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视角

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视角

时间:2019-05-29 03:33:59

相关推荐

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视角

我们面对成本(本文指的是制造业成本范畴)第一想到与联系到的部门是财务部门,这是我们对成本最大的误区或误导。

成本是什么?其实不重要,常言道:料、工、费。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并应用成本那是成本的本质,不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现金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要想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必须要正确理解并认识成本的作用:成本第一大(首要)功能是用于定价,一个优秀的企业成本绝对是核心竞争力,只有精准的成本才能据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正确的定价,并以此获得健康的可持续的毛利;其次成本是用于计算税收,企业是社会的,社会需要足够税源才能稳定与强大;最后才是投资者分配的依据。

前几天,我去了江苏神通,听到吴董事长讲了一句话,我觉得道出了成本真谛。若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超过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其实是在培育对手。与其说这是一个定价的问题,还不如说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成本问题。志鹏(现在捷捷微电)选择江苏神通并从业务做起,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愿能从根本上理解成本在业务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王成森副总曾多次提到了一个话题,一个企业的毛利率并不代表其先进性或可持续性,高毛利率只能阶段性,否则是不健康的,只能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这样的话让我联想到黄处的教导。企业的创新与价值创造从本质讲也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人不怕不懂,就怕不懂也不知道。怎样来面对我们的成本,或者具体的说怎样来面对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会计与财务的角度去思考与思维一下,我们从三个问题入手。

一、会计的问题:对于不做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人员,会非常自然地认为会计核算出来的成本天经地义就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即便我们会计核算人员非常的认真细致,仍然有可能出现核算结果与实际相背离的情况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理论系统中,虽然为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工作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技术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会计人员在如何选择时就发现,很多时候是很难找到一个可以满足所有情况的万能技术。

二、视角的问题:我们做管理的人都有一个经验,即便是没有会计核算存在,一些生产、销售、研发等部门的管理者都能自己把这个产品的直接消耗有个基本的测算,比如做一件这样产品需要多少主料、多好辅料、多少零部件等,我们可以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进行估算,这些估算是有依据的,大多数时候和实际情况能够相符。可为什么会计核算出来的最后结果和我们认为的成本会相去甚远呢?问题就出在共用消耗的分摊上,实际上能够直接对应到具体产品上的消耗核算起来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的计量工作做到精细准确,这一部分的成本核算不会出现大问题,比如每种产品的直接材料、辅料和零部件的消耗。而我们知道,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往往不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每天每月也很难只是生产一种类别的产品。这样就出现一个难点,那些为所有产品生产所付出的水、电、动力、机物料消耗、人工等消耗如何分配到不同品类的产品上去呢?(暂且抛开物料与装备等选型等外力作用外)

三、方法的问题:在理论上,教课书给了我们很多分配方法,比如重量分配法、工时分配法、加权平均分配法、定额管理法、计划成本法等等。但今天我要说的并不是解释这些方法怎么用,而是我们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些方法。这就不仅仅需要会计知识了,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专业人员的管理与信息等固化思维。

首先,公司技术与研发部门首先是成本的设计者(BOM清单的重要性),其次才是技术与品质的设计者,当一个产品形成时他的固定成本即形成,当一个产品产能化时他的完成成本即形成。

其次,我们营运部门是成本形成的执行者与控制者,会计是核算方法或形式是反映与计量,品质部门是成本的监管者,审计或内审部门以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准确。这里面需要各部门共识的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个基本性会计核算与控制的问题,这些共用成本消耗一旦分配不合理,即与实际的消耗情况相背离,那么必然会出现的麻烦就是错误的定价决策。因为企业的定价是基于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我们都知道价格的确定必须能够包住成本消耗后还要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是一个常识。但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成本核算基础就不对呢,是不是就会出现该定高价的产品定了低价格,丧失了应有的利润所得;而应该定低价的产品却定了高价,从而失去了市场的空间。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会直接影响我们产品的市场反应,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制造成本与完成成本是定额成本的根基,是成本在营运中着力点,是企业成本领先的发展战略。

再其次,成本形成后成本的作用,制造成本与完成成本分析是一个管理问题,制成成本与产品售价也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熟悉产品生产流程。

从事成本核算岗位的会计人员主要职责不是核算,而是核算与控制,因此,必须到车间进行实地调研,要熟悉每一类产品生产的流程,然后描述出成本消耗的关键节点,将现场的物流与数据流整合起来,尽量保证数据记录的详实性。比如说如果我们不到现场,可能就是用领料单来核算原材料的消耗,但现场情况是,原材料每天的消耗会不一样,有结余也会有不足,这些结余与不足就是管控的关键节点。如果我们不对此进行数据记录和控制,车间就会用他们的方法,在月末自行进行调整,将问题掩盖起来,效率的提升空间也就被堵塞了。不了解工艺,不按工艺核算成本,那是非常可怕的成本核算行为。

(2)了解产品工艺特点。

客观条件下的公共费用的理解。比如用电的消耗,它和设备使用的功率以及生产时间等有关联性,在现实中,不是产量最大的产品就一定会消耗同样大比重的电能消耗。这要看这个产品使用设备的情况以及产品生产工艺所需时间的情况。如果要准确地分配电能消耗到具体的产品上,就要找到产品与电能消耗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不同的产品会使用不同的设备,设备的电能消耗不同,所以我们要归集或者测算出设备的单位耗电标准然后与产品在该设备上的用时结合,计算出该产品在电能消耗上的分配数额。这就要求在日常生产中,搜集设备运行时间和产品在设备运行上的分布时间。

(3)确定一个具有可比性、一致性的分配标准。

会计分配假设的局限性。我们的会计核算人员有时候比较一根筋,认为选择了一个分配标准,所有的成本项目都要按这个标准进行分配。比如决定用产量分配法,就把水、电、动力及人工所有的成本项目都按产量进行分配。这样肯定是会偏离实际的,所以我们要按照上述第二点,找到每一个成本项目与产品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针对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会计分配应该同制造与营运做到完美的结合,否则成本太具有假设性会被误导,笔者认为这是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悲哀。

(4)据以企业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方法,夯实成本核算工作基础。

成本不要被理论、被讨论和被研究。方法其实同企业的管理同步的,不要理解为是会计工作能力与水平,相对应企业的管理要求财务部门一定会有一些新的方法被提了出来,并得到实践。这是一系统性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取决我们的管理层,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最典型的就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找到每一类成本消耗的成本动因,产品成本是全部作业消耗的总和,产品是消耗全部作业的结果。其逻辑是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都要消耗作业,每一个作业又都要有资源的消耗。所以在这种成本核算体系下,首先要把每一种资源消耗追溯到具体的行为动作上即作业,然后再将作业与产品进行链接。当然具体的计算办法远比我说的复杂,但我们只要知道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是什么就能知道这种方法到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划小核算单位,常被人理解为会计部门的定量问题,其实是一个管理层面的定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方面。

(5)做好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定额管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运营管理的保证,更是企业实现毛利率的源动力,制定定额,成熟定额,践行定额,是成本控制主要手段之一。定额由来谁制定,当然,新产品必须由研发部门先行制定,定额包含二大块,其一是物化劳动,其二是活劳动,一个好的产品从成本的角度是被消费者或使用者所接受的。记得我们黄总说过一句话,一个高成本的商品肯定是不科学或不先进的,所以,当以市场为导向设计一个商品或产品时成本首先要纳入研发重点。当产品产能化时,成本定额需要及时的修订与修正,特别要对于固定成本的分配以及合格率的提升作好充分的考虑,财务部门对此作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以确保单位成本与总成本连续性与正确性,从而保证对应的成本控制有效性与有序性。定额中有重要的一块是活劳动的定额,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的关键,也是运营管理工作的重心,当然,制程手册中的沉没成本也是不回避的问题。

(6)什么是质量成本。

什么是质量成本?在会计处理时质量成本转移至合格产品成本中,因此,质量成本的概念常被管理层所忽略或不够重视,理论上质量成本来自内部与外部,企业品质部门在其质量手册必须明确并应建立一套定量并定性的质量成本概念与意识,特别是对废品成本与质量维系成本的重视。若想足够强大,质量成本是成本领先关键所在,虽然在我们会计报表体系中没有单独反映,但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切不可盲从,必须自省、自思、自律。

(7)不同时期的成本理念。

关于这个不同时间的成本理念,一家企业的成本在不同时期概念是有区别的,不是收入扣除成本这么简单的事情,首先要观其企业所在的行业以及在大环境所处的位置,然后再看企业在该行业所处的位置。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将企业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如果企业行业处在萌芽期,企业也在萌芽期,那么就不应该计较成本而应该大量投入研发成本,同理发展期,但是如果都处在成熟期,那么如何将企业发展壮大,就该考虑成本的压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果是衰退期那是必须控制成本以及转型的问题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大成本理念或概念,特别是研发成本在不同时期的量化,从投资的角度研发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若建立在市场导向前提下,这样的成本其实是投资不完全是成本的概念,已上升到发展与战略的高度,界于红海与蓝海之间,超出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范畴,笔者基于本身经历与经验无法展开此成本的思维。

企业可持续的复合增长基于研发投入的转化能力与自由现金流的有效管控无缝对接,当然,少不了运气的成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在工作之余,在炎热天气下,在日常的思考中,断章取义地举笔,其实是很不负责的,成本是企业没有所谓的政治化经济指标之一,是靠实打实干甚至于拚出来硬实力经济指标,是企业生存之基础与发展之源动力,作为一名企业的经营工作者,结合他人的理解与阅读,结合所谓自己的经历与思绪,怎样认知成本与管理,怎样熟悉自己岗位与企业,怎样理解成本与定价,怎样规范制度与流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非用笔能诠释与概之,在思考与思维的过程中,理解之误、应用之误,肯定在其中,但愿找到属于所处企业与行业可持续有效途径为笔者所期盼,这也许也是职业之规划、职业之价值创造一种投石问路式的尝试呗。

当年我从事会计纯属是一个意外,然后,面对报表时对自己提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做一名优秀的会计,很不幸,因为,要求太高,成本势必很大,让我走得很辛苦,有时候感觉看不到希望。后来,我作了调整,如何做一名解决养家糊口的会计,不知不觉中对成本有了一个新的认知,直至今天我仍保持着这份态度。

每年我都要化近一个月的时间分析当年度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以及定额成本,包括对应的制度与流程,如发现与实际存在差异,常常为改制度或流程付之内控要求而矛盾与痛苦不已,特别是那些不易剖析的和易变的及具有明显不确定性的方面。是机会与不尽完善给了我们所谓的与时俱进,这也许是我撰写此文动力与原因所在,其他的没有想得太多。

在制造业中,一位优秀的总经理,一定是顶尖的财务总监;一位优秀的财务总监,一定是产业的高手。

结束本文时,我在想,见解因人而异,术业有先后,也有专攻,在本质上不存在好与差,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乃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企业或者企业是什么?什么样的产线,什么样的产品结构,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产品的规范标准与标准规范是企业的解决方案,适合的解决方案决定产品的应用领域,产品的应用领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现金流),创造价值,价值实现,在当前所面对的复合增长与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下,协同与联动和综合执行力尤为关键,创新与突破不能狭义于那个部门或那个环节,包括机制与理念,这一切根基于公司的团队。

因工作原因常聊到成本问题,本文记于8月4日。

如果觉得《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视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