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太极拳纠偏》之十七:站桩不传之秘的解密...

《太极拳纠偏》之十七:站桩不传之秘的解密...

时间:2023-04-24 09:41:34

相关推荐

《太极拳纠偏》之十七:站桩不传之秘的解密...

《太极拳纠偏》之十七:

站桩不传之秘的解密(1)

文:地风升

【声明】本文所说的站桩不传之秘的解密,皆属河洛古太极拳理,主要目的是还原古太极,弘扬太极文化,别无他意,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另,本文也是松尾闾和骶骼关节的第二个环节。前面文章,己就松尾闾和骶骼关节的三个筑基动作作了说明。

站桩,真能站出功夫?

答案是肯定的。近代以来拳友们熟悉的诸多内家拳大师,都得益于站桩。大成拳大师王芗斋、姚宗勋,形意拳大师李洛能、郭云深、尚云祥、薛颠,都是站出了真功夫。

之前,曾拙文陋笔卢氏结构的简单理论体系。其中,卢氏结构静态的六面整体浑圆力,也是源于站桩。实战搏击,需要的是动态的浑圆劲,但静态的浑圆劲是基础。

浑圆劲,即六合劲,是人体上下之竖轴、左右之横轴、前后之纵轴的六个方向的阴阳对拉合劲。练习浑圆劲,浑圆桩是便捷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其他途径以后再说。

为什么现在几乎听不见有人靠站浑圆桩而站出真功夫的故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站得时间太短,吃不了苦;二是没有得到真传,白站。

关于站桩,在我所看到的武学理论中,只有形意拳大师李忠轩《逝去的武林》一书,几乎点破了所有问题,但也没有全部公开。

李忠轩讲到: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他说: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

他说:浑圆桩是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眼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眼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浑圆桩就是这个原理。

下面,先把浑圆桩的五个不传之秘解释一下。

第一,站出真功夫,必须松开尾闾和骶骼关节。

尾闾和骶骼关节不松开,上下之气便被断开,何谈浑圆劲?怎么站都是站的半截桩。

卢氏结构公开的理论认为:站桩时,尾闾前扣下坐,大椎上拔领起,其他门派也基本如此描述,但都未提松开尾闾和骶骼关节的问题。

为何不提这个问题?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大部分练家都是童子功,前后胯都开得很好,尾闾和骶骼关节后天没有闭合,根本不是问题。二是之于不传之秘,只有入室弟子才知,其他人只能跟着喝点汤,没有几个人知道。

但是,这里必须说明一点,站浑圆桩的过程,本身即是松尾闾和骶骼关节的一个环节和过程。只是没有松开之前,站桩效果一般而已。

第二,站好浑圆桩,必须找准两脚之间的最佳距离。

关于浑圆桩两脚之间的距离,卢氏结构的说法比较科学,即两脚之间宽可容肩。但是,由于人之骨骼不同,距离也有所不同。怎么找出这个距离?河洛古太极是这样找的——

两手伸太阳掌,即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其他四指并拢伸直。太阳掌,又叫柳叶掌,咏春拳的主要手法即是此掌。

见图一。

分脚站立,两手太阳掌,掌心相对,手掌微微合在一起,放置胸前,静站一分钟。

然后,轻轻抬起左脚,向右晃动身体,再落下左脚,身体站直。然后,抬起右脚,向左晃动身体,再落下右脚,身体站直。

如此自然地左右晃动身体十多次,此时会感到两脚之间的距离慢慢固定,然后轻轻放下,即为浑圆桩两脚之间的距离。

继续合掌站立,几分钟之内,手掌心便发热,同时感觉尾闾自然前扣。此时,放下手掌,用手摸一下尾闾骨,便能明显地感觉到往前扣卷。

第三,站好浑圆桩,必须轻抿嘴角。

轻抿嘴角,即是微笑,这是内家拳的绝对机密之一,也是大道至简的人体最佳体现之一。

眉心空,一身松,脸微笑,心从容。这十二个字至关重要。看看以前的高僧大德,都是面露微笑,一派神定气清。微笑之时,人的神意会更加专注。内家拳功夫越深,人越慈祥。我特别喜欢郑悟清宗师的这张照片。

第四,站好浑圆桩,必须双手放置最佳位置。第五,站好浑圆桩,必须保持眼神最佳视角。眼神是最核心的问题。李忠轩大师只是简单一说,但也没有说明,或许是顾忌一些问题吧。

由于字数限制,以上两个问题,将在太极拳纠偏之十八中介绍。

如果觉得《《太极拳纠偏》之十七:站桩不传之秘的解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