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针刺的角度 方向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 方向和深度

时间:2023-12-01 16:43:56

相关推荐

针刺的角度 方向和深度

古方中医指出: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要掌握正确的针刺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针刺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要正确对风池、风府、哑门等接近延髓等重要部位的穴位尤应注意以防意外情况发生,一、古人针灸“针刺几分”的意思:指针刺的深度是多少,1分=1寸,反之,1寸=10分,斜刺:针身与皮肤,针前应,二、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故技巧并非一两句能说明白的,网上有比较多的视频,根据病症和针刺的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刺针并且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适宜的话不会出现扎到内脏的现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针刺角度是指针身和皮肤所成的夹角,针刺的方向指针身刺入时应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而言。针刺的深度则是说明针身进入皮肤的深浅。进针后,要考虑角度、方向和深度,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并保证针刺安全。

针刺的角度一般分三种: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2.斜刺:针身与皮肤约呈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掌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至,持针的手叫“刺手”,一般习惯用右手;辅助刺手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说明针刺操作时左右两手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左持而御之”,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1进针角度: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初学者除了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外,针刺取穴至关重要,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小儿囟门未闭合时。

不同的穴位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要求不尽相同,这在前面已有具体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行针基本手法进针后再施行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的基本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将针从浅层插到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这样反复地提下插的手法叫做提插法。提插幅度一般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进行前后、左右的行针动作,即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行针手法称为捻转法。捻转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另外,必须注意捻转时不能单方向转动,否则针身容易牵缠肌纤维,使受术者局部疼痛,并造成出针困难。

针刺的感应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现代称为“针感”。产生寥针感时, 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在针刺部位有酸、胀、重、麻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针刺不同穴位,往往出现不同的感应。例如,头额部穴位以局部胀感为多;肌肉丰厚处赴的穴位比较容易出现酸感。即使在同一穴位上,由于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针感。针刺感应与防治疾病的效果有很大关系,因此,要细心体会,切实掌握。

古人针灸根据不同部位,不同体质、年龄,不同的病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持针法持针就是拿针,如果有操作不当如肩胸背部穴位直刺过深会伤及,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右手持针的,初学者除了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外针刺取穴至关重要,《灵枢》说:“右主推之,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古方中医指出: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是现代讲的进几寸吗?,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

如果觉得《针刺的角度 方向和深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