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北京保利秋拍丨东方既白:李可染代表作《泰山日出》隆重呈现

北京保利秋拍丨东方既白:李可染代表作《泰山日出》隆重呈现

时间:2020-02-11 13:39:23

相关推荐

北京保利秋拍丨东方既白:李可染代表作《泰山日出》隆重呈现

李可染(1907-1989)

李可染与德国有着不解之缘,1957年他受国家委派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国门去往的国家,4个月的访问交流经历对于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无比重要的影响,代表作《泰山日出》赠与民主德国副总理博尔茨,留在德国当地秘藏六十余年。时隔近三十年之后的1986年7月,李可染当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这份莫大的荣誉,鼓舞了已经八十高龄的李可染,利用最后的生命时光捍卫传统中国绘画的「东方既白」。

李可染 泰山日出

立轴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138.5×62.5 cm

【题识】敬爱的博尔茨同志粲正,一九五七年,可染于柏林。

【印文】李、墨戏、陈言勿去

【鉴藏印】夏(Jerg Haas 夏汉斯收藏印)

【来源】

1. 前民主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Lothar Bolz博士(路塔·博尔茨)收藏。1957年,李可染在德国柏林访问期间创作并赠予博尔茨博士本人。

2. 德国著名东亚艺术品和中国书画收藏家,威斯巴登州Jerg Haas (夏汉斯)1970年代居住于柏林期间获得并收藏。

中德国家交流见证:1957年李可染访德期间赠与总理博尔茨《泰山日出》

1957年,根据中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文化交流协议,关良与李可染作为文化部委派的代表团成员访问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李松编撰的《李可染年谱》,记录了李可染1957年赴德国的基本情形:

秋,与关良同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作大量写生画。柏林艺术科学院为两画家举行联合画展。

此次德国之行是李可染生平首次踏出国门,来自于新中国政府委派其出访德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四个月的德国旅途中,李可染参加了新中国在东德柏林举办的「现代中国水墨画展」的开幕式,后又成功举办了计划之外的公开性个人画作展「两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李可染和关良风景绘画与剧院随笔」,参观了德国许多间艺术博物馆,去德累斯顿、易北河等地作大量写生。同行人关良晚年曾着文回忆这段难忘的德国之行。

关良与其回忆录

在我的个展结束后,一九五七年文化部为中德文化交流协定的签订,在东德举办了一个中国大型展览会,并派遣我和李可染作为代表团成员去参加在东柏林举行的开幕式。……直到祖国解放后,我才荣幸地有机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代表到国外去参观、访问及交流经验。我怀着激动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与李可染一起从北京出发,乘火车途径西伯利亚、莫斯科、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十多天以后才到达东柏林。在柏林,我们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博尔茨(音译)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这是我回忆起的读音,可能有记错)在克林莫克教授家里为我们两人召开了欢迎会,他邀请了许多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和许多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来参加。即席展示了我们两人的部分作品,引起了博尔茨和在座人们的极大兴趣。博尔茨等人建议我和李可染将带来的作品在柏林艺术科学院开个展览会,以便让更多的德国人民有机会一起来评论、欣赏。

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亲如兄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民主德国政治家 Lothar Bolz (博尔茨1903—1986)民主德国副总理,外交部长,部长会议副主席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德意志国家,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东德和西德或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它们分属于以苏美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即华沙条约集团和北大西洋公约集团。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根据毛主席所宣布的新中国外交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和中苏两国共产党早就达成的共识,10月2日,即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便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紧接着,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东德)、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陆续跟进。亚洲的朝鲜、蒙古、越南也相继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10月27日,新中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建交。

1954年10月1日,民主德国振幅代表团团长博尔茨博士(左二),受邀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以及赫鲁晓夫、金日成、米高扬等中外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观礼中国国庆庆典。

1955年12月8日-18日及12月22日-26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一行首次访问新中国,包括总理格罗提沃、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博尔茨、司法部国务秘书海因里希·特普利茨新中国。

左图:1955年12月9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博尔茨博士(左二)等民主德国政府代表团。右图:1955年12月12日,从左到右德国总理Otto Grotewohl、毛泽东主席、德国外交部长Lothar Bolz。

12月11日上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柯华、作家冯至、画家李可染等一行陪同格罗提沃、博尔茨拜访了齐白石,格罗提沃授予齐白石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士荣誉证书,齐白石回赠《雄鹰》、《秋菊图》二件作品作为答谢。

1955年12月11日,格罗提沃总理和博尔茨副总理 (右一),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画家李可染拜访齐白石,并颁发德国艺术科学院院士荣誉证书。

12月25日,新中国与民主德国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如同「兄弟般情谊」。

博尔茨博士出席中德两国政府签约仪式

东德对新中国的社会建设事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包括现在闻名世界的798艺术区建筑,其前身为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18联合厂」旧址,全称为「国营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718联合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建项目之一。由于在这个阵营中电子工业的领先地位,东德被赋予了建设联合厂的重任。当时,东德副总理厄斯纳亲自挂帅,利用全东德的技术、专家和设备生产线,完成了这项工程。当时有一百五十多位来自东德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加了工厂的援建项目。

北京798艺术区

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当时,只有2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扩大中国的影响,党中央制定了「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方针。同一年5月,就在李可染、关良赴德国交流之前,新中国派遣傅抱石、王临乙、特伟、阳太阳、刘继卣五人组成「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并写生作画、举行画展,时间将近3个月。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也是东欧国家,与新中国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傅抱石一行五人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同样也是新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之间的国家文化协议的实践执行。

1957年德国艺术科学院举办李可染与关良两人画展

左图:为画展海报 右图:位于柏林罗布特阔赫广场上的德国艺术科学院。1957年,在博尔茨博士的倡导下,为到访柏林的李可染和关良在此举办了画展。

关良回忆录提到了博尔茨,Lothar Bolz (1903-1986),当时担任着民主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部长会议副主席。1957年秋,博尔茨博士在柏林为到访的李可染及关良举办欢迎会,在欢迎会上向德国艺术家及社会名流展示两位中国画家的作品,并提议为他们在柏林艺术科学院举办艺术展览,博尔茨博士的提议得到了全体学院院士的同意,两个月后,「两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李可染和关良风景绘画与剧院随笔」在柏林罗布特阔赫广场上的德国艺术科学院成功开幕,展览时间为1957年11月22日-12月15日,在参观画展期间,博尔茨博士又购买了李可染作品赠送给德国艺术科学院永久收藏。

1957年德国展览期间,李可染与关良陪同参观。

李可染与关良的画展结束后,两人被德方安排前往其它城市参观名胜古迹及博物馆,途中也画过多幅写生,这一切的行程安排也与德国副总理的博尔茨的关心与授意有关。在博尔茨心目中,此时李可染不同于一般画家,他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两位成员,新中国与东德自1955年12月两国签订的友好合作条约后正式建立起了「兄弟般」的友谊关系 ,两国经常就重大的国际问题磋商,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合作关系正在不断扩大和加强。

1957年受国家委派去德为期四个月,李可染在当地受到了最高规格的热情接待,来自国家副总理博尔茨亲自接待与细致周到的行程安排,倡议并给予支持了个人画展东德艺术殿堂柏林艺术科学院的顺利举办。身处他国的李可染,当时的心中一定是充满着骄傲自豪与欣喜激动。感谢祖国派他踏出国门,感谢出访国东德上上下下的热情接待。作为一位中国画家,他只能通过赠与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李可染精心绘制《泰山日出》,依循中国传统赠画惯例,并在画幅右侧恭敬地写下一行文字「敬爱的博尔茨同志粲正」。《泰山日出》随后送交到博尔茨手中。《泰山日出》由博尔茨收藏后,再由德国著名东亚艺术品和中国书画收藏家夏汉斯(Jerg Haas,1940-)递藏。夏汉斯曾于1966至1968年在周恩来安排下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这期间开始了他的收藏活动,在中国的文物商店购买了很多中国书画。回到德国后至1980年期间又购藏了大量的中国书画。他的藏品在1974年于柏林,奥芬堡以及多塞尔多夫举办收藏展。也被德国柏林东亚艺术馆、汉堡艺术与手工业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德国著名东亚艺术品和中国书画收藏家Jerg Haas (夏汉斯),在家中。

李可染五十年代山水画探索最重要代表作:《泰山日出》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在大雅宝居室内

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李可染所创立了「李家山水」,成为了一座令人仰慕的高峰。他以「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决心,通过对景写生进行新山水画的探索,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他以「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精神,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

齐白石 江山如此多娇 李可染旧藏

李可染明确地以写生探索山水画的发展道路,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1954年到1959年,李可染每年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写生,而这期间主要的写生有四次,分别是1954年江浙黄山、1956年江浙陕川、1957年东欧民主德国、1959年桂林阳朔,通过这些写生活动李可染写生技巧逐步成熟,写生体系初步建立,「李家山水」的风格也逐渐鲜明。他写生旅行数万公里,完成写生作品数千幅,他以「为祖国山河立传」的信念面对自然,同时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勇气尝试将中西优秀传统融合吸收进山水画的写生之中。认真客观地观察自然寻找规律,同时又以自身超人的艺术天赋将自己对传统的认识、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规律巧妙地融入山水写生的笔墨语言之中。

李可染 峨眉秋色1956年

画面为竖幅构图,取俯瞰视角,整幅画纸满满当当,太阳即将升起的晨曦时分,朝霞已照耀到高山的顶部,山下一条依山势蜿蜒的石阶小路,正有三个人物拾级向上攀登,两旁是浓密的树林,若隐若现的亭子置于路旁,供登山人士短暂歇息。画面既宁静深邃,又质朴而壮美。

泰山日出 局部

空间结构与意境加工

《泰山日出》画面下部近景空旷,特意留白以扩大与画外的空间有机联系,登山路蜿蜒而上,左侧及右侧树林未做均匀分布,右侧露出大片空白,劲树挺立直达山腰,枝干伸展交织,树下的凉亭高度被艺术化地矮化,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但又以醒目的红色涂染立柱;矗立的树林向上的树梢处,树叶簇团聚集,以重墨点叶,其上与山腰交接处以留白处理,造成强烈的黑白视觉对比反差;树梢往上的坚硬的山体嶙峋,前山后山的空间关系则由山峰大小远近及遮掩来体现,最远处太阳升起处的山峰连绵,形似尖锥。

泰山日出 局部

逆光的表现

中国古代山水画,不强调光,不集中表现光,但那种对朝霞暮霭、阴晴明晦、春秋四季山水岚气的冥悟、迷醉,早已渗入可染的山魂水魄。德国之行在李可染的艺术生涯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李可染得以观赏他崇敬的西方大师油画原作,强化了他对林布兰直到印象派「明暗法」、「外光法」的视觉感受。以林布兰的明暗法同一画面的色调,解决中国画画面的「散、花、乱」的问题,让他得以借鉴并继续推进中国山水画对于光的表现,李可染在德国创作的一批风景水墨写生便与出国前的写生山水有了显著的区别。

左图:伦勃朗《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右图:莫奈《鲁昂大教堂》

《泰山日出》画面整体笼罩于暗调子之下,即将升起的太阳照耀到山岩顶端,被涂上厚重的红色,为强化这种霞光,上部山石部分也被涂上红色。山下的树林虽处于逆光之下,但树梢出的留白,树枝、树干、树叶的用笔,部分树干用与山顶相同的红色薄涂处理,来自于前景留白的空地所形成地面反光,也与霞光照耀的山顶红色形成呼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

笔墨

五、六十年代,可染写生和创作,都以笔胜,用笔重于用墨。黄宾虹论用笔五字诀,可染紧紧抓住「平、留、重」三字,而后求「圆」、求「变」。《泰山日出》画面上,坡地、石阶、树林的主干与枝叶,山岩的纹理,先细致勾勒物象的轮廓,再以短线、点、擦等进行分类灵活施用, 丰富而统一。最精彩的要属画面中部树梢的蓊郁交织和上部山岩的坚硬枝感,多层次的浓淡墨点和短促的笔线,于逆光的虚实中,借助线的结构美,浓淡干湿中,拙涩与轻灵相对立,呈现独特的厚重感,透出纸笔材料工具的综合肌理和山、石、树的形、质、神的巧妙融合,更是与情感激荡、意境抒发相对应,跃动着一派生机。

李可染「红色山水」巅峰:从《泰山日出》到《万山红遍》

六十年代初,李可染先后绘制了七幅尺幅各异的《万山红遍》,成为画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山水画代表作。作者以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完美表现毛主席诗词意境所追求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一幅政治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红色山水」代表作。其中三幅现分别藏于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和荣宝斋;一幅为可染先生家属收藏;另有三幅被海内外藏家珍藏。相比于《万山红遍》系列的「红色基因」,《泰山日出》为李可染绘于出访德国期间的1957年,来自于画家1954、1956年前往大江南北观览真山真水进行实地对景写生的积累,进行大胆的取舍构思与高度的意境加工,成功地探索实践中国画山水中逆光表现,推动中国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万山红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视觉图式经验。此外,目前已知李可染山水画作中直接描绘日出景致,仅见《泰山日出》,由此更显珍贵。

李可染《万山红遍》,北京保利春3871,成交价RMB:2.93亿元,李可染画作拍卖纪录。

如果觉得《北京保利秋拍丨东方既白:李可染代表作《泰山日出》隆重呈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