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明代锦衣卫进士群体的构成特点及其成因

明代锦衣卫进士群体的构成特点及其成因

时间:2022-02-12 16:00:16

相关推荐

明代锦衣卫进士群体的构成特点及其成因

飞鱼服原为大明朝锦衣卫的衣物,除了明代锦衣卫以外其余人皆为皇帝赐服。锦衣卫在明朝可以说是一个既重要又狠的官职,因为锦衣卫独属于皇帝一人,办起事来自然雷厉风行权力极大。

锦衣卫主要的工作就是查办官员案件,这也令当时贪污腐败的官员闻风丧胆。

在此之前已有很多专家探讨过关于锦衣卫的形成与设立,在此我们只探讨锦衣卫为何被设立出来,以及明代锦衣卫进士群体的构成特点,以及其成因,看一看这个存在了200多年的群体是如何构成的。

一、设立原因

明朝从建国到灭亡一共经历了276年的统治时间,在这漫长时间内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得以迅速发展。锦衣卫作为明代重要的位置,设立于洪武,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拥有一定地位。

1.以猛治国

深究明朝设立锦衣卫一职,其构成原因之一就是朱元璋所倡导的“以猛治国”的政治理念。《明史》记载,“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写出了朱元璋一生励精图治。

朱元璋早期还做过和尚和尚,他算是历史上少见的草根皇帝自立起家。乱世造就了他注定不平凡的一生,更是在之后投入起义军中。朱元璋越做越大,最终推翻了元朝腐败统治,登基为帝成为万人之上。

但是正因他是起义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对于权力的渴望也是常人的数倍之多。哪怕在登基成为皇帝以后,朱元璋都认为身边的人,随时会夺走他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力,正因如此朱元璋的性格极为多疑。

在著名的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利用这个大案打压了一批他认为对他威胁极大的官员。胡惟庸案牵扯上万人命,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震惊,此后朱元璋下令明朝子孙后代,不得再设立丞相一职。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大臣极为不信任,他需要一个隶属于皇帝负责监管官员的组织,这也就是日后大明帝国著名的庞大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在打击不法分子上付出甚多,逐渐获得太祖信任。

2.强化皇权

朱元璋对于权力的把控可以说到了病态的程度,而锦衣卫直属于皇帝一脉,作为明朝特殊的特务机构,是皇帝集中权利、巩固皇权统治的需要。新生的大明帝国,仍然饱受元末官员贪污腐败之风影响。

元朝政权分化出来的老官员仍然保留着前朝不良之风,并逐渐开始影响到新生官员,特别是在地方官员中贪墨之风尤为盛行。这些不良风气,正在逐渐瓦解这个稚嫩的帝国内部。

另一方面,元末残余诸侯势力仍在地方猖獗,江南豪族仗着自己是“土皇帝”为所欲为,再加上地方监察御史等官员对其不上心不称职等情况,导致冤者甚多。监察御史身为皇帝耳目,却不能替皇帝办事。

这也就加快了朱元璋对于锦衣卫的建立,他迫切地需要一个隶属于自己的监察群体。朝内官员互相包庇,谁也不愿意说真话只会哄着新皇帝的情况下,唯有建立锦衣卫才能打破这样的局面。

锦衣卫的产生可以说是必然的,它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是极为重要。锦衣卫维系了社会安定平稳,保证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秩序。锦衣卫这一特殊的特务机构抑制了贪污现象,给朝廷带来清明。

二、锦衣卫进士群体构成特点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以后,继承了前人科举制度,用以选拔官员人才。他实行的是科举与儒学二者为中心的教育科学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公平公正,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锦衣卫中也有不少进士出身。

1.户籍

相关从业人员曾经表示,“科举制度是否盛行以及进士的多少,一般是衡量国家中后期一个地区的发展教育水平最为重要,最为客观的指标。”因此,锦衣卫进士的户籍分布地也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锦衣卫进士来源十分广泛,但是相较于同年进士的数量来看,锦衣卫进士群体在南疆地区以及辽东地区均没有分布。但是从全国十六个政区能有十二个地区被锦衣卫进士所覆盖,也可以说得上是广泛的。

并且锦衣卫进士主要是在科举发达的省会里面出现的频率多,虽然南北学风人才特质并不相同,但是代采用南北分卷考察,极大程度上拉进了南北文化差异,但地处西南的云南贵州等地却并不平衡。

就整个科举势力来说,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科举学风发达,这些省出现锦衣卫进士的概率大大提升。那么其他地区,尤其是西南落后科举制度地区又该怎么解决人才问题呢?

一般是由科技发达地区流向科举一般发达地区,而明代锦衣卫进士由发达地区流向一般或是落后地区的一共有131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之多,由于南北差异明显,南卷的进士名额争夺严重。

在此基础上,那些学子便开始钻法律的空子,他们开始在青竹中寻找曾经做过锦衣卫的亲属。这些学子通过锦衣卫这一条道路成功附籍其中,前往顺天府考试,从而占用北卷进士名额,从此平步青云。

当然锦衣卫进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因素影响差异。身处富饶地区的学子更容易考取进士,相对来说他们获得的教育资源和经济力量,是落后地区一辈子的追求,这也就造就了家庭经济背景差异巨大。

当然锦衣卫进士群体是明代君主专制下所生成的产物,科举的成功自然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教育等人为和自然因素所共同造就的,这一群体也深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延续至大明王朝结束。

2.时段

虽然朱元璋在建国以后开始逐步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优异人才充入朝廷,为官场增添新鲜血液。但是从洪武建立锦衣卫,一直到正统期间锦衣卫中都无进士出身。这里就不得不涉及到明初问题。

明代初期到底因为是新生王朝,战乱频繁,朱元璋本人都曾经御驾亲征去平反战乱,身为他的直属亲卫锦衣卫又怎能不随行其中,根本没有机会去考取功名,锦衣卫进士群体也就在这段期间处于空白阶段。

景泰至成化年间国子监和顺天府发展初具有规模,百姓生活也逐步开始稳定。在这个期间,锦衣卫进士群体开始慢慢出现,虽然人员较少,但是这个出现与发展阶段也是令人欣喜不已的。

弘治至隆庆年间,锦衣卫数量开始增多,也就成为了冗员冒滥集中的官职之一。前文提到的附籍问题也正是出现在这一个阶段,因此这个阶段是锦衣卫进士暴涨的一个鼎盛时期。

鼎盛之后必有衰落,在此之后的锦衣卫进士群体进入了一个锐减时期。从大的科举背景来说,这个时期人心浮躁,科举考试并不再公平公正,同时在皇帝的监察革职下,锦衣卫群体人数也出现滑坡。

综上所述,锦衣卫进士群体经历了一大段空白期,而后迎来了它的出现与发展期间,在此之后逐渐走上了鼎盛时期。盛极必衰,在此之后锦衣卫进士群体慢慢开始衰落,它的整体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三、杂谈

锦衣卫进士群体虽然原生户籍分布五湖四海,但是毕竟作为皇帝亲属护卫队只能长期滞留京师,久而久之以后他们的亲属基本为京师人,所接受的教育都是顶尖的,也算是一种幸运。

1.进士群体

锦衣卫进士群体出现的时间过晚,基本已经错过了科举快速发展的浪潮。从前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们发展过晚,相对于明朝科举进士进度来说已经是滞后的情况了,这与明初战争频繁是分不开的。

因为大部分锦衣卫是作为南京本地户籍,在之后才慢慢迁移到了京师定居,作为迁徙学子能在激烈的科举制度考试中拔得头筹也是十分不容易的,这需要大量的文化底蕴积累。

当然明朝科举制度为省会合法移民提供了重要保障,锦衣卫作为移民的一员,朝廷允许他的亲族加入顺天府考试的资格。这很大程度上为现代我国流动子女就学高考制度,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总结

锦衣卫的产生就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封建制度中后期重要的政治集权产物。由于朱元璋对权力集中的渴望,造就了锦衣卫快速产生的必然性。这一组织也就成为了皇帝控制臣民最锋利的一把武器。

明朝为省会提供合法权利进行移民,保障了这些流动人口参与乡试的可能性。明代锦衣卫进士群体一共有230人,经过数代繁衍,基本上为京师人,这一群体也主要反应了京师的教育经济水平和科举风貌。

如果觉得《明代锦衣卫进士群体的构成特点及其成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