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预混合装置 废气处理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预混合装置 废气处理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0-10-12 14:49:58

相关推荐

预混合装置 废气处理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混合装置、一种包括该预混合装置的废气处理装置和一种包括该废气处理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柴油内燃发动机所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旦这些可吸入颗粒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各国的尾气排放标准都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量做严格的限制,众多标准中又以欧洲排放标准最为典型。

例如,欧vi排放标准中不仅对颗粒物质量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制,同时对颗粒物数量也提出了要求,所以,为了满足欧vi排放法规的严格要求,需要在重型柴油机上加装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来控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总量。

进一步,为了使柴油发动机排放参数达到欧ⅵ排放标准或者国ⅵ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普遍采用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的技术路线来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其简称dpf,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s)排放的有效手段。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包括过滤体,过滤体是由多孔介质材料制成。柴油机颗粒捕集器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捕集柴油机排气中的颗粒物,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然而,随着颗粒物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过滤体中的累积,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压降会越来越大,这会增大发动机的排气背压,恶化发动机的油耗,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堵塞排气管,导致发动机损坏。因此,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需要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累积的颗粒物进行去除,这一过程称为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对充满颗粒物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进行周期性再生能够恢复其过滤功能。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分为被动再生和主动再生。被动再生是指使用添加催化剂等措施降低颗粒物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以氧化掉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累积的颗粒物。而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主动再生过程可以是利用外加能量提高发动机排气温度和柴油机颗粒捕集器过滤体的温度来氧化掉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累积的颗粒物;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主动再生过程也可以是利用外加装置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累积的颗粒物去除。

尽管被动再生能够在相对较低的发动机排气温度下进行,但仅采用被动再生很难保证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在发动机全工况范围内的安全可靠再生。大量应用经验表明,被动再生应该与主动再生结合起来,以实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安全可靠的再生。

喷油助燃是重型柴油机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主动再生方法,即通过直接往排气管中喷射柴油的方式在排气管中形成大量的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碳氢化合物在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中氧化放热,提高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入口气流温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累积的颗粒物在高温下被氧化成气态物质排出,从而实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

显而易见,喷射的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效果会极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喷射的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效果越好,则越有利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而为了使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更充分,优选将燃油通过燃油喷射单元雾化后再向废气喷射。但是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效果并不单方面取决于燃油的雾化效果,还取决于排气管内流场组织的优劣。好的流场组织能够很好的提升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效果,坏的流场组织使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恶化,最终使再生系统的性能恶化,影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正常再生。

在现有技术中,主动再生系统内的燃油预混合装置仅包括直接设置在排气管路上的燃油喷射单元,燃油喷射单元将燃油直接喷射进排气管内与废气混合,而燃油预混合装置不做任何的流场组织,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容易使部分喷射的燃油最终转化为积碳,从而导致排气管路的流通截面减小,而进一步,排气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不断减小会使得发动机排气背压升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变差。其中,现有技术中主动再生系统喷射的部分燃油转化为积碳的过程是:从燃油喷射单元喷射出来的燃油直接与排气管内壁接触,形成油膜,又因为排气管内管壁面的温度较低,所以排气管内管壁面的油膜会在低洼处积累,低洼处积累的燃油会发生自燃,从而在排气管中形成积碳。

综上,设计一种具备良好流场组织的燃油预混合装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该设计的研发的目的是利用具备良好流场组织的燃油预混合装置来增强燃油与废气的混合效果,同时能够避免排气管内积碳的形成。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所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的简称为dpf。

所述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的简称为doc。

所述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的简称为hc。

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的简称为scr。

所述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s)的简称为pm。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混合装置,包括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主旋流器、内套管、外套管和外旋流器;所述内套管嵌套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内套管内部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所述主旋流器,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所述外旋流器,所述主旋流器和所述外旋流器的旋流方向相反;所述供给装置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位于所述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后端设有第二混合腔体,来自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的流体在所述第二混合腔体内混合。

较佳地,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内通过的流体的流量比在1:4-1:9之间。

较佳地,所述主旋流器包括若干第一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内套管保持相对静止;所述外旋流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若干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与所述内套管或所述外套管保持相对静止。

较佳地,所述外旋流器设置在所述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

较佳地,所述外旋流器设置在所述内套管的末端外壁与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

较佳地,所述供给装置分别贯穿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所述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

较佳地,所述供给装置为燃油喷射单元。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

较佳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柴油机氧化催化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尿素混合器、尿素喷嘴单元、尿素罐、尿素供给单元、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和排气管路组件;在所述排气管路组件上依次设置所述柴油机氧化催化器、所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所述尿素喷嘴单元、所述尿素混合器和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所述尿素喷嘴单元通过所述尿素供给单元与所述尿素罐连通。

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混合装置,能够使燃油与废气充分进行混合,进一步有利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混合装置,还能够使内部形成的油膜快速蒸发,从而有效阻碍排气管路中积碳的形成;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使废气处理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外套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内套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与柴油机氧化催化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预混合装置1、供给装置2、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尿素混合器5、尿素喷嘴单元6、尿素罐7、尿素供给单元8、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第一通道10、第一导流叶片11、内套管12、外套管13、第二导流叶片14、第二通道20、内套管孔22、外套管孔23、第二混合腔体30、中心轴40、紧固件50、预混合装置入口101和排气管路组件出口1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外套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内套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混合装置与柴油机氧化催化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预混合装置1,其包括供给装置2、主旋流器、内套管12、外套管13和外旋流器,内套管12嵌套在外套管13内部,内套管12内部形成第一通道10,内套管12与外套管13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0,第一通道10内设有主旋流器,供给装置2的出口设置在第一通道10内,供给装置2的出口位于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第二通道20内设有外旋流器。第一通道10出口后端设有第二混合腔体30,来自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内的流体在第二混合腔体30内混合。主旋流器和外旋流器的旋流方向相反。

优选地,供给装置2贯穿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供给装置2设置在第一通道10的顶端。

进一步,供给装置2优选为燃油喷射单元。

优选地,外旋流器设置在内套管12末端外壁与外套管13内壁之间。

优选地,外旋流器设置在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

优选地,第二通道20与第一通道10内通过的流体的流量比在1:4-1:9之间。

优选地,主旋流器包括若干第一导流叶片11;第一导流叶片11与内套管12保持相对静止。进一步,若干第一导流叶片11的一端可以固定在中心轴40上,若干第一导流叶片11可以通过中心轴40与内套管12固定连接,也可以直接与内套管12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外旋流器为设置在第二通道内的若干第二导流叶片14。第二导流叶片14与内套管12或外套管13保持相对静止。

预混合装置1的上游与发动机连接,优选地,预混合装置1通过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排气管连接。即预混合装置入口101直接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或者预混合装置入口101与涡轮增压器排气口连接。涡轮增压器排气口或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废气进入预混合装置1,然后气流被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一通道10,另一部分进入第二通道20,进入第一通道10的气流占总体流量的80-90%,进入第二通道的气流占总体流量的10-20%。进入第一通道10内的气流会流经主旋流器,在若干第一导流叶片11的作用下,气流会产生旋流作用,气流的径向速度增加,扰流增加。流经若干第一导流叶片11后带有旋向分量的气流与燃油喷射单元喷出的燃油充分的混合,在旋流作用下,有效增加了气流的扰动,增加了径向速度,使得废气和燃油的混合效果明显优于没有预混合装置的相关系统。

虽然增加了主旋流器以后,废气和燃油的混合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有一部分油液依然到达了内套管12的内侧并形成油膜。为了解决油膜问题,预混合装置1中采用了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套接的双层套管结构。在运行时,气流分别在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内同时通过,这样内套管12的内管壁和外管壁均与废气接触,内套管12的整体温度就会快速提升,直到内套管12的温度与废气气流温度相同。而现有技术中常常是采用无套管结构,其管壁内侧接触废气,管壁外侧与空气接触,很难使得管壁的温度趋向废气温度,这也造成形成的油膜不容易蒸发。那么采用双层套管结构就能够解决油膜不易蒸发的问题,原理在于:内套管12的内管壁的温度趋向废气气流温度或保持与废气气流温度相同,这样就能够保证与油膜接触的内套管12内管壁的温度较高,利于油膜的蒸发,油膜蒸发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无套管结构。

主旋流器和外旋流器的旋流方向相反,即第二导流叶片14对第二通道20内的气体的旋流方向与第一导流叶片11对第一通道内的气体的旋流方向相反。例如第二导流叶片14作用于第二通道20内的气流,使之产生了顺时针方向上的旋流分量;而第一导流叶片11作用于第一通道10内的气流,使之产生了逆时针方向上的旋流分量。由于主旋流器和外旋流器的旋流方向相反,因此装载主旋流器搭配外旋流器的预混合装置1能够确保内套管12内管壁的油膜不会进一步进入到下游的设备中去。

来自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内的气体在第二混合腔体30内发生交汇和混合。第二混合腔体30位于第一通道10出口后端的外套管30中。在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的汇合处,两股旋向方向相反的气流相交,进而混合。让两股旋向方向相反的气流混合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可以对内套管12内壁的油膜进行切割,减少油膜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内的气流进行进一步的混合,提高废气和燃油的混合效果。

燃油喷射单元的喷嘴布置在第一导流叶片11的后方,即喷嘴设置在主旋流器的下游。与在喷嘴前置的预混合器相比,喷嘴后置的预混合装置1可以避免使燃油直接喷射在第一导流叶片11上。这样,第一导流叶片11不易变脏,第一导流叶片11上也不易产生积碳。喷嘴后置的预混合装置1能够长期保证良好的混合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在于: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制造、装配的可行性,不需要改变原有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

燃油喷射单元固定在预混合装置上,燃油喷射单元贯穿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燃油喷射单元由外向内依次穿过管外套管孔23和内套管孔22,燃油喷射单元的喷嘴深入到预混合装置的内部。喷嘴喷入的燃油在第一通道10中与废气混合,其中有一部分燃油会喷到内套管12内管壁,从而在内套管12内管壁形成油膜,由于预混合装置1采用了双层套管结构,内套管12内管壁的温度和废气气流温度相同或趋向相同,所以油膜可以很快的蒸发。相比而言,现有的无预混合器以及无套管的相关系统,其管内壁面温度低于气流温度,油膜蒸发速度较慢,最终导致油液汇聚到低洼处,汇集后的油液会发生自燃,进而形成大量堵塞管路的积碳。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1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上述的预混合装置1、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尿素混合器5、尿素喷嘴单元6、尿素罐7、尿素供给单元8、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和排气管路组件。在排气管路组件上依次设置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尿素喷嘴单元6、尿素混合器5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尿素喷嘴单元6通过尿素供给单元8与尿素罐7连通。尿素供给单元8用于控制向尿素喷嘴单元6供给的尿素量。

本发明实施例1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从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出来的废气进入排气管路组件,首先进入预混合装置1,预混合装置1会对气流流动进行优化,会增强气流的扰动,会增加废气流速的径向分量,优化后的气流与燃油喷射单元喷出的雾化燃油进行充分的混合,形成废气与燃油之间良好的混合。

当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不再生时,流经预混合装置1的废气进而进入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废气流过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几乎全部被氧化,从而转化成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废气中的一氧化氮也会转化成二氧化氮。尽管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氮被清除,但是流经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的废气中仍然含有颗粒物,因此需要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排出的废气接入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中,从而将颗粒物捕集,颗粒物会停留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上的过滤体的滤芯内。

当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再生时,混合在废气中的雾化后的燃油会在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中氧化放热,从而提高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的入口出的气流温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中积累的颗粒物在高温下会被氧化成气态物质排出,从而实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的再生。

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排出的废气在进入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之前还要与尿素进行混合,从而使废气最终能够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能够直接排入大气中。因此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之间的排气管路组件上先后设置有尿素喷嘴单元6和尿素混合器5;其中尿素喷嘴单元6通过尿素供给单元8与尿素罐7连通。尿素供给单元8用于控制向尿素喷嘴单元6供给的尿素量;尿素经由尿素罐7、尿素供给单元8、尿素喷嘴单元6喷射进入废气中,然后尿素在尿素混合器5的作用下与废气进行混合。尿素和废气的良好混合,能够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效率和转化率,也有助于降低尿素的结晶率。

混合有尿素的废气继续进入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混合有尿素的废气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流经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的废气则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可以通过排气管路组件出口102直接排入大气中。

优选地,预混合装置1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入口处的排气管路组件可以通过卡箍以及紧固件50可靠连接在一起。其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对预混合装置1进行拆卸和维修。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辆本体和如上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1。

本发明实施例1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辆本体和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尿素混合器5、尿素喷嘴单元6、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及排气管路组件封装在一起,其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废气处理装置在整车上的布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柴油机颗粒捕集器4、尿素混合器5、尿素喷嘴单元6、尿素罐7、尿素供给单元8、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9及排气管路组件封装在一起,其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废气处理装置在整车上的布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预混合装置1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入口处的排气管路组件为一体成型。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技术特征:

1.一种预混合装置,包括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主旋流器、内套管、外套管和外旋流器;所述内套管嵌套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内套管内部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所述主旋流器,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所述外旋流器,所述主旋流器和所述外旋流器的旋流方向相反;所述供给装置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位于所述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后端设有第二混合腔体,来自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的流体在所述第二混合腔体内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内通过的流体的流量比在1:4-1:9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流器包括若干第一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与所述内套管保持相对静止;所述外旋流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若干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与所述内套管或所述外套管保持相对静止。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流器设置在所述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流器设置在所述内套管的末端外壁与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装置分别贯穿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所述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1-3、6任一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装置为燃油喷射单元。

8.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预混合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柴油机氧化催化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尿素混合器、尿素喷嘴单元、尿素罐、尿素供给单元、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和排气管路组件;在所述排气管路组件上依次设置所述柴油机氧化催化器、所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所述尿素喷嘴单元、所述尿素混合器和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所述尿素喷嘴单元通过所述尿素供给单元与所述尿素罐连通。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混合装置,包括供给装置、主旋流器、内套管、外套管和外旋流器;内套管嵌套在外套管内,内套管内形成第一通道,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内设有主旋流器,第二通道内设有外旋流器,主旋流器和外旋流器的旋流方向相反;供给装置的出口设置在第一通道内,且位于主旋流器的下游位置;第一通道的出口后端设有第二混合腔体,来自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流体在第二混合腔体内混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和一种车辆。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预混合装置,能够使燃油与废气充分进行混合,有利于DPF的再生;该预混合装置,还能使油膜快速蒸发,从而阻碍管路中积碳的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刚;张博峰;张文博;辛晓鹰;栗林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8.21

技术公布日:.02.28

如果觉得《预混合装置 废气处理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