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靶向中医与经方针灸浅探 | 真传一刻

靶向中医与经方针灸浅探 | 真传一刻

时间:2021-03-13 02:13:45

相关推荐

靶向中医与经方针灸浅探 | 真传一刻

1.真传一刻:十五分钟,尽得中医真传

2.发现中医:探明医之思辨,访济世之心悟

3.一缕书香:品岐黄旧卷,再阅新章

4.中医优课:得明师点拨, 节节成长

讲者简介

刘金洪,针灸学硕士、中医内科(肿瘤)学博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中医师、针灸师;约翰·珍妮中医学院院长、教授,中医肿瘤中心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海外博士生导师,靶向中医学与经方针灸学创始人。

先后求学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自1988年始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以独具特色的针药结合靶向治疗方法医治各类肿瘤及内妇科疑难病症疗效显著,在患者中享有盛誉。

主持完成《中医药靶向治疗研究》项目,先后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人才基金资助。主编《约翰·珍妮针药结合临证精要》两部,参与编写专业著作10多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中医家推荐

针药结合中,针灸可用来疏通中间环节、沟通表里来导引中药集中发挥药力?外敷治标,内服治本,针灸以靶向引导来治疗肿瘤效果显著!本文作者把靶向疗法引入中医诊疗, 以独特视角讲解三级靶位诊断与针药结合靶向治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令人叹服。相信静心读之者,定有所受益。

■温馨提示:本文约6721字,阅读大概需20分钟。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 传讲拾录 ▽

各位同道大家好!感谢金涛教授的介绍!感谢黄国健主席和温哥华国际中医大会组委会的热情邀请,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靶向中医和经方针灸”的话题。

今天主要谈谈我对中医靶向诊治意识的理解,简单介绍一下在多年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靶位诊断及针药结合靶向治疗技术,并探析经方针灸在中医靶向治疗中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提高临床疗效和开拓科研思路有所助益。

什么是靶向治疗

这是一个现代的医学概念,是现代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治疗旨在通过特定的手段将药物定向输送并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结构,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从而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毒副作用(增效减毒)。如目前已取得进展的基因靶向、纳米靶向等。

基因靶向治疗多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中,采用以疾病的基因原为靶的、追索杀灭癌细胞但不破坏健康细胞的靶向基因药物,前提条件:必须确诊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有可与靶向基因药物相结合的基因受体。可见准确的靶位诊断是实现靶向治疗的前提。

纳米靶向治疗是以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纳米材料为药物载体的给药治疗方法。早年我的博士研究项目就是做中药纳米材料包裹后鼻腔给药的脑靶向镇痛作用。

中医的靶向治疗意识

气至病所概念:针灸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针感向病变的脏腑、组织、器官传导,具有极强的靶向治疗意识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牙痛针合谷、胸痛针内关、腹痛针三里。腧穴通过经络的联系与远部的特定位置形成靶向作用的关系。

药物归经与引经概念:药物归经是根据经络理论,将具有相同作用方向的药物归于同一条经络,如杏仁、桔梗、黄芩、百合、葶苈子等归肺经;天麻、全蝎、鳖甲、枸杞子、女贞子等归肝经;引经药的使用是针对不同经络的病证,在中药处方时随证加入有选择作用于本经的药物作为靶向引导,如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通过药物归经及引经药的使用而实现中药方剂的靶向作用。

辨证论治概念:辨证是对四诊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病因、病性、病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证(定位定性);论治是针对证(位、性)确定相应的治法,其中“位”就是靶目标。如痰热壅肺证靶目标在肺脏,大肠湿热证靶目标在大肠腑,寒凝肝脉证靶目标在足厥阴肝经。

《素问·咳论篇》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多维立体靶向诊治思想。咳嗽病位在肺,病因却在五脏六腑,肺脏只是一个表靶位,机体内立体空间中的某个原始病变靶点才是我们要追踪和治疗的位置,针对这一里靶位的治疗,才凸显中医临床诊治的精妙。如“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咳涎、引腰背痛症状而判断出里靶位在肾,靶目标明确,故治肾而愈肺疾,本固标宁。

可见辨证论治就是一种整体综合的靶向诊治: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而疾病发展和变化的每一阶段的病位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治疗的靶目标也会随证而变。

所以,可以这么说:中医学本身实质上就是一种体系完整的靶向医学。

中西医靶向治疗的异同相同点

都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使药物定向作用于病变的部位,达到增效目的。

不同点

1. 靶向治疗目标的不同:中医的靶向目标是病变的脏腑经络(功能系统);西医的靶向目标是病变的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结构(具体结构单位)。

2. 靶向治疗方式的不同:西医的靶向治疗采用的是直接靶向(一级靶向),肺病治肺,胃病治胃;中医的靶向治疗采用的是直接或间接靶向(一级或多级靶向),根据引起疾病的病因不同,确定不同的靶目标,肺病或治肺,或治肝,或治肾,或治脾,或治心,或治大肠,或治三焦等。

中医药靶向治疗的研究

我们从两千年初开始《中医药靶向治疗研究》,课题先后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号:30472230)和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号:05QN013)的资助。该课题以豚鼠为实验对象,以机体最小的独立器官耳蜗为靶器官,以川芎嗪为模型药物,考察中医引经药、针刺、鼻腔给药方法及现代科学纳米技术对药物耳蜗靶向分布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引经药、鼻腔给药及纳米技术相比,针刺表现出明显的对药物耳蜗靶向分布的促进作用。说明“针刺是促进药物靶向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为针药结合提高疗效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实验依据,并有利于明晰针药结合的创新思路。

肿瘤三级靶位诊断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十多年来在肿瘤临床我们坚持采用针药结合靶向治疗的方法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取得显著的疗效,大量北美和中国患者因此受益。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复临床验证,逐渐摸索出“肿瘤的三级靶位中医诊断方法”和“针药结合靶向治疗的系统方法”。

我们中医治疗肿瘤要打的靶,不是一个平面的靶---射中靶心就得十分,肺癌治肺,胃癌治胃;而是一个多维立体的靶---必须透过表靶位击中隐藏在其背后深处的立体中央靶位,才能得十分,如隐藏在肺癌后面的立体靶位可能是肝,也可能是脾,或肾,或其他;隐藏在胃癌后面的立体靶位可能是脾,也可能是肝,或肾,或其他。准确击中立体中央靶位的唯一方法,是找到联系表里靶位的中间靶通道,而这一联系肿瘤与初始病变脏的中间靶通道就是经络。

三级靶位诊断过程就是依据望闻问切所获资料和CT、MRI等相关影像学资料,确定表靶位(I级靶位,肿瘤所在部位)、中间靶通道(II级靶位,联系表靶位与立体中央靶位的经络)和终极靶位(III级靶位 / 立体中央靶位,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初始原因所在的脏)所在位置,并辨别其靶性的过程。

三级靶位诊断从表透里,从标推本,中间环节明确,使得针灸取穴、中药处方均有据可依:外敷治标,内服治本,针灸疏通中间环节、沟通表里、靶向引导。用于指导针药结合治疗,用针少,用药精,以针引药,以药助针,效专力宏,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三级靶位诊断法是纯中医的靶位诊断方法,基于中医最基础的脏象与经络理论,立足肿瘤临床,充分体现中医个体化诊断特征,是辨病与辨证的高度结合,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高度结合,对指导肿瘤及各种慢性病疑难病的针药结合治疗,提高其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经方针灸是实现针药结合靶向治疗的捷径

仲景六经辨证按人体经络气血循环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的三阳三阴特征,将疾病的传变途径概括为三阳三阴六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具其独有的病症特点,反映病邪所在经络及相关脏腑的病变状态,其实质即是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有机结合。在肿瘤的中医靶向诊断过程中,根据六经辨证时各经的证型特征确定病邪所在的层面,就能够事半功倍、化繁为简地确立中间靶通道所属的经络和里靶位所在的脏。

通过临床不断的探索与总结,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方药少效专的特征是针对里靶位实施靶向治疗的捷径,配合与里靶位或中间靶通道具有靶向作用关系的特定腧穴,形成了以针灸疏导经络、运行气血、引药趋病和以经方荡涤群邪、培元固本、增进针感的经方针灸靶向治疗方法。针灸主要针对中间靶通道以疏经导气,或针对里靶位以引药入脏(提高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或减少药物用量),经方主要针对里靶位以扶正驱邪,针以引药,药以强针,针药相佐,穴少药精,效专力宏,直达靶位,实本虚,通塞道,虚标实,控癌毒于休止,消肿瘤于无形。针灸靶向作用与经方靶向作用相结合,取两者各自所长,又相需为用,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中医靶向治疗之精妙,临床针药结合靶向治疗肿瘤的疗效逐年提高。

经方针灸学

三级靶位诊断与针药结合靶向治疗的原则:靶向定位,目标明确;穴少药精,效专力宏;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研究方和针如何配合,是实现此治疗原则的基础。

经方用药精炼,归经明确,是靶向选方的最重要资源。如麻黄汤、桂枝汤归太阳;白虎汤、承气汤归阳明;四逆散、小柴胡汤归少阳;理中丸、小建中汤归太阴;四逆汤、黄连阿胶汤归少阴;乌梅丸、吴茱萸汤归厥阴。

在肿瘤靶向治疗时,方要更明确地归脏归腑,如麻黄汤、小青龙汤归肺;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归心;理中丸、小建中汤、桂枝人参汤归脾;四逆汤、附子汤归肾;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归肝;泻心汤归胃;承气汤归大肠;导赤散归小肠;核承气汤、抵当汤归膀胱;小柴胡汤、茵陈蒿汤、温胆汤归胆;五苓散、真武汤归三焦等。

缓则治其本,肿瘤以三阴病为本,终极靶位在五脏,治之以五脏方;急则治其标,肿瘤阴阳并病时,其标在阳,表靶位、中间靶位在腑与腑经,治之以六腑方。

针以导引、疏通脏腑经络之气,除本身“气至病所”的靶向治疗作用,因病变部位气血循环的改善,当针药结合时又同时促进了药物在该部位的吸收,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并实现针以导药的靶向治疗目的。

《素问·咳论》曰:“治脏者治其输,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这也是肿瘤靶向针灸治疗时的基本原则:针对表靶位,肿瘤在脏者取其经原穴(如肺癌取太渊,肝癌取太冲),肿瘤在腑者取其相应的下合穴(如胃癌取足三里,胆囊癌取阳陵泉),肿瘤在经者取所在经的经穴(如甲状腺癌取解溪,腮腺癌取支沟);针对里靶位,病本在脏者取其经原穴(如其本在肾者取太溪,在脾者取太白);针对中间靶位,因经络不通而致表里失联者取病经的经穴(如肺癌胁肋部疼痛为肝经不畅者取中封)。

在这些整体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经方与针灸的具体配合方法,对更好地实现肿瘤的中医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经方针灸学就是在这种临床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研究针灸如何提高经方靶向作用、经方针灸如何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靶向作用和实现临床疗效最高化为目的的一门实用中医临床学科。经方针灸学伴随着中医药靶向治疗的临床实践而产生,并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反过来指导针药结合的中医临床实践,该学科的建立对拓展肿瘤及慢性病、疑难病中医靶向治疗的临床思路和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病案举例//1. 肺癌脑转移案//

谢女,53岁,3月30日初诊。主诉:纳呆、吞咽困难、腹痛腹泻两周,低热一周。患者于11月确诊为肺腺癌IV期,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经用第一代靶向药Irisa治疗,病情一直稳定。患病前工作辛苦、压力大,常感畏寒肢冷、唾液多,有子宫肌瘤病史20多年(>10cm)。今年2月初因吞咽和呼吸困难去医院急诊,经CT、MRI检查发现脑转移,随即进行了5次全脑放疗,并用地塞米松6周以控制脑水肿。放疗后患者出现嗜睡(放疗前一直失眠)、极度疲惫,停用地塞米松后出现上述主诉症状,情绪抑郁且烦躁。

刻诊:低热(37.5*C),精神萎靡,头晕,面色潮红,唾液多但仍觉口干舌燥,口气重,渴饮温,嗳气泛恶、无矢气、大便稀溏或水样,3~4次/日,小便色黄,夜尿2~3次,舌淡红而瘦,边齿印,苔白润,脉沉细滑小数。甲色淡红,甲印0。

三级靶位诊断:I级靶位—肺,II级靶位—足厥阴经,III级靶位—脾;靶性—本寒标热。

针药结合靶向治疗:

针灸:取太渊、中封(针以平补平泻),足三里、太白(针以补法加温针灸);

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痛泻要方,日三服。

至5月4日共针灸7次、服药28剂,患者精神转佳,精力增,已20余日无发热,体温正常,头晕基本消失,睡眠趋正常,情绪明显好转,口气消,口舌干燥减,纳增,吞咽改善,嗳气泛恶消,得矢气,腹痛止,大便日一次,成形。

.06.25 患者丈夫来访:夫妇二人去欧洲旅行十日刚刚归来,患者精神可,情绪稳定,睡眠良好,未再发热,食欲增强,吞咽无碍,无腹痛腹泻,对中医治疗给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按:患者肺癌晚期,表靶位在肺,故针取肺之原穴太渊,振奋肺之原气并通调手太阴经气以治标;病起劳累之后,素多唾液,纳呆腹泻,里靶位在脾,故针灸补足三里(胃腑之下合穴,健脾要穴)、太白(脾之原穴,病在脏者取之原),温阳健脾以治本;患者病肺癌脑转移,情绪抑郁烦躁,嗳气泛恶,“肝足厥阴之脉…挟(xie)胃属肝络胆…上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复从胃,别贯肝膈,上注肺”(灵枢·经脉),中间靶位在足厥阴经,故针取中封(足厥阴经经穴,经主喘咳寒热),调畅足厥阴肝经气机以疏通中间靶通道。药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痛泻要方,针对II、III级靶位,以疏肝健脾、温里清中、定痛止泻。靶位清楚,靶性明确,针药结合,补泻兼施,有的放矢,故能速效。

//2.结肠癌案//

傅男,57岁,12月5日初诊。07年病理诊断为结肠腺性肿瘤(良性,3.2*3*1.5cm),今年8月因脑膜炎并肠道感染而高烧住院,经抗生素治疗热退,期间B超及CT检查时见升结肠部位6.4*4.6*4cm肿瘤,患者拒绝接受病检,选择中医治疗。

刻诊:少神,面色萎黄晦暗,下肢发冷,倦怠乏力,稍自汗,渴喜热饮,寐欠佳,纳一般,左下腹时痛,右上腹隐痛,大便稀溏,每日两次,食辛辣易泄泻,小便色清,按诊上腹部沿任脉、胃经紧张度明显高于周围,右肋下脾经处扪及较大肿块(鹅卵样),左下腹扪及鸡卵样大小结块,舌红裂纹齿印苔黄腻,舌下根部静脉紫,脉沉滑涩,寸脉难及。

三级靶位诊断:I级靶位—升结肠;II级靶位—足太阴经;III级靶位—脾;靶性—寒(夹热)。

针药结合靶向治疗:

针灸:针对I级靶位—病灶处皮部围刺+阴瘤隔药灸,温针灸双天枢、上巨虚;针对II级靶位—大横、丘墟,针以平补平泻;针对III级靶位—温针灸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每次1小时,每周两次。

中药:针对I、III级靶位—理中汤合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加味,日三服。

治疗两个半月,诸症明显改善,精神增,寐佳,面色转红润,下腹痛基本消失,左下腹结块消失,右上腹肿块已不易扪及,B超检查显示肿瘤已见缩小,病理取样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

患者带药一月量回国修养,嘱每次服药后自行按压上巨虚、丘墟、太白穴。

昨日患者来诊,自觉身体状况良好,体重增加2kg,计划继续针药结合靶向治疗。

//3.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案//

邱男,70岁,1月23日初诊。长期咳嗽,近3周加重,伴胸闷,动则气喘。一年前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经多种药物治疗未见效果。有50多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08年安装心脏支架,09年因主动脉瘤破裂而手术,一个月后因胆囊破裂再次手术(切除胆囊)。

刻诊:少神,面色㿠白,畏寒肢冷,腰脊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连连,咯吐清稀痰液,无汗,不渴饮温,寐少,但总欲睡,纳呆,大便大多成形偶散,每日两次,小便色浅,夜尿1次,舌淡红胖大瘀点,苔白中裂,舌下静脉稍紫,脉弦紧,左寸难及。

三级靶位诊断:I级靶位—肺;II级靶位—督脉;III级靶位—肾;靶性—寒。

针药结合靶向治疗:

针灸:针对I级靶位—双肺俞、膏肓,针以补法加艾条灸;针对II级靶位—十七椎、命门、至阳、身柱,针以补法加温针灸;针对III级靶位—双肾俞、太溪,针以补法加温针灸。每次1小时,每周两次。

中药:针对I、III级靶位—附子理中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日三服。

治疗一个月,精神增,畏寒肢冷减轻,面色转红润,咳嗽减轻,胸闷气短显减,睡眠改善,食欲增强,整体好转。

患者前日来诊,针药结合治疗5个月,咳喘基本消失,无咯痰,无流涕,肢暖,腰脊痛明显减轻,寐佳,纳可,便调。效不更方,上法续治。

按: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因不清。作为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病,IPF起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也可表现为急性加重。IPF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IPF被称为一种“类肿瘤疾病”。本例患者通过三级靶位诊断与针药结合靶向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最后再次感谢黄国健博士的邀请和金涛教授的主持!感谢温哥华国际中医大会组委会提供的这次交流机会!感谢各位同仁百忙之中的收听和参与!祝大家身体健康,医道精进!我们温哥华国际中医大会再见!

如果觉得《靶向中医与经方针灸浅探 | 真传一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