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足弓与骨盆的关系:

足弓与骨盆的关系:

时间:2021-11-08 07:40:23

相关推荐

足弓与骨盆的关系:

​足与踝关节作为人体全身承重最大的结构,足部与踝关节的错位和功能不良常常会导致膝、髋甚至骨盆和腰椎的代偿性损伤。久之还会引起全身的阴阳失衡,可能会累及到内科、妇科、神经科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一、首先我们看看足底的稳定结构:

无论从正面或侧面去看,都可以发现脚是稳定的、支撑的、三角形的结构。 主要的支点,是在跟骨,大脚趾的跖趾关节和小拇趾的跖趾关节的位置。通过足弓三角形的立体站架,我们可以看到足的结构功能大体的概念,即足是稳定支撑系统。 三角形在物理上是稳定,支撑的结构。但放在足底,又拥有非常多的小关节面,小关节面里又有非常多细小的肌肉和筋膜组织。

足底的、肌腱、肌肉、筋膜.因此足既有灵活性和力量性,又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支撑。假如足踝受伤或有足内翻、足外或有长短腿,就会失去这个三角形的稳定。使身体的结构失去阴阳的平衡,亦会使下肢的生物力学发生代偿,久之就会产生失代偿的症状,甚至会影响的全身。

例如:长短腿、含胸驼背、高低肩。

长短脚大部分都是功能性的,虽不是真正的腿长短不等,但腿长有左右不同的现象会使骨盆歪斜、脊椎侧弯、身体受力不平均。如果时间久了,除了腰酸背痛之外、髋关节、膝关节,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其所处的环境中去考察分析,而不能局限地看待某个“病症”。只有帮助患者恢复正确的生物力线,并使其重获理想稳定的结构,身体的功能才有机会保持长久的健康状态!否则,一次小小的“踝扭伤”,也可能会导致身体一连串的病痛反应……

从螺旋线的角度去分析骨盆与足弓的关系

肌筋膜链里的螺旋线有左右两条螺旋方向环绕身体的线。它从颅骨两侧穿过上背部连接到对侧肩部,然后环绕肋部到身体前面,在肚脐水平交叉回到与颅骨同侧的髋关节。从髋部,螺旋线以“跳绳”的方式沿着大腿前外侧,越过胫骨到内侧足弓,然后通过足底向上,经下肢后外侧到坐骨,然后进入竖脊肌筋膜,最终抵达非常接近其起点的颅骨位置。 从螺旋线的下半部分去分析骨盆的前后倾与足弓的联系。首先,下螺旋线是一条从髋到足弓然后又回到髋的复杂“绳索”,从髂前上棘往下前进,腹内外斜肌纤维与阔筋膜张肌纤维连续,然后到膝盖外侧,与胫骨前肌相连。胫骨前肌向下向内走行,穿过胫骨下段,连接至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关节的关节囊。而关节囊的另一侧又与腓骨长肌筋膜直接相连。顺着腓骨长肌我们能找到腓骨头,发现它连接着股二头肌,最后沿着股二头肌长头达到坐骨粗隆。

从尸体解剖下来的完整的下半部分螺旋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下螺旋线就像是“悬带”一样套在整个下肢,小腿部分就像一个“马镫”,我们的足部就踩在这个“马镫”上。在足部旋前(背屈外翻)时,我们会发现胫骨前肌处于闭锁延长状态(离心收缩),而腓骨肌处于闭锁缩短状态,而此时足弓有下降的趋势;在足部旋后时,两者情况相反,此时足弓明显升高。 从螺旋线的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概念延伸到整个下肢,即由胫骨前肌和腓骨肌组成的“马镫”将从下肢延伸到骨盆,与骨盆位置相关。

情况大体可以分为四种:1. 骨盆前倾,足弓塌陷

分析:骨盆前侧下沉,髂胫束张力向下,足弓塌陷,拉动胫骨前肌张力向下,前侧整条肌筋膜链下行;骨盆后侧上提,腘绳肌张力向上,足弓塌陷,腓骨肌张力向上,后侧整条肌筋膜链上行。治疗原则:前侧筋膜链上行松解治疗,后侧筋膜链下行松解治疗。

2. 骨盆前倾,足弓过高

分析:骨盆前侧下沉,髂胫束张力向下,足弓过高,胫骨前肌向上提起,前侧所有向心力量集中在膝关节区域;而后侧由于骨盆后侧上提和足弓过高,腘绳肌张力向上,腓骨肌张力向下,膝关节后侧承受较大牵拉力量。治疗原则:髂胫束和腓骨肌上行松解治疗,腘绳肌和胫骨前肌下行松解治疗。3. 骨盆后倾,足弓塌陷分析:骨盆后侧下沉,腘绳肌张力向下,足弓塌陷,腓骨肌向上提起,后侧所有向心力量集中在膝关节区域;而前侧由于骨盆前侧上提和足弓塌陷,髂胫束张力向上,胫骨前肌张力向下,膝关节前侧承受较大牵拉力量。 治疗原则:髂胫束和腓骨肌下行松解治疗,腘绳肌和胫骨前肌上行松解治疗

。4. 骨盆后倾,足弓过高分析:骨盆前侧上抬,髂胫束张力向上,足弓变高,胫骨前肌向上提起,前侧整条肌筋膜链上行;骨盆后侧下沉,腘绳肌张力向下,足弓变高,拉动腓骨肌张力向下,后侧整条肌筋膜链下行。治疗原则:前侧筋膜链下行松解治疗,后侧筋膜链上行松解治疗。

肩胛骨高低,骨盆高低,来自于足弓的变异,影响了大腿股骨,与小腿的变异。当然所受力的髋关节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也都因而变形。

从足弓来论,我们单足共有26块骨头,从侧面来看,有一个拱起来的弧度,称之为足弓。它是由骨骼,蹠膜与肌腱組成,联合起来的作用就像避震器一般,扮演着走路时,脚部着地吸震与落地前进的双重角色。

所以,当足弓(內侧,前侧,外侧足弓)不完整时,承受的压力不平均,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外翻,拇趾外翻等,除了容易产生身体的疲倦之外,进而影响了走路的方式。 继续发展,就开始从下而上,影响到膝盖的受力,(例如走路时,看見膝盖內八字或外八字的型态),股骨大转子与髋部的角度(例如臀部一大一小),使骨盆产生了立体的变异(例如臀部一边高一边低),再进而影响了脊椎的曲度,也使得脊椎各关节面受力不平均,膝关节退化,脊椎侧弯,甚至骨刺等。这些都是因为足弓的受力不平均,所产生了关节的变形。

而骨盆,向上连接了脊椎向与下肢大腿联系,是身体重心平衡与协调的关键。

当我们处于行,走,坐,卧的各种姿态时,脊椎最大的关节——骶髂关节,承担最大的重量。也因此在双侧骶髂关节不协调时,例如坐时长时间翘脚,臀部肌肉容易酸痛,久坐腰酸背痛几乎都与此有关系。在骨盆带,也保护了身体的生殖与消化和泌尿系统,所以相关的骨骼对称差异过大时,都容易产生病痛。

所以通常90%的疼痛与疼痛位置无关,反复发作与反复治疗只能说明未做到治病求本之功。

腰痛困扰着我们很多人,我们知道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等因素,殊不知远端的足踝部稳定性对腰部作用。足踝部稳定性很重要,我们常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根基是基础。足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髋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程度是人体重力向下传递的基础。

当某一关节活动受限时,灵活性及稳定性降低时,力学传递受阻,力的分解分散能力受足,过度的力集中作用于某一关节,久而出现关节不良应力刺激而通过增生,更加影响灵活性,从而影响整体。我们做下肢评估时总会观察足弓及足偏角问题,膝关节是否有过神过曲,内外翻等现象。

髋关节状态对膝踝关节有什么影响呢?

髋关节与脊柱链接借助骶骨底部与腰椎形成腰骶关节,骶髂关节是否灵活稳定是力线向下传递的保证。踝关节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损伤,灵活性及稳定性受到限制时,我们总是想法改变自己使人体处于最佳稳定状态。

踝关节稳定性降低时出踝关节内翻或者外翻时直接影响下肢胫骨状态,足内翻引起踝关节外翻胫骨向内转向股骨传递一种向外转的力,从而引起骨盆向内转引起骶骨底部发生倾斜,腰椎为维持人体重力线作用发生与骨盆倾斜向反方向侧弯。从而引起脊柱两侧肌肉力学不平衡而发生问题。改善腰椎问题从远端足踝入手。

接下来我们分析腰椎生物力学。

脊柱的载荷主要由体重、肌肉韧带活动产生的预载与外加载荷所产生的,腰椎在整个脊柱中承载最大,并且是疼痛的易发部位,目前基本可以肯定,腰椎伤病与其承载异常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全面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就先要了解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大致如下:

(1)腰椎的生理曲度:正常情况下,腰椎前凸,顶端在腰3和腰4椎体前面。这种生理曲度是人类从婴幼儿爬行时开始到站立后逐渐形成的。在婴儿爬行时,由于腹部的重量牵拉,腰部自然凹陷,使腰椎生理曲度初步形成。站立后,由于负重使椎体及椎间隙前宽后窄,椎间盘前宽后薄。腰椎生理曲度在性别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女性一般较男性为大。腰椎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稳定和平衡的需要。腰椎生理曲变化,说明腰椎的稳定性和平衡受到了影响,某些组织就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易发生相应部位的劳损性疼痛。有时非腰部疾病也可造成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造成腰椎生理前凸增加。

(2)腰椎的连接和支持:腰椎的连接和支持除了骨性连接和椎间盘外,还有周围的韧带、肌肉,髋部、胸腹部的肌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一旦腰椎的韧带发生损伤,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腰部疼痛。腰部、筋部和胸腹部支持腰椎稳定的肌肉很多,直接作用于腰椎的肌肉有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等,间接作用于腰椎的肌肉有腹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这些肌群以腰椎为轴心,前后左右相互平衡和协调,协助韧带维持腰椎相对稳定;维持腰椎于某一特定状态;提供动力,使腰椎产生各个方向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外伤、劳损、受寒可使上述肌肉及其筋膜发生炎症而产生腰部疼痛等症状。

(3)腰椎的负荷:腰椎的负荷相当大,站立时,躯干、双上肢和头颈部的重量要经过腰椎向下传导,坐位时,重力对腰椎的影响可赂微减少一些。即使在完全卧床、全身放松时,椎旁的肌肉仍然对椎间盘产生挤压作用;在人体背负重物时,腰椎所承受的压力则更大。

因此,腰椎比其它关节较易发生退行性变,尤其是椎间盘髓核的退变。解决腰椎问题观察足部功能状态及灵活性将是很重要一个环节。往往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

关节运动对于膝关节疼痛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能够指出,脚的内外突起和小腿相连的地方就是踝关节。踝关节包括了距小腿关节,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相对于小腿进行背伸和跖屈

在一些运动中,尤其是跳舞,会进行极度跖屈,就好像是穿高跟鞋一样的状态。

这里指的不是短跟的高跟鞋,而是高高的那种。这两种状态都会影响到踝关节的活动性。

距下关节和距小腿关节相互协调,在不同的平面上进行活动并占据主导作用。由于这种协调的关系,在步态中才可以实现距下关节、距小腿关节以及小腿之间的多平面运动。

像平时穿高跟鞋的人,容易锁定踝关节并使膝关节作为驱动力进行步行。因此可以知道,踝关节的活动性对于膝关节的异常动力使用是有相关性的。

当您的膝盖发生疼痛的时候,是需要评估距小腿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度的。这两个关节的可动性相对较差时,膝关节就会可能进行更多的代偿。

对于从事康复的人来说,一般膝盖疼痛都会评估到膝盖以上,比如臀部、髋关节、骨盆,还会评估膝关节本身以及膝关节以下,比如距小腿关节、距下关节甚至是整个足部。

不要把距小腿关节和距下关节的协调性运动给忘记了,这也是影响到膝关节的异常动力或代偿。

进行踝关节的训练不是随意的进行训练,最好是先进行评估您的踝关节,确定是什么因素影响到或有哪些不足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另外,您的踝关节可能表面上是有一个很好的活动度,距下关节往往还是需要进行考虑评估的。

如果觉得《足弓与骨盆的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