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 事业单位考试经验总结(九篇)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 事业单位考试经验总结(九篇)

时间:2021-02-11 17:36:24

相关推荐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 事业单位考试经验总结(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非常高兴能够在文化之都河南与诸位相识,请允许我代表河南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您此次中原之行的导游员小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安全大使康师傅,接下来的几天将由我和康师傅陪大家携手去探寻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历史。我们希望真诚的服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里预祝大家玩的开心,游得愉快!

现在,我们从郑州出发,前方客车大约行驶三个小时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商丘古城,上午我们参观古城.中午在格林大酒店用餐.下午2点参观庄子故里.下午4点返回郑州粤海酒店休息和用晚餐。

我利用车上的这段时间给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简单的介绍一下河南的情况!滔滔黄河情无限,悠悠文明八千年。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部分都在河南一带繁衍生息。旅游界有句话说:中国旅游看三南,海南、云南,还有河南,海南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云南吸引游客去感受异域风情,而河南的特点在于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说到河南看点,可以概括为“古、河、拳、根、花、红、绿”。说道“古”,想来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与河南息息相关,中国历史的兴衰变化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四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八座。而说到“河”,那当然就是我们的第二大河--黄河了。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省。许多统治者选择了地处中原位于黄河岸边的洛阳和开封作为自己的都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在三门峡你能够看到“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在郑州你可以领略她滚滚东流的雄姿,在开封你可以感受动人心魄的“地上悬河”。

那么河南的另外几个旅游看点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留给您在河南旅游期间慢慢体会了。

随着旅游车缓缓驶入商丘境内,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商丘古城的概况,商丘古城座落在商丘市睢阳区,为中国六朝古都,曾用名亳、宋国、睢阳、梁国、宋州、宋城、南京城、应天府、归德府等,自商契建都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现存的商丘古城即归德府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20xx年),历时8年,于正德6年(1520xx年)建成,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城下叠压着春秋时期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北宋应天府和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一路走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的汽车就要驶入景区了,在到达景区之前给朋友们说以下几点,一是时间要求,在景区游览时,请您严格遵守时间要求我们努力做到一个人也不能少,少一个人也不行,二是安全要求,为了您的安全,请您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三请您做景区的文明代言人,文明旅游从我做起,做文明游客,

好了,景区的停车场到了,记住我们的车牌号码及停车位置,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豫a12345,我的手机号是123456789,请大家拿好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

商丘古城(景区 )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商丘古城旅游区。商丘古城位于古睢水之阳。自契建都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砖城内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现存古城为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所建,距今已有近 520xx年的历史。城池内方外圆,形似古钱。砖城周长725华里。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 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是一个吉利的数字。这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御使、总兵、著名文人因此 官府、官宅建筑颇多。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古城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汉朝与唐朝的睢阳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旧址。

古城南门外东侧,便是著名的应天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应天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终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亲病逝后,他在家居丧,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 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

这座书院 还培育出了被誉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对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这部孔尚任所著的传世名作,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但对其内容能说出来的人又屈指可数了。侯方域便是这部名戏的主人公之一。侯方域,河南归德府人士。他的祖父曾担任太常寺卿,父亲是户部尚书,叔父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崇祯末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22岁的侯方域到南京应试,当时他的文名已经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积极参加复社的活动,与陈贞慧等人被誉为“匡扶天下正义”的四公子,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更是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有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位于古城内壮悔堂就是侯方域的故居。

好了,商丘古城的讲解到此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12点我们在景区停车场集合,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我的手机号和我们的车牌号码豫a12345,拿好随身物品,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州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接下来的旅途中将由我和王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现在,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时呢,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独具九州之中,故称“中州”。而现在许多河南人喜欢把行、可以等词汇说成是中就来源于这里了。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阳城镇,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还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殷开封、殷商国都安阳、郑州。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游客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挖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20xx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的“奄”迁到了“殷”,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就叫“殷墟”了。

现在景区就要到了,等师傅把车停好以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记清我们的出牌号,随我一起下车游览!

殷墟景点

各位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殷墟博物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朋友们,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的甲骨文的发现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甲骨文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表明我国至少在距今3320xx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完备的文字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从此揭开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

我们现在来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里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放大而成石碑,共三十通。

朋友们,我们先来看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框上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诀,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成为古都安阳的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原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显得宏伟庄严。

在建国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时,妇好墓的发现,也让所有考古者振奋。妇好墓在宫殿区西边,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是妇好了。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的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看,这就是妇好墓了,墓深7.5米,在这里出土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在这些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了壁龛里的尺骨,这就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

好了,朋友们,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接下来,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再在这里集合,谢谢各位的支持!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河南开封菊花导游词,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第一范文网查看。

菊花以独特的风韵成为古城开封的象征,被定为开封的市花,开封也因此被称为菊城。今天大家来到了开封,就给大家说说开封菊花吧!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菊花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多达3000余种,而开封目前的菊花就有1000余种。

开封的菊花,早在北宋时期就已驰名全国。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篇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科……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当时"禁中与贵家皆赏此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到了明、清时期开封养菊之风更盛,在禹王台乾隆御碑中,至今还可以看到"风叶梧表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由此可见,开封栽培菊花的历史是多么悠久了。

菊花因其品种繁多,色彩艳丽,姿态多变,在百花凋零的深秋傲霜开放,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然而你知道吗?菊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呢。

"菊"字古作"鞠躬"的"鞠"字或"鞠"上加"竹"字头。菊花最早是用来记节令"鞠"有"敛"和"穷"的意思,这就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现在"菊"这个名字就是根据菊花花期的特点确定的。另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礼纪月令篇》中均有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这就是说,菊花开放的时候,是秋末九月,菊花又名"节花""九华"等。

"节花"的意思是表示节气的花,"九华"是表示菊花在九月开花。九月是阳,所以菊花也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思,重阳节赏菊花的风俗习惯也是由此而来的。据《梦粱录》载,宋人每年重阳节都要以"菊花、茱萸,浮于酒而饮之。"尤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八就开始作重九,在庆瑞殿陈列菊花万余株,名花珍品,五彩缤纷,灿烂眩目,并且还要点菊灯,其盛况仿若元宵佳节。

菊花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增强人们的体质,延年益寿的功用。《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言"久服利备气,轻身、耐老延年"。此外,菊花还可以酿酒、制茶,菊苗和花还可以作菜食用,如今在开封就有菊花茶、菊花饺子、菊花包子等土特产和风味小吃。这里我顺便告诉您一个民间治头疼病的小偏方,就是将晒干的菊花充枕,常用此枕,不仅可以治愈头疼,还可以清心明目,可谓一举两得。正是由于菊花世人皆知的观赏价值和其他功能,自古以来,开封人民就形成了爱菊、种菊、赏菊的习俗。

菊花的栽培方法和栽培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地栽盆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盘枝压条栽培。菊花的栽培形式也最能表现品种特色,一株只开一朵花的独本菊,端庄秀丽;一株开出千余朵花的大立菊,伟岸壮观;一株开花数朵的多头菊,繁花密集,形似悬重山崖的悬崖菊,还有狮子菊、翻卷菊、猴子菊、孔雀菊等菊艺造型。20xx年以来,在菊花的栽培技术上还应用了新的技术措施,在春夏光照长的季节里,利用花期控制,让霜菊按照人们的预定时间开花。

由于开封有着悠久的菊花种植历史,开封的花匠师傅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培育出的菊花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在全国菊赛中,开封人创造的菊花全国之最不胜枚举:由此及彼嫁接而成的"菊龙"长达50余米,其"长"为全国之最;挺拔玉立的塔菊,高达6.6米,其高为全国之最;巨如磐石的大立菊,花茎有4.2米,其"大"为全国之最;大立菊的花朵数量达6000余个,其"多"又为全国之最;小巧玲珑的案头菊,如掌中之物,其"小"为全国之最;花色斑斓的九本菊,"独家经营,别无分店",其"新"为全国之最;嫁接而成的悬崖菊,能拖垂4米有余,其"巧"为全国之最;利用花期控制技术,开封菊花可以在春天与百花同放,更是中国最绝!开封菊花,其规模、品种、造型等均在全国占有独特优势,因此,我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开封菊花世无双"。

开封人酷爱菊花。每当深秋来临,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菊花,喷芳吐艳,绚丽多彩。整个开封可谓街巷有花,家家种花,店铺摆花,简直成了菊的世界,花的海洋。所以,人们称开封为"菊城"。1983年菊花被命名为开封市的"市花",从那以后每年l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开封"菊花花会"。

届时,走进开封的任何一个景点,你都仿佛徜徉在菊花的海洋中一般。到那时,经过一冬的孕育,一春的沐浴,一夏的积累,菊花终于进发出生命中所有的辉煌,无论花朵大小,品种如何,所有的花瓣都那么艳丽,色彩都那么斑斓,不畏风霜,独立寒秋。花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汇开封,游古城,赏秋菊;以菊会友,谈贸易,搞交流。整个开封城,变成了菊的世界,人的海洋。现在开封"菊花花会"已经和洛阳的牡丹花会一样成了省级花会。如果您没有看过开封的"菊花花会",可不要忘记花会日期,一定找个机会来一下啊!

开封人喜爱菊花,不仅因为美艳,更是因为它们性格刚强,耐寒傲霜,气质高洁。同时菊花也正是开封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象征。回顾历史,开封历经战火灾荒,然而,开封人民仍生生不息,自强自立,重建家园,这不正是菊花独有的品质吗?开封的菊花润泽了古都的金秋,弥补了春日的短暂,夏日的炎热,它那无可比拟的花期,美了古城,醉了游人。我想,开封菊花,她像洛阳的牡丹、无锡的梅花、广州的木棉、昆明的茶花一样,不仅受到本地人们的喜爱,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您说呢?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万仙山,著名的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影视、写生基地。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分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xx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壑有声伴天籁,千峰无语立斜阳。

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万仙山位于太行山南麓,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俯瞰牧野,一览逶迤群山。万仙山汇聚百里太行赤岩绝壁的精华,赤红色的悬崖高越百米,似凝固的岩瀑石幕,曲折、盘旋、迂回、流畅的围、隔、堵、截出八条深涧峡谷。飞瀑、洞穴、老树、古寨、石墙、石街、石房子组成一个个鲜亮的景点。

万仙山景区保留着原始次生林仍属于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进入万仙山腹地,环顾一座座奇峰,多层重叠,赳赳向上,直刺云天,姿态迥异,似神似仙,惟妙惟肖,雾遮云绕,飘然欲动:甲胄在身的将军峰,挥手遥望的华山石人。仰天侧卧的虎啸石,错落有致的七郎峰,几欲开屏的孔雀,镇定落座的石鹰,体积上万立方米的太行石王。还有那四大龙洞--黄龙洞、白龙洞、红龙洞、黑龙洞;四大崖梯--续梯、天梯、猴梯、寨门梯;四大奇石--日月星石、龙鳞石、神龙石、鸳鸯石;四大古寨--汉王寨、铁打寨、罗姐寨、蔺相如寨;万仙山保留着原始次生林,覆盖着古老的植被,生长着千余种植物,两百多种草药,十多种食用菌,可称得上植物类王国的天然宝库。

万仙山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金钱豹、猕猴、黄羊、獾时有出没,鹰、山雀、角雉等随处可见。还有众多色彩斑斓的蝴蝶。良好的林木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泊泊清泉、淙淙小溪从岩缝中流出,汇成一条条瀑布,冲击出一个个深潭,黑龙潭瀑布、磨剑峰瀑布、白龙潭瀑布、雪山潭瀑布、通天河瀑布、喊泉似一束束冰丝银纱垂挂在谷底峰涧。

自秦汉以来,万仙山上就有人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扎营 ,一个个古寨的寨墙、遗址依然残存,流传着许许多故事和传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万仙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于本正导演在这里执导《走出地平线》,先后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

万仙山俊秀的景色,吸引着众多书画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书画家张仃六进万仙山,题写“华夏奇观”。张凭、王世龙、侯德昌等书画家、摄影家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之作。中央美院、广州美院落等100多所艺术院校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在这里临景习作。五龙啸聚洞天含涎孕灵气,万仙飘临云底奇石萌秀色。万仙山景色独特,山高气爽,气温与山下相差6度,盛夏季节,山下酷热难挡,山上清凉如秋。

万仙山四季四景,应时变幻:春,花团锦簇,嫩饰赤岩;夏,绿漫峰峦,山丹点缀;秋,云高天蓝,红叶尽染;冬,雪填沟壑,冰挂高悬。万仙山没有商业泛滥的喧嚣,没有精雕细啄的人造景观,没有时尚开发的硬伤。仍然保留着浑然天成,仍充盈着洪荒野气,让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

走进万仙山,住农舍,食农家饭,闻炊烟袅袅,瞧百年老宅,看蓝天白云,听瀑鸟合鸣,走林间小道,吸太行氧吧,坐石凳弈棋诵诗,临景挥笔,泼墨丹青,可领略时光倒流,归返原始的韵味。走进万仙山,森林浴、生态游、观日出、赏明月、登石梯、攀崖壁、探洞穴、濯清泉、认草药、拾蘑菇、品山泉甘甜,尝山果纯香,凭吊山寨墟址,发思古之幽情,看影视村天然外景,听村民讲拍摄趣闻,平添几分游乐,几分游兴。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欢迎朋友们来省级风景名胜区河南十佳景区鸡冠洞观光游览。鸡冠洞洞长4600米,现已开发1800米,观赏面积23000余平方米。整个游览过程需60多分钟,鸡冠洞坐落于鸡冠山半山腰,因而得名--鸡冠洞。

鸡冠洞为石灰岩溶洞,地质学上称它为“喀斯特岩溶地貌”。该地形常发育在碳酸岩山体当中,在溶洞内常伴有地下暗河,由于碳酸岩长时间的被雨水所侵蚀而形成了诸如石笋、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态的洞穴景观。

鸡冠洞发现于清朝乾隆年间,1992年9月开发,1993年月10日对外开放。目前全洞已开发8个景区,依次为“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阁”、“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八大景区连缀而成,全洞大小景点188个;尤其以“众仙迎客”、“金龟渡仙翁”、“玉兔望月”、“海豚戏珠”、“叠帏宫”、“鲤鱼戏水”、“八仙拜寿”、“西天取经”、“小人王国”等80余个景点,景观姿态奇异,形象逼真而备受广大游人青睐。

北国第一洞--鸡冠洞,它为什么称为北国第一洞,因它是长江以北形成的一个最大的溶岩洞穴。洞内二厅是国内洞穴生成最早的一个大厅,时间达6亿年之久,三厅一组石笋生长奇特,被世人称为中华龙宫,鸡冠洞为此根石笋投保5000万。六厅石盾遍布,目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20xx多个溶洞,共发现石盾10面,鸡冠洞内就有6面,大的石盾直径达3米,而小的石盾直径不到10厘米,其形状各具特色。另外一大特色是六厅的九龙玉柱,又称中华第一柱,由九条石龙攀附其柱身,直径达20余米,支撑着6000余平方米的游览大厅。鸡冠洞中的四大特色将给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带来惊和实实在在的收获。

玉柱潭主要行特点是:它是由高低粗细不等的石笋组成。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第一景区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方,前面突出的景观叫“金龟渡仙翁”。这个景观由三块平放的石块组成,上面的石笋形象仙翁。你们看它伸着长长的脖子,仿佛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畏艰险,乘风破浪。因金龟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进洞的方向,所以这个景观也叫“金龟指路”。

我手灯指引的方向,是一个自然通风孔;直径不大高达38米直通山顶。我国有大大小小溶洞两千多个,惟有鸡冠洞有一个自然通风口。所以洞内空气清新。红光照亮的地方,景观取名叫“玉兔望月”。

请看绿灯打亮的石龛里,站着一位小仙人,你看他头戴一顶尖尖的帽子,神情悠悠自得,在他们旁边挂着刚洗过的一件短袖衫,衣衫随风飘荡,景观取名“仙人晾衣”。

在仙人晾衣的右边,还有一种什么动物?请大家猜一下,对,它是一只雪白的山羊,两只羊角高高耸起,你们细看,就连眼睛里的黑眼珠也显得特别有神,这个景观名叫“雪羊奋蹄”,展示着它们不畏艰辛,不屈不挠的精神。

随手电照射的方向,大家看到这片三角形的壁流石,它像不像一座陡峭的山峰?整座山峰上有五个仙人分布不同位置,故名“五佛画山”。你们看最上面的一尊是观世音菩萨,正双手合拢,向今天到来的各位朋友祝福,祝各位朋友新世纪新千年里事事如意,财源连年。中间是如来佛,下面是阿弥陀佛,左边还有两尊佛。

请回过身来顺着我手电指的方向向上看,这一景观名叫“山涧层楼”。你看两山对峙,山涧流水,峡谷水中有一头海狮稳坐,它瞪着机警的眼睛,生怕有什么不祥之物惊扰他们的安宁生活。背后远处两山之间层层高楼高耸云端,雄伟壮观。大家看它像不像现代化小康村的建设风格。让我们回过头,看下屹立在路边的这根石笋。据洞穴专家考察,这根石笋是溢彩殿中形成最早的一根石笋,大约生长时间在5.4万年。现在经过顶端修饰,便妙趣横生。

正前方洞顶红光照射的地方,名叫“八卦溢金”。相传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年久失修,从炉底溢出一片丹液,像一块红色的宝石镶在洞壁上。从这里看溢彩殿整个谷底全貌,还有不少精彩的地方。你看那山坡上有一位老人披着斗篷,戴着风雪帽,冒着漫天大雪正向上奋力攀登,连一身厚厚的积雪也来不及抖落,简直成了一个雪人,有位朋友给他取名“风雪夜归人”。

在那谷底的山崖下拔地而起的一根石笋,有人说它是一个玉米穗,更有人说它是长征三号火箭,玉米也好,火箭也好,都寄托和承载着人们的期盼,希望新世纪新千年我们祖国繁荣昌盛!

第三景区是鸡冠洞景区最精彩的景点,它不仅景观秀丽、壮观,而且还有8根向上生长的石笋,错落有致,别开生面。第三景区正面为叠帏宫,你从下向上看,千层飞瀑,万道流泉,宝盖罗帐,重重叠叠,活像现代化剧场悬挂的帐幕一般。眼前这根庞大的石笋最为漂亮、壮观,它像一座千年宝塔,玲珑剔透,洁白如玉,塔上三个石笋不偏不斜,像三位老仙翁久座塔上,样子巍峨端庄,这此景观真如神功鬼斧凿一样。这根石笋生长独特,国内溶洞罕见,为鸡冠洞重点保护景观鸡冠洞景区管理处投保5000万元,列为鸡冠洞重点保护观之一。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有道是:四廊石阶小桥头,花红柳绿春意稠,景现形成千般秀,更有美景在前头。

这里是叠帏宫的正殿,刚才大家看到的宝塔,到了这里顷刻间变成了斜塔,故名斜塔殿。你看它层次清楚,依坡倾斜,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相比美!

这个斜塔是怎么生成的呢?这座斜塔是洞顶滴水位置的时期不同变化而形成的。滴水位置不同,滴水量大小不等,就连这个塔上生成的三个尖顶也不同,你看中间那个尖顶像不像一位慈眉善眼的老翁?确实很像!你们看他一副鹤发童颜,道风仙骨般的模样,头上还挽着高高的发髻。

我们面前站立的这根石笋,像一位诗人、作家,他高高的鼻梁,一副搜肠刮肚的模样。有朋友说他是古代的杜甫、李白,还有朋友说他是现代作家,国外的莎士比亚。朋友们您说他到底象谁呢?

朋友们,因洞顶滴水位置变化,这根石笋的形状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对了,粗大的石笋上还有一根小石笋生长,这真是鸡冠洞内天造地设的奇秀特点之一。这根小石笋大家看她像不像一位长发披肩的少女,有位朋友还风趣地说应是望夫石,一位少妇站高远眺,盼望外出打工的郎君早日回归,恩恩爱爱白头到老,永不分离。这根石笋很像一位将领,你看他身披战袍,头戴尖盔,威武不可侵犯的样子。

鸡冠洞景区是河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十佳景区,它是以奇、丽、幽、深四绝的四大优势并举。所有前来参观的朋友均称名不虚传。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看后题词:“北国第一洞”。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碧玉螺人工通道,这里是一个大泥洞,因为要去第四景区,需用箩筐上下,为方便朋友们,人工修造了螺旋形人工洞。以前进入碧玉螺中,伸手不见五指,现在依靠这根定海神针日夜放光芒,才使我们顺利达到下一景区。

请朋友们继续往前行。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鸡冠洞的海拔最低点,鸡冠洞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出口基本水平,洞内落差大,台阶多,我们目前己下了台阶586个。

听到洞天河哗哗流水声了吗?它是鸡冠洞的地下暗河。你们看灯光照射的地方,从石缝中奔涌而出的泉水,它不受季节,旱涝影响,日流量600余吨,经化验,泉水中含铁、钾、钙、镁、磷、钼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质的矿泉水。这正是:

洞中有河不知源,埋没山下千万年,

琼浆玉液矿泉水。要为人类献甘甜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xx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主题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九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如果觉得《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心得体会及收获 事业单位考试经验总结(九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