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孩子输了总是哭 到底怎么回事 父母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输了总是哭 到底怎么回事 父母该如何引导呢?

时间:2023-09-23 09:11:58

相关推荐

孩子输了总是哭 到底怎么回事 父母该如何引导呢?

“哇哇哇,我不和你玩了!”上一秒还在笑哈哈的小明,这会儿一边哭,一边气呼呼地把扑克扔到了地上。原来小明和外婆在打牌,一开始外婆都让着小明,小明赢了好几次,正得意洋洋。而这一次,外婆没有放水了,小明输了,她就不干了!一输就哭的孩子,表面上是被输赢驱动,实际上是被自尊需要所驱动。他们比赛就是为了赢,因为他们认为赢了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才能证明自己,所以一旦他输了,就会竭斯底里,充满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孩子的掌控感受挫。

现在的孩子真是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却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发现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好,干脆就放弃不学了……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时候,他们会对“胜负”非常“较真”。不少孩子“输不起”,会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句无足轻重的话语,就挫败了自尊和自信。生气、说谎、任性、发脾气、哭闹、退缩……这是孩子“输不起”时会有的表现。自己赢了就喜笑颜开,自己输了就又哭又闹,这种输不起的表现,其实很多家长在操纵输赢时还是容易遇到误区,以下就是常见的几种原因:

盲目夸奖。初为父母的我们,看着这么一个神奇的小生命充满了欣喜和爱。看着她咿呀学语,听着她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我们都激动不已,每次都是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你真棒,宝宝真优秀,你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这种对孩子事无巨细,毫无目的地夸奖与称赞,导致了孩子觉得“我就是宇宙中心”,“老子天下第一”,“我这么优秀,不管做什么我肯定赢”!她的心只容得下夸奖表扬之词,如果别人超过她了,她感觉浑身不舒服。

盲目攀比。小区里有好多同龄的孩子,大家一起溜娃的时候,都会互相交流一下孩子的发育情况。你家娃会走了,我家一样大的,怎么还站不稳啊;他家娃个子比我女儿高出半个脑袋了;某某三岁了认识好多字了……回家之后,如果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表现,就情不自禁地拿别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较了。“你怎么吃饭还要喂啊,冬冬自己吃饭,已经能吃两碗了”,“要你喝牛奶,又不喝,你看强强每天喝牛奶,已经比你高一个头了”……这样盲目的攀比,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就将自己置身于竞争的位置,每时每刻都想着要成为最棒的那一个。

盲目爱护。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天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我们对她疼爱有加,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生活。外出游玩,家长做勤务员,帮她拿水拿扇子扇风,去学校爷爷给背书包,早上上学怕迟到了,有时候奶奶甚至帮忙穿鞋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导致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帆风顺,不知道挫折为何物。这就导致她一遇到人家超过她了,她就不知所措了。

每次都让他赢。有不少家长这样做过,可是长期下来却发现孩子只爱赢不爱输,外界给他太多不真实的评价,这种评价远高于他们的实际水平,这样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差,更容易被失败打垮。

让孩子充分体验挫折感。为了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长故意不让着孩子,让孩子充分体验挫折感。以为孩子哭多了,就慢慢变得坚强了,甚至在孩子输了大哭的时候骂他:“输了有什么好哭的,下次赢回来就是了,不许哭!”可是,这样的并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可能产生:1、孩子可能因为输得太多而变得低自尊、低自信;2、孩子将自尊需要压抑起来,长大后他表面上可能表现得争强好胜,但内心敏感脆弱,别人的一点点微词可能就会让他暴跳如雷;3、超过孩子承受能力范围的挫折,会让孩子产生退行,让他逃避成长,所以很多孩子学一门兴趣课时半途而废,或者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的后果。

输后的心情是孤独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此时有父母依靠,而我们的理解,就是孩子的内心最大的依靠。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父母先端正自己对待输赢的态度。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不管孩子是否喜欢父母这么做,但是在他们长大后的言行中,总会有父母的痕迹。父母对待得失成败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且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小事儿,一些不起眼的反应都会被孩子吸收,并不在于某一次比赛的时候你说过什么,而是在于每一个细节里你的表现。

不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体会失望的感觉。这会让他知道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可以学着应对。一定要听孩子的诉说,认同他的感受,但别帮他解决问题。如果你总是有意输给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一个错觉:他总是能赢。如果你时不时地打败他,他就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失败。既要同情孩子的失望,又要表现出你在比赛中的快乐(不是获胜后的快乐),这样孩子体验失败的环境就是安全的。

培养孩子“逆境商”。孩子“不愿输”“不想输”并不是坏事,但是“不能输”“输不起”就很容易成为“偏激的固执”。培养孩子的“逆境商”,让他明白“失败”“挫折”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而不是“万丈深渊”。同是逆境,逆境商不同,结果也迥异。帮他分析这次“为什么会输”,下次“怎么做可能赢”,让输的结果变为下次赢的动力。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儿童的注意很狭窄,去中心使其不再只注重情境的一个方面,开始能够多方面看待事物,觉察到别人的观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独立的、会合作的社会人。

和孩子“共情”正向疏导情绪。孩子的“输不起”源于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因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所以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孩子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萌芽,开始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对喜欢的东西会要“占为己有”,想要所有人都“对自己最好”。3岁之后,孩子逐渐有了和同伴交往的经验,开始“争强”,希望自己是“力量的象征”。而一旦未能如愿、要求不被满足的时候,坏情绪、坏脾气就爆发了。对此,家长需要和孩子“共情”,创设情境,让孩子把坏情绪发泄出来。

引导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有的家长常说“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再理你了。”这样孩子会为了“讨好”家长而压抑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要给予回应。表示“理解”和“认同”。但是,接受“坏情绪”不等于接受“坏行为”,在舒缓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帮孩子找到“下次怎样做可以比这次好”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懂得社会规则、建立好习惯。

扩大孩子“舒适圈” 提升应变力。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其实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为“底气”不足反而表现为“输不起”。这个与现代家庭一群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过分宠爱不无关系,由于在家庭中受到过多重视,导致孩子的“舒适圈”很小,一旦走出家门,到了集体中,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就会感到不舒适,应变能力差。因此家长尽量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帮助孩子扩大“舒适圈”,提升应变能力,建立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帮孩子建立“团队”和“集体”意识。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给孩子灌输“那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我又不是最棒的,还是让别的小朋友去做吧”这类负面消极想法,而是要有“我是集体一分子”“重在参与”“分享很快乐”的阳光心态。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以一个“有责任”、“敢于担当”的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一方面父母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相比,同时让孩子学会“纵向比较”,也就是自我审视、自我超越。

想要让孩子发生根本的改变,不仅需要时间和方法,还需要我们的接纳和耐心。我们先从自己做起,改变对失败的态度,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如果觉得《孩子输了总是哭 到底怎么回事 父母该如何引导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