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孩子天天认真学习 开学后成绩仍垫底 或为"人格面具"在作祟

孩子天天认真学习 开学后成绩仍垫底 或为"人格面具"在作祟

时间:2018-12-04 17:08:20

相关推荐

孩子天天认真学习 开学后成绩仍垫底 或为"人格面具"在作祟

梓涵这个学期刚升上初三,刚结束的单元测试,成绩依然在班上倒数,班主任给妈妈还打了电话,初中最后一年,希望家长引起重视。

可梓涵妈妈想不明白,不应该啊,明明看着孩子学习很认真,怎么会成绩没有一点变化,还是全班倒数呢?

一整个暑假梓涵都在补习,天天起早贪黑的补课,开学以来更是天天6点起床,学习到半夜快12点才休息,从来没有叫苦叫累。

梓涵的成绩就像一块乌云,遮在妈妈的心头上。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毋庸置疑的,梓涵妈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孩子爷爷说,"这孩子就不是读书的命,以后看他的造化吧。"梓涵妈妈听了很不服,凭什么要认命?

孩子读书"看起来认真",实际上可能是一种"伪装",叫做"人格面具"。

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面具"的存在,也认不清孩子"人格面具"之下是一副怎样的面孔。

什么是"人格面具"?

瑞士着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师从佛洛依德,最早提出了"人格面具"理论,也被称为"从众求同原型"。

在荣格的理论中,人格面具是人类塑造人格系统时,置于最外层的表现。是一个人因为环境和人际影响,从心理产生的人格假象,用来掩饰"真正的自我"。

荣格的这一理论虽然是在20世纪左右才被提出,但在我国古代有一个着名的人物,从里到外很好地诠释了"人格面具"这个现象,他就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兰陵王。

《兰陵王入阵曲》激昂而凄美,是一部绝艳的历史挽歌,甚至日本人都为之痴迷,会在每年正月十五奈良春日大社上,压轴表演该曲目。

唐朝的崔令钦赞美他: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想必兰陵王再世的话,一定比很多当红"小鲜肉"还英俊,不知道冯绍峰饰演的兰陵王,能还原这位美男子几分风采。

可俊美如兰陵王,上阵杀敌时,偏偏要带一张恐怖的面具。他能率500骑兵,就敢冲击围困洛阳城的北周大军,并且取得胜利。

有人说,就是因为他太俊美,怕不服众,才要带面具;也有人说,需要用这种恐怖面具,来增加自己的胆气,同时吓阻敌人。

除了这副流传千古的"真实面"具,兰陵王还有另外一副"人格面具"。

事实上,兰陵王是一个"看上去"怯懦的人,在《北齐书》中有记载:

兰陵王高长恭,性格低调、内向,与人温柔无争。

意思就是说,从外表上看,兰陵王与世无争,甚至有些柔弱。但历史又不是小说故事,事事都有主角光环笼罩,柔弱的人怎可能常打胜仗?

显然,这种看起来"柔弱、怯懦"的人格,就是兰陵王的"人格面具",而他杀敌时带的那张恐怖面具,只是为了让他自己掩盖好这张"人格面具"的道具,释放真实自我而已。

人为什么会戴"人格面具"?

我们还是可以先来分析一下兰陵王的案例。他为何有一副"柔弱"的"人格面具"呢?

北齐皇权更迭频繁,在28年的时间里,连换了6个皇帝。兰陵王身为北齐皇族,随时都有可能在权力斗争中丧命。迫于无奈,他只能选择隐忍,带上"温良恭顺"的"人格面具",直到北周围城,不得不出手解围。

所以我们再回头看看,为什么人们会带上"人格面具"?

因为生活的压力。

正如文章开头的梓涵,有些孩子看起来学习努力认真,在书桌前可以坐很久,实际上是戴上了一张"努力学习"的"人格面具"。

这些孩子在表演给家长和自己观看,用以面对沉重的期待,以及无边的学习压力。

就像一句歌词:

每个人为不同的理由戴着面具说谎动机也只有一种名字那叫做欲望——周杰伦《夜的第七章》

获得父母的认同,缓解内心的压力,就是孩子戴上努力学习这张"人格面具"的真实欲望。

家长最易忽视孩子的"人格面具"

丨大部分家长会从心底拒绝相信孩子有"面具"

明明应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却是最容易忽视孩子"人格面具"的人。

一方面,很多家长自认为能看穿孩子的内心。

我们通常会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明白吗?"对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大部分家长都相信自己是再了解不过的。

另一方面,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具"通常带有贬义倾向,代表的是负面能量。

成年人更愿意给孩子标注上"天真""单纯""淳朴"的标签,似乎只有必须面对复杂社会,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巨轮时,才需要用到"面具"。例如需要用恭顺,逢迎上司;需要用平和,敷衍同事等等。

正如一首歌中写到:

对镜子说我不可以后悔心在生命线上不断的轮回人在日日夜夜撑着"面具"睡我心力交瘁对镜子说我不可以后悔心在生命线上不断的轮回人在日日夜夜撑着"面具"睡我心力交瘁——刘德华《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在成人的世界观里,这些都不应该属于朝气蓬勃的孩子。

丨"人格面具"不是成人专利

但是"心力交瘁"不是成年人的专利。"面具"不是突然在某个梦醒时分,就戴在面孔上,以此标志人走进了成年人的世界,而是会伴随着孩子的心理成长。

前段时间颇为轰动的"北大才子弑母案",就是孩子拥有完整"人格面具"的代表。

吴谢宇身上背负着耀眼的"光环":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大二获得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在北京外国语学校考了GRE,获得高分;

高中时被称为"宇神",不仅学习好,连篮球也打的特别好;

吴谢宇亲戚说他热心快肠,对人真诚,对自己非常自律;

有位自称是吴谢宇好兄弟的人说:"他是这个地球上,我最后一个会想到他犯罪的人。"

从很多方面看到对吴谢宇以及他的案件作出的评价,都是"不可置信"。但很少有人说出,吴谢宇生活中的"缺点"。

世界上,哪里有"完美"的人。除非,这个"完美"就是一张"人格面具"。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家长,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面对自己时,会带着"面具"。

警惕孩子的"人格面具障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内心都至少带了两层面具,属于正常的"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

但是越界了的"人格面具"心理现象,也会衍生出负面情况——"人格面具障碍"。

吴谢宇过度的使用"完美"这张面具,让他沉湎与其中,他分不清自己的真实人格和演绎人格有什么区别。

假作真时真亦假!

"人格面具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强制让我们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于是,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会长时间处在紧绷和痛苦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进行斗争。

梓涵在过度使用"认真学习"这幅"人格面具"后,成绩反而越来越糟,可能正是因为陷入了这种痛苦的心理挣扎之中。

孩子的心理能量都用来对抗自己的伪装,整个人都处在一种"超载"的状态里,又如何能轻松向学呢?

这里做一个假设,如果家长问孩子:你在伪装吗?

孩子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在使用"人格面具"。因为孩子的面具,多数是无意识的自保行为。

刚刚我们也说过了,比如说兰陵王,他的"人格面具"就是在生存、生活的压迫下,才产生的,他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面对的"人格面具"?

那些需要用"人格面具"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压力,自然是来自学习,以及父母。

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真正能帮到孩子的,还得从父母身上找突破口。

首先,认可孩子的"人格面具"

家长不要因为知道孩子在使用"人格面具",或者说在无意识的伪装,就着急上火。"面具"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是因为压力产生的应激反应。

荣格发现"人格面具"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定义,他认为:

"人格面具"是有积极作用的,这种原型需要有利于个体,也有利于族群,通过扮演,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睦相处。

家长通过观察,了解了孩子的状态之后,应该充分认可孩子的"人格面具"。让这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孩子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文章开头提到的梓涵,整个暑假都是在补课中度过的,我们可以从这件事里,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家长的焦虑,感受到他妈妈对孩子"完美"的渴望。

为了迎合妈妈的这种心态,"至少装装样子"的想法,就会滋生在梓涵的小脑袋里。看起来他好像在好好学习,结果其实可能在神游,学习效率不高不说,还让家长找不到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

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便是父母也是一样,既然父母自己都做不到,何必强求孩子事事完美。

最后,塑造父母的正向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沿袭下来。无论是有意或是无心,家长能在孩子面前展露好的人格特质,就会感染孩子。

如果家庭如果充满暴虐,孩子则会用消极的"人格面具"伪装自己,形成自卑、谎话连篇、叛逆等人格特质,不要让这种负面的“人格面具”,发展成为“人格面具障碍”。

而如果让家庭保持和谐欢笑,孩子就会用积极地"人格面具"武装自己,他们会变得自立、自信、快乐、乐观、富有勇气。

总得来说,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家长应该用正面的人格进行引导,不要只顾着学习成绩,甚至是家长的面子,不断对孩子进行逼迫。

或许,当家长开始认清现实,真正地开始理解孩子,孩子就会突破桎梏,成绩突飞猛进。

还是用一段歌词来表达这样的无奈情绪:

于是我 一个人喝酒一个人唱歌一个人面对这无聊的生活一个人买来"面具"假装着强悍笑着跳进人海里——韩红《一个人》

孩子终究会慢慢学会带上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所以家长们不要让孩子独自面对。

带上面具冲杀的兰陵王,空有皇室血脉和娇美的容颜,又有何用,还不是孤独地喝下了毒酒,忧愤而终。

如果我们孩子是这样的人生,就太孤独了。

如果觉得《孩子天天认真学习 开学后成绩仍垫底 或为"人格面具"在作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