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唐朝天才诗人看见大军出征 心中豪气顿生 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唐朝天才诗人看见大军出征 心中豪气顿生 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时间:2018-10-03 05:48:12

相关推荐

唐朝天才诗人看见大军出征 心中豪气顿生 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唐朝盛世,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辉煌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属于诗歌的年代。在浩瀚唐诗之中,不仅有秀丽的山水风景,和美妙的儿女情长。更有着残酷的硝烟烽火,与英勇不屈的大唐军魂——唐朝天才诗人看见大军出征,心中豪气顿生,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驰骋沙场,建功立业,马上觅封侯,似乎是许多古代文人共同的向往。他们始终都希望自己,能够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用另一种悲壮的方式,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而这位天才诗人杨炯自然也不例外,他虽然身为唐初四杰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而且自幼就被誉为神童,才华横溢,被世人广为称赞。但即便如此,却依然无法抵挡的心中对于戎马生涯的向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他心里最迫切的呼唤。

《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诗歌题材,乃是汉乐府中流传下来的曲调。以此为题的古诗,大都是用来描写艰苦壮烈的军旅生活,以及将士们志在必得的求胜之心。然而在杨炯的笔下,却写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那是他发自内心的迫切期待,与无力改变事实的深深无奈。

当久违的战火又在西方的边境燃起,看着一封封十万火急的战报,从边疆马不停蹄地传来。他心里的感受,与边疆的战事一样焦急,恨不得手提三尺青锋,穿上战甲,上阵杀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唐朝子民的身份,才不枉在世上走这一遭。一介文人尚且有如此胆魄与胸怀,但这十分值得人们敬佩,他的这些豪言壮语,也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泱泱中华的雄浑气魄。

面对外敌入侵,他们的态度是如此坚决,死战到底,毫不退让。帝王的诏令还未下发,群臣的激愤就已经被彻底点燃,纷纷上前请命,誓要驱除敌虏,守卫华夏。他们带着皇帝的信任与天下百姓的期盼,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离开都城,奔向边疆。“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这寥寥几字,就已经唐朝大军的无敌气势,描述的淋漓致尽,普天之下,无人可敌。

在那遥远的边塞之地,是一片被冰雪包围的世界。风吹云暗,危机四伏,将士们不但要面临恶劣环境的考验,还要时刻警惕着隐藏在暗中的敌人。那是对他们最为致命的威胁,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要万分留意,稍有不慎,就将陷入危局。他们就是这样,在声声战鼓中冒风而行。

纵然寒风刺骨,让他们满身都披着冰霜。但是他们体内的热血依然是那么滚烫,汹涌澎湃的豪情,就是支撑他们战胜外界寒冷,无惧任何强敌的力量。

想到这些,杨炯的心情,开始不由自主的剧烈起伏。他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跟随大军一起,到那苦寒之地去闯上一趟,为整个大唐的安宁,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满腔的热血。

他不求封侯拜将,也不求立下赫赫战功。只想尽到身为大唐子民的责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留下一抹属于他的印记,如此方能不枉此生,不留遗憾。哪怕最终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也好过在笔墨纸砚之间,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就算百年之后无人记得他的姓名,无人诉说他的功绩,但他也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若是没有这一腔热血,又怎能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称号!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情怀,唐朝的天才诗人杨炯,才会在看见大军出征之时,心中豪气顿生,写下这首千古名作。即使他没能亲临战场,可他的精神,却已然代表了大唐的军魂。这一首古诗,就好比是一首最为壮烈的战歌,数千年来,一直激荡着人们的内心。

不论岁月如何更迭,这种气势始终亘古不灭。即便在过千万年的时光,它依然会是在薪火相传。只要华夏的儿女还生活在这片大地之上,这种精神就永远不会断绝。因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印记,将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成为最宝贵的传承。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还请多多关注。每天了解一点诗词文化,让您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此声明,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如果觉得《唐朝天才诗人看见大军出征 心中豪气顿生 写下这首千古名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