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回到唐朝 看诗圣杜甫如何过“七夕”

回到唐朝 看诗圣杜甫如何过“七夕”

时间:2024-06-22 03:52:50

相关推荐

回到唐朝 看诗圣杜甫如何过“七夕”

“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这几句古语的大致意思是“天上的织女星,整日无心娟织。一心只想着天河对岸的牛郎星”。这段话出自西周时期的文学作品《诗经·大东》,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原型。

早期的七夕节主要以祭祀星辰为主意,这与传统社会的崇拜习俗有关。一直发展到汉代,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才完全的与七夕节相挂钩,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自农耕社会成型后,七夕节就开始出现。在传统社会中能有一个专门属于妇女的节日,对于妇女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幸福。

七夕节又有许多别称例如“乞巧节”,乞意即祈福,巧则与女性手工有关。在男耕女织的社会中女性会因为拥有一手精巧的手工而自豪。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关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比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应巧”等都与女性手工有关。

为了表示对七夕节的重视,盛唐时期的唐玄宗还曾专门下旨修建了乞巧楼,以表国家之意。那么唐朝作为一个文化高度繁荣的王朝,在众多的文人墨客眼中,七夕节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便诗圣杜甫的一首《牵牛织女》为例,看看传统的七夕节在他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简说杜甫

杜甫的诗被人们敬称为诗史,他的诗多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见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毫无疑问透过他的诗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那个特定时代下发生的种种故事。

杜甫的一生也正如大多数文人一样,心怀天地但却难以获得朝廷赏识。年少成名的他早早的就尝试到了落榜的滋味,可他并不甘心一直在入仕的道路上奋进着。在三十三岁时与李白相识,两人共同度过了一段饮酒赋诗的日子,成为结交好友。

三十五岁时杜甫来长安响应唐玄宗招募贤能的政策,却因奸相李林甫导演的一出“野无贤能”结束,这一来长安就是十年,应试不中,拜谒不成,对杜甫而言是人生失意的十年。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投奔了唐肃宗官至左拾遗,但却因为营救房琯而被贬至华州。因为时局动荡、百姓离苦,杜甫彻底厌弃了政局上的污浊,弃职远游至成都,并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修建了“草堂”。在此地杜甫过了六年比较安逸舒适的日子,直至好友严武的离世。

公元765年四月,杜甫动身离开成都经乐山,云阳等地于766年到达夔(kuí)州。彼时受到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在夔州的生活也算得上惬意自如。此时他已经五十五岁了,政治仕途什么的早已与他无关,这一阶段杜甫的文学创作堪称巅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歌,留于后世的经典也是甚多。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首《牵牛织女》就是创作于夔州时期。

杜甫眼中的牛郎织女

(第一部分)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朦)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这首诗的开端简单明了说出了牛郎女织永隔天河的现实处境,重要的在最后两句“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大致上的意思就是牛郎织女已经是天神了,内在的神灵可以想通,又何必要等到每年的七月初七再相见呢?当时在杜甫看来“牛郎织女”就是彻底的神话传说,所谓的爱情故事也只是寻常百姓们不断刻画出来的。

古时人们对日、月、星辰均有崇拜之意,牛郎织女本源上就是星辰的代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百姓们对“七夕节”的重视其实一方面是对“牛郎星、织女星”的敬畏,另一方面则充满了对自家农耕生活的美好祝福。

在唐朝杜甫看到了哪些七夕习俗

(第二部分)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这诗中的第二部分主要写的是七夕节时唐朝的一些风俗习惯。杜甫在诗中提到无论贫穷富贵,社会地位高低,大家都会在七夕节这天做同样的事情。诗中有提到是“曝衣、喜蛛应巧、曲缀瓜果”,这些便是唐朝时期七夕节日常习俗中的一部分。

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中写到“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七夕当天,天门洞开,正直炎夏阳光强烈,把衣服、棉物拿出来晒可以防止虫蛀。这就是诗中所提“曝衣”之所在了。

喜蛛应巧指的是将蜘蛛放在小盒子里,等第二天再打开看。哪个盒子里蜘蛛织的网比较密就代表谁得巧的时间久。“巧”代表着女性日常的手工活。五代时期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录“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这一记载也成为了这一习俗的最好佐证。

除此之外,诗中曲缀瓜果应该指的是吃巧果、花瓜的习俗。巧果就是用油面糖蜜炸制而成的果子,花瓜就是将瓜果雕刻成各种图案。整体寓意来年能够大丰收,过上富足的日子。而且七夕节当天的各种习俗活动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日出之时。

男女情感,杜甫有话说

(第三部分)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

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

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

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借着七夕节的热闹,杜甫在诗的末尾也表达了自己对“男女情感关系”的看法。诗中写到女子待嫁之时,难免会忧心忡忡。即使是这样也有严格按照社会礼法约束自己,多将心思放在织作上。男女情感之事犹如君臣之道,不能失礼、失节。

在杜甫看来牛郎织女的感情故事是荒唐的,在礼法之上他并不认可这样的感情。杜甫作为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女子要时刻的遵守礼节,拒绝一切擅自主张的私情。虽然唐朝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年代,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女子追求自己的婚姻爱情。但是杜甫的主张是任何时候女子都不能失去礼节!

这首《牵牛织女》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全诗条理清晰,简单明了的向读者说明了自己对于七夕节牛郎织女故事的看法以及唐代的一些七夕节习俗,还有对待男女之事的态度。

想必作这首诗时也正值七夕节,百姓们纷纷依习俗而行,杜甫见状也是由感而发才写下此诗以表纪念。对待这样的传统节日,杜甫能够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认知,足矣见其作为一个文人所拥有的思想独立性。

如果觉得《回到唐朝 看诗圣杜甫如何过“七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