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疼痛治疗关键技术之头面部神经阻滞技术二

疼痛治疗关键技术之头面部神经阻滞技术二

时间:2018-11-02 09:01:56

相关推荐

疼痛治疗关键技术之头面部神经阻滞技术二

今天续上,头面部神经阻滞技术之二。

本期内容有颏神经、耳颞神经、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等,目标明确不为别的,就为了提高大家的成功率。

四、颏神经阻滞技术

1、解剖位置:

颏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穿出颏孔支配颏及下唇部位。

2、阻滞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的颏神经痛。治疗颏部及下唇的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亦用于颏、下唇部手术的麻醉镇痛以及第三分支抽搐的诊断与治疗。

3、阻滞的方法:

仰卧位,目视前方,定位该神经位于第1磨牙前下方或与第2尖牙之间下方,嘴角稍下可触及颏孔。用3.5cm长、6~7号短针穿刺,垂直皮肤进针,当针尖触及下颌骨,改变穿刺针角度与皮肤呈45°向颏联合方向进针,向前或正中方向寻找颏孔。当针尖刺进骨凹陷内,即可确认为颏孔。大多数患者出现下唇感觉异常。注入局麻药2~3ml或神经损毁药0.5ml,轻压3~5min,用创可贴敷。还有超声引导下颏神经阻滞,可以在超声图像清晰显示颏孔位置,采用平面外进针可以顺利达成。

4、阻滞的风险:

注射药量不宜过大,避免局部肌肉萎缩。如果穿刺过深,针尖进入颏管内,容易引起神经的损伤。

5、阻滞的同时:

避免感染,防止损伤神经及伴行血管。

五、耳颞神经阻滞技术

1、解剖位置:

来源于三叉神经的分支下颌神经,为感觉神经。以两个根起始,挟持着硬脑膜中动脉,然后合成一干,在下颌关节后方转向上行,自腮腺上缘穿出,与颞浅动、静脉伴行,分布于颞部皮肤、下颌关节、外耳道的皮肤、鼓膜及耳前面的皮肤。

2、阻滞的作用:

用于单侧耳颞神经痛;或者神经支配区域的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阻滞的方法:

仰卧位头转向健侧,确定外耳道与下颌关节间,或确定近耳颧弓端后侧(可触及颞动脉轻微搏动)为穿刺点。用3.5cm长、7号短针刺入0.5cm,直达骨面,用0.5%~1%利多卡因3ml浸润皮下至颧弓根部,这种阻滞方法同时阻滞耳颞神经的小分支,包括耳前神经、颞浅神经和颞神经。还可以用超声引导下的方法,用高频探头显示颞浅动脉搏动处,因颞浅动脉与耳颞神经是十字交叉关系,所以在其搏动的两侧用平面外穿刺法进行阻滞治疗。然后向远端进行扇形注射2ml。

4、阻滞的风险:

避免反复穿刺伤及颞浅动脉。

5、阻滞的同时:

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感染或不能配合者禁忌进行该注射。

六、三叉神经阻滞技术

1、解剖位置:

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它的运动部分从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出脑,再并入下颌神经,一同经卵圆孔穿出颅部。而它的感觉部分的胞体组成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节。由三叉神经节向前发出三支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2、阻滞的作用:

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3、阻滞的方法:

仰卧头后仰位,可在多种设备引导下进行穿刺阻滞。常用的有C型臂、CT、超声等。穿刺路径都类似,不再一一赘述。影像学显露卵圆孔,并妥善定位,从口角外侧2厘米处进针,斜向后内上的卵圆孔方向,注意不要进入口腔。进入卵圆孔会有油腻的手感。不可过深造成神经损伤或脑组织损伤。

4、阻滞的风险:

穿刺造成神经损伤、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等。

5、阻滞的同时:

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情况,一过性低血压或心律失常或许是致命的。治疗技术目前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单纯注射药物,可以脉冲或连续射频神经调节,可以微球囊减压,可以微血管分离。穿刺后应平卧48小时,抗生素使用3天。若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关注疼痛,乐享健康人生!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地址:

新乡市一横街63号,门诊楼308房间。

疼痛科病房位置:

第二病房楼三楼。

垂询电话:3665190。

朋友,如果觉得小编的文章还有点作用,请点在看↓

如果觉得《疼痛治疗关键技术之头面部神经阻滞技术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