰尧已经将自己拜师高闻元的口风传了出去,当然至始至终都没有摆过枝儿。高闻元之后也算是口盟,认了这个徒弟。

如果按这个师承来,那张杰尧就是第四代德字辈的相声艺人,比张寿臣的辈分要高一级。也正因为张杰尧没有严格的举行拜师仪式,有些同行便说他“门户不真”,不予承认,予以排斥。

而且,同行们也看不惯张杰尧穿一身西服演出,而且还留着仁丹短须。这在当时的相声表演中,都是非常大胆的举动,可谓是首开先河。

尝到了同行们的排挤和非议的滋味,张杰尧一怒之下便将自己艺名“张葆华”改成了张稽祖。底下的徒弟们也改成了韩稽宗、郭稽东......意味滑稽的祖宗和东家。

这一大逆不道的举动,引发了京、津相声界的群愤。第五代相声艺人的巨头张寿臣、赵蔼如、焦少海等下令:矮他(指张傻子)的辈份!他叫张葆华,把徒弟们都改成“宝”字(与“葆”字谐音)。’

这样一来诸如常立桐改为常宝坤、刘立棠改为刘宝瑞......后来第六代相声艺人大多数艺名都用了“宝”字儿,如:赵宝琛(赵佩茹)、孙宝才、李宝麒、候宝临、欧宝璨、冯宝华、张宝康、耿宝林、郭宝珊、常宝霆、常宝华、王宝珏、杨宝璋、张宝珠......

这件事说得煞有介事,但里面有多少真真假假,小编一时也考证不清,有懂行的读者可以指点一二。

相声四大流派:马派、刘派、侯派、常派

“寿”“宝”字辈的相声艺人,很多都在新中国大放异彩。其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是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常宝国。他们分别继承和发扬了各自流派的相声,形成了马派、刘派、侯派、常派四大相声流派。

马派相声以马三立、马志明为代表。艺术特点是“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本色、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内容上善于刻画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马三立台风亲切、口风随和、题材平常、语言平实、结构简单却隽永幽默。他的艺术被视为平民的或市民的,平易的或朴素的,是典型的“平民艺术家”表演的天津地方风味浓郁的“津门相声”。

而“少马爷”马志明则是传统相声功底深厚,,艺术造诣全面,说、学、逗、唱俱佳。深得马氏相声真邃,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在学唱方面,京剧、京韵大鼓、单弦、快板书等都有很高的造诣,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听者无不称赞。

马志明先生也是国内少有的既表演相声,又进行相声创作的演员之一。文武兼备,既有文哏的风范,更将武技融入了相声表演中,以他精湛的舞台驾驭能力丰富了相声表演的内涵。

只可惜马志明早期学京剧,没有从小入相声行,后来转行学相声已经是很晚了。因此,很多后辈都建议他别收徒,因为马志明的辈分太高,年纪又小,收的徒弟很容易比他们岁数还小。

这样容易乱辈分,再加上马志明身体不太好,所以少马爷的马派相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发扬。

刘派相声以单口大王刘宝瑞为代表、以表演单口相声见长。特点:火爆、炽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门下有弟子殷文硕、寇庚儒、高洪顺、唐杰忠等。

五十年代中期刘宝瑞在南京与侯宝林、郭启儒及女儿刘娅娅合影

尤以寇庚儒最具刘派风格。只可惜,刘宝瑞只生有女儿,而且没有捱过特殊的十年,早早离世,因此刘派相声传承上没有发展得太好。

侯派相声的代表人物有,侯宝林、侯耀文、师胜杰。侯宝林被誉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新中国成立后,着手剔除旧相声糟粕,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艺术趣味和格调,使得相声这门民间曲艺,登上了大雅之堂。

侯派的相声,以唱功见长,语言清新、流畅,格调高雅。是相声中的“阳春白雪”。台风潇洒、漂亮。

相声世家(从左至右依次为常宝华、常宝霖、常连安、常宝堃、常宝霆)

常派相声的创始人是常连安,但最出名的常派人物是常宝堃,可惜英年早逝。现在常派相声的代表人物以常宝华、常宝霆、常宝丰、常贵田为代表。常派相声表演成分重、动作幅度大。讲究说口,基本功非常得扎实。

宝字辈对于相声的传承,有着极大的贡献,甚至于影响到了现在相声大格局。他们在收第七代弟子的时候,字辈的确定,同样受到常宝堃的影响。当时,常宝堃给他的大弟子取名“李伯仁”,宝字辈的师父们,原本打算按着伯字辈取名。

但是当时的张寿臣,认为“伯”字,已经有第四代相声艺人叫过孙伯珍、卢伯三,再取“伯”排列不合适。

有人提议,常宝堃的大弟子李伯仁的艺名不变,二弟子定名苏仲仁,并把这一代定为“仁”字辈,以“伯仲叔季”作为师兄弟之间的排列顺序,同时又规定了第八代为“义”字辈。这样就形成了从第四代到第八代“德寿立仁义”的排字顺序。

苏文茂

然而事有凑巧,常宝堃牺牲后,大弟子李伯仁退出了相声界。二弟子苏文茂就成了大弟子,他一直沿用了原来上私塾时候的学名“苏文茂”。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竟对第七代演员的排字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文”字辈。

第六代宝字辈的老艺术家,如杨少奎、刘宝瑞、武魁海、王长友等在给弟子起艺名时,都按“文”字排列下来。如张文顺、郭文岐、马文忠、孟文辉、郑文昆、刘文亮、王文玉等。从这点也能侧面反映出,常宝堃在当时相声艺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不过,相声到了第七代,迈入了新中国的时代,万象更新,旧的那一套字辈,属于旧思想,一并丢弃在历史的故纸堆中。

第七代文字辈中,最出名的人物有:马季、侯耀文、唐杰忠、师胜杰、王长林、侯耀华、牛群、石富宽等。他们为新相声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挖掘和培养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相声新人。

彼时,中国的各类通讯技术,突飞猛进,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传媒手段,助推着相声的普及。

最关键的是一众相声名家,也多活跃在历届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通过这一档全国性的除夕晚会,让他们的大名,在全中国迅速打响。

新时代相声发展奇迹,“草台班子”德云社的崛起

第八代“明”字辈。来源于高英培的弟子,也就是苏文茂的儿子苏明杰(在少马爷相声TV《纠纷》中饰演丁文元的人)

“明”字辈,这一代人基本都是建国后出生的,摆脱了旧社会艺人的大环境,因此很少有人再改掉本名以“辈分”为字了。

其中成就最突出的相声名家有:姜昆、黄宏、冯巩、笑林、李增瑞(师承马季);郭德纲、奇志(师承侯耀文)、于谦、侯震、孙越(最开始师承挂在了赵小林门下,后经同意跳门,师承石富宽);李金斗(师承赵振铎);巩汉林(师承唐杰忠);高峰(师承范振钰);李立群、王自健、张洪顺、何沄伟(师承侯耀华);高晓攀(师承冯春岭);常远(师承师胜杰)、苗阜(师承郑小山)……

相声传承到第九代,就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一批相声新势力。只不过这一批人才里,脱颖而出的基本都是德云社郭德纲门下的弟子,如岳云鹏、阎鹤祥、栾云平、朱云峰(烧饼)、孔云龙、张鹤伦、孟鹤堂、张云雷、张九龄、杨九郎、秦霄贤……

其余,如于谦收下了郭麒麟;冯巩门下高徒有贾玲、白凯南;李金斗收了大兵和方清平;姜昆较知名的徒弟有大山、句号等……最特别的是唐杰忠,居然将香港影星徐锦江收为关门弟子。

到了第九代知名的相声艺人,可谓是德云社“一家独多”。特别是郭德纲按照“云鹤九霄龙游四海”这八个字来收每科的徒弟,目前最出名的都是郭德纲前四科的徒弟。

还有一些相声名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过摆枝儿拜师仪式,这类相声艺人被称为海清。

最著名的海清要属杨少华、杨议父子。杨少华往往被看做宝字辈的艺人,师承郭荣起,但一直未摆枝儿,有些人觉得不算。

相声发展,经历过百家争鸣,也经历过波澜曲折,曾经登堂入室,也一度被束之高阁。所幸郭德纲的德云社的出现,让我们普通百姓再次品出了相声的艺术魅力。

最希望的是未来相声行业,能抛弃原有的门户之见,拥抱革新,真切体验社会生活,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与时俱进的接地气的相声作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觉得《有关相声师承五千言:看完或许明白郭德纲有多感谢师父侯耀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