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摘自天涯论坛

摘自天涯论坛

时间:2024-03-20 11:21:51

相关推荐

摘自天涯论坛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梵与幻的观念与大乘佛教中观派理论的一致性,如果将他们指代名称的词稍一更改,便可发现其思路的惊人相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空宗)的奠基人,龙树菩萨(生于西元2--3世纪,比商羯罗早大概500年)。商羯罗和龙树都采用“摩耶说”(幻论)来解释世界现象,而商羯罗无属性的“梵”与龙树的“空”非常相似。商羯罗虽然对佛教某些派别进行了批判,但他的哲学理论明显地受到大乘佛教思想的影响。商羯罗对于梵和幻的论述和龙树的空和幻的学说大致相似。他所主张的上梵与下梵和龙树所主张的真谛和俗谛也有类似之处。根据龙树的看法,空既不是有,不是无,也不是时有时无,所谓“非有非无”,不落断常二边。因此商羯罗受到了后代的吠檀多哲学家耶牟那、罗摩奴阇、摩陀婆等的攻击,认为他的不二论与佛教本质上相同。16世纪后半叶的数论派哲学家识比丘认为商羯罗的幻论同唯识宗的观点一致,正式称商羯罗为“假面的佛教徒”。

简单点说,龙树和商羯罗,两位不世出的奇才,隔500年而遥相呼应。龙树菩萨认为,不执空以否定有,不执有以排斥空;空在有中,有不离空,空有相摄,是为二谛。烦恼和菩提并无分别,世间与涅盘本来一体,原无二致,故主张不离人间而求解脱。我们可以直接从最具代表性的大乘佛教禅宗中体会到这些,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因为无明,产生意识分辨差别而无法体认,即如来藏佛性论,所谓自性,空性,觉性,心,如来藏,都是指的同一“事物”,“心性自然智慧,遍于一切染净法中,但对它的有分,不耽着为实有,空分不执著为空无,亦不堕于二者皆非之双边,它的体性空寂,除常边,它妙用不灭,除断边,此则远离功用而超出苦乐之正见也。“

心性的空和明二个方面,空是指心性的体性、本质,是“体”,它是不变的、恒常的,是无色相可得的,故曰性空;明是指心性的作用、功能、属性,是“相”和“用”,这是随缘升沉的,是有色相可睹的,故曰光明。心性之空和明就像珠宝与其光泽,盐与其味,水与其波,二者从本以来,同住共俱,这是心性之本然。

也就是说,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本自具足,而自性又体性空寂,无可实执!这实在是超越了世间智识的理解范围的,所以禅宗讲”明心见性“,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是很难有”我“这个概念的,就象一个空瓶子,它里面的虚空和外面的虚空其实本无分别,也无法分割,”幻“或”无明“导致你执着这个瓶子,而”悟“就是打碎这个瓶子概念的束缚。

而商羯罗秉承的梵我思想与此简直是如出一辙。自性即佛性,我就是大梵。大道周遍一切,妙用无穷,而体性空寂,无可执着,这不正是大乘佛教脱离常断二边的中道观!

所以商羯罗在他自己学派内部被批评为”假面的佛教徒“或”秘密的佛教徒“,而有趣的是,原始佛教也认为龙树的大乘是梵我外道。原始佛教的策略是“由无到至无”或由否定一切小有而到彻底的无或“涅盘”,但由于追求一个终极的解脱境界的需要,它也必须讲“有”。尽管这样,它的基本表达方式禁止它将此(涅盘的)“有”上升到”梵我“的超越境界,而只能置于与“无”相当的层次之中。而龙树创中观时已经还俗,并且为了区别披上了正黄袍,以同戒共住的戒律观来看,很明显龙树的本意是用实际破僧行动来与僧团划清界线,不管龙树用什么名称,我们不可以硬把他戴上与原始佛教相关的帽子,毕竟他是创新教派的一教之主,这点龙树的心声历来的人都忽略掉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毕竟有局限,往往是对概念的执着而造成教派的纷争,这也是生灭法。所幸探索真理的脚步没有停止。

如果觉得《摘自天涯论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