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吉利汽车从血本无归 屡遭反对到收购欧洲品牌 年销售额1653亿 他做了什么

吉利汽车从血本无归 屡遭反对到收购欧洲品牌 年销售额1653亿 他做了什么

时间:2019-07-12 14:31:24

相关推荐

吉利汽车从血本无归 屡遭反对到收购欧洲品牌 年销售额1653亿 他做了什么

引言:

周日美联航空超售机票,随机抽选4人下机,4人中一华裔医生被暴力拖拽下机......

时至今日依然随处可见欧美对华的偏见。

而作为国产车的吉利却可以成功收购沃尔沃并一举成功,他是怎么做的呢?

吉利作为国产品牌,吞下沃尔沃并一举成功——全球销量突破12万辆,利润12亿元,彻底扭转了福特治下连年亏损的局面。

3月,当吉利吞下沃尔沃时,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话。而六年后,他们都失望了。

对于这样的逆袭,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早已习惯。在他早年的创业生涯中,曾经数次闯入禁区,承受着很多人的嘲笑和斥责,但他把每一次挫折化作动力,最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初期:行行涉猎,直到涉入房地产,血本无归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创业。

他办过照相馆,做过冰箱配件(不久销售额就做到了四五千万),还卖过装潢材料(镁铝曲板、铝塑板都大获成功)

创业初期,李书福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在利润的驱动下,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四处出击,尝试了很多行业。直到有一天,他栽在了房地产上。

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李书福带上几千万去炒楼,结果接到了最后一棒,血本无归。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事后他总结道:我只能干实业!

机遇:一次意外,一个转机

李书福在深圳求学期间,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汽车。后来,他拆开发现,里面也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于是,他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但彼时,汽车业还没对民营资本开放,连造摩托车都要许可证。李书福不得已,只好找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合作,用对方的许可证来生产,然后每辆车给对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刚开始,做的是跨式摩托车,销量并不好。而一次意外带来了一个机会。

有一次,一个员工骑着借来一辆台湾产踏板摩托车,在路上和一辆军车迎面相撞,摩托车被毁。事后,李书福兄弟在查看车辆受损程度时,发现踏板摩托车其实很简单,自己也能造。

于是他花一年多时间把踏板摩托车造了出来,结果在市场上卖疯了。

眼看销量暴涨,合作方提高了要价,李书福转而收购了临海一家摩托车厂,开始独立生产。

1998年他的摩托车销售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

秘密基地完成造车梦

虽然铝塑板和摩托车很成功,但李书福心中一直有个造车梦。但这个想法,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强烈反对。

1996年6月,李书福把刚毕业的安聪慧叫到身边,指着一张图纸对他说:“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但其实,李书福真正的目的是建一个汽车生产基地。

一个月后,在办事的路上,李书福突然对安聪慧说:“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是那种车吗?”安聪慧很惊讶,指着车窗外的一辆皮卡问。

“不,就要造这种奔驰车!”李书福看着对方,拍了拍车内的座椅说。

“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安聪慧惊呆了。

“如果我们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这是一个秘密。”李书福狡黠一笑。

就在基地秘密建设的同时,李书福开始了造车运动。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将它们组装起来。

一年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

消息传开后,引来很多人嘲笑。在他们看来,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民营企业也想干汽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李书福回应道: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吗?

尴尬:没有许可证

除了人们的质疑,李书福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吉利需要一张许可证!

他先后找到当地经委、省机械厅、国家机械部,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

四处碰壁后,李书福打起了曲线救国的主意。他投入1400万将四川德阳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收购。但对方只能生产微型客车,因此接下来几年,吉利只能打政策擦边球,生产两厢车。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发出700多张邀请函,办了100桌酒席,但当时吉利还是黑户口,几乎没有嘉宾敢来捧场。

第一辆吉利豪情下线豪情下线后,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奔走,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为私营企业摇旗呐喊。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动情地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了轿车的许可证。

心疼:交了8亿学费,放弃太可惜

吉利刚生产汽车时,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发动机。销量上来后,对方突然要求涨价。安聪慧奉命到天津跟对方谈判,一连七天,吉利的工厂不得不停工。这件事让李书福意识到,吉利要想做大,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一年的努力钻研,终于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核心部件。2000年,国家投资8亿元,组织上汽、天汽研发自动变速箱。两年后,钱花光了,还是没研发出来,最终放弃了。

李书福心想,8亿学费都交了,放弃太可惜。于是,他从天津齿轮箱厂挖来徐柄宽,后者也是当年自动变速箱攻关团队的专家。

“自动变速箱能不能继续搞成?”李书福问。

“可能性是有的,最多百分之五十。”徐柄宽说。

“如果在吉利干,要花多少钱?”他接着问。

“1500万到2000万!”徐柄宽答道。

李书福盘算了一下,觉得可以接受。于是,他请徐柄宽到吉利成立变速箱公司,同时从日本和德国买来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开始了研制工作。

,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发成功,装在了新车自由舰上。

找到感觉的吉利,继续在研发路上前进。,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引起世界汽车技术的一场飓风,为中国汽车业赢得了荣誉。

转运:穷小子认养了贵族儿子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国产车长期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书福将目光投向国外,他决定通过收购来获得技术和品牌。

,吉利出资英国锰铜公司,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DSI。但李书福最中意的还是沃尔沃,早在2002年他就语出惊人,要把沃尔沃买下来。

沃尔沃是全球四大豪车之一,有近70年历史,而当时的吉利刚拿到汽车目录,准备生产轿车。李书福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的金融危机,给了李书福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巨额亏损下,福特新任CEO穆拉利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

李书福看准机会,果断出手。他先去了一趟英国,争取到汇丰银行的支持,之后前往美国,拜访福特公司高层。但对方并不感兴趣。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李书福并不死心。他先后两次跑到底特律参加车展,找机会跟福特首席财务官喝咖啡,希望收购沃尔沃。但对方告诉他:我们一年的销售额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言下之意,吉利太小,还不够格。

李书福不放弃,依旧软破硬泡。一来二去,对方记住了这个执著的中国人。后来,当福特下决心出售沃尔沃时,把吉利列为优先竞购者。

为了说服对方,李书福聘请罗斯柴尔德、德勤、富尔德等机构,组成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谈判。据说,光是双方准备的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吉利的谈判成员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身处何处。

经过不懈的努力,3月28日,吉利终于在瑞典哥德堡拿下沃尔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人,一举改写了历史。

放虎归山,让它恢复野性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直伴随着争议和质疑。大多数人不相信吉利的实力。

早在谈判期间,沃尔沃的工会代表就质问李书福: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解释,吉利凭什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与会的福特高层很紧张:这怎么可能?没想到李书福平静地回答:“可以。I love you!”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收购完成后,人们担心吉利无法融合沃尔沃。毕竟自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早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

但李书福似乎很有信心,他发誓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他还分析说,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怎样把规模做上去呢?李书福的办法是充分放权。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派了一两百人过去,以至很多中高层都是美国人,影响了对方员工的积极性。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实行港人治港式的管理。对此,李书福解释道,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表示,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事实证明,李书福的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下,吉利短短几年间,造车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推出帝豪、博瑞、博越等多款令人惊艳的汽车;与此同时,沃尔沃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销量大幅增长,一举摆脱了福特治下的颓势。

展望未来,李书福认为未来十年,汽车将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发展。这对吉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吉利必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增强应对市场的灵活性。“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他说。

如果觉得《吉利汽车从血本无归 屡遭反对到收购欧洲品牌 年销售额1653亿 他做了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