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林甸往事ll陈良:文摘集萃 猪年话猪

林甸往事ll陈良:文摘集萃 猪年话猪

时间:2020-07-30 04:37:30

相关推荐

林甸往事ll陈良:文摘集萃 猪年话猪

近日闻之猪肉价格上涨,不知是何原因,后一思衬,贵当自然。于是乎翻出了春节期间窃得的一些文字,翻录于下。

按照天干地支的的排列,今年是己亥年,俗称猪年。新春伊始,拜年的话不绝于耳,拜年的嗑日益翻新。即是猪年,总是要说与猪相关联的话,唠与猪相关的磕。拜年的话,拜年的嗑,总是充满了喜庆,充满了期冀,如:

“金猪贺岁,欢乐祥瑞”“金猪拱门,五福临门”“金猪打滚,财源滚滚”“金猪祈福,阖家幸福”“金猪相聚,万事如意”“金猪发奋,亨通转运”“金猪拜年,阖家团圆”“金猪登位,大富大贵”。

谈到猪的话题,打开手机上网搜索就可以看到猪的话题真可谓是千词万汇,如同开了猪的超市,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什么与猪有关的成语、歇后语、与猪有关的典故、故事与笑话,还有关于猪的起源,猪的价值,猪的研究,猪的文化……等等。

猪在古代最常用的字是“豕”字,“猪”比较口语化,此外还有“希”、“彘”称谓。小猪称“豚”,还有戏称“长喙将军”、“黑面郎”、“糟糠氏”、“乌金”等。

不过自古以来关于猪的形象总是不算太好,似乎猪给人的印象,就是丑、懒、脏、笨。确实,猪不雅观,眼小耳朵阔,头大鼻嘴长,脚短身体胖,臃肿怪模样。即是闲话于猪,就搜寻了一些与猪相关的“文”与“话”,切成闲言碎语,集萃成章,与朋友们共飨。

先说说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关于带有猪字的成语,如:“牧猪奴戏”,是对赌博的鄙称。《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猪突豨勇”的释义是,豨:野猪,有讽刺意味。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还有“猪朋狗友”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至于“一龙一猪”“猪卑狗险”“指猪骂狗”“泥猪疥狗”“泥猪瓦狗”“泥猪癞狗”“猪狗不如”,还有“死猪不怕滚水烫”等等。唯拜年时“金猪拱门”这类的是猪年的吉利话。除了这一条,平时所用如前面例举的关于猪的形象实在是有些惨。

那么不直说猪而以猪的本名或字表示的成语又如何呢?如:“木石鹿豕”形容无知无识。“豕交兽畜”比喻待人没有礼貌。“虎目豕喙”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豕窜狼逋”是指狼狈逃窜的样子。

至于“龙首豕足”“鲁鱼亥豕”“狼奔豕突”“出豕败御”“三豕渡河”“蠢如鹿豕”“豕虎传讹”“狼突豕窜”“鹿驯豕暴”“豕分蛇断”“豕食丐衣”“蜂合豕突”“辽东之豕”“见豕负涂”等等,其表示猪的形象大多也不怎么好。

再说说关于与猪有关的歇后语: “猪鼻嘴上插葱…装洋象”“热闹处献母猪…尽丢丑 ”“驼背子牵母猪…前世的冤 ”“马店买猪…没那市(事) ”等等。猪在其中成了被调侃的对象,是遭到讽刺、遭到辱骂的对象。

关于猪的典故本人也搜寻了几条,如:“仲叔猪肝”“公孙弘牧猪”“张元一骑猪”“三豕渡河”“吴宫麋鹿”“斗酒彘肩”“临牢说彘”“饲豕如人”等等。

其中“仲叔猪肝”说的是:《高士传》中闵仲叔,太原人。朋友见他家里没有菜吃,送给他生蒜。他接受了却不吃。司徒侯霸曾把他征召来,可惜此人不问政事。仲叔恨恨地辞官。老年生活贫困,想吃肉,每日向屠夫买一片猪肝。屠夫不肯卖,安邑令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每日给他送肉。仲叔知道了,感叹说:“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总是麻烦安邑令呢?”于是离开去了沛县,至寿终。

“公孙弘牧猪”是指《史记》记载,丞相公孙弘,小时候当过监狱里面的小吏,犯了错,为了不给家里带来麻烦去海上养猪。后来四十多岁开始学习。

对待继母非常孝顺。公孙弘的一生,也算是颇负神奇色彩,半生穷困,四十岁之前海上牧猪,四十岁后苦读《春秋》杂说,六十岁进入官场,第一件事就办砸了,后“免归”,又隐忍十年,七十岁复入官场,人生最后十年位极人臣。这样一份人生履历,可以说是可以给人无限启示了。

“张元一骑猪”是说唐武则天时期,官员张元一堪称绰号达人,他给别人取的绰号虽然够损,却也贴切传神。武则天的堂侄武懿宗矮矬丑。

武则天派武懿宗打契丹,这家伙表现的一塌糊涂,班师回朝后却大摆庆功宴。张元一看不惯他的德性就作诗:“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蹁。

去贼七百里,隅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正南窜。”武则天问:“懿宗有马,为啥要骑猪呢?”张说:“武大将军一听说敌人来了,吓得屎尿齐出,夹着豕(谐音屎)撒丫子跑了,岂不是骑猪而逃?”武则天听了爆笑。武懿宗“骑猪将军”的雅号就此传开。

其它的典故就不一一详细闲话了。

有关猪的故事更是枚不胜举,其中:唐时有个猪龙的故事,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醉后睡着了,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此猪龙,无能为”,玄宗认为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作乱怎么也给加上个猪字呢?大概猪有乱撞乱窜,会发猪颠风的特点吧。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跟着去。其妻说:“不要跟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一回来,曾子就捕猪要杀。其妻说:“不要杀猪,我是哄骗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不能对孩子说谎,孩子不懂事,会跟大人学。你骗他,是教他骗。这样教育是不行的。”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烹给孩子吃。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三豕涉河”的故事:“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已亥也。’”原来是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在传抄时写错了。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写出现谬误的典故。这两则故事提到猪,并未说猪好坏,只是颇有趣味,故不妨在此一提。

人们还说猪贪,《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豕,是古代猪的别称。后来,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了。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过猪字的,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在文学作品中由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人与猪神合而为一的猪八戒的形象,生动有趣,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属于“猪”的艺术形象。

对于猪八戒,历来说法不一。一说猪八戒本是天神,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月中嫦娥,被玉帝贬下凡尘,又走错了路,投入母猪胎里成了难看的猪八戒;一说八戒是佛教名,全称‘八关斋戒’、是为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制定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

还有一说猪八戒原名朱八,是一个又谗又懒,又偷又嫖的二流子,在一次偷西瓜时被抓获,被告到县里。吴承恩当时正在构思《西游记》中的人物,得知此案之后,觉得这种人不能仅以苦刑治之,只有抓住一个“戒”字,戒贪、戒懒、戒谗、戒偷、戒财、戒色、戒杀生、戒妄语,还可成为好人,于是,吴承恩给唐僧增加了“丑角”猪八戒这个徒弟。从此,猪八戒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

从此“猪八戒”这三个字就在俗语或歇后语中就大量的出现了。例如:

“猪八戒上阵——倒打一耙”“猪八戒掀门帘——净想出头露面”“猪八戒看唱本——假斯文”“猪八戒下凡——不象人样”“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猪八戒背媳妇——出力不讨好”“猪八戒照镜子一一里外不是人”等等。

关于与猪相关的笑话和段子在坊间比比皆是,也同样的多如牛毛。

有一则古时的笑话说南热北冷的事。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两个人都善说谎,彼此仰慕,希望能见上一面交流一番。

因此,两人不约而同地不辞路远前去相访,正好在中途遇上了,首先谈起了天气冷热的话题。南方人对北方人说:“听说你们哪儿极冷,却不知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北人吹嘘道:“北方冷起来,连撒尿时都要带根棒儿,一撒就冻上,必须随冻随敲,不然,人与墙就会冻 在一起,想动也动不得。

冬天要是在浴堂里洗澡,竟会把人冻在盆里。”南方人不相信,就追问道:“既然这么冷,那浴堂的主人又在哪里呢?”北方人文绉绉地说:“未闻浴堂东道主,但见盆中有冰人。”

北方人又转而询问南方人:“听说贵地极热,但不知热得究竟怎样?”南方人滔滔不绝 地说起来:“南方热起来,把生面饼贴在墙上,马上就能烤熟。夏天街上要是有人赶着猪走路,走不多远,那猪就变成了熟猪。”北方人惊奇地说:“猪已如此,人何以堪?”南方人 也用一句诗谎答道:“彼猪尚且成烧烤,其人早已化灰尘。”

比较经典有趣的是搜到一则关于赫鲁晓夫与猪合影的传闻。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国家元首赫鲁晓夫到一个饲养场视察,随行记者抓拍了一张赫鲁晓夫视察养猪场的照片,照片的画面是赫鲁晓夫站在一群肥肥胖胖的猪中间指手划脚的作指示.后来记者把这张照片配发在当天的报纸新闻上并作了文字说明“赫鲁晓夫情牵猪群”。

但是报社总编审查初稿时一看照片的标题马上不高兴了,要求记者立刻改换标题。记者回来想了想,改为“赫鲁晓夫在猪中间”,报社总编看完后还是不满意,要求再改一次而且不准再出现“猪”这个字眼,记者回来后又想了想,改成一个现在很流行的说法,但是他怕总编还是不满意,继续命令他修改标题,所以这次他自作主张没有拿给总编审查。

第二天,苏联的读者在当天报纸的头版头条都看到了刚才提到的那张照片,旁边的标题是“赫鲁晓夫同志和朋友在一起(左三为赫鲁晓夫同志)”。不过本人在网上搜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搜到这张照片,看起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关于猪的形象文化:“猪”字原是个象形字,后来演变成“豕”字,后来在“豕”字旁加“者”,成了“猪”。大约到了唐代,“猪”字又改成犬字旁的“猪”,并使用至今。

可以说,从有文字开始,就有关于猪的记载。如《诗经》就称之为“豕”;《庄子》称之为“豨”;《周礼》称之为“豚”。

猪还有一些别称和雅号:“乌鬼”,唐大诗人杜甫戏作一首解闷诗中,就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大概是猪长的黑,故又称猪为“乌金”,指猪像黑色的“金子”,有的地方还管猪为“黑面郎”,“黑相公”,“黑爷”,“乌羊”等。《史记》则尊猪为“乌啄将军”,小说《西游记》还尊称猪为“木公”。

大约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猪就被驯化成了六畜之一。在古代,人们把猪作为财富的标志,因此“家”字部首象征房屋,它和“豕”构成“家”,故有“无豕不成家”之说,意思是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人养猪。

猪在人们的眼中,其形象并不美,但猪却是很有才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猪的智能并不亚于狗,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猪不比狗差。如猪会游泳,捕鱼,嗅觉灵,经过训练,能在战场上嗅出地雷,也能成为缉毒的能手,例如,德国一只名叫路易丝的猪,已多次从走私者的皮箱和鞋底里嗅出毒品和炸药,为警方破案立了大功。

在民俗文化中,年画剪纸常有猪的形象,像猪背上驮着聚宝盆,肥猪拱门等。年画或剪纸“肥猪拱门”是人们视猪为财富的典型。猪有独立自主的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食,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奢望意外的嗟来之食。

如果人们像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业。在人们看来,“肥猪拱门”是勤劳致富、丰收吉祥的象征。在民俗文化中,因为猪象征着勤劳致富,所以人们还用猪形器物来储蓄零散钱财。

在民俗文化中,猪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人们一般须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年猪,二十六日是封刀日,以后就再不能动刀了。猪杀死后,开剖前要将猪头朝外,烧香谢天地,祈祷神灵赐与幸福。猪与诸同音,因此不少地方逢年节流行杀猪公比赛,隐喻年年丰收、财富满贯、诸事圆满、事事大吉。

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唐代考进士以吃猪蹄子为吉祥,希望能金榜题名。于是,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猪笔蹄名)。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猪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猪入门,百福臻”。古代人以拥有猪头骨和猪下颚骨的数量作为富有程度的象征,人死后将猪骨作为陪葬品,是对死者的安慰和尊重。

在民间习俗中,猪的各个部位都寄寓有吉祥的意义。在江西农村,猪头称为“神户”;猪舌头叫“招财”,猪耳朵则叫“顺风”。在广东,猪前脚称为“猪手”;在浙江沿海地区,称猪头为“利市”,猪舌头为“赚头”。这种寄寓吉祥的称法,最初应根源于猪灵崇拜祭祀。在民间,人们至今仍然用猪头祭祀神灵和祖先。

在民间婚俗中,也有用猪来表示吉祥的意义。在湘西侗族聚居区,流行猪耳朵订亲的习俗。在土家族,则流行有猪尾巴催亲的习俗。据说,在彝族、白族聚居区及陕西一带等某些地区流行有穿猪鞋的习俗。大人或小孩子穿上猪鞋,能带来种种吉祥。

在民间,黑色还是正义、善良的象征,譬如铁面无私的包公、及时雨大义宋江都是一脸青黑。似乎人们对猪也寄予了正义、善良的厚望,所以人们常常称猪为“黑相公”、“黑面郎”、“乌鬼”、“黑鬼”等。

猪的生肖文化。 特别是猪作为人们的生肖属相之一,猪和十二地支中的“亥”相配,称为亥猪,虽排第十二位,但在古代人心目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我国,“生肖十二个,人人有一个”,因此,生肖猪被人们赋予聪明才智和寄予良好的祝愿,让猪成为人们喜爱的灵性吉祥之物。

如世界各国和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都把猪设计成宝物、宠物。在生肖文化中,“亥”能表示收藏万物,意味着拥有财富。十多亿中国人之中,大概应有一亿人的生肖属“猪”。

在人们早已遗忘远古时代崇拜猪的记忆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猪”的辉煌历史了。在日常的口头语中,某些人几乎不一而同地把“猪”当成贬义词,用作骂人的话语。对生肖属“猪”的一亿人口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不公问题。

同为六畜,不象人们对牛、马等都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如“老黄牛”精神、“千里马”速度等等。对猪能说什么呢?左思右想,竟然想不出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不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猪和我们的关系又实在是太密切了,不仅仅是餐桌上,生活中很多的用品用具取材于猪的身躯。时逢猪年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

古代的养猪业向来发达,农民普遍以养猪维持家计,因而视猪为一种财富。在秦汉时期,猪肉是主要肉食来源,由于受猪肉消费不断增长的刺激,各地以至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养猪专业大户,使得养猪业呈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养有“千足彘”的大户人家,其收入能与千户侯相当。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组织发展养猪事业,为改变人民的生活,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早在六十年前的一九五九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发展养猪事业写了一封有名的信件。其中有二段是这样说的:

“有人建议把猪升到六畜之首,不是“马、牛、羊、鸡、犬、豕(豕即猪)”,而是“猪、牛、羊、马、鸡、犬”。我举双手赞成,猪占首要地位,实在天公地道。”

“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如果能办到了,肥料的主要来源就解决了。这是有机化学肥料,比无机化学肥料优胜十倍。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而且猪又有肉,又有鬃,又有皮,又有骨,又有内脏(可以作制药原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动物是人类的粮食。由此观之,大养特养其猪,以及其他牲畜,肯定是有道理的。”

伟人就是伟人,伟人永远和老百姓站在一起。至今读伟人的话,仍然倍感亲切,令人深思。

当写到这里时,我不仅又对猪的命运、猪的未来担扰起来。因为关于死猪肉、母猪肉在小猪贩之手中坑害消费者的事时有耳闻。猪流感、瘦肉精之类的报道也时有出现。

看来猪年话猪的话题还远远闲话不完,闲话猪的文摘集萃还有待翻新。我也只能到此告一段落了。

作者简介:陈良,1953年生人,林甸县住建局的退休职工。喜爱书法,热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缀。尤其退休后练习毛笔微书,有长足的进步,自成一家,堪称一绝。同时也创造了一些诗词歌赋散文等作品,受到专业人士的赞誉。

林甸往事公众微信号平台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投稿邮箱 zlxaaa@

顾问团队

张 鹰:林甸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董 谦:林甸县作家协会主席

汪 洋:林甸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隋士林:林甸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李长江:林甸县文联主席

王勇男:大庆市网络文学协会主席

白玉兰:大庆市网络文学协会副主席 大庆日报文化专副刊副主任

主 编:张立新

文字编辑:马秀红、赵艳琴、陈冬梅、梁学志、王淑艳、孔令琴。

诗词编辑:陈忠海 白建东

如果觉得《林甸往事ll陈良:文摘集萃 猪年话猪》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