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孩子总爱玩游戏 其实家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这里有操作指南

孩子总爱玩游戏 其实家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这里有操作指南

时间:2018-06-24 08:06:17

相关推荐

孩子总爱玩游戏 其实家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这里有操作指南

孩子爱玩游戏,但是你知道吗,只要引导得当,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曾荣获北京市班主任最高荣誉——“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的清华附小高级教师李红延给我们带来精彩分享:您知道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吗?看一看下面这张图,也许您就理解了。

在孩子们爱玩的所有电子游戏中,几乎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1)可以看到明确的目标;

2)可以高频率地收获得分奖励;

3)会有动画特效和音乐不停地鼓励自己闯关。

这些游戏效果迎合了孩子的心理,让他有信心不断地挑战新的目标,甚至为此上瘾。

游戏用这样的方式激励着孩子不断闯关,那么家长当然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他完成自己的小目标们。李老师来告诉家长们具体应该怎样做。

鼓励

1)家长们要把对孩子的鼓励当作是一种常态

不要等孩子到了低谷期再鼓励他,要在平日里做孩子的啦啦队。

当孩子上学后,家长的定位不是成为监工来监督孩子,而是要为他加油的。有了常态的鼓励,孩子才会有常态的自信。

2)鼓励要及时和适时。

经常鼓励孩子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夸赞,鼓励的时机要及时并适时。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被夸赞后会骄傲,其实不会,只要家长的表扬没有超出他的付出,那么他更多的是会从中获取正能量,鼓励自己越来越好。

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能经常得到适当的鼓励,那么他会把被鼓励的行为发展成自己常态的优点,久而久之,他的优点会越来越多。

3)鼓励要真诚。

有些家长比较内向和腼腆,鼓励孩子时会觉得尴尬,尤其有些父亲在表扬孩子时会很不自然。其实,当您心里觉得孩子的表现让您认可、舒服的时候 ,就要及时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不仅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对亲子关系也是非常有益的。

奖励

1)不同孩子的奖励也可以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奖励。首先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奖励应该是不一样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要发生变化的。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词叫作“心理半径”。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会无时无刻地抱着他,这时家长与孩子的半径为0。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您开始用手拉着他,这时半径变成了手臂的距离。孩子再大一点,家长就会松开自己的手,这个半径也会随之越来越长。伴随着半径变长,孩子自己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所渴望的奖励也不同于从前。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通常一个小小的物质就能满足他,有时是一个小奖章,有时甚至只是一块糖,孩子都会格外珍惜。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所渴望的就是一句话:你做得很好,我看见了。只要让他感知到你认可了他的努力,他就会很开心。

而当孩子到了10岁左右,他开始有了理性思维,有了独立的思考,并开始追求意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在乎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位置,比如说在同伴当中,他们是如何评价我的,在老师的眼中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给予他在关系网内的特权奖励最有效。例如当他做了一件很出色的事情时,可以奖励他免写一次作业,或担任升旗手,给他颁发奖状等等。

2)最终走向自我奖励——建立稳定的信念感。

我们对孩子所有的奖励,最终目的都是让他走向自我奖励。自我奖励就是是建立一种稳定的信念感,让他认可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例如当家长不断鼓励孩子:你是个细心的人,那么他就会构建这种自我认知,让细心成为习惯。久而久之,当孩子不再需要通过家长的鼓励来建立自我认知,他便可以通过自我鼓励养成稳定的信念,在自身的行为中获得自信。

难度与能力相匹配

在积极心理课中,还有个知识点叫做《难度与能力》,去年疫情的时候,李红延还带着这门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做了直播讲座,给全国的小朋友讲相关的心理知识。在这门课程中,李老师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够认知到以下几点:

1)面对同样一件事,每个人面临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每个孩子所擅长的事情有所不同,家长们常常觉得这件事别人家孩子能够轻松做到,那我的孩子也得轻松做到,实际上这样的比较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2)对于同一个人,难度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例如在做题时,今天这道题孩子不会做,不意味着明天他也不会做。家长们要有成长型思维,因为对孩子来说,通过学习,可以让一件事情的难易程度发生改变。

3)想法的改变可以带来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当他的认知改变以后,他的能力是可以随之改变和提升的。例如同样一件事对于能力相同的两个人来说,心态积极的人做事往往要比消极的人成功率高很多。

4)能力是有边界的。

每个孩子的能力边界不同,不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的。家长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多多发挥,不要在他不擅长的领域给他设置超乎能力的目标。

5)让难度与能力相匹配。

家长们可以参考下方的难度轴,当孩子在完成相对于他能力来说难度较低的事情时,他会觉得无趣没有挑战。而当难度值在3-8之间时,孩子会觉得虽有挑战,但他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会觉得很有趣。而面对难度过高的目标,除了少部分喜欢挑战极限的人,大部分的孩子会在追逐目标过程中感到无力和不安。因此家长们想让孩子实现自我挑战,一定要帮他挑选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目标。

以上就是李红延老师给家长们支的招,希望能够帮您让孩子学习更有动力。根据以上内容,李老师还给了家长们几条建议:

1)不要只盯着一题一分,内心的格局决定了今后的生活。

2)不要把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线变成自家孩子的及格线。

3)不要当孩子命令的发布者,要成为他们的啦啦队。

怎么样,这个方法是不是简单又有效?快帮孩子收藏,让他练起来吧!

更多“孩子教育”的精彩实操内容,请关注“爱学习的家有三宝贝”。

如果觉得《孩子总爱玩游戏 其实家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这里有操作指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