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你是不是夺走了孩子的勇气?

你是不是夺走了孩子的勇气?

时间:2019-11-19 20:19:36

相关推荐

你是不是夺走了孩子的勇气?

最近有个家长问我:“我很用心地陪孩子玩呀,可陪着陪着就全成了我的事儿了,稍微有点挑战的事情都得我来做,我不做她就哼唧哭闹,导致游戏玩不下去,这个两难的处境怎么破?”

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家长有诚意有耐心陪孩子玩,在需要帮忙的环节,如果坚持不帮,孩子挫败感会很重,如果帮得太多,孩子依赖性又很强,这实在让人左右为难。

其实,挫败感和依赖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挫败感重的孩子,会逃避困难,依赖性强的孩子,总是奢望让他人代替自己面对困难,本质上也是一种逃避。原来,完全不帮孩子,和过度地提供帮助,都会挫伤孩子的勇气。

怎么拿捏这个分寸呢?

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小事,也许可以给这个问题提供一个参考。

一、扔球

妞妞是我闺蜜家的小孩,在两年前,3岁的妞妞发烧了没去幼儿园,当时妞妞妈请不了假,妞妞的姥姥要中午才能赶到,就让我临时去陪妞妞半天。

我迅速赶到好朋友家里,发现妞妞的状态没有平时活泼,但还可以玩耍。过了一会儿,她找到一个黄色的小球,要和我扔球玩。

这个小球和乒乓球差不多大,弹力也非常好,当她提议扔球玩的时候,我心里马上预判:这么小的球扔来扔去,用不了两三个回合,就可能滚落到哪里。接下来必然要面临一个任务:找球。

我迅速地问自己:一会儿找球的时候,我要不要帮忙?什么时候帮?帮到什么程度?

我心里大致确定一个原则:第一,如果球丢了,先让妞妞找,她用尽了自己的办法还找不到,我再帮她找。第二,在寻找的过程中,给妞妞必要的陪伴,始终关注妞妞的挫败感,根据她的状态选择帮忙的时机。第三,争取教会妞妞主动地找球。这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目标,如果能达到当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机会执行,也不勉强。

二、找球

果然,扔球的游戏玩了两个回合小球就不见了。我们俩目光对视了一下:“球呢?”然后,我四处看了一下,大致判断小球滚落的方位,妞妞也开始了到处寻找。这时候,我不再多说什么,只是让自己目光一直追随着妞妞。因为有前面的预判,所以,我能做到心境平和地陪伴她。

妞妞先是趴在餐桌下面看了一下,发现没有,就爬了起来。这时候我简单应和一句:“餐桌下面没有呀”。接下来,她去房间里找,依然没找到,出来的时候,我又应和了一句:“房间里也没有。”她又去了洗手间,还是没找到,我再次应和:“呀,洗手间也没有。”她脸上的疑惑表情在加重,只见她穿过客厅,去入户门的门后找,我再次应和她:“咦,大门后也没有。”这四句几乎相同的话,我在说的时候,会尽量变换不同的语调,呼应妞妞当下的感受,同时让妞妞听起来有新鲜感。

她连续找了四个地方,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观察她的表情,感觉她有点泄气。我心里估计,再让她找一两次,她可能会被挫败感所淹没,甚至会哭闹起来。

于是,在应和之后,我用非常俏皮、夸张、带着强烈疑问的语气问了一句:“球哪儿去了呢?”这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妞妞说的。她很自然地模仿我的语气:“球哪儿去了呢?”

我们俩非常欢快地念叨这句话继续寻找,感觉刚才稍微低落的情绪一下就回来了,气氛反倒变得挺愉悦。

最终,我们发现球在沙发下面,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小难题:球在靠墙的位置,我俩谁也够不着。

我模仿小孩的语气,带着一点点撒娇对她说:“嗯,够不着,咋办呢?”

我俩互相看着,我感觉妞妞也在思考,这个地方我留了一点时间,看她能否想出办法来,几秒钟之后,她还是没有想出办法。如果再等待下去,妞妞在我期待的目光之下,必然会感到很有压力。于是,我用很兴奋的语气对她说:哎,我有个好办法,看我的。

然后我就站起来寻找工具,妞妞又好奇又兴奋地跟在我身后,找来找去,找了个晾衣杆,然后一点点把球拨出来,我们继续扔球的游戏。

三、勇气

这个小球实在太小,玩了几下之后又丢了。我们再次进入找球的环节,让我吃惊的是,3岁的妞妞学会了全套的找球动作。

她先是到处找,口中念念有词:“球哪儿去了呢?”连我的语气都模仿得那么像,我心里暗暗感慨:小孩儿的学习能力太强大啦!

最终发现球在电视柜的下面,她自己念叨:“够不着,咋办呢?”稍微停顿了一下,她也很兴奋地说:“嘿,我有好办法啦,看我的!”

她站起来到处寻找,最终找到一个衣架,劲头十足地把球拨了出来。

接下来,游戏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妞妞似乎更喜欢这个寻找的过程,甚至故意把球扔飞,然后特别娴熟地开始找球:“球哪儿去了呢?……在这里……我有好办法……看我的。”

找球成了她专属的权利,我完全没了插手的机会,她一次次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动作,不知不觉,大半个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没想到如此轻松地完成了陪伴任务,妞妞的运动量也不大,整个上午在扔球找球的循环中过得很愉快,我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育儿交流加微信beiba99沟通。

四、对游戏过程的复盘

我和孩子玩耍之后,都会习惯性复盘,而且是反复复盘。我绝大部分与孩子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直觉,都是在复盘中学会的。这次的过程,我进行了多次愉快的复盘,有了如下的认识:

1.预判很重要。我提前预判了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已经准备好了找球的原则和对策,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当球真的丢了的时候,我就不会慌乱,也不会胡乱地应对。我的心情平稳,对妞妞的情绪也有间接的稳定作用。

2.目光的跟随让孩子感受到“与你同在”。妞妞找球的时候,我四次准确应和她,是因为我的目光一直在稳稳地追随她。虽然我在她身后,但她从我应和的时机就能感觉到,我是一直在看着她的。她找球的过程中,在行为层面,我是旁观的;在精神层面,我是陪伴的。

3.用俏皮的话把气氛挑起来。妞妞在找球的时候,心里肯定也在琢磨球到底在哪里。我用俏皮的语气说“球哪儿去了呢”,一方面是呼应孩子心中的疑问,另一方面是把稍微有点压抑的气氛挑起来,让找球这件事情变得更有趣味一些,淡化孩子心中困难的感觉。

4.与孩子的感受合拍。我在找球的过程中,示范了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法,妞妞也很快就学会了。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家长教孩子:“别着急,咱们想个办法。”但结果是孩子依然着急,根本听不进去。其实,并不是这句话有问题,而是选择的时机和当时的气氛不对。孩子心里还在那个困顿的感觉中,我们硬生生地推着他想办法,就有点推不动的感觉。我对妞妞有点撒娇地说“够不着,咋办呢”,其实是在呼应她的情绪,引导她关注怎么办。她需要办法的时候,我再提供办法,这时候她开始跟随我的节奏,甚至比我还兴奋,最终,她甚至喜欢上了这个寻找的过程。

扔球找球,这个游戏实在是稀松平常,在这样的小游戏中,如果处理得当,我们可以让孩子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其实,不光是游戏,在孩子学习和做事的过程中,勇气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做事虎头蛇尾,并非不够聪明,而是缺少停留在困难界面的勇气。

-----------------------

如果觉得《你是不是夺走了孩子的勇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