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明中晚期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十分重要

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明中晚期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十分重要

时间:2023-06-09 13:19:50

相关推荐

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明中晚期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十分重要

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明中晚期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十分重要

明至弘历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人从原来对家国情怀的“言志”转向了天真自然的“言趣”。

他们开始讲究生活的意境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在居室美化上的表现突出,比如藏画、藏书、养鱼、插花之类。居室案头布置一些与季节相配的瓶花,境趣相和。一般的日用品都求其新奇,质地不嫌贵重,做工不嫌精致,装饰不嫌繁缛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尽可能地把生活艺术化,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一个值得玩味、值得留恋的存在,求得世俗生命的完满。

于是,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明中晚期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变得十分重要。如同文震亨所言:“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渝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这一时期的文人借助“趣之皮毛”的形式,将生命艺术化,孕育出文人饮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情趣。当时的许多茶书著作、茶画、茶诗,山水茶会、雅集茶会等都反映出文人充满艺术化追求的饮茶生活。

对“境”的认识,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处身于境,视镜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文人饮茶生活也特别强调情景交融,以境言情、言志、言趣。

明代文人诗画中描绘的文人饮茶生活,多以心系山林为主调,表现为“山水自然”与“茶人”相结合的意境,茶人借饮茶而活跃在山水自然之间,山水自然也因有了文人饮茶活动而显出特别的韵味。

关于饮茶“意境”,历代都有众多的叙述。明代冯可宾的《齐茶录》,在“宜茶”中提出适宜品茶的13个条件:“无事、佳客、幽坐、吟诗、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憧”;一与宜茶13个条件相应的,他还提出了不适宜品茶的“禁忌”7条:“不如法、恶具、主客不韵、冠裳苛礼、荤肴杂陈、忙冗、壁间案头多恶趣”。

对自然环境的追求,自唐以来都受到饮茶文人的关注,他们在把握自然的同时,也将饮茶活动与自然的环境条件相契合。唐代诗僧灵一诗云:“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山泉潺潺,青烟袅袅、白云悠悠,说不尽的野趣,使得茶人品饮至暮色苍茫仍不舍回寺。另有钱起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月影斜。”竹影婆婴,蝉鸣声声,夕阳西斜,是典型的清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钱起和他的好友赵营品饮着紫笋清茶,感到尘心洗净,俗念全消,心灵空明,乐而忘返。

明代茶人喜好“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的饮茶环境,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对饮茶自然环境的要求,但是明代山水茶事画作大多反映出山水树林和茶人怡然天趣的生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文人更为喜好清幽、空灵的自然环境。

文微明《林榭煎茶图》中,饮茶场所在一个茅舍亭榭之内,周围山丘高耸、松林权”‘、短篱小草。文人画作中时常出现茅舍亭榭的意境,这是明代出现的专门用于饮茶活动的“茶寮”,它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屠隆《茶说》“茶寮”条记:“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茶寮,一般是指饮茶的室内环境,明以前饮茶活动场地也常常在室内展开,但仍然是居住环境的一部分,并不是专门为茶事活动而建。而明代的茶寮已明显与书斋相隔,并设有专门从事茶具管理、煮水沏茶的茶役。但专门茶寮茶室的构建虽也置于山水之间,且意趣风雅,却始终不及茂林修竹、怪石名泉、山村小桥以及松月苍苔那些清幽空灵的饮茶意境自然,显得开阔异常而有勃勃生机。

如果觉得《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明中晚期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十分重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