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优秀18篇)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优秀18篇)

时间:2023-06-14 19:10:35

相关推荐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优秀18篇)

描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写一份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总结时要理性客观,不要带入太多主观情感。总结是对过去时光的回顾,是对经历的提炼与总结。写好一篇总结,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如对比、归纳、分析等。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总结的写作并非固定的套路,而是要因材施教。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一

文章有多种分类,你是否了解呢?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区分杂文散文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题材”选取: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包括历史人物事件等,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取材比杂文“软”“淡”一些,往往“小中见趣”。

“笔调”区别: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语言”不同: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有趣惬意。

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总而言之。

(你怎么看?)。

所以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从形式上来看,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随笔越来越广泛,简直是泛滥成灾。

一是好多作者混淆了散文与随笔的界限和区别,一篇文章在这个媒介叫散文,放到那个媒介又叫随笔。仔细想来,随笔与散文还是有区别的。散文重创造,允许虚构,讲究艺术的完整性。随笔较随意,议论性文字多,重在知识性与思想性的传播。

二是把随笔搞得无所不能、无孔不入。宋代人说:凡有水井处,皆有人歌柳永词。现在是凡有文字处,皆有随笔存在。上至天文地理、人文社会,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旅行集会等皆入随笔。

巴金曾在香港《大公报》开设“随想录”专栏,提倡说真话,用随笔的形式反思历史,反思和批判自己,开一代风气,为当代文学史树起了一座丰碑,也鼓舞了一大批文学工作者,奠定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基调。

冰心的随笔“想到就写”,密切关注社会进步,自觉担承起作家的责任,使随笔触入社会的变革,充当评议时政的角色。现在的女作家很少有这样的笔触,随笔局限于卿卿我我的私人小生活的圈子,就减弱了随笔的思想性知识性特征。

孙犁的随笔,继承鲁迅以来的文学风格,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书写时代的最强音,为新时期的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三位文学前辈站在时代高峰上的宏大声音,成为作家说真话的楷模,影响了一个正在巨变的时代。

后来不少作家,正是受到他们的启迪,才加人随笔的行列,共同创造出繁花似锦的文学新天地。而现在的随笔却远离社会、疏远时代,作个人的无病呻吟。

即便在西方文学中,随笔也是以思想性和知识性见长的。随笔开始于英国,也特别繁荣于英国。但是,那些写琐碎生活的随笔却流传不广,反而那些哲学家的随笔都被翻译到中国来。

十八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写了两卷散文,题其书名曰《伊里亚随笔》。

培根是英国的哲学家,也是写随笔的高手。

十六世纪的法国人蒙田,也是著名的散文随笔大家。周国平写随笔就受蒙田的影响。

当然学任何人都不能死吞活剥,照猫画虎,而是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创新上下功夫。

尼采很热,但是如果都模仿尼采,就会产生许多疯子或偏执狂。学尼采要学他对上帝的怀疑和宣判,以及他大胆的论证精神。

现在人随笔要写生活常态,没必要担当哲学家的责任。随笔的社会性是不能抹杀的。

随笔如果不表达思想,传播知识,不干预社会,那还不如笔记。

何况随笔与笔记是有区别的,笔记是不加思考只记下所看所读的内容,由于来不及整理,只是原始的记录。笔记要想整理为随笔,那还要来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加工提炼的功夫。如果只记录个人小心情或小圈子生活,那还不如去写日记方便。日记的隐秘性也比随笔强。

独特、准确、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中篇、短篇,更集中,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社会环境是重点、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它一般是通过比较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如《红楼梦》,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出现了文学散文,如人物的身分、地位,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时间、季节,可以像小说那样;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

“虚构性”,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

1、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触景生情;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小说的分类,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是区别长篇,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长篇小说容量最大,最广阔,篇幅也比较长。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抒情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报告文学等。中篇小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铭、中、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记,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围、序跋、奏议。现代散文:指与诗歌,杂文、短评。故事来源于生活: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情节的繁简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紧凑:茅盾的《白杨礼赞》。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微型小说的一个因素。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出现的。古代广义的散文指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但现在说散文时一般都是狭义的散文,即抒情散文。因为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

议论性的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是广义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杂文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杂文”的分类:

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

二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

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

目前,对于杂文的表述尚无统一意见,文体正在形成发展中。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随笔”和散文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二

或许,我已没有更多的思念入驻文字,因为自作多情的思念永远感觉遗憾,不愿意像傻瓜一样去做令人痛苦的怀念。因为我的一往情深换来的只是别人嘴里的“不甘”,或者他人嘴里的`所谓的“报复”,或者“捉弄”之意,这样的“捉弄”,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

曾经,因为三月的遇见,用笔墨毫无隐晦的把心暴露在众人的视野,世人都懂的真心和真情为何有人却感觉是“捉弄”和“报复”?当听到别人传话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无论如何的折磨,已经无法有人懂。

这些年,情绪经常处于压抑状态。我一直在寻找心的归宿,爱的港湾。一个人想找一个小小的地方渡过余生,好好的爱一次自己。那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因为身体终于完全属于自己,心也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不再为任何人而活,为任何情而累,包括家庭的任何感情。

这个秋天的我很忙,忙得不知上网娱乐的意义,忙得忘记了校园的梧桐大道上早已经铺满枯黄的梧桐叶,虽然每天我都会匆匆路过,但却没有共鸣那些秋风秋雨秋叶里的思绪,于是少了伤感,多了充实,心仿佛少了什么。

有些心情不是不想流露笔端,而是怕秋风秋雨在不经意的时候染上秋霜,打湿了笔墨里的色彩。有的人不是不想念,而是怕那份心情被别人误以为演戏,而玷污了那颗赤诚的心,因为心听见了会疼,会很疼。

放着那些旧旋律,依然会心酸和泪流,秋来了,或许心早已知道该停留何处,写吧,记下最近的心情,把心静静的放在文字里,一个人享受网络的秋天,文字的秋天,往事的秋天。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三

十多年前,四表姐一家还住在大圩古镇里的时候,每年我都会去她家一次。或暑假,或寒假,只要放假时间一长,我就会随着家人去她家玩,一待就十天半个月。

四表姐家在河边,离码头不远。那个时候,两地之间的陆路交通反而没有水路交通条件好,每次去四表姐家,我与家人都是乘坐客船逆流而上,至距离四表姐家不远的码头下船。通常情况下,远程航行的客船都出发得比较早,印象中,每次去四表姐家,都需要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当时年纪小,精神总是特别好,即便夜间不睡都不会面露倦态,只要一想到能去表姐家玩,心情就能雀跃好长一阵子。

四五点钟,河风都是凉的,尤其是冬季的时候,天色仍旧如浓墨,河岸两边青山的轮廓都看的不是很清晰,只有矗立在岸边的白色灯塔在发光,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朦胧的,连上船前的一段路都只能打着手电筒来走。那个时刻的河风特别的寒冽,能将人露在衣裳外面的耳朵吹得红彤彤,脸也吹皱去,即便身上裹了好几件厚衣裳,一出船舱仍旧会冷得直发抖,只能待在船舱里,靠坐在家人怀里取暖。随着客船晃晃悠悠地逆流行驶,天空中的墨渐渐化开,两岸的雾气淡去,露出岸边青山树林的样貌,显出船底下幽幽荡漾开的水花。

有时候天气好,能见到太阳从山后慢慢移出来,阳光将客船的影子投在水面,阴影处的水底,水草更显碧绿。透过船舱两旁的窗户往外望去,只觉整艘客船都被包裹在粼粼波光中,水影被阳光折射进船舱,在舱顶上不断地晃荡,发光。小时候不知道其中原理,好奇地问大人:那是什么?晃啊晃啊的真好看。大人便答:那是水。可是水怎么会在船舱顶上呢,为什么船舱里的水跟船舱外头的水长的不一样呢,当时脑子里满是这样的想法,趴在船舱的窗沿上,望着船底下的河水,一想就是好半晌,直到天色大亮,码头出现在前方。

冬春季节,码头边开满了油菜花,黄艳艳的一片,映得河水都灿烂起来。那是我虽然怕冷,却仍是喜欢在冬季去四表姐家的原因。

大圩古镇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的事物,有好几条古老的青石板路,有好几条幽静黑暗的窄巷子,有一座侧面长了许多杂草,台阶被路人与牛马踩得凹凸不平的石拱桥,有一些可供游客进去游览的古宅,有很多小食摊,摊子里摆着一口小油锅,油锅里翻滚着裹着面粉的小鱼小虾。

没事的时候,四表姐就会带着我在古镇里乱窜,从这条巷子窜到那条巷子,从古镇里头,窜到古镇外头。

古镇外头有处高坡,高坡上静静地躺着一条火车轨道。那是一条废弃多年的火车轨道,从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延伸而来,又往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延伸而去。经过无数载风雨的侵蚀,轨道已锈迹斑斑,中间长着小草,草色与锈色相辉映,愈显荒凉。

这条路是从哪里过来的?又是去哪里的?还会不会有火车过来?小时候,我经常会问四表姐这些问题,然而四表姐除了告诉我“火车不会来了”之外,并不能解答我其余的疑惑。

四表姐喜欢在日落时分带我去走铁路,因为那个时间点,会看到晚霞漫天。洗过头,披着湿漉漉的长发依着铁路慢悠悠地走,嘴里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梦话,而由于我们年纪都很小,谁也不会嘲笑谁。高坡上的风似乎要比平地上大些,能将头发吹得飞起来,没一会儿就干了。

太阳落了山,四表姐就会领着我自河边的小路奔回家。途中会经过古镇边上,会经过下船的码头。冬季的码头很冷清,只泊着几只小小的船,可若是在夏季,码头就是一处十分热闹的地方。夏季,尤其是到了日暮时分,不论是住在古镇里头的人,还是住在古镇外头的人,都会跑到码头处,鞋子一脱,就径直往河里跑。下至三岁孩子,上至八旬老人,都会跑到码头戏水,会游泳的,从这边河岸游到远处的小岛再游回来,不会游泳的,泡在水里,与亲朋好友打着水仗,嘻嘻哈哈的,闹得欢脱。待到码头上亮起了灯光,才各自散去。

那是十多年前。

十多年前,那时四表姐一家还住在古镇里,她家住在二楼,透过她家客厅的窗子能看见远处的白色灯塔,能看见码头边的油菜花,也能看见河对面的小岛。

小时候的我似乎对什么都感觉到好奇,当时总喜欢幻想着小岛上的景色,好奇着岛上是花多一点还是树木多一点,树林里有没有野兽,有没有奇怪的人,有没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脑子里藏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些想法伴着我入眠,让我做着一个又一个奇幻而又美好的梦。

梦的开始,我与家人还在客船上,客船还未靠岸,心情已经开始飞扬。爱扎两个短辫的四表姐随着家人站在码头迎接我们,而我,远远见着她们的身影,心底更是欢喜,恨不能多长一双翅膀,径直飞到岸上。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四

时光错弹之间,初见那一抹倾城色早已随了这时光,入了这水过无痕。回首间,故人已悄然远去,再没有初见的惊艳,再没有班婕妤的秋风,她的画扇也早已烟云尽散。

忆当时,浅笑回眸,一刹那便静止了时光。初遇的美,犹如一盏清茗,淡淡的香,却甘甜润喉。初遇时的情怀,犹如一缕清风,轻轻的柔。忆曾昔,景依然,只把念相牵,怎奈心绪不与旧时同。那时,漫天星光,灵动的是如莲的心事,而今,独对一轮冷月,你的笑靥还在眼前,却再也寻不见你的身影。

初见,你说相思恨晚,我答“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

初见,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初见,你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如今,劳燕两分飞。

初见,你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到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初见,你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而今却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初见,三月陌上,花开正好。而今流年辗转,四季偷换了容颜,已是风细雨斜,一场盛大的江南烟雨不约而至,似是专为祭奠那场时光里的美好初见。想来,短暂的初见,不过是一场烟花雨,烟雨过后,无了踪影,便也淡了当时那份·执恋。初见,爱得愈深,陷得愈深,到后来,余下的却终止于一滴清泪,静静的绻于枕间,午夜梦回之际,还能感受它冰冰的凉。

若是可以,多愿初时不曾见,便不曾回眸,便不会有回首处,影不现的悲伤。风细细,雨斜斜,旧故里,草木已深,而你已不是一人。繁花似雨,纷纷然零落。却不经意间想起那时也曾一起倚栏听风雨,而今独自凭栏,望断天涯路。再也说不清,初见是一眼定情,还是添了其他色彩。若初见时,伊人容颜已老去,少年已无白衣,那么,那般如樱花雨的唯美邂逅可还会有?若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是不是说前生,我们也曾擦肩而过。

时光凝聚的瞬间,独倚轩窗,淡淡的忧愁在眉间游转,随手拿起一轶书卷,封面堆满了满满的尘。那是初见的见证。只是而今各散一方,不知安否?海棠春深,玉兰清零,信手拿来一片飘落窗棂的花瓣,浅浅的粉,浅浅的忧愁。

月光清幽,梦也清幽,闭上眼,初见是你的容颜还在我眼前。只是,灯火已阑珊,回首处,不见了你的身影。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果真如此。四季流转,人事易分,初见已经年。

叹一句,认识若真只如初见,那该是怎样一番光景。随笔心。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五

一首歌一段故事,旋律的音符诉说着谁是谁的故事,温柔浅尝即止。受伤还是自己。还是那一刻真心?有时候因为害怕某件事的发生!一直逃避着所有到最后也只能与某个借口来接受。给了自己一个不是出口的出口。悲伤!好像是喜欢了这样的字眼,悲伤的歌曲悲伤的心情悲伤的眼泪!是谁赐以的过程,一路缤纷走到虔诚。从什么时候开始了习惯性的发呆习惯性的等待!是不是因为太过固执忘了你也有你的难以启齿。有人说我偏执我说这是我唯一的自私我就像是个笨蛋,一直以来执意的事不曾对谁说可我希望你们是我的倾听者。可我胆小的只能与眼泪肆放我的难过。可是当黑夜到来时我又无处可躲裸露无疑的被看见了所有!卸装了所有的伪装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是脆弱。越想隐藏躲不过。梦!一直以来都喜欢着我可以在里面毫无顾虑的自我!甜蜜总是刻意间想要永远,甜蜜落幕悲伤华丽般上演,你我的弹奏留在瞬间。放手只因我看不见未来还是我不勇敢。我说我这样的笨蛋你不必在乎你说这亦是你的坚持!可是关于你关于未来又该如何续写。

写与痴情的朋友,并为他(她)祝福。

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人你不喜欢所谓的世俗就是这样谁为谁动情谁不把谁当真谁为谁一直努力付出谁又对谁不屑一顾!忘了那无止尽的孤单承受着夜的安抚!刻意的假装不在乎。某些事情来的太仓促!有些人错过再也无法弥补!剩下的回忆当赌!真的累了真的疲惫了一次不小心的眼神而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一次的相遇也许是一个误会、却天真的以为那是上天给的机会;让这一次能够完美不顾一切的转身就让我破灭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感觉,一句话分手可以让原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平行线的交叉过了也就再也无法续集。放弃代表着什么只能是自己明白爱已决绝为何还给那么点希望还是因为心中那一个莫名其妙的自私作祟!一年两年直到三年最后的结局呢?始料未及的一句对不起就此划下句点彼此留给彼此就是那残破不堪的回忆!回忆是你们唯一的纪念品了!只是倾尽一生或许唯一能做到的只是淡忘!遗忘!是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又有谁能明了现在的我能明白快乐永远抵挡不了那痛彻心扉的悲伤永远转身遇见悲伤!也许一首歌会让你淡忘但是代价是余生。可是我能做什么最多也只能是祝福。

尾语。

长大了也许就意味着要学会所有的所有相识相遇相知然后接受着分离这是必经之路没人会永远的陪着谁谁说离开是为了下一次相遇谁说等待不是件痛苦的追寻可我为什么在这里碎碎语!眼泪湿了枕头不被人看见我的所有只有夜知道我的难过我懂得让难过升华却不懂如何将它淡化。云的方向风知道,我的感想又有谁明了?最后眼泪知道!我只想逃逃到不属于我的所有不知道。

什么还在眷恋还是为了你们的好。从此我不得不学会勇敢。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六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儿,我的小外孙都5个半月了。看着我的小外孙一天天长大,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露出各种表情,做出各种动作,好像为我们表演着各种节目一样,令我特别喜爱。

看着小外孙,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也正是从小到大到老一直是人生舞台上的表演者。

有首歌唱到:“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想展现自己的风采,要做最好的演员,就得对生活无比热爱。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爱,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得永远和时间比赛。走好人生大舞台,莫要犹豫,更不要徘徊,走出优雅,走出自信,走出生命的精彩。”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已经表演六十多年了。如今虽然表演的内容不同了,但是我觉得我表演的更加精彩了。每天在东湖里畅游蝶泳,独一无二,那真的是表演一样,岸边的观赏者赞不绝口;每天在舞场上跳快三也是表演一样,可谓首屈一指,场下的围观者都十分羡慕;每天在大街上骑行数十公里轻松愉快也如同表演,矫健的身姿让路人想不到我是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每天在网络里畅所欲言,那更是心灵的表演,畅快淋漓,不掺杂任何虚假。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一场演出。我们是演员,上帝是导演。”我们每个人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没有谁是生活的旁观者,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的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都要由上帝(人民大众)来判断。

人生的舞台没有剧本,没有彩排,更没有返场。一出生便来到了这个错综复杂的舞台上,没有人会有重来的机会,只有一天天、一年年认认真真的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本色表演,虽然有许多精心准备的化妆表演那都是站在特定的舞台上特意演给别人看的一时的演出,例如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们最后都演砸了。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活跃其上的演员,每一天都在表演着自己的生活。祝愿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的时间更长,表演的更加精彩!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七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夜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重。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一首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心上,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梦,缱绻着多么美好与浪漫的一帘幽梦。

浅秋,风夹杂着丝丝的凉意。窗外,池水碧波微澜。风轻柔的拂过水面,却不曾想惊起一池的莲荷。宽大的莲叶,在阳光下泛起青葱的绿意,沉浮与水面。涟漪泛起,一圈一圈扩散开来。犹如那心头浮起的思绪,一点一点弥漫开来。

岁月的深处,我将相思的笔轻轻地攥在手中,笔墨上满是相思的泪。那翩跹在纸间的文字,一点一滴记录着我们之间的快乐与忧伤,在寂静中摇曳着浓浓的悲伤。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百转柔肠的深情,是心头落寞的伤。一帘幽梦的剪影,在时光的岁月中渐行渐远。没有童言无忌,没有年少轻狂,更没有山盟海誓的约定。红尘不染年华,我终只是你不经意的芳华。芳华落幕,终只剩下一场云淡风轻的相离。

梦,斑斓着人生的每个季节。时常在想,一帘幽梦究竟是怎样的梦呢?是那珠帘深处藏匿的最美的风景?是那少女十里红妆倾心相许的佳期?还是那相思红泪,盈袖满怀的凝眸?寻你,与红尘陌上,共一曲相知相许的琴音,呤唱至今;梦你,在那珠帘轻挽的幽窗,用所有的情意编织梦的花环,一路写满流年最美的诗章。

思念,是红尘最美的思绪。欢乐忧伤皆为情所牵,为爱所拌。“红酥手,黄藤酒,满墙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脱。莫、莫、莫”这翩跹在岁月中的浓浓的相思,是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最美的诗篇。相爱却重要远离,一场梦,凋零了一生的情思。相思如何搁浅,相思又怎能搁浅?入了心,入了情,为伊消的人憔悴。爱与恨,终要远离。“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亦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没有对与错,唯有相思刻骨。所有的梦,所有的情思最终化作一阕清词,催人泪下。一阕红尘词,空了一生牵挂。相思盈满怀,款款是深情。

不知何时,喜欢上了在微风细雨中漫步。静静地,任凭雨水轻柔的湿了发,湿了心。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看着那些陌生的,擦肩的身影,我们终没有遇见。一年、两年或者十年之后,我们是否会重逢在那条熟悉的街头,是否可以云淡风轻的微微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不敢在打扰你,因为你的冷漠会让所有的语言失去色彩,会让所有的主动都显得那般的苍白。原来,有的人,真的只适合思念。因为想象中的那个人,总会比现实中的温暖一些。

思念,是冗长的牵挂与回忆。或许,那深藏在珠帘后的一帘幽梦,那深藏在心中最绮靡的梦,永远,永远都不会实现。但你却甘之如饴。幸福没有标准,即使梦的尽头仍旧是忧伤的轮回,那亦是最美的梦魇。

一帘幽梦,在梦的世界里。有一场烟火的繁华;有一场断桥的邂逅;有一阕不离不弃的誓言;有着人生只若初见的惊艳;有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思。所有美好的,忧伤的,都深深的藏在了那一帘幽梦中。"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夜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重。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我有一帘幽梦,梦中有一处永恒的风景。回眸,是一路馨香满怀。驻足,是一地相思盈袖。将回忆编织,收集所有的感动,觅一处梦的芬芳。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八

记得第一次和你遇见时,我就感觉你的气质非凡。在我的心目中,你任何着装都显得那么美丽。你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我也只能说,真是美丽动人。还有你那甜美的声音,我也只能用一首诗来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首诗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不知不觉中,或许是你的非凡的气质,抑或是你的甜美的歌声,像一块无形的磁石,慢慢地把我牵引着,就这样,我的注意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你。

每每和你碰面之时,我们就好比陌生人一般,彼此擦肩而过,从不言语,然而你可知道,我多想和你展开一段对白,一段只属于我们的对白。可是,我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就这样,我们彼此一直保持着沉默。鲁迅先生说过:“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显然,我是后者。就连在毕业时,也是只字未提。

毕业后,我们分开了,后悔是肯定有的。我整天都在幻想着和你遇见的场景。可到最后,我终究没有等到。也不知,我对你的幻想还能持续到多久。

现在想想,和你的每一次擦肩,都是我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时刻。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那时的相遇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然而这个美丽得错误,竟然变成了一个我永远做不完的梦。

如今我懂得了,有些人,你赶也赶不走,但留却又留不住,他(她)能活在你的眼前,却住不到你的心里。但即便是能住到你的心里,却永远只能活在你的梦里。

佛语有云:今生相见,皆是前世累积的缘。因此在滚滚红尘之中,你我相遇,亦是有缘,即便是再简单不过的一次擦肩,也是我前世对你依依不舍的留恋。

有些人是你今生灵魂的归依,纵是曾经擦肩,亦会远别重逢。有些人错过了,若是无缘,此后,亦不会再相见。

不知,我和你的`遇见,究竟是偶然还是有缘。若是偶然,我们如何再见,若是有缘,却为何不能携手共说那地老天荒的誓言。可是有缘归有缘,若是有缘无分,最后剩下的亦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

张爱玲曾写过一段文字: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然而,于千万人之中,我又如何才能让你遇见我,来弥补我们最初相遇时的那一个美丽的错误。

但是就算遇见了,我又能有多少寒暄,也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九

淫雨菲菲,空气中湿度很大。站在学校的走廊上,放眼望去,学校前面的幢幢高楼似乎挡住了春姑娘的来路,阴仄压迫,只有学校围墙上爬山虎嫩绿的叶子在努力地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气息。年前的寒潮把北边围墙的三角梅枝叶都冻伤了,枯黄的枝叶还在颓废耷拉着,让这本就并不开阔的校园显得更急促。曾有来校调研的领导说,你们这儿真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一日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都在这里进行,并且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在每年目标考核中位处优秀行列。

突然很怀念二十多年前在乡村小学的工作生涯。也是不大的学校,也是在这样春雨绵绵的傍晚,放眼望去,是雨中云雾迷蒙的海上仙境。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母亲在急促地唤着下学还未回家的小儿吃饭,宁静的山村浸润在春天的雾霭里。一次雨后,同学到学校看望我,看到海对岸经过雨水洗礼后清澈明净的山峰,蓝天,白云,碧海,如轻纱般的薄雾在山峰中穿行,纯净无比的大自然。同学感慨说:啊,我要是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是该赋诗一首吧!同学是用闽南话感叹的,“诗人”和“死人”谐音,当时还被我们误解闹了笑话呢。

想着二十多年人世的沧桑,从落后闭塞的海岛山村来到繁华的城区,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只是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大了许多。半岛公路通车后,乡村人们的生活反而更惬意了,那个想当诗人的同学,如今是东莞一家红木家具公司的老总,资产了得。年前同学聚会的时候,看发福的他依旧谈笑风生,仍在小城做幼年时理想职业的我,只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大家的畅谈,那时我没有提起多年前我们都曾有的理想和抱负。

雨还在潺潺地下着,放学时间到了,家长陆续来接孩子,校园里一片嘈杂。放下手中的笔,收拾一下也准备下班回家。走在淅沥沥的雨中,接到领导电话,让修改一篇演讲稿准备给年轻同事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我知道,今晚又要费神了。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

你的课桌下有一张废纸,我弯腰拾了起来,我原以为你应该感到不好意思,以后肯定不再乱扔了,不料你却用脚踢出你凳子旁的废纸,说:“老师,这里还有!”我无语。

临近中考,学校要求所有班主任轮流到宿舍值宿,监管学生晚休纪律,全程跟踪。我在班级里提到这事,本想用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来打动你们,不料却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班主任有值班费的。”班主任的起早贪黑,累成死狗,还不能打动你那颗冰冷的心么?是否还会埋怨学校管理的严格呢?我真的无语。

就在这一轮模拟考试的考场上,学校刚刚通报了一批考场作弊的、睡觉的`、在试卷上随手涂鸦的……弄虚作假的成绩,你真的很满足吗?你追我赶的考场上,你真的睡得着吗?检测成绩的试卷,那是作画的地方吗?孩子,你这样对得起谁呢?中午放学,蹦蹦跳跳地跑到接送你的家长面前,难道就真的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愧疚心理吗?你应该还没有麻木到如此地步吧?面对你的若无此事,我真的很无语。

孩子,你让老师、家长怎么做才能感动你呢?

可能你会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没办法,我学不进去。”是真的努力了,还是不肯付出,还是在逃避呢?孩子,你不应该就这样轻易放弃。

外面烈日炎炎,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是不是就躲在房间里,不出去呢?成熟的农作物是不是就扔在田里,不去收割呢?那砌了一半的高楼,是不是等到晚上再向上砌呢?边防线上的战士,是不是白天就不站岗放哨了呢?没有付出,哪有沉甸甸的收获?没有奉献,哪有都市的高楼林立?没有牺牲,哪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遇到困难,怎能就这样畏缩不前、不思进取呢?不要害怕,付出总有回报。

学习上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困难,遇到困难,就裹足不前,就退避三舍。也许你不知道,其实对付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放弃,只要你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父母、老师等长辈那里接受关爱的同时,更要学会关爱他人,体贴长辈对自己的付出!不能认为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的努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最大的欣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让你成为父母、老师眼中的骄傲。

道理,你可能全都明白,说到行动,你可能又要退缩了。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关键看行动!为了你父母的期盼,为了老师的期待,同时为了自己的理想,少年,出发吧!

有人说,人在旅途,向前奔跑的姿态最美。常怀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心,让父母、老师看到你勇往直前的行动。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一

几年前,我有两家经常光顾的私藏服装店,在同一条路上,相隔不过步行五分钟的距离。

一家店的老板是个学服装设计的高冷妹子,对人爱理不理,价格挺贵,很少在店里,留个同样话少的小姑娘看店,据说是家里亲戚,一脉相承高贵冷艳,很少主动招呼客人,只冷冰冰报个价格。店堂布置其实挺有特色,极简性冷淡派,摒弃一切饱和色块,一进门就让人清心寡欲节制得不行,配上满屋子山本耀司风格的衣服,用料讲究、创意十足、剪裁巧妙而且十分实用。

平心而论,这家店很有特点,但是门可罗雀,我很为店能开多久担忧,要是关门了,我就少了一间可以挑衣服的私藏,这里即便贵点,也好过商场里很多国内外差异巨大天价而莫名的品牌。有一次,中奖般赶上老板在,作为买过几件衣服的老客,她也不太好意思完全扮冰雪皇后,我很小心地问,要不要适当做些活动或者宣传吸引更多的客人。

她扬着鲜艳欲滴的红指甲——这好像是她身上唯一的饱和色,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服装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吸引那么多不相关的人干嘛。

听起来也对,不是有个词叫“饥饿营销”吗?可我总是隐隐觉得,“饥饿营销”是拥有足够多的支持者之后的择优选择,顾客基数不够再搞“饥饿营销”,结果就真的饿死了。

我也明白,每个文艺女青年心目中都有个服装店梦,或者咖啡馆梦,都是极度自我的梦想,但是,在我有限的经历中,那些生意好的看似个性十足的品牌或者店面,无一不是特色化商业运营的成功案例,离开可行性完全拼个性,往往生存不下去,又何谈“自我”。

只是,这些道理,很多致力于“小而美”产业的女文青起初都听不进去,在她们心里,个性压倒一切,不性格毋宁死。

就像做人一样。

我忧心忡忡地走出这间店去街角的另一家,两家店简直就是南辕北辙的经典案例。

街角的这家店一派活色生香的暖艳,冬天暖气开到最大,大到让人误以为夏日近在眼前,兴兴头头采购春装新款;夏天冷气开到最足,足以卖出刚上市的秋装,还能预售掉产品杂志上的冬装新款。老板招牌一样穿着店里的衣服,熟稔地招呼每位顾客,问起家里的孩子或者狗,不过挑衣服得预约,理由是同一时间接待太多的顾客影响服务质量。

某个顾客稀少的下午,我捱到店里最终只剩下我一个客人,指着衣架上我不喜欢的衣服问她:“这些衣服谁会买呢?一点都不好看。”

老板微笑:“当然有人买啦,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卖衣服的大忌是自以为是地卖自己喜欢的款式,不考虑顾客的需求,我又不是川久保玲或者王大仁,随便披块布都有人买账觉得时尚,没有那个资本不能随便讲自我。”

我瞥了眼她的桌子,上面放了本帕科·昂德希尔的《顾客为什么购买》,这本零售业的圣经我自己看是因为在媒体负责商业广告运营,我第一次见到一家不大的服装店店主愿意花这么大心思研究购买心理学,而这些年,我身边很多朴素的人,给了我很多朴素的惊喜和钦佩。

我忍不住问:“难道衣服不是非常自我的选择吗?”

她一边整理衣架,一边慢悠悠地答:“衣服和人一样,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胆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资本。不是你觉得自己有个性就有个性,要世界承认你有性格才真是有性格,不然,自我给谁看呢?没有坚持自我的资本,就老老实实做家普通店,卖点大路货,逼格不是装出来的,得真有实力才行。至少现在,我卖不了那么有个性的衣服,这是我开倒了一家店之后的心声,不想我第二间店也倒掉。”

三十多岁的老板,原来二十来岁也开过一家只卖自己喜欢的服装店,很不幸地倒闭了,现在这个,是她深思熟虑之后的第二家店,生意红火。

坦率的说,我很清楚,自我与自由都是奢侈品,非常昂贵,需要强大的资本后盾与心理建设,如果没有,安安稳稳做个普通人,踏踏实实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装逼摆酷,也是自知之明。

就像这家店的老板,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以及顾客定位和喜好,到了一定年纪,不再不切实际地任性,倒也生活得周全。

而安稳的普通人,可能意味着要卖自己并不喜欢的衣服,忍受不热爱的工作,忍耐矛盾重重的婚姻,有些无法脱俗的趣味,不能想走就走的旅行,很多普通人,包括我自己,都想着怎么打破现状,做个更好的自我,只是,破局既需要勇气更需要资本,世界上有太多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希望在平凡的框架里做出不凡的改变,希望赋予“自我”更多耀眼的光环,只有胆量,没有资本,越是努力折腾,越是杀伤力大。

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胆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资本,的确是生活平顺的哲学。

后来,高冷妹子的店开不下去,转让给暖艳老板,成了她更加红火的第三家店。

或许,就像笛安说的,从一开始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赋其实只够做个不错的普通人,然后人就长大了。(文/李筱懿)。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二

卡子湾四队对我来说是个记忆颇深的地方,当然我说的是石河子那里的。那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的另一面最后终结的地方,离开那里以后我慢慢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性格由外向转变为内向,那里是留下我欢乐最多的地方。曾经回去过几回,熟悉的一切都物是人非。

回到新疆,父母让我在家休了半年亲自教我读书,由于认识个学校的老师他送我了套一年级的教材。半年后我通过考试进入了二年级读书,是我生平第一次跳级也是最后一次跳级。入学的那天,学费我记得好几百,家里并不宽裕但还是出了。

第一次坐在了铁皮包角的课桌面前,看着油亮光滑的桌面深深的感到喜悦,把桌子擦了好几遍。第一次上早读,我奇怪的读书(内地的读书方法类似唱书般的感觉,曾经是这样现在不知道了)方法让大伙笑了很久。我的同桌教我读书,耐心的示范读给我听。那会同学间比较朴实,也没有在意谁穿的好谁穿的差,下课了也不分男女的在一起玩耍。那会学会了跳皮筋、抓石子、跳房子,没有谁因为我没有户口歧视我都愿意带着我玩。那会有个家里开商店的同学时不时带来小吃让大家吃,那会觉得能吃个小吃好幸福。

那会我只用过铅笔,还是批发了一大把回来,能买个自动铅笔是个很骄傲的事,那会我也没有钱买橡皮写错了就划掉(这个习惯现在还有)。后来我三姨给我了支钢笔,让我兴奋了很久,用上了改正纸5毛一包每次都留到考试再用。演草纸都是拿买苹果的包装纸裁开用针线订成一个本本,正面用完了反面用。不得不提的是我对写作业一向不感兴趣,我创下了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记录,我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都没有老老实实的交完过假期作业,平常作业我也是大部分没有交过。亏了那会学习变好了考试都是前几的存在,老师才能一次次的忍受我不交作业。

那会我作文奇烂无比,除了作文其它都不差,数学我粗心被老师用竹板抽了几回后彻底长记性了(手都给我抽肿了)。我记得我曾经连个150字的短文都写不出来,老师把我妈叫去了给我妈看了其他学生的作文说我没有天赋,我记得我妈咪说你连个作文都教不好还好意思当老师。回来我妈咪去石河子买了一沓作文月刊给我,让我背,然后每天让我用语句描述天空的云彩风景,我妈咪的意思是看的多了记得多了不会写也会仿了。现在能码这么多字应该是亏了那会妈咪的帮助。

进入3年级,学习了音乐跳舞,那会没有人嘲笑我五音不全都鼓励我唱,也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去比赛。不得不说的是,曾经25人的班级如今已只剩15人。那会还不曾想到我也快成了离开的一员,硕大的教室搬走了一半桌子,半个教室都空着。这年的下半年,我就因经济原因休学了,看着他们背着书包上学挺羡慕但我没有去闹,我知道家里钱不多。后来,认识的学校老师来看我让我回去上学,掏了有史以来最低的学费50元读完了3个月。父母认识的老师送了我套教材,我得以重新回到学校。(文章阅读网:)。

我比较瘦弱被班上仅有其他3个男生欺负,剽悍的女班长带着剩下的几个女生拿着折断的树枝把3个男生打的躲进厕所不敢出来,逼着他们不敢再欺负我。现在想想我都只想笑,但更多的是感动。那年来了个女孩(乐如芳)很漂亮从台湾来的,文静白皙的她让大家很稀奇。我们很好奇台湾是个什么地方,它在哪里那边有什么不同。因为我回家的方向和她相同就天天一起回去,每天约好了在哪等她一起去上学,我记得她还帮我写过作业,这也是第一个帮我写作业的女孩。很多年后我不曾想到还用上了她的课本,看到熟悉的名字沉默了很久。

那年也认识了个民族朋友(耶尔麦克),是个哈萨克族,品学兼优的孩子,我经常和他比学习,我们在一个学校读书,他上的哈语班,我们一个年级就两个班(民、汉)。年级比赛就是我们两个班比赛,数学竞技我俩轮流第一第二,体育竞技他第一我出局,那会下课了都在一起玩没有民族的差异,有时还会到他家玩,至今记得他妹妹看上了我的毛绒玩具他给我抢走了。

那年学习委员病了,我们全班15个人带着凑钱买的礼物步行7公里多去她家看望她,谁也没想到第二年她就休学了。从此再也没有她的音信,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个开始。那也是我第一参与班级凑钱看望同学也是唯一一次了,不是我冷血而是这种活动再也没有了,那会的同学情真朴实。

那年第一次参与了春游活动,扛着红旗一路浩浩荡荡的开进山脚下,大家一窝蜂的往山上跑去,时不时的有人不小心掉进空洞里,然后就一起想办法捞上来。没有野炊也没有鲜花,有的只是满山的笑声有的只是每个班级的歌舞,纯粹的玩乐在山上野了一天才下来,受伤的咧咧嘴就那么过了(第二天也没有家长来追责)。

那年开始了义务劳动支援家乡建设摘西红柿,不得不说我不是干活的料,那会一天我才摘8袋子西红柿,那会干活还得自备午餐也没有钱。效率最低的我反而受到了全校表彰,只因为我是我们班唯一全勤的,我至今记得校长说能坚持下来本身就是成功是值得学习的。得了朵红花,老师又花钱给我了支笔,其它干活多的老师也一一给了奖励(现在这样的老师少啊)。进入4年级,我们几个同学去军营找同学玩,享受了黑屋子的待遇,因为我们擅闯军营还是翻进去的现在想想当时好侥幸。不过哨兵还不错给我们弄了点吃的,最后帮我们找到了同学。那年我们班的同学陆陆续续的走了,就剩下了8个人,每个人临行前都有个告别,互相依依不舍,还留下了唯一一张合影上面没有我,因为我不在,可惜我把它丢的找不到了。

那年我们搬了家认识了个漂亮姐姐(薛玉),她是房东的女儿,比我高两级,她经常带我去她们班玩,因为我妈咪画画她也常带她闺蜜们过来玩,她的班级就在我们班隔壁。当时我们学校是个阴盛阳衰的学校,每个就几个男生快成了女子学校了。很多在一起玩的姐姐们都忘记了,那会她们教我编头发让我抓她们的头发实验,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初她们咋想的,还教我做沙袋。

那会认识了有史以来最剽悍的女孩,当然后面才发现的,从来没有想过会和她们家成了经常来往的存在,也和她打闹很久,算是接触最久的朋友。在一起形同的水火的朋友就是我们,我们经常pk,么错是打架别说我欺负女孩,人家是军队里的孩子散打厉害,结局显然易见。后面才知道她已经很让我了,进了高中她是班里的一霸谁也打不过她。那会去她家里她妈咪把我当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放下工作带我到石河子市区逛,晚上让我睡她女儿的房子让她孩子睡客厅。后面联系也少了,我进入了大学她比我晚一届就慢慢失联了。

那年冬天我数学考了98分,这是最高的分数,是我数学最后一次考这么高的分数,这是我在四队交的最后一份卷子。那年冬天似乎感觉我要走了格外的冷,每天下课同学们都玩很晚回家。最后一节课,我收拾完东西说我走了,明年我不来了,我要转学了。大家都围了过来问我还回来么,我说会回来的,么有想到我失约了直到那所学校被停办我们也没能重聚。班长把自己的铅笔盒给了我说没见你用过铅笔盒,我的给你吧,其他同学把自己的笔尺子橡皮小刀本子给了我,说你上学还可以用。我流着泪都收下了,看了大家一圈想努力的把大家记住,可我现在还是忘记了。

那年以前我叫郭剑峰,随母姓,这个名字母亲希望我锋芒毕露,我也做到了在四队中学习上一直名列前茅。那年以前我活泼开朗合群。那年以后我改了名字多了庆,这是我自己改的字,原本是罄我闲不好写被我改了,没想到这一改彻底的改了我数年。

记忆的长河在时光的冲刷下激起朵朵浪花预示着记忆的破碎泯灭,我怕有一天我连这一点都记不住了,我怕有一天我的童年没有记忆,我怕我再见到他们没有丝毫的记忆。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相遇的时光,我只想说在那几年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我感谢在生命中遇到你们,能遇到我就很知足。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三

十一小长假结束了,本不想出去。想睡睡懒觉,看看比赛,打打篮球,做一顿属于自己的美味,宅在家里好好享受生活。

不巧,在苏州的儿时玩伴电话打来相邀,打心底不想辜负难得的七天长假,一张车票,开始行程。

去了穹窿山、木渎和甪直古镇以及后来又到嘉兴去了西塘。

其实,我个人有着很浓的古镇情节,江南六大古镇去了五个,骨子里最喜欢西塘。

西塘这个古镇,我去过不止一次,但从来不觉得厌烦,每次去就感觉像回家一样亲切!

那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巧合的是,我喜欢那小桥,那流水,那人家。

西塘弯弯曲曲直直斜斜的河和大大小小方方正正圆圆拱拱的桥把西塘隔了一条街道一条街道。

塔湾街和送子来凤桥构成了西塘的廊棚景区。所谓廊棚,就是有屋顶的街道,走在街上晴天晒不到太阳,雨天淋不到雨!环秀桥连接了廊棚景区和西街,西塘的大部分景区都在西街,而且街道狭窄,是西塘最拥挤的地方,也是我避而远之的地方!西街走到底过个桥就是塘东街,“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塘东街上都是酒家,现在被开发成了酒吧一条街,很吵。还有一条街是后街,也是一家家的奶茶店和酒吧。不过风格与塘东街截然不同!如果说塘东街的酒吧是摇滚系,那么后街上的小酒吧就是民谣或者轻音乐,独自一人或两三朋友走进去听听音乐,聊聊天,甚至是发发呆,足够虚度一下午的时光。

直到你离开还会听到驻唱歌手唱着他们心底的歌曲:月光小夜曲,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恋恋风尘···。

西塘,让我喜欢的一点还有她的美食小吃。

到一个地方去玩,往往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负。

我想象过有一天要带一两个,两三个朋友来西塘,专门为了走在沿河的街上边走边吃的场景。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好吃的:陆氏小混沌、钱氏豆腐花、管老太臭豆腐、霉干菜烧饼、芡实糕···。我们就那样走着,或许是因为偶然看到一家店铺前面排着很多人,或许是由于店主人的一声吆喝,或许只是刚刚晃悠到一家小吃店,恰好肚子抗议了一下,谁知道呢,品尝美食本不需要把握时机和寻找理由。

然而,时光总是短暂的,白天总是走走过场,我更喜欢夜幕下的西塘。

陌生地方的夜晚总会让我心生荡漾,太阳刚刚翻过马头墙从明清时代建筑的屋檐落下去,家家户户的红灯笼就亮了起来,一串一串就像是小贩将糖葫芦放错了位置。这时,河道里飘来了一盏盏莲花灯,引来了男男女女驻足赏灯嬉戏,让我有种穿越古代的感觉。

一个人漫步在石板街道,夜晚,人远比白天的少。石板略显光滑,似乎是被白天的人流摩擦所致,也许是因为岁月的调皮。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镇的固有特点。如果说周庄是小桥流水商人家(沈万三),乌镇是小桥流水文学家(矛盾),那么我总结西塘是小桥流水老人家!

没错儿,古镇里老年人很多。走进西塘古镇你会发现在每家每户前会有一个或两个老年人坐在小板凳或藤椅上,他们或自顾自向别处眺望着什么或慈祥的看着游人往来如织,偶尔点点头,即使没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可爱的老年人!

除了老年人,西塘的猫也很多,猫也是西塘的主人。

我不知道西塘怎么会有这么多猫咪,在小桥边,在屋顶,在奶茶店的柜台,在书店的椅子上···,哪里都有她们的身影,这种曝光度像是在宣告她们才是西塘的主人。游客,只是前来膜拜她们的的宠物!

恩,她们是够傲娇的。

我呢,走进来,随便点一杯喝的静静的坐在角落里,小憩。看看书,看看游人,打打瞌睡。有一次我一觉醒来发现我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只猫咪!

她黄白相间的皮肤,竖着两着耳朵,四只脚随意放在椅子上,尾巴耷拉着垂到了椅子外,我看到了她性感的脊背!恩,是她的背面,她高傲的都不给我一个正脸儿!

她就那样竖着两只耳朵望向远方,或许是在打量帅哥和美女。即使这样,我并没有怪罪她,我很耐心的看了她脊背一下午,直到她跑开了,我猜是因为害羞。她的不辞而别结束了我们的约会时光。

整个过程我正襟危坐,饶有兴趣,而她慵懒随意,漫不经心。

我相处过的西塘就是这样,有的人喜欢周庄的大气和商人文化气息,有的人喜欢乌镇的文艺和秀丽,而我却喜欢西塘的平易近人,朴实,喜欢西塘到处可见的美食,后街的音乐以及书店里那只傲娇的猫咪。

我知道,我和西塘还会再见,再见时还会有那种回家的亲切和邂逅的惊喜。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四

一个煦暖如同小阳春的冬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由三河中学方志刚老师的陪同下,走进了那个被称为“鸡叫狗咬听三县”的历史古镇,昔日远近闻名的淮河上游码头——老三河尖。

老三河尖,从整个固始县版图上看,有点像老鼠的尾巴,过去的童园、黄营、三淮、建湾四个村的上万人就生活在这条独特而狭长的“老鼠尾巴”上。

一条从东南流来的史灌河,还有从西南流来的淮河,两条河流犹如穿越千山万壑的两条银蛇,扑向坦荡荡的千里原野,随着地势的凸凹不平,两条银线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奔腾咆哮,大气磅礴,奔流不息;时而在平原地带又静悄悄的,作潺潺流淌的逍遥游。时缓时急的流水声犹如美妙的乐章,舒张有序,同时它们把三河尖镇分为西岸、东岸,俯视地貌,犹如英语字母的“a”字形一般,“a”字右面的一捺在镇子南面是史灌河,其南岸即是隶属安徽省霍邱县的南小店孜、大吴台孜,史灌河往东流到本镇建湾“老鼠尾巴”汇入淮河。左面的一撇在镇子北面是淮河,其北岸即为安徽省阜南县的童楼、桂庙,也流至“老鼠尾巴”与史灌河交汇,这就是“a”字的上面的尖儿。三河尖之名,名副其实。“a”字中间的一小横,为南北流向,长约四五华里,这就是阻隔东西两岸的夹河。昔日的机关单位、繁华的街市都在这夹河边上。

三河尖扼千里淮河水运要道,三河交汇,水运发达。上通颖亳,下达江湖。依傍着淮河、史灌河、泉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淮河古老悠久的航运史、通商史中,久久漂流着三河尖的名字。在水路运输发达的时代,这里作为一个淮河上游码头,商贾云集,水运通畅,文化灿烂。盛极一时的古三河尖镇曾是闻名豫、鄂、皖三省的重镇,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河面之上,舟樯如林,绵延数里;码头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三河尖古镇白日笙歌不断,夜晚更是灯火无眠,繁华之极。据说,当年青年食堂(妓院)泼出的洗脸水都能染红半条街。河上官船穿梭,私船桅杆林立;岸上商贾云集,军队、大员、贩夫、走卒、红男绿女、打花鼓玩猴的、刷街的、卖唱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荟萃于此。“十里河港桅杆林立,水陆灯火交相辉映”,市场繁华,歌舞升平,素有“小上海”的美称。

三河尖拥有东西、南北走向的大街多条,密匝匝儿挤满了上百家店铺,是淮河最繁华的港埠之一。东街多商业,西街多餐馆。外地客商大都长住于此。交易多为“夜市”,灯火辉煌,通宵达旦。据说当时三河尖镇一晚上的贸易成交量,就超过本县黎集、蒋集、郭陆滩、往流三天的总和,故有“一黎、二蒋、三滩、四往,不如三河尖一晚上”之说。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进步,淮河航运业优势不再,三河尖不得不回归农耕之路。然而,三河交汇、全省最低的地理特点,使其十年九涝、收成不保。“有女不嫁三河尖,十年就有九年淹。一年四季忙到头,少吃少穿少油盐”。“小上海”的繁华逐渐被“大水窝”的贫困所替代,民众生活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1993年,随着国家“淮河治理委员会”动迁令的颁布,生活在这行蓄洪区滩涂上的.数万人,陆陆续续迁移走了,镇机关迁址了,庄台推平了,国家计划把这里建成了湿地公园。如今,公园还没建好,土地长得还是庄稼。滩涂行洪区有时几年没有行过洪水,便是肥沃的土地。三河尖这个历史上曾一度繁华的古镇从此灰飞烟灭!

眼前的三河尖古镇,断壁残垣、满目疮痍。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房屋零零散散,高高筑起的庄台杂草横生。几株老槐树、苦楝树在艳阳中相互守望着,没有精神;偶尔听到几声狗叫,说明还有生命存在。旷野茫茫,很难见到人来车往,这里,除了苍凉就是凄凉!过去的盐库、粮库、学校、会馆、戏院、码头……成了半堵墙、一片瓦、二根朽木、几个模糊的门头牌字,用手抚摸一下,便是满手的历史痕迹。

站在这块散发着岁月霉腐气息的土地上,带给我的是不尽的悲凉。脚下荒废的小路于萋萋芳草间折来绕去,已挡不住它行将消失的命运。“舟车辐辏,樯帆林立,通衢五省,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在这里已不再了!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五

古镇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描写古镇的。

散文。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标语,“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20xx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决定去看看周村古镇,这个我省著名的商业古镇。起了个大早,初秋的清晨有丝丝凉意,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叶上挂满了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披着初升的阳光向着鲁中古镇——周村前行,去追寻鲁商文化的足迹。

临进周村远远便看见“天下第一村”的牌坊,巍然矗立。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大街一带各商号张灯结彩,请来了旱船、狮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钦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进入古镇大街,便看到右侧矗立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旱码头”三个大字。史载周村古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清朝中叶,周村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陆上商品贸易、物资流通集散地)。

沿着古街往前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回到了600多年前的商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建筑,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马车、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绸布庄······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今也还在延续着她的辉煌。

很难想象在淄博这个现代化城市中,还有一座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古镇,不由的我生出几分好奇。据说周村古镇,原有商业老街巷36条,还有许多小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拆旧建新”大潮汹涌,尽管一些民间有识之士极力为古街保护呼吁奔走,但仍难逃厄运,绝大部分荡然无存。也听说淄博市在城市改造中因资金短缺而保留下了古镇的这条街,还听说那年张艺谋巩俐他们在这里拍《活着》也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由的我又生出几分感叹:万幸,万幸!因此,这条古街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历史,鲁商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广大,也才成为当下稀有的旅游资源。

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摸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印染、雕刻、古玩、奇石、字画、烧饼、蜜罐、煮锅······虽然同样是做生意,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广告牌,没有叫卖声,没有口若悬河地宣传推销声,也不像当今商海中拼搏的人们那样匆忙紧张,此刻还真有一种不知是何年何夕的感觉。店主人们慵懒、休闲、从容地摆弄着小狗、摆弄着鸟笼、三三两两下着棋、打着牌·····我想莫非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这快风水宝地之中,享受着物质的非物的质文化遗产,不需要努力,便也会财源滚滚,所以才如此神定气闲。

的确是这样,周村古商城古朴而神奇,蕴藏着许多秘密,满街流淌着故事。据说居民魏女士的大姨早年送给她一只碗,她一直当饭碗用了五六年,专家一鉴定,却是一只“康熙斗彩花卉纹碗”,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居民吕先生下乡搜集旧物,一个老大爷50块钱卖给他一把破椅子,却原来是一把价值一二十万的明代古椅。

逛了很多商铺,最热闹的是烧饼铺了,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即将出炉的烧饼。周村烧饼可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包装精美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如这里的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铺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我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终于也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烧饼,正如传说的那样: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丝绸店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周村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清末各地丝商纷纷到周村投资办厂。周村逐渐发展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如今丝绸店仍旧保留了古老的经营方式,进门仍是封闭的红漆木板柜台,各色花样的丝绸仍是卷成长条布卷排列在柜台上,柜台里边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着顾客。这里的气氛很舒雅,偶尔,还会听到一曲琵琶从店铺里飘出,或是一阵京胡拉的有板有眼,好不惬意。

周村的丝绸织染业也是相当的繁荣,《大染坊》正是当时印染业的一个真实再现,这里也是大染坊拍摄地。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让古商城走上荧屏,之后《闯关东》、《中国商人》、《旱码头》等影视剧组也都纷纷在这里取景。

古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完好的深宅大院,杨家大院是这些大院的代表作。大院的主人就是鲁商的代表人物杨瑞清。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封建皇权深恶痛绝,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积极与外国商人接触,给那个时代的周村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商理念。在他的运作下,周村有了现代化的丝织设备,有了电灯,甚至先于北京有了电影放映。

杨家大院是二进四合院,前后相连。院中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树,也有近几年新植的树木,花园中有各种奇花异草,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观赏石,两个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规模不小的马厩和停放在那里的马车以及司马人住的房子,处处彰显出当时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中西合璧,有精美的中式字画、古玩、刺绣、木雕,也有欧式的沙发、茶几、唱机等,处处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味还有前卫、时尚、新潮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近代鲁商儒雅的生活情趣。

古镇造就了商人也造就了政治家,周村历史上的状元王应统便是其中的一个。王应统(1663~1715),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在康熙二十三(1684)中武举,但不喜欢人朝为官,二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状元府也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大染坊、瑞蚨祥、三益堂······这些古镇上著名的商铺以及商铺主人的住宅大院也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古商城充满了浓厚的北方民俗气息,早上敲响“天下第一锣”,寓意大小商家鸿运当头、生意兴隆;在景区北口入口处,来自民间的锣鼓队穿上传统的服装打锣、敲鼓、吹起欢快的唢呐调;民俗婚礼的花轿穿街而过;洋车、马车往返不停,当然还有古镇上那些具有古老气质的人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追寻者,有序地热闹着古镇。

昔日鲁商文化在这里崛起,今日鲁商文化在这里传承。走进古镇踏今访古,既是为传奇而来,更为文化古韵而来。

作者:金梧桐。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雨水,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

诗词。

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文章,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古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镇内现存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

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

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总占地面积为3044.75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年4月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作者:茉莉金香。

自从十几年前去过了苏州,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镇街间。从招嫁楼,到七宝,到南翔,到泗泾,到枫泾,金泽、练塘,朱家角,到千灯,锦溪,同里,周庄,西塘,乌镇,惠山。穿行于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镇,常常忘记今夕何夕,久了,总觉得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岁月的脚步轻轻,历史的印迹重重。

喜欢古镇,是为了体味那种不同时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旧的房屋里陈列着冰箱,液晶电视,空调,桌上有电脑,电饭煲等电器设备,窗前摆放着舒蕾,飘柔,门外有电信的宽带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融合。仔细想想,我想体味古镇那种昔日的繁华,所以我喜欢热闹的古镇,人来人往,商业发达,而这些势必融合了现代人的理念,生活方式,繁华中迷失了什么;而那些安静的古镇,或依然有人生活着,或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却也让我于安静中有了丝丝的落寞。我不是文人或艺术家,安静给不了我灵感。于是,我觉得自己是在叶公好龙。

记得在惠山古镇,深宅大院,岁月沧桑,唯有墙上的字牌注解,让游客了解,仅是如是说,独坐在静谧的大院中,倚栏,仰视高檐残塬,心静如水,倏忽间依稀看到有古时装扮的人从昏暗的深堂里踱出,近了、近了,仿佛要握手、却似灵魂被惊醒、似南柯一梦,后背有凉意,头顶却是暖暖的阳光,其实,谁都回不去谁的世界!现在,不敢独自走进旧时的院落,不敢触碰那墙,那门,不敢踏上咯吱咯吱的木梯,只为不想惊扰这些古老的岁月的魂。彼时的古镇彼时的情怀,已是流年似水,今时的古镇今时的人们,也只是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古,是一种美好的奢侈的愿望!

国庆长假,女儿说,她想要去看看古镇,因为她也喜欢那种旧宅子的感觉。我挺感动,说明女儿长大了,可以看懂江南,或者想要看懂江南。于我而言,江南不是简单的一水一桥,一石一瓦,江南是一碗粥,融进了浓浓的千古文人情怀的粥,粥里有甜美,更多的是沉淀!带着女儿,走过布满青苔的石板桥,穿过幽深斑驳的长廊,走进旧宅深院,透过天井望向那片天,用心体味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浮华,留在心底的,或许有很多细腻的,无以言表的情愫。

不过,真的很美!

于是,总是情难自禁,在阴雨霏霏时,在春暖花开时,一定要去古镇走一走,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要从青石板的路上踏过,从斑驳青苔的拱桥上走过,在扶风垂柳边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情怀,就这样,一次次的,沉淀!长亭外,古道边!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六

春天!好像是雨的雨季!一个深呼吸!还有雨后的泥土的气息!不知道你那的天气是否也是如此的美丽。在这个多雨的春季似乎是只为了遇见你!才有如此的雨丝。也就有我们接下来的故事!对自己说过从此便不再轻易落泪。却为了谁哭的更多,而我为了眼泪怕被人看见!努力的强忍却抵不过眼泪的力量。

题记写给自己

写与关于你我曾经现在期待未来

一首歌一段故事,旋律的音符诉说着谁是谁的故事,温柔浅尝即止。受伤还是自己。还是那一刻真心?有时候因为害怕某件事的发生!一直逃避着所有到最后也只能与某个借口来接受。给了自己一个不是出口的出口。悲伤!好像是喜欢了这样的字眼,悲伤的歌曲悲伤的心情悲伤的眼泪!是谁赐以的过程,一路缤纷走到虔诚。从什么时候开始了习惯性的发呆习惯性的等待!是不是因为太过固执忘了你也有你的难以启齿。有人说我偏执我说这是我唯一的自私我就像是个傻子,一直以来执意的事不曾对谁说可我希望你们是我的倾听者。可我胆小的只能与眼泪肆放我的难过。可是当黑夜到来时我又无处可躲裸露无疑的被看见了所有!卸装了所有的伪装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是脆弱。越想隐藏躲不过。梦!一直以来都喜欢着我可以在里面毫无顾虑的自我!甜蜜总是刻意间想要永远,甜蜜落幕悲伤华丽般上演,你我的弹奏留在瞬间。放手只因我看不见未来还是我不勇敢。我说我这样的傻子你不必在乎你说这亦是你的坚持!可是关于你关于未来又该如何续写。

写与痴情的朋友,并为他(她)祝福

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人你不喜欢所谓的世俗就是这样谁为谁动情谁不把谁当真谁为谁一直努力付出谁又对谁不屑一顾!忘了那无止尽的孤单承受着夜的安抚!刻意的假装不在乎。某些事情来的太仓促!有些人错过再也无法弥补!剩下的回忆当!真的累了真的疲惫了一次不小心的眼神而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一次的相遇也许是一个误会、却天真的以为那是上天给的机会;让这一次能够完美不顾一切的转身就让我破灭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感觉,一句话分手可以让原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平行线的交叉过了也就再也无法续集。放弃代表着什么只能是自己明白爱已决绝为何还给那么点希望还是因为心中那一个莫名其妙的自私作祟!一年两年直到三年最后的结局呢?始料未及的一句对不起就此划下句点彼此留给彼此就是那残破不堪的回忆!回忆是你们唯一的纪念品了!只是倾尽一生或许唯一能做到的只是淡忘!遗忘!是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又有谁能明了现在的我能明白快乐永远抵挡不了那痛彻心扉的悲伤永远转身遇见悲伤!也许一首歌会让你淡忘但是代价是余生。可是我能做什么最多也只能是祝福。

尾语

长大了也许就意味着要学会所有的所有相识相遇相知然后接受着分离这是必经之路没人会永远的陪着谁谁说离开是为了下一次相遇谁说等待不是件痛苦的追寻可我为什么在这里碎碎语!眼泪湿了枕头不被人看见我的所有只有夜知道我的难过我懂得让难过升华却不懂如何将它淡化。云的方向风知道,我的感想又有谁明了?最后眼泪知道!我只想逃逃到不属于我的所有不知道。

什么还在眷恋还是为了你们的好。从此我不得不学会勇敢。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七

lili是我正式进入职场接触的第一个同事,自称美少女她妈,是那种任何人见到都会喜欢她的人。所以十年过去了,尽管已失去联系,她一直是我多年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刻,和喜欢的人。

就这样她把我带到了公司。

她就是传说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子。

在公司是精明能干的业务能手,老板最信任器重的左膀右臂,但凡见重要的客户,谈大项目,一定要有她在场。只要有她在,没有搞不定的事。

我起初跟着她实习,常对她周到的为人处事佩服的一愣一愣。

公司每次邀请所有同事和家属聚餐,或到她家做客,都会见到她的爱人和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外面好人缘的她,在家更是随时听到笑声的贤妻良母。在任何人眼中,她都是个幸福的女人。

我一直觉得,这样冰雪聪明,优秀可爱的女子,理所当然有个幸福的家庭。

后来她被派到深圳分公司,担任负责人。

按说是被委以重任,升职了。

可一个星期后她竟然回来辞职了。宁愿到一个当地公司从基层开始做起。

原来她出差期间,丈夫从没有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发过一次信息。就是从她说要回来,到第二天回到家,在路上也没有一个问候。她说再这样长时间两地分居下去,早晚得散。

听她说完,我惊讶的说:看你们平时感情很好的呀!

而且我觉得倘若他丈夫真是一个那么冷漠无情的人,为他放弃大好前程牺牲自己,值得吗?

她哈哈地笑,说丫头你太天真了。幸福的婚姻都是经营出来的。

她没有像很多女人那样抱怨,委屈,纠结。和我们说起来也是云淡风轻,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依然爽朗的笑声。

如今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真的觉得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那句:“在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是对婚姻的最好诠释。

而lili,是个明白人。

02。

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有一对夫妻是我一直最敬佩最羡慕,也是堪称幸福的模范夫妻。

兰大哥和刘姐,是我们一个旅行俱乐部的会员。二人都曾是上市公司高管,如今退休了,两人一起到处旅行,还自驾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去年5月他们自驾去西藏时,经过贵阳,我们就约了见面小聚。

不同于很多中年夫妻之间无话可说。兰大哥和刘姐都很健谈,而且互相之间有眼神交流,相互尊重与赞美,自然地牵着手。幸福溢于言表。

也见过恩爱的夫妻,但像他们这样和谐自然的关系,真是少见。

于是大家都向他们请教相处之道。

刘姐说,他们年轻时其实也会争吵,和很多人一样。但很快,他们两人都同时意识到问题了,觉得这是在互相伤害。

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学习,两人一起看书,一起参加灵修方面的课程,一起旅行。当两个人都在同一个频率上时,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痛苦,觉得对方总和自己不在一个频率上。常会有愤怒、被冷落、受伤害等等之类的情绪。

其实,是我们修行不够罢了。

03。

最近经常看到各种名人的出轨、离婚的新闻,热闹非凡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幸福怎么这样难。

事实上,这是一条向内的道路。

我们需要担负着为自己进行学习和修行的责任。,

这种责任我们无法推卸,也不可能交给别人。

不幸的人大多相似,而幸福的人,都在默默努力,默默收获。

写到这里,已是平安夜了。祝你:平安,幸福!

公众号:公众号:雨轩小记(yuxuanxiaoji)。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篇十八

群里,甘同学分享了老家水乡春节红火喜庆的图片。春的节日里,天比以往多了些本该有的颜色,没有往昔的色纯、色真,怎么说才更贴切?!我想还是家乡的方言能够准确表达,也许,只有家乡的人才能领会,就是这天色有些“屁温”,说蓝不蓝,说灰不灰的。总比那常被霾拒之千里之外要好多了,起码你能见到天,知道它还是蓝色的,尽管说有些灰头土脸。

故乡的水岸,青瓦白墙,只有那色彩一青一白与儿时记忆中的一样清晰。这人为的的水景商业街,多少改变了些古老河道的荒芜,给古镇带来跟风的活力。不管前景如何,它总是把古镇灰黄的街道、灰黄形象用色彩装扮一新。

2000年以前,古镇于我依然是一个地理位置和概念。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它一直就像一个故事在心里沉睡。它在那默默沉淀着岁月和历史,我在学校仔仔求学、在工地把青春飞扬。在工地,听同事讲我知道了它的九街十八巷、它的城隍庙、它的报本寺塔、它的教稼园、它的绿野书院还有东塬和西塬。它的河滩会和那一西一北绕境的氵韦河、蛇行而过的漆水河。

由于工作原因,十六年前我第一次踏上了它的土地,置身于那十字街头,对古镇的想像和期盼瞬间灰飞烟灭。那每每涌起的向往与故事再也无法继续。萧瑟的衔景、昏暗的店铺、还有那无力于风中的横幅和幌子……这就是那传说中的千年古镇?!

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再次走进这古镇,似乎它又在另一段故事中沉睡。后来有了车,有了周末与节日的时间,几次同家人、朋友去镇北面的苏武墓园和镇东的教稼园参观,算是再次与古镇重逢。镇东的南北街门面门头一色的二层青砖灰瓦、黑底金字,彷佛穿越千年回到从前。路西有家店里的旗花面与猪蹄听说很有名气,后来多次光顾除了妻老是留恋那猪蹄外,旗花面与小时候在自家和别家待客的相比除了鸡汤也差不多。古镇还是那座于西塬脚下,遥望东塬,氵韦、漆二水环而拱之,在苍穹之下把春风秋雨沐浴。

这几天,圈里的朋友、同学不约而同发着水乡年节的照片,红火、热闹,逛街的人络绎不绝。给节日增添了几份喜庆。

如果觉得《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如何写(优秀18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