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考点解析

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考点解析

时间:2023-01-25 09:44:31

相关推荐

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考点解析

①概述:正常止血、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发病机制分类,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②过敏性紫癜:常见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一、概述

因先天性、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导致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性或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凝血过程

发病机理:

1.微血管壁异常;

2.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

3.凝血功能的障碍。

1.正常止血、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回忆生理: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区别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分布

均来自血液

血液及血液外的组织因子

启动因子

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或异物激活因子FⅫ

受损伤组织释放出组织因子FⅢ

共同途径

FX

FX

不同因子

VⅢ(不依赖维K),IX,XI,FⅫ

FⅢ, Ⅶ

凝血速度

慢,约数分钟

快(约几十秒) 山外来的和尚

【例题】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正确答案』A C

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主要抗凝物质作用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T-Ⅲ)和肝素

肝素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而发挥作用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液不凝原因

①血流速度快;

②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③血浆中存在天然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管在正常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2.发病机制分类

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异常

凝血系统异常

皮肤粘膜出血

多见(小、分散 )

多见(小、分散 )

少见(大、片状)

出血 诱因

自发性较多

自发性较多

多外伤

月经 过多

关节 出血

罕见

罕见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肌肉 出血

少见

少见

凝血因子缺乏症

术后 出血

立即压迫后止血;

立即压迫后止血;

术后数小时开始出血;

典型

疾病

①过敏性紫癜

②单纯性紫癜

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①血小板减:ITP,DIC,AL

②血小板增多

③血小板功能缺陷

①遗传性:血友病等;

②获得性:严重肝病、DIC

③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

病程

较短,可反复发作

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

遗传史

少有

多有

3.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项目

作用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

检查血管止血功能,与血管壁及PLT有关

BT;①Plt;; ②Plt功能异常; ③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异常

黏附、聚集、释放; N100-300*109/L

Plt :ITP;AL;DIC等。

血块回缩试验

血液凝固后,Plt向外渗出伪足牵拉FIB

① Plt↓ ;② Plt功能异常;③凝血因子缺乏:Ⅷ因子、FIB和凝血酶原缺乏等

巨核细胞

观察形态及成熟与否明确Plt↓病因

ITP巨核细胞↑多为未成熟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项有价值的筛选试验

APTT缩短见于DIC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APTT延长见于:①因子Ⅰ、Ⅱ、Ⅴ、Ⅷ、Ⅸ、X、Ⅺ、Ⅻ缺乏;②慢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纤溶亢进等所致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③抗凝物质增多,因此它是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项有价值的筛选试验

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②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后期;③可用做双香豆素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INR达到2.0~3.0为宜.PT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P试验

DIC筛选指标之一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检测对溶栓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即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纤溶亢进增高) 原发性纤溶亢进正常

凝血酶时间TT

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的凝固时间

①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增多;②FIB明显和异常FIB血症;③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④循环中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增高

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正常5-10mg/L.

FDP纤溶亢进、DIC、高凝状态

小结:

渗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缺乏8因子

检测肝素用APTT,

检测DIC用3p,D-二聚体。

慢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这三个APTT和PT值都延长

血友病是凝血因子Ⅷ、Ⅸ、Ⅺ的异常,所以:APTT是延长 PT正常=血友病;

【例题】属于纤溶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vWF测定

B.血栓素B2测定

C.血FDP测定

D.血TAT测定

E.血PC测定

『正确答案』C

【例题】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监测肝素用量的试验是

A.血小板计数

B.3P试验

C.出血时间

D.APTT

E.纤维蛋白原定量

『正确答案』D

【例题】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见于

A.维生素K缺乏

B.慢性肝病肝功能失代偿

C.血友病

D.口服双香豆素

E.先天性V因子缺乏

『正确答案』C

【例题】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

A.纤维蛋白原降低

B.凝血酶原降低

C.凝血因子Ⅶ降低

D.凝血因子Ⅷ降低

E.凝血因子Ⅹ降低

『正确答案』A

【例题】男,18岁,自幼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9/L,血小板粘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父亲也有类似病史,考虑的诊断是

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维生素K缺乏

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正确答案』A

A.肾上腺素试验

B.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

C.D-二聚体测定

D.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E.血小板聚集试验

1.确诊血友病的检查是

2.检查是否存在纤溶亢进的检查是

『正确答案』B,C

4.治疗原则

(1)病因防治主要适用于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2)补充血小板和(或)相关凝血因子在紧急情况下进行

(3)止血药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导学

ITP与过敏性紫癜

ITP

过敏性紫癜

发病机制

Plt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为免疫因素介导的一种全身血管炎症

Plt计数

<100*109/L

多正常

Plt形态

异形、巨大形

正常

治疗

激素(首选);止血;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抗过敏;抗组胺;激素(腹型关节型效果好);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

骨髓检查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正常

凝血

BT时间延长,CT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其它检查

血小板上和血清中存在大量抗血小板抗体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半数以上阳性

出血特点

见临床表现

典型四肢皮肤紫癜最常见,可伴腹痛儿童多见、关节肿痛和(或)血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病因与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因素(病毒如麻疹、水痘病毒等,细菌)、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雌激素水平增高等有关。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

二、临床表现

急性型

慢性型

发病人群

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

主要见于青年女性

起病特点

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起病隐匿

PLT

多<20*109/L

多在50*109/L左右

出血特点

出血症状较重,除有皮肤黏膜外,还可有内脏出血

多数出血较轻,常常因为感染而突然加重,表现为反复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少见,女性长期月经过多可致失血性贫血

与“上感”史有关的疾病过敏性紫癜、急性型ITP、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

三、辅助检查

血象

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急性型常低于20×109/L,失血多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骨髓象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凝血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血小板相关

寿命明显缩短,最短者仅几小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阳性

其他

少数可发现自身免疫性溶血的证据(Evans综合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次血小板减少2次 脾不大 骨髓巨核细胞不少伴成熟障碍 除外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鉴别诊断

AA、脾亢、MDS、白血病、SLE、过敏性紫癜等

五、治疗原则

一般疗法

卧床休息,防止创伤,感染时用抗生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首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用法:泼尼松每次10~20mg(3/日),严重者可静点氢化可的松或地米,待PLT正常后逐渐减量,小剂量(5~10mg)维持3~6个月

脾切除

内科治疗无效时(治疗>6m无效),作用机制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

免疫抑制剂

以上方法无效时,长春新碱最常用,环孢素主要用于难治性ITP

输血

危重病人用,PLT<20*109/L,输新鲜血或浓缩血小板悬液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其它

中药,大剂量丙球等

小结:SEL,肾病综合征及ITP均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首选都是激素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合并贫血最适宜的检査是

A.血清铁蛋白测定

B.血清叶酸测定

C.血红蛋白电泳

D.酸溶血试验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正确答案』A

女,25岁。间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2个月,反复发生口腔溃癀。査体:双下肢和腹部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刚可触及。化验:HB 121g/L,WBC 4.5*109/L,PLT 25*109/L。为除外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最重要的检査是

A.血小板功能

B.血小板抗体

C.抗核抗体谱

D.腹部B超

E.胸部X线片

『正确答案』B

女,22岁。发现皮肤瘀斑、月经量过多1月余。实验室检査:Hb 90g/L,WBC 4.0*109/L,Plt 10*109/L。骨髓象:颗粒型巨核细胞在1.5cm*2.0cm涂片膜上可见160个,产板型巨核细胞为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管性血友病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急性白血病

D.过敏性紫癜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E

女,28岁。反复牙龈出血和月经增多半年。查体: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末触及。实验室检査:Hb82g/L,RBC 4.0*1012/L,WBC 5.6*109/L,

Plt l3*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36%,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少,骨髓内、外铁均减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慢性ITP合并缺铁性贫血

C.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正确答案』B

过敏性紫癜

一、病因

1.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2.食物:主要是机体对异性蛋白质过敏,如鱼、虾、蟹、蛋及乳类等。

3.药物

4.其他:如花粉、尘埃、昆虫咬伤、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是免疫因素介导的一种全身血管炎症。

1.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致敏原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主要是IgG),IgG与抗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膜。

2.小分子致敏原作为抗原与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产生免疫反应血管炎。

三、临床表现

单纯型(紫癜型)

最常见。反复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多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经7~14日消退

腹型Henoch型

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发作时可因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及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急腹症

关节型(

型)

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多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反复发作,呈游走性,数月内消退,不留后遗症

肾型

紫癜后1周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混合型

具备2种以上类型的特点,称混合型

四、辅助检查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半数以上阳性。

2.尿常规检查肾型或混合型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3.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除出血时间(BT)延长外,其他均正常。

4.肾功能肾型或合并肾型表现的混合型,可有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上感史 四肢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 血小板及凝血正常

2.鉴别诊断

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②单纯性紫癜;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④风湿性关节炎;⑤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⑥外科急腹症

六、治疗原则

1.消除致病因素防治感染,避免致敏食物及药物。

2.般治疗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等)。

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轻炎症渗出、改善血管通透性。

4.免疫抑制剂用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短期内反复发作者。

5.抗凝治疗适用于肾型患者。

【例题】14岁男孩,因腹痛来院就诊。查体: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成片状小出血点,尿常规发现血尿(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血管畸形 B.过敏性紫癜肾炎

C.肾绞痛 D.急性肾盂肾炎

E.肾下垂

『正确答案』B

【例题】下列不符合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

A.关节肿胀

B.多发生于大关节

C.部位固定,非游走性

D.呈反复性发作

E.不遗留关节畸形

『正确答案』C

【例题】下列不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紫癜

B.恶心、呕吐

C.便秘

D.腹泻

E.便血

『正确答案』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概述

1.病因

比例

病因

严重感染

31%~43%

G-菌感染(最常见)

恶性肿瘤

24%~34%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淋巴瘤、前列腺癌、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

病理产科

4%~12%

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死胎滞留、重症妊高症、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手术及创伤

1%~5%

富含组织因子的器官,如脑、前列腺、胰腺、子宫、胎盘等的手术,挤压伤

严重中毒或免疫反应

4%~8%

毒蛇咬伤、输血反应、排斥反应等可导致DIC

全身性疾病

-

恶性高血压、巨大血管瘤、ARDS、急性胰腺炎、重症肝炎、溶血性贫血

2.发病机制

致病途径

对应疾病

组织损伤

外源性凝血系统

感染、肿瘤溶解、严重创伤、大手术、蛇毒

血管内皮损伤

外源或内源性凝血系统

感染、炎症反应、变态反应、缺氧

血小板活化

诱发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炎症反应、药物、缺氧

纤溶系统激活

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系统→凝,纤溶失调

上述致病因素

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

A.恶性肿瘤

B.手术及外伤

C.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D.产科意外

E.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C

能同时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引起DIC的是

A.羊水栓塞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广泛创伤

D.大型手术

E.严重感染

『正确答案』E

3.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

为自发性、多发性出血。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黏膜;其次为内脏出血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休克或微循环衰竭

一过性或持续性血压下降,早期即出现肾、肺、脑等器官功能不全,表现为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微血管栓塞分布广泛

浅层栓塞

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发生坏死、脱落,多见于眼睑、四肢、胸背及会阴部

深部器官栓塞

多见于肾、肺、脑等脏器,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等

微血管病性溶血

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

4.辅助检查

筛查试验

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FIB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PT&darr;或延长3s,或APTT或10s以上

确定试验

3P试验阳性,但DIC晚期可阴性

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

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5.诊断要点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

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

临床表现

基础病

有易引起DIC的基础病

2项以上下列表现

多发性出血倾向 原发病无法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多发微血管栓塞表现 抗凝有效

实验室

一般病例符合三项以上异常

Plt

<100(50白血病者)*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

FIB

<1.5(1.8白血病者/1.0肝病)g/L或呈进行性下降, 或>4g/L

3p/FDP/D-Dimer

阳性或FDP>20(60肝病者)mg/L或或D-二聚体阳性或升高

PT

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APTT

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

疑难或特殊病例含一个异常

纤溶酶

含量及活性降低

AT-Ⅲ

含量及活性降低(不适于肝病患者)

Ⅷ:C

活性<50%

PIC

浓度升高

FPA

水平增高

6.鉴别诊断

DIC

重症肝炎

微循环衰竭

多见

少见

黄疸

可有

重,通常有

FⅧ:C

降低

正常

D-二聚体

增加

正常或轻度增加

DIC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

DIC

TTP

起病及病程

多急、病程短

可急可缓、病程长

微循环衰竭

多见

少见

黄疸

轻,少见

极常见、较重

FⅧ:C

降低

正常

vWF裂解酶

多正常

多显著降低

血栓性质

纤维蛋白血栓为主

血小板血栓为主

DIC与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的鉴别

DIC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病因

种类繁多

多为手术、产科意外

微循环衰竭

多见

少见

微循环栓塞

多见

罕见

微血管溶血

多见

罕见

血小板计数

降低

正常

D-二聚体

增高或阳性

正常或阴性

红细胞形态

破碎或畸形

正常

鉴别严重肝病出血与DIC出血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

A.凝血酶原时间

B.AT-Ⅲ含量及活性

C.血浆FⅧ:C活性

D.纤溶酶原

E.纤维蛋白原

『正确答案』C

7.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治疗基础疾病及消除诱因最根本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和肝素)

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纤溶抑制药物

肝素的使用

肝素治疗适应证:

1.DIC早期(高凝期)。

2.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进行性下降,微血管栓塞表现明显的患者。

3.消耗性低凝期但病因短期不能去除者,在补充凝血因子情况下使用。

肝素用法和剂量:15000U/d,每6h不超过5000U/d,APTT延长60%~100%为最佳。

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监测肝素用量的试验是

A.血小板计数

B.3P试验

C.出血时间

D.纤维蛋白原定量

E.APTT

『正确答案』E

男,45岁。呕血、胸痛4周,经检査诊断为肺栓塞,低分子肝素治疗3天,欲加用华法林,为监测其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应首选的评价指标是

A.APTT

B.D-二聚体

C.FDP

D.INR

E.纤维蛋白原

『正确答案』D

A.肝素

B.输新鲜血浆

C.输新鲜全血

D.氨基已酸

E.输浓缩血小板

1.DIC纤溶亢进期治疗时禁用

『正确答案』A

2.DIC消耗性低凝期首选

『正确答案』B

女,50岁,高热,寒战5天,意识模糊1天。既往体健。查体:T39℃,P120次/分,R22次/分, BP80/50mmHg,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双肺未见异常,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肝肋下0.5cm,脾肋下及边。检查:HB100g/L,WBC25.3*109/L,PLT 25*109/L,血培养示大肠埃希菌生长,PT18s(正常对照13s),INR 2.1,血纤维蛋白原定量1.8g/L。

1.下列能反应DIC纤溶情况的检查是

A.血纤维蛋白原测定

B.凝血因子Ⅷ活性测定

C.PC、PS的测定

D.AT-Ⅲ的测定

E.D-二聚体测定

『正确答案』E

2.下述检查对诊断DIC意义不大的是

A.复查血纤维蛋白原

B.复查血小板数

C.血小板功能

D.APTT

E.FDP测定

『正确答案』C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你与通过考试,只差一套课程的距离!

医考保过:星恒教育执业医师考试全程保过培训课程购买联系周老师微信15682385872

如果觉得《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考点解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