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三之五味所入 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三之五味所入 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时间:2018-11-03 18:37:09

相关推荐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三之五味所入 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解//黄///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三

【原 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为五病。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注 释

(1)噫:即嗳气。

(2)语:在此指多言。

(3)脾为吞:脾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故为吞咽之证。

(4)肾为欠为嚏:《类经》注:“阳未静而阴引之,故为欠。阳欲达而阴发之,故为嚏。阴盛于下,气化为水,所以皆属乎肾,故凡阳胜者无欠,下虚者无嚏,其由于肾也可知。”

(5)不约:不能约束或节制的意思。

(6)五精:指五脏之精气而言。

(7)并:合或聚的意思。

白话详解

五味入味之后,各归其所喜入的脏腑,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甜味先入脾,这就是五味各随其所喜而入五脏。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而发生的病变。五脏之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脏乘虚相并所致。

按 语

本节论述了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五味所入是指酸、辛、苦、咸、甘分别入于所对应的五脏,自然界的五味分别有其相属的木、火、土、金、水,而人体的五脏也有相属的木、火、土、金、水,五味分别与五脏相对应,入所喜之脏。五气所病是指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为阳脏,心火主降,心气失调则发为嗳气;肺为华盖,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肺气失调则发为咳嗽;肝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失调则发为多言;脾主运化,主升,喜燥恶湿,脾气失调则发为吞酸;肾主纳气,肾气失调则发为呵欠、喷嚏;胃主通降,喜润恶燥,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传化糟粕,主津,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贮存尿液,排泄尿液,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主决断,判断事物,作出决定,胆气失调则易发怒。五精相并指五脏乘虚精气相并而引发情志上的疾病。精气并于心则发为喜,心主神,心的精气充足,则心则心能主血主神,神和志达而有正常之“喜”。若心的精气不足,精气皆并于心,则神失所养,就会出现情志的异常,临床中可见到的“喜”,就是喜笑无常,多出现在癫狂之病中。精气并于肺则发为悲,肺主气,能辅助心君主血主神,肺的精气充足,心主血主神的功能也能得助而正常,则气血通利,神和志达,而有“喜”的神态;若肺的精气虚弱,精气皆并于肺,则心君失于辅助,易引起心气虚弱,则发为悲。精气并于肝则发为忧,肝为刚脏,又主疏泄升发,故具将军之性而出谋虑;若肝的精气不足,精气并于肝之本脏,则肝所主之神失于荣养,不仅不会有将军之刚性及谋虑之产生,且常忧郁寡言,愁闷不解。精气并于脾则发为畏,脾为精气营血生化之源,脾强则意”有所养,使人善思强记,能谏议人事,明智周详;若脾的精气不足,精气遂并于脾,则“意”失于营,就会出现记忆减退、不耐思考、不能谏议、遇事畏难不前的异常神态。精气并于肾则发为恐,肾精足,则脑髓充而志强,就能决断而处事,且付之于行动;若肾的精气虚弱,精气并于肾,则“志”失精养而虚弱,常见意念不定,遇事害怕,不能决断处事,概称为“恐”。

……………… 未 完 待 续 ………………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①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之中医养生的法则与意义

②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之养生法则

③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之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规律及其与肾中精气的关系

④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之养生的结果与境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

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自然与人体生理病理关联

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四时养生及治未病的重要性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①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②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之阳气的重要性

③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之从病理角度说明阳气的重要性

④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之阳气的生理作用

⑤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之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⑥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之饮食五味与五脏阴精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四之用阴阳四时消长变化推论疾病传变

②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四之昼夜阴阳气消长运动的规律

③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四之五脏与自然界各有收受的理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

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药物气味的阴阳分类及其特性

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六淫的性质致病特点、五脏与七情的关系

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四时五脏阴阳应象关系

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阴阳偏胜病机变化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以阴阳理论指导的养生法则

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提出人身左右阴阳不对称等辨证生理观

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既病防变”的早期诊治思想

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阴阳理论指导的临床治疗法则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①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之天地阴阳与人体三阴三阳的关系

②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之三阴三阳离合中三阳的离合情况

③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之三阴的离合情况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之十二脏器在人体内的相互作用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①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之古代中国对时间的计数

②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之六六之节为天度

③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之四时五气的确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④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之五脏的基本性能

素问•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①素问•五脏生成论篇第十之脏象学说的基础

②素问•五脏生成论篇第十之五脏、五味、五色的关系

③素问•五脏生成论篇第十之肝脏的藏血功能

④素问•五脏生成论篇第十之色脉合参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①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之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②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之独取寸口脉诊察脏腑疾病的原理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之地域差异性及其不同致病特点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①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之制作汤液醪醴的原料及其用途

②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之病人神机对疗效的影响

③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之医患标本关系在治疗中的作用

④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之水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和护理

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①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之诊法察神的重要性

②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之面色变化诊察疾病

③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之根据脉象诊断疾病与预后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①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之诊脉的最佳时间以及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②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之四诊合参的原理及应用

③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之四时脉象

④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之五脏脉象主病及外感病传变机理、治疗法则

⑤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之色脉合诊法和尺肤诊法

⑥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之寸口脉多种具体脉象的变化及主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①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之以脉律来判断脉象

②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之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

③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之虚里诊法及其主病

④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之寸口脉的诊脉法

⑤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之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

⑥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之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①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之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②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之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

③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之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④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之脉时相应关系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①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之人脏腑经脉气血活动变化受内外环境影响而发生相应变化

②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之水谷精气和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③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之三阴三阳经脉失常的病机、主证和刺治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经典、传承经典,“越医文化”公众号选取了由郑红斌主编的《<黄帝内经>白话详解》作为教材,精选篇章,进行白话译释的通俗解读,并在每周五推送【解读黄帝内经】,欢迎共同学习,转发分享。

《黄帝内经》白话详解 郑红斌 主编

期待关注,敬请留言,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yywhyjy@

如果觉得《【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三之五味所入 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