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哪些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哪些问题

时间:2019-03-02 06:37:13

相关推荐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哪些问题

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心理的成长,大部分是在青少年时期完成的,在这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同样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突发、多发期,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不少不健康的行为我们不可以只想着如何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要研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青少年时期对于未来的人生如何走,选择哪条道路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于是心里可能会产生更多困惑,非常渴望有人来帮他们解决心里纠结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好坏,归结于青少年自身,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结果。所以,如何给青少年知道,对他们的心理起到锻炼是让青少年发展出完善的较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方法。

青少年心理教育最主要在于家庭,怎样教导孩子是非常关键的技巧。有一半左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教育,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人不能正确教育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首先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也不能给孩子感觉压力过大过重,家庭关系首先要做到和睦,这样孩子才可以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现在的年轻家长一般都自我意识比较强,常常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因此如何放低自己的姿态,主动去和孩子进行交流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觉得,主动当面跟孩子交流,显示不出自己作为长辈的样子,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方式可以采用,例如QQ,短信,打电话等等,同时,孩子对于自己的同龄人肯定交流起来会比跟长辈自然,因此家长也可以介绍一些朋友与孩子年龄相仿的朋友给孩子,让他们自主交流成长。

现在社会铺天盖地的传媒新闻消息良莠不齐,老百姓可以接受新信息,思考并做出行为的途径只有依靠媒体,因此媒体跟青少年心理是否可以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多传播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具有科学性的思想。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哪些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众多父母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如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及负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1、陕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7、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三、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措施

由于目前我国心理保健网络还很不健全,因此,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入学不适应的预防

儿童从一个爱护照顾的家庭或幼儿园来到纪律严明、课多、需要较强独立自觉的学校中,前后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通常,大部分儿童在一、二周内就能适应。但有少数儿童却总感到陌生、恐惧、怀疑、拘谨等,从而抑制了其积极参与学校生活。作为教师要避免批评或呵斥,多对其关心、爱护和指导,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

中学生在入学适应上有下述八个问题需要帮助指导。

⑴学校正规课程的适应。应着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

⑵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要着重培养中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⑶学校情绪生活的适应。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小学新生积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防止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⑷学校人际关系的适应。教师应以身作则,对小学新生进行必要的交友指导。

⑸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应着重培养中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⑹学校集体生活的适应。应着重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⑺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现在不提倡给一、二年级的学生留作业,但课后要养成复习、预习,整理书包、铅笔盒的习惯还是挺必要的。

⑻对生活作息的适应。入学了,对原来的生活作息有所改变,但应及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学习。

二、学习疲劳的预防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紧张学习后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预防中学生学习疲劳的主要措施有:

⑴科学安排各科的课程。上、下午的第一节一般安排中等难度的学科(如常识、思品),上午第二、三节可安排难度较大的学科(如语文、数学)。星期二和星期四可安排较难的课程,星期一和星期五则应安排较容易或轻松的课程。

⑵重视课程教学的心理卫生。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深浅适度;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形象直观、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科学地组织复习、考试;在教学环境上,声音、室温、光线、空气流通和课桌椅的安排都应注意身心保健的要求。

⑶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教师上课勿拖堂,课间应引导学生到室外适当地活动。课外作业量要严格控制,最好能做到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尽量不留家庭作业,课外文体活动适量。同时还应与家长加强沟通,确保中学生的足够的睡眠时间。

⑷注意儿童的营养。学校应指导家长及时矫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挑食、偏食现象以及甜食营养品的做法。

⑸开展放松训练。学校应及时试行和推广各种心理保健操,定期开展放松训练。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条件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儿童标准

1、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2、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3、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5、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6、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如果觉得《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哪些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