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吃药治标不治本 多动症孩子想康复 还要靠行为引导训练

吃药治标不治本 多动症孩子想康复 还要靠行为引导训练

时间:2021-10-09 00:54:10

相关推荐

吃药治标不治本 多动症孩子想康复 还要靠行为引导训练

近日多家媒体纷纷提醒家长,千万莫被“聪明药”名称所迷惑而给孩子服用。医学专家指出,这类药的主要成分为哌甲酯,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科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俗称多动症)。这类药物治疗多动症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为了帮助广大学生家长清楚、科学地了解所谓聪明药”

多动症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学龄儿童患病率为6%-9%,主要表现包括注意力欠集中,过分好动和行为冲动。大约有3-7%的学龄期儿童存在ADHD,成人中也有4%遭受着ADHD带来的问题。

1.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者在座位上扭转不停,难以完成某件事情。

2.情绪易激动。难以排除对立情绪,理解困难,经常不能完成作业。

3.神经系统障碍。在学校或者家中经常丢失必需品,如丢失玩具、笔、书和作业本等。

4.缺乏耐心。做作业和游戏时,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经常干扰其他孩子。

5.学习困难。对老师提问经常出现反应迟钝,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6.活动过度,不安静经常出现冒险性行为而不顾后果,如盲目在大街上奔跑。

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缺少相应的行为组织能力无法专注于一件任务,冲动、多动、莽撞;可能会导致易攻击、害怕、悲伤、学习障碍、社交困难等次级后果。

目前,治疗ADHD的药物品种较多,临床常用的代表药物为哌甲酯和托莫西汀。

中枢神经兴奋药盐酸哌甲酯的结构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相似,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使某些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的控制能力,从而克制无目的性的多动,提高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而盐酸托莫西汀为特异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胺泵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间歇浓度,同时提高前额叶皮质的细胞外多巴胺浓度,以此来改善ADHD症状,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两种药物均能够明显減轻患儿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也会提高他们与同岭儿童的交往能力。然而,这两种药物不可滥用,更不能直接应用于没有医学诊断的“学习差或不注意听讲”的孩子身上。

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在于不能认知到自己的情绪,不能自控,从而改变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进行行为管理和情绪管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而不是惩罚,则可以激励孩子,不良行为得不到强化就会慢慢消退。鼓励孩子,提高孩子自信心,对ADHD患儿症状的改善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所以,药物不是治疗ADHD的唯一途径,适当的行为引导训练,给予行为干预,情绪觉察和心理治疗,观察孩子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减少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降低,行为情绪管理和注意力也会相应得以提升。

如果觉得《吃药治标不治本 多动症孩子想康复 还要靠行为引导训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