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作者水上荡舟 这首禅诗技法高超 充满了浓厚的禅意

作者水上荡舟 这首禅诗技法高超 充满了浓厚的禅意

时间:2019-02-05 16:09:38

相关推荐

作者水上荡舟 这首禅诗技法高超 充满了浓厚的禅意

人生就是一场跋涉,走过风雨、熬过严寒,才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历丰富,只是有人喜欢沉醉于其中的精彩纷呈,而有人却难忘那些痛苦和悲怨。禅,让人们感悟人生,也可以令大家虔诚地感恩。同样是竹林清泉和山间明月,有时也让我们思念亲人、无限感慨,有时会让人们心灵平静、滤除尘灰。下面介绍的是作者水上荡舟,这首禅诗技法高超,充满了浓厚的禅意。

和宿硖石寺下

宋代:赵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赵(biàn)年少孤儿,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他刻苦学习,在景祐元年登进士第,曾担任历知县、通判以及殿中侍御史。宋神宗即位后,他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77岁那年逝世,他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长厚清修。

作者宦海沉浮多年,也对世事沧桑无限感慨。硖石古寺在今天的凤阳境内,虽然鲜为人知,但眼前的山水景物已足以引发诗人的灵感,并让其顿悟而寄情其间。有一次诗人公差路过此处,远远看见寺院里香火缭绕,虽然羁旅疲乏,此时却忽然感到身心放松,于是决定走近参观。

诗人沿淮河行舟,傍晚时分抵达硖石岸边停泊,他抬头仰望,山上佛塔高耸,直入云霄。诗人先描写在远处看到的场景,然后表达自己的感想,“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这两句的大意是,硖石寺坐落在淮河边上,山上矗立的宝塔高与天齐,寺院里的那些僧人应当早已抛弃世事、远离红尘。

半倚天,突出寺院的地势之高;离尘缘,表达诗人心向往之。浮屠,意为佛塔。诗人似乎神游山巅,也仿佛看见了那位苦苦修行、根绝尘缘的高僧,崇敬之情顿生。寺庙为实景,而寺院内的僧人不可能看见,作者虚实结合地进行描绘,亦有诗人心造之境的投影,正如韦应物诗中所写,“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天色渐暗,淮河上雾气渐重,水面上的船只慢慢减少,两岸的灯火也逐渐点亮,寺院里的钟声却悠然鸣响。“松关暮锁无人 迹,惟放钟声入画船。”这两句的大意是,天刚晚,山门已经紧紧地关闭;只有钟声悠扬,传进河边停泊的画船里。作者从刚才的视觉感受转到听觉描写,钟声在船头、水上荡漾传送,直到消失,却在诗人心中悠然不尽,并久久地牵动其情思。

没有遇到高僧,诗人心中多少有些失望,但听到了寺院的钟声,也感受到了浓浓的禅意,总算有些安慰,更觉得心驰神往。其实山僧本来就是他的悬想,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最后诗人身心全部融入钟声中,仿佛离尘脱俗、洗净尘埃,体验着时空的永恒。

这首禅诗画面充实,既有山巅古寺、又有水面画船,同时又虚实结合、以声写静。最后以景作结,侧面烘托,似收而未收,令人遐想不尽。钟声寄托了诗人对佛国的向往,刹那间整个山林和古寺都显得庄严和永恒。当他再次回到船上,也一定会暂时解脱重负,领悟到物我两忘的禅境。

如果觉得《作者水上荡舟 这首禅诗技法高超 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