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崇建随笔 | 怎样陪伴不说话且不愿意联结的孩子?

崇建随笔 | 怎样陪伴不说话且不愿意联结的孩子?

时间:2022-05-22 21:21:54

相关推荐

崇建随笔 | 怎样陪伴不说话且不愿意联结的孩子?

书里《教室里的对话练习》写了这一段,我想起与依莲的连结,最初她被送来我这儿,她不愿意见我,不愿意说话,对我产生敌意。

最后她愿意见我了。

她怎么愿意见我呢?

我在工作坊遇到很多家庭,孩子完全不愿意沟通,甚至将父母吼出去,因为孩子已经有力量,长成一个青少年了,过去的应对模式种下了因,现在的状态成了果,父母连好奇都无法施展,那么怎么办呢?

一则是父母需会「表达」。

二则是父母的应对姿态,不只是语言而已,还包括细微的行动。

书里的这个孩子,我取名为依莲,她从抗拒我到愿意对话,期间我仅传达两次表达,一次透过妈妈传递,一次是她拒绝说话后,我简单的表达想法,她就愿意连结了,我归纳为运气很好,也为自己的应对归纳一番,下方的对话是她单独见我:

依莲来见我了,独自来见,不想任何人陪同。

依莲从拒谈,到愿意谈话,我归纳除了运气之外,还有几部分:

接纳她不来→传达我的关怀→觉察自我内在→倾听母女的声音→我与一家人内在连结→主动询问并且邀约。

我们再次见面,问依莲怎么愿意来?她只有耸耸肩,说不出所以然,随即跌入沉默深渊,默默不语了。

我们进入安静时空,时间如斯平滑纯净,如湖水澄澈微明。

我觉察自己内在。

内在安静且深刻,我时时刻刻觉察,成了多年的习惯,之前我安然聆听她们诉苦,此刻安然面对依莲的缄默。

「现在发生什么了?」我指着依莲的心。

「不知道!」依莲停了一会儿,摇摇头。

我们又进入了安静,依莲也很接受安静。

父母、师长、协助者在此刻,往往急于打破安静,起因是「内在」有了尴尬、不安、焦虑与紧张,常常还未照护自己,就做出了应对的言行。

安静即是停顿时刻,觉察与安顿自己,也让孩子停顿沉淀,再与孩子做出连结。

我想要照顾她的心,最直接的方式是关心「此刻」,「当下」她内在的发生,而情绪是心灵的讯息,我的关注让她觉察当下。

停顿一会儿,我问她,此刻有什么感觉?

她摇摇头,表示没有感觉。

会焦虑吗、紧张吗、不安吗、生气吗、难过吗……?

依莲仍旧摇摇头。

「那身体呢!身体有任何感觉吗?」一般人不容易觉察情绪,但是对身体的觉察容易一点儿。

「肩膀有一点紧紧的。」依莲低着头说。

我邀请依莲感觉肩膀的紧,并且接纳这种紧的感觉。

依莲停顿片刻之后,泪眼汪汪,啜泣起来……

这个作法我在《心教》一书曾介绍,是打开孩子内在的方式。

很多人见这样的引导,多半觉得魔术般神奇,其实是简单且自然的道理。

因为一般人不懂爱自己,亦不了解自己。一般人以为的爱,常止于满足期待,然而爱并非如此,不是执着于满足「贪爱」,而是一种真正的「关爱」,关爱来自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始自于「觉知」。

聚焦在肩膀的紧,就是一份对身体的觉知,亦是一份初始的关照,这亦是以「正念」引导对话。

当依莲意识肩颈的紧,这便是接触自己身体,觉知自己的身体。觉知自己身体,意识真正承认之后,接纳就开始发生了,被自己接纳即是被爱,情绪的感知就能自由连结。

正如一个委屈的孩子,被父母关爱呵护,就能安全叙说生气、委屈与受伤。

依莲说,自己感觉很愤怒。

从身体的意识进入,接触内在的愤怒,愤怒的图像容易出现,事件也很快被识别,透过语言不断叙说出来。

依莲夹杂着复杂情绪泣诉,她愤怒老师的「粗暴」对待,只在乎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当她成绩掉下来,日子也从云端掉入地狱。

她说出不能诉说的痛苦,她根本没有好朋友,同学暗地里较劲优劣,面对功课压力时更是如此。

我书写依莲的陈述:「依莲夹杂着复杂情绪泣诉,她愤怒老师的「粗暴」对待。」

我将「粗暴」一词括号,因为那是依莲的解读,我关注的是依莲的内在,不是关注外在的「故事」。

当我进入依莲的内在,依莲感到无比孤单,还有伴随着害怕,这些从来不为人知,也不会有人在乎。

这些依莲的诉说内容,我只是倾听与提问。

我好奇她发生什么事情?

好奇她内在有何感受?

好奇她对感受觉知吗?接纳吗?

好奇她的应对方式?

好奇她对老师的解读?

好奇她家庭如何应对?

好奇她期待什么吗?

好奇她如何看待自己?

这份好奇带着我的接纳,与我对自己的觉知,而不是陷入一个建议者、说教者、压迫者、指责者的纠缠身分,那不会为她带来力量。

熟悉萨提尔模式的人,可看出这些简单的提问,是在冰山各层次进行,除了让我理解她,也让她对自己多一份觉知,帮助她为自己更负责任。

「依莲的孤单」

依莲来自一个传统家庭,父亲忙于家族事业,少有机会跟孩子谈话,母亲虽然与她有互动,却也忙着管理父亲公司。

依莲常常一个人在家,从幼儿园时期即是如此。

她的小学时期很孤单,她早早已习惯了,但从未厘清孤单感觉,有时她喜欢孤独感,有时因寂寞产生烦躁。

孤单衍生出各种连带情绪,在各种状态中带来多重想法,既复杂且欢喜的夹缠感觉。

孤单带来了自由。

孤单带来了寂寞。

孤单带来了美感。

孤单带来了独立。

孤单带来了力量。

孤单带来了……。

我想带她分辨这些细微状态,并且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是孤单主宰着她。在冰山各层次中,前面的冰山提问,我从事件探索依莲感受,再以这个感受为「所依」,探索她对感受的观点,她对感受的期待,她对感受的应对,这个感受由来的历程,我再进入她生命力的养成。

她有渴望被关注、被爱、被靠近的时刻吗?

依莲回应我的提问,说着便落泪了。

她觉得自己在家最渺小,不如姐姐漂亮,不如弟弟受重视。

她就是一个人,向来就是一个人。

她看着姐姐被称赞,弟弟被众人呵护,看着家族的堂兄弟姊妹被关注,她只能一个人躲回房间……。

国小二年级的某一天,她在学校被同学指控,偷走别人的东西,但真相并非如此。

老师当众斥责她说谎,她非常愤怒还以白眼,竟然被拖到走廊罚站,随后被带到办公室罚站。

她以冷漠的姿态站着,心想要罚就任你们罚吧!反正她也不在乎了!

经过的老师对她冷言冷语,还有同学看热闹的眼神,使她累积的愤怒无处宣泄。当天她独自走回家,被同学们刻意疏离,甚至遭受语言霸凌,没有一个人靠近她,她好想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暴力与不友善的地方。

依莲踏入家门时,冷清清,孤单单,爸妈当然不在家,姐姐弟弟还没回来,她独自躲在房里哭,内心糅杂对世界的愤懑与无奈。

依莲记得房间有一扇窗,每当有人经过时,她会下意识看看,是不是家人回来了?她期待有人打开她的心扉,她内心其实渴望有人陪伴。

延伸阅读:(点击下方蓝色字体直接查看)

千树成林写作营 | 李崇建的对话与写作从这里开始

这是我听过最扣人心弦的故事

张天安 | 亲子关系与个人成长工作坊

关于崇建

任教台湾第一所体制外中学7年。结合亲职教育、阅读、写作与生命教育,创立千树成林创意作文、快雪时晴创意作文班,致力于推广阅读、写作、文学与教育工作。

文字创作曾获得:

时报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台湾省文学奖、五四文艺节散文奖、全国诗人奖、玉山文学奖、洪醒夫小说奖、台中市文学奖、台中县文学奖、梦花文学奖、台北市公交车捷运新诗奖……。

曾出版的书与类别如下:

小说集《上邪!》,童书《王建民的故事》。

青少年励志书:《给长耳兔的36封信》、《心念》。

阅读教育:《阅读深动力》(与甘耀明合着)。

作文教育:《作文,就是写故事》。

古典诗词教育书:《超级有趣的古典诗词》(与李崇树合着)

另类学校实践教育:《没有围墙的学校》(与甘耀明合着)、《移动的学校》。

教育书:《麦田里的老师》、《心教》、《对话的力量》(与甘耀明合着)、与《萨提尔的对话练习》。其中《麦田里的老师》曾获选《中国教育报》影响中国教师之10本书;《萨提尔的对话练习》获得金石堂十大影响好书。

在台湾公开行程:

教育部讲座、国教院讲座、台中市教育局讲座、嘉义县教育局讲座、新竹县教育局讲座、新北市教育局讲座、大专阅读与书写计划讲座、健保署戒烟高阶种子教师讲座…。

在台湾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演讲超过超过2千场。

于旭立文教基金会、博幼基金会、永龄基金会、彩虹协会、家扶中心、关怀协会、学习障碍协会、自闭症协会、福智基金会……担任讲座。

于长耳兔心灵维度开设工作坊。

受邀讲座国家与城市:

中国大陆上海、西安、南京、嘉善、金华、郑州、黄山。

美国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西雅图、纽约、芝加哥。

马来西亚吉隆坡、巴生、槟城、怡保、马六甲、新山。

澳门、香港、新加坡。

担任顾问

曾任新加坡耕读园教育中心顾问。

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协会顾问、德信学校顾问、小树幼儿成长学园顾问、耕读轩顾问、艺术村顾问。

香港自然学校顾问。

西安贝曼萨提尔中心顾问、北京歌露营公益团体顾问。

台湾晓明女中、惠文高中特约作家,台湾青少年教育协进会理事长。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如何加入李崇建书友会

非常欢迎各位父母以及教师加入李崇建书友会,参与我们的对话分享活动,让我们共同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完善自己,成为有觉知的教育者。

具体方式:

点击关注公众号,可添加小编微信(下方二维码)获得邀请进入李崇建书友会交流群,我们会不断地在群中分享我们在亲子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和可以利用的资源,分享崇建老师的对话脉络以及具体的教育方法、不定期举办线下交流活动、开展亲子活动项目、分发各种福利,不定期有资深老师关于亲子教育的线上课程。

如果觉得《崇建随笔 | 怎样陪伴不说话且不愿意联结的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