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编剧课堂|编剧技巧:类型人物

编剧课堂|编剧技巧:类型人物

时间:2023-02-19 00:22:25

相关推荐

编剧课堂|编剧技巧:类型人物

剧作者在研究、熟悉剧中人物的时候,必须对每一人物不论是主要的或次要的,了解得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但在具体表现这些人物时不可能把一切人物都一视同仁,加以细致的刻画和描绘。这仍然是戏剧的篇幅问题。戏剧受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在两个半小时内,一个剧本中的人物必须分出主次,重点突出,这是戏剧艺术的局限性。也是它的艺术特征。剧作者在安排人物时必须分为主要的、重要的和次要的三类,或把他们分成主角和配角两类。对主角必须给以较大的表现篇幅,细致的描绘和心理的分析,对配角只要突出他们主要性格特征就可以了。至于跑龙套的一些角色,在戏里只是起造气氛,加强声势的作用,只要从服装和姿态上能让观众一眼就识别他们是何等样人就可以了。

在人物表现上也应当严格遵守重点突出的普遍的艺术原则。有些戏里配角过分突出,喧宾夺主,不但损害了戏的完整统一性,减弱了主角的应有地位,并且往往引起观众在视听上的混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冲淡了主题思想的集中贯彻。

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上来看,可把人物分为三类:只有一般性格特征的类型人物、有特殊性格特征的性格人物、精雕细琢的心理分析人物。在一个剧本里,按常规来说,主要人物应当是心理人物,重要人物是性格人物,而次要人物是类型人物。

类型人物是以共性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中国戏曲里有不少定型的类型人物作剧本的配角,如媒婆、纨绔子弟、机灵的丫头、奸臣、军师、将士、贪官都是。西洋的传统戏里也有不少定型的类型人物,如吹牛的兵士、狡猾的仆人、傻小子、聪明的女仆、醉汉、饶舌的女人、流浪汉、唱歌谣者、赌棍、游方僧等。这些人物,由于他们不是剧中主要人物,只要使他们类型共性清楚可辨,就完成了任务,尤其在独幕剧里,篇幅有限,除了一两个主要人物外,其余的一般都是类型人物。例如,前面举例的《月亮上升的时候》里警察甲、乙就是类型人物,类型人物一般没有发展和变化,在剧中前前后后出场时,总是把他们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一再重复而已。

在喜剧里,尤其在闹剧里,类型人物用得比在悲剧和正剧里更广泛、更普遍。喜剧、闹剧有时以情节为主,人物主要突出那性格被讽刺被夸张的一面,所以很容易流为类型人物。例如,莫里哀笔下的铿吝人是根据传统喜剧的铿吝类型人物,稍加性格化而成的,所以仍然带有类型的性质。

从戏剧史来看,早期的戏剧里都是类型人物,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后,才创造出性格来。例如中世纪宗教剧里的人物都是类型人物,非常简单,三个玛丽,无区别。宗教剧后来发展成“道德剧”,以抽象概念为性格,如美德、公正、嫉妒、邪恶……都是,一听到他们的名字就知道他们的性格。到了十六、十七世纪才把类型人物逐渐性格化,而真正写好人物的剧作家为数也不多。西洋戏剧中人物达到高度性格化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

中国最早的古典戏曲宋、元杂剧里的人物一般说来都是非常简单的,后来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和艺人的创造,才逐渐鲜明丰富起来。但类型人物有一个好处,观众一看就明白他是何等样人,加上如西洋喜剧的类型假面具,中国戏曲的脸谱和装束,观众不假思索就能一目了然;这也是它们受到欢迎的一个原因。在一出人物较多的剧本里,极其不重要的角色可以而且应当用类型人物,让观众一见就认识,不让这些人物多占宝贵的篇幅。而让主要人物多占篇幅,多加描绘,多引起观众的注意。不然的话,就会喧宾夺主,削弱了主要人物,破坏了全剧的有机完整性,也损害了主题思想的突出。

本文只作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觉得《编剧课堂|编剧技巧:类型人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