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觅曲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下)

【觅曲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下)

时间:2022-12-28 09:39:52

相关推荐

【觅曲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下)

除了戏剧创作,马致远在散曲方面也极有成就,程千帆在其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中说:“马致远还擅长散曲,并且是最先出现的在杂剧和散曲两方面都具有很高造诣的作家。”而刘荫柏在《马致远及其剧作论考》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我们说李白为诗中之魁,苏轼是词中之首,那么称马致远曰散曲之冠,他是当之无愧的。”

就数量而言,马致远所作散曲也是他那个时代元曲大家中最多的一位。马致远所作散曲有不少反映了他那个时代无法仕进的苦闷,他在《双调·拨不断》中写道: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噩梦。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马致远所作的套曲中也多有表现这样的心态者,我节选《双调·行香子》前半段如下:

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间愁得白头。花能助喜,酒解忘忧。对东篱,思北海,忆南楼。

【庆宣和】过了重阳九月九,叶落归秋。残菊胡蝶强风流。劝酒,劝酒。

【锦上花】莫莫休休,浮生参透。能得朱颜,几回白昼?野鹤孤云,倒大自由。

去雁来鸿,催人皓首。位至八府中,谁说百年后?则落得庄周,叹打骷髅。爱煞当年,鲁连乘舟。那个如今,陶潜种柳?

马致远的散曲中名气最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则为《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于这首散曲,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将其誉为“秋思之祖”,而该曲也受到了王国维的夸赞,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马致远撰《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民国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博古堂印本石印影印《元曲选一百种》本

然而,这么重要的一位人物,个人生平资料却大多模糊不清,经过专家们的一系列考证,而今也仅知道一些大概的情况,比如马显慈在《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三家散曲之比较研究》一书中说:“约生于元海迷失皇后二年(1250),卒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至泰定元年(1324)之间。号东篱,或东篱老,东篱先生。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一说东光人。”

看来,马致远的生卒年也只能做出这样大致的猜测。而他的故里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其实这些不同说法的缘由,是因为在元代有不少人都喜欢叫这个名字,刘荫柏在其专著中列出了四位。

第一是许州马致远,其出处是元王恽在《文通先生墓表碑阴先友记》中所说:“马寅字致远,许州人。性雅重,嗜古学,恬于仕进。”

第二位马致远是元代中期的画家,张以宁在《题马致远清溪晓渡图》的自注中称:“致远,广西宪掾。子琬,从予学。琬字文璧,秦淮人。”

而第三位则是广平马致远,此人在邓文原的《巴西集》等书中有记载。

而第四位马致远则是这位元代的剧作家。

同时,刘荫柏还说在元末明初还有一位东平马致远,他认为这位东平马致远被后世视为剧作家马致远是不对的。

马致远原本的墓碑

那么,作为剧作家的马致远,他的祖籍究竟是北京还是东光呢?后世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光绪《东光县志》卷十二辑有肖德宣所撰《马东篱先生碑记》:“马东篱先生,东光人。工长短句,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尝阅其所著,幽雅淡远,一空凡响,当时称为‘朝阳鸣凤’,有以也。辛丑,余调理兹土,得悉马氏为宋以来旧家。先生于元季应词科,取进士,由司教而县令,而部署,仕途偃蹇,大猷未展,而胸襟洒脱,惟以衔杯击缶自娱。后其孙经,其曾孙孔惠者,俱以家学捷南宫。尤足见先生工于词而不止于词也。……余尝过先生之祠,因题额曰‘千古词宗’悬其上,并为记。”故而,有的学者认为马致远就是东光人。

相应的说法还有马凤藻所撰的《长支合谱序》中的说法:“考吾马氏,自唐、宋居河西皇庄(今阜城县),伊有祖茔一区,年远无可纪述。厥后迁居油周庄(今东光县),庄东茔有家庙一座,周围群墙数百丈,松柏若干株,内有老坟七座,世次、名字亦难追溯。再迁马庄,立祠堂后遂以祠堂名庄焉。”而马凤藻在其所撰的《马氏宗谱》中又说:“德昭有三子,长子视远(即致远),字东篱,妻杨氏,居老庄。”

对于以上的这个说法,刘荫柏认为是牵强附会,他在《马致远及其剧作考论》一书中说:“清末东光县令肖德宣撰《马东篱先生碑记》,而东平马致远后裔马凤藻又据府志、县志及传说撰《马氏宗谱》,于是元末明初的进士马视远,就变成了元初的大戏剧家马致远,这显然是讹误。”

碑座与碑额

持同样观点者还有赵景深先生,他认为:“元曲大家马致远绝不能与马视远混为一谈。马视远曾考过明初朱洪武的进士可信,但马致远却根本没有在元朝应过科举,马视远是河北省东光县人可信,但马致远却是元代大都人,大都管辖的‘畿辅’范围不能扩充到河间府东光县。”

除此之外,孙楷第则认为马致远是广平人,而广平则是今日河北省永年县。

对于马致远的故乡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北京的门头沟。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专家有着不同的意见,比如马晓霓编撰的《元曲四大家学术档案》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叙述:“2002年,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东光县间引发了一场马致远故里之争。关于马致远到底是北京人还是东光人,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过去一般认为马致远是大都人而没有说是‘河北东光人’。北京史研究专家王灿炽认为:‘根据东光县目前所提供的史料,包括石碑、县志、族谱、历史文献记载,尤其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碑刻等史料记载,我认为这些史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可以初步断定元曲大家马致远是东光人。’”

由这段叙述可知,还是有不少的学者认为东光县是马致远的故乡。既然如此,那我就到这里去探访一番。

牌位

马致远祠堂和墓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马祠堂村。十一长假期间,我来到了沧州市,在这里首先拜见了当地的藏书大家梁振刚先生。梁先生看了我的寻访单后,帮我做了一系列的安排。这让我在沧州的寻访变得异常顺利。

第二天一早七点半,梁兄来电,他因急事赶往北京,已安排两位朋友带我去寻找欲看之点,一位是其办公室李主任,李兄协调能力极强,一路上打电话联系每一点,每到一处都有人在路口处接应,且接应者均是了解情形的行家,这让我大为省事;另一位则是研究沧州文献的专家孙建先生。

今日寻访的第一站就是马致远的祠堂和墓。驶上昨日拥堵不堪的京沪高速,只一晚之差,路上车却少了很多,行驶了四十多公里,从东光站下道驶上338省道,再东行十余公里,到达东光县于桥乡马祠堂村,东光县领导及乡里的领导已在高速口等候。见面寒暄之后,我跟在他们后头,前行不远就来到了村南的马致远祠堂前。在这里见到了管祠堂的人,我顾不上寒暄,马上开始拍照。

祠堂前的空地

祠堂前面的空地约有七八亩,正门的左侧空地上一前一后有两座坟丘,前面的一座就是马致远墓,碑是新补刻的,碑上中间书刻一行“元诰授奉直大夫工部主事进士马公致远墓”,墓围是用水泥贴砖,看上去不古不新。墓后不足两米还有一墓,旁边有人说这是马致远父亲的墓,我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是一位看上去七十岁上下的老者,他手里领着一个小女孩。当地领导介绍称,这是马致远的后人。

能将后人找来,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这又让我感念梁先生的朋友安排得如此周到。

马致远后人

马致远墓

我马上向这位后人了解细节,他告诉我:“我是马致远的二十一代孙马秀伦,她是第二十四代,这个村子叫马祠堂,就是因为马致远的祠堂,才有了这个名儿。祠堂原建在明永乐年间,原来这个院子中有两人不能合抱的大松树好多棵,到1951年,村里为了修桥,就把这里的树砍光了。在永乐年间建这个祠堂以前,这个村子叫马庄,到‘文革’时这个祠堂基本上被砸烂了,祠堂院里有好多的石碑,不是砸碎了就是拉去当了门槛,现在这个祠堂是到2002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

重修碑记

马致远父亲的碑

边听马秀伦介绍,边走进祠堂院内,整个祠堂占地约两三亩,先进正堂,门楣上悬匾写着“千古词宗”,祠堂内正中为马致远汉白玉石雕像,马秀伦说是花了二十多万元在曲阳雕造的,除此雕像外,祠堂内空无一物,只是两侧的墙上挂着一些版画,其中四幅是马致远所作的四出名剧内容的图案,另外还有毛泽东手书体的马致远那首最有名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毛泽东还抄写过这首小令,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祠堂正门

看罢祠堂,再看祠堂外左手侧房,侧房的右手地面上躺着三块碑,马秀伦介绍说这就是原祠堂内院中的原碑,因为有的高大不能竖起,只能将碑额戳在旁边。将几块碑细看一遍,基本上都是清代重刻的,其中有一块是墓志铭盖,应是明初的故物,算是这个祠堂中最古老的东西。右手侧房内则是马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及世系表。

祠堂院景

孙建介绍称:“关于马致远是否就在这儿,学界还有争论,因为从世系表上看,马德昭有三个儿子,平远、治远、致远,一般说来给自己孩子起名,不应当起两个相近的音,但这个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马秀伦说,这就是马致远的祠堂及墓所在,并说马祠堂村的人基本都姓马,而于桥乡姓马的人有四五千,他解释称:“马致远以前在家的名字叫马视远,是后来才改成了致远,所以说他的原名跟治远不重复。”马秀伦介绍称这个祠堂平时不开放,只是节假日时马姓的族人才会来祭拜。

如果觉得《【觅曲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